让生活化写作教学绽开幸福之花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中的重头戏是写作教学,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终极目标的集中体现,即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近几年笔者的观察来看,无论是小学哪个学段的学生,写作教学一定要注重生活化,切忌纯粹讲写作技巧。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关键词:写作教学;生活化;农村教育;小学写作
  2012年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教育特点,重视语文学科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学科中的重头戏是写作教学,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终极目标的集中体现,即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笔者曾发现农村小学生在写话或习作训练中总是不知所措,教师引导后学生好像也无话可说。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体验真实的生活,让写作教学生活化。
  一、做一个让学生热爱生活的引导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在看似普通的生活中发掘出情趣和意义,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生活的动人之美。
  1.热爱周围环境。虽然农村没有美丽的公园,优美的住宅,也没有名胜古迹,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环境的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如清新的田野风光、长满芦苇的池塘、独有的民俗风情、父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慢慢地喜欢自己的家乡和生活。学生在“爱家乡”“家乡的变化”等习作题目中才能写出特色,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2.关爱身边的人。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其实,生活中处处洋溢着爱的气息。身边的长辈、同学、好友都是习作的好素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一个爱抚、一声问候、一次守候中获取情感的慰藉,体验人间温情。如,有一位女生是住校生,有一次她的父亲照例送她到校,等两人来到五楼的宿舍时,她看到父亲手上因提行李被勒出的深深印痕,瞬间被感动了。像这样的事例有很多,这些鲜活的生活素材总让我们耳目一新。在感受父母之爱、同学之爱、邻里之爱时学会关爱他人,共同演奏一曲爱之赞歌,这样在习作中才能写出真实情感。
  二、做一个课堂生活化的点拨者
  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无论是作者抒发的感情,还是作者描绘的景色都存在于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将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凭借现代通讯技术将生活引入写作课堂,教师从中起到很好的点拨作用。
  1.课堂上引导学生做观察生活的细心人。生活处处皆语文,善观察,勤思考,在生活中就会发现语文中的经典句子。如春天来了,引导学生学习“草长莺飞二月天”“浅草才能没马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描写春天的诗句;也可以借此机会练习有关名家名段,激发学生积极观察,积极表达;还可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场景。
  2.课堂上利用搜集的生活图片,点拨学生放眼生活、探究生活。教师可以将平日里有感触的图片、照片等整理一下,在写作课时由此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如反映“旧日时光”的老照片,反映自然风景的、反映建筑风格的、反映动物姿态的图片等。既能引导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又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与教师可以共享素材,扩大学生的视野。
  3.课堂上记生活日记。引导学生将印象深刻的情景记录下来,字数不限,但一定要真实。传统的写作教学多是命题写作,学生为写作而写作,为写作而编造生活,致使他们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远,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的弊病,别说提高写作能力,就是写作兴趣也受到影响。而通过记生活日记后,学生写校园里举办的歌咏比赛、拔河比赛、庆国庆联欢会,甚至课堂里发生的事都会信手拈来。
  三、做一个突破时空的开拓者
  现在小学一周有两节习作课,每节要求学生在80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教师指导拟稿、修改、誊写。如果学生遇到没有观察、体验过的主题,让他们写出一篇好文章显然是不现实的。学生在习作课堂上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也算是情理之中,“抓耳挠腮,拖到最后胡乱编造一通”也就可以理解。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教师可以突破时空,提前一周或两周布置写作主题与要求,让学生去观察、了解、收集信息,精心构思,一周后或两周后按时交作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个动物,要求学生写一写它的外貌与习性等。学生就会利用一周的时间近距离地去仔细观察它的特征、通过喂食与玩耍发现它的习性。像有的同学写:“我家的大黄狗,一听见我的脚步声就冲出家门迎接我,不停地摇着尾巴,还不断地低头蹭我的裤腿。”还有的同学写:“奶奶的小猫真馋,有一次我拿着夹着火腿肠的馒头去奶奶家玩,我咬了一口馒头放在地下,它嗅了嗅没吃,抬起头‘喵喵’地冲我叫,我又掰了一块火腿肠放在地上,这时它立刻低下头,俯下身子,用爪子摁着,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些真实具体的描写,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真实的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很多乡镇小学由于缺乏经费,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没有属于自己的乐器。自制乐器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对当前的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状况、制作乐器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自制乐器的必要性做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自制乐器; 音乐教学  目前,很多学校的领导对音乐教育的地位认识不够明确,往往只注重文化课的教育,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在一些农村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等方
期刊
摘 要:中国文化对泰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泰国文学中存在很多中国文化元素。本文主要以《三国演义》为例,试图探析泰国文学中的中国文化元素。  关键词:泰国文学;中国文化;三国演义  中国文化元素最早进入泰国文学是以翻译的形式被引入的,这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了。泰国文学界把中国文化元素进入泰国分为三个时期:“三国时期”“鲁迅时期”和“金庸、古龙时期”,而其中属“三国时期”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流传时间
期刊
摘 要:学生在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上的失分,其责任主要不在教材本身,而在学习教材的目的不明、方法不当和效果不佳上。因此,我们并不反对“以本为本”,但要强调用更科学有效的手段学习教材。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化积淀  高考现代文阅读是一个常考常新的考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是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这些年来,现代文阅读的成绩
期刊
摘 要:由于高校扩招造成音乐专业学生数量迅速扩张,毕业生数量也急剧增长,这也造成了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黄淮学院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艺术类考生人数的增加,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高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
期刊
摘 要: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创作能力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环境的时间长。单向校企合作模式缺乏共同利益,无法持久。构建导师团队构建下的“五合一”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与企业间找到一个共同利益点,是解决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五合一;校企合作;导师团队;数字媒体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伴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而兴起的由工学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在此课之前的第一课时中,教师已与学生一起讨论了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话题,如洪水、台风、海啸、飓风、火山爆发等,并已布置学生查阅地震方面的资料,学生对该话题有良好的背景知识。  这是一篇新闻报道类的记叙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讲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介绍了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预兆、地震造成的损失和震后的救灾情况。本文以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运用大量的细节信息,生动地
期刊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出自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的古训,让笔者在为师之路上受益匪浅。  一、新入职教师如何度过适应期  教师的成长要经历准备期、适应期、发展前期、发展后期、创造期一系列的过程,其中适应期(入职1~3年)是一名教师能否胜任职位的关键时期。  在适应期,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教师把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经验实践化,形成直接经验,当然这种直接经验还是有局限性的,职业素质发
期刊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一条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全过程。这就要求音乐课堂要以音乐为目标导向,无论是热热闹闹的实践活动,还是五花八门的探究模式,都不能脱离了“音乐性”这一主线。  一  在以前的教学中,笔者也喜欢把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用在教学中,或做游戏,或画图画,或朗诵诗文,或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虽然迎合
期刊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少量的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提倡“悦读时代”的今天,要让识字量并不多的幼儿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绘本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在绘本里,图画不再单单只是文字的附属,而是整个绘本的生命所在,精彩的故事、为人处世的道理,透过那一张张形象生动又饶有趣味的图画,向幼儿开启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新世界。  对幼儿而言,枯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互动的状态。教师是知识的特殊载体,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渠道和反应表现。积极的反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发;不良的反应会影响学生接受知识,有的还会造成学生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说到这里,我们就必然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取向、认知水平和理解角度,进而采取投其所好的方法对学生因“知”施教呢?  我们且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