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人知识的掌握与积累,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道德人格的养成与完善,这都是社会意义所在,而且随着人的一生呈动态发展,尤其是道德人格的养成与完善是首位的,因为它决定了知识与能力能否为社会所用。
关键词:课堂教育;社会意义;探索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93-1
一、教育宗旨理解要“透”
“透”就是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这样才能克服狭隘性、片面性。有了对教育方针全面透彻的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才会有厚度,教育教学目标才会有深度、广度,实施过程才能真切实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乐于奉献的精神,更需要和谐安定的环境,其根本需要的是每个国民头脑中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的学校课堂就是要使这种感情流淌在每个孩子的血液中,并非挂几幅空洞的标语。有了这流淌于血液中的思想感情,自然会爱这祖国的一草一木,看这个社会自然不会一片灰色,自己的一言一行自然都会向着自己的祖国,自然会把这祖国当作自己的家。
纵观我华夏民族千百年的轮回沧桑,再看当今世界民族风云变幻,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社会经济越是繁荣,越是需要和谐安定的社会大气候。时至今日,这其中的根本法则是要以学校课堂为原点形成链式、幅射式混合型再生方式孕育和谐的社会大课堂。
二、教育过程实施要“实”
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一是要真实。要组织学生引进他们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物、景,要让学生动有真情,晓之真理。二是不可虚浮。学校课堂尽量交给学生,实实在在给学生动情晓理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语文阅读,《庐山的云雾》(三语下)、《秦兵马俑》(五语下)、《微笑着承受一切》(三语下)读后可引导孩子们直抒胸中之感;《爱如茉莉》可引导孩子们读后叙说自己所见所闻温馨一家的幸福往事。只要孩子们有一定的阅读量,多引导孩子们写自己所见所闻、让自己动了情的真事,学生不但不会感到困难,而且表达中也能引领孩子们向善向美。音乐课要让孩子们把学校课堂学唱的歌到家中到社会上唱,把校外喜欢唱的歌唱给同学们听。美术可把课本引向生活,引向孩子们可感可触的“美丽”中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其教材内容的设置多源于孩子们的生活,源于孩子们生活的社会,我们一定要用足教材,真正把孩子们放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可包办代替求什么现成统一标准式的答案,这样孩子们才会用心、动情、晓理。
校内活动包括班队活动、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全班学生都要参与。班队活动、文艺汇演不可像专门搞艺术的那样搞才艺竞技。现在不少活动是孩子们思想情感上没得到什么,倒是人疲马乏了,有人说声“好”像是上了天,培养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虚荣。我们要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人人有事做,人人动真情,人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体育比赛也是的,哪怕只是帮助参赛同学捧件衣服,喊一声“加油”,都是一次真情的体验。
校外实践活动包括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现在有的地方因噎废食,怕出意外。殊不知那都是让孩子们亲自去做、亲身去体验,即使是一年级的孩子也可去调查访问。
如上所述用学校课堂作原点孕育无限的社会课堂关键是要利用我们教育的对象将其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引入到学校课堂上来,且又将学校课堂拓展到社会、家庭中去。这里“引入”和“拓展”的过程便是孩子们动真情受教育的过程。对这种动真情的教育,孩子们会感到幸福,因为他们的灵魂不断得到洗礼,思想不断得到升华,犹如不断攀上新的高峰,不断欣赏到新的美景。
三、教师备课要克服盲区
孩子们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往往是我们备课的“盲区”,而这“盲区”又是孩子们动真情、晓真理所在,所以,我们备课一定要备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一定要备到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往往是缺少发现或不善于发现。
一切都玩真的,如此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一群孩子一代孩子有如一起登山,他们的双脚亲吻祖国的大地,他们在相互搀扶互相勉励中步步向上,待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他们的眼前绝不是一片灰色,而是万紫千红的春景。那不是一种傲气,而是一种豪情!这一切都缘于“真”!不是“真”,有如将孩子们吊在气球上送到空中,即使再高,也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上去的,脚下是虚浮的。好好看看现在的孩子,站在讲台前的教师是最有数的——不虚浮的太少了!
再聪明的孩子你也要把他当作正常的孩子去培养,再笨的孩子你也不要以为他不正常。
四、课堂评价要着实于“引”
课堂评价要排除前述“三化”因素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干扰,目的是要将学校课堂引向“真”引向“实”,在“真”与“实”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否则,我们的学校课堂始终会像“吊气球”那样离开教育的宗旨把一代代孩子捧上天,把一代代国民引向“虚浮”!。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一个人道德情操高尚必能影响一群人。一个民族道德情操高尚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越来越和谐,这便间接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出越来越优质的环境服务。以有限的学校课堂孕育无限的社会课堂更多的是提供这种环境服务。而在这种不断提升的环境服务中,整个民族的素质也会不断提升。没有这种间接的环境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直接因素则很难产生或很难发挥作用。
用有限的学校课堂孕育无限的社会课堂,犹如在原野上植树栽草,起初,千百粒种子撒下去,也许只有一粒长出一点绿,但它毕竟长出来了,而且这一点绿的生长也是为今后再播撒种子生长新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断的绿色生长不但自身为原野创造生机,而且也为后来的绿色生长创造环境,这便是本文没有赘述但又是非常关键的“孕育”之义。反之,没有学校课堂作原点先期孕育出真善美的种子撒向社会原野,那绿色何从生长?那风沙不断侵袭,本来已有的绿色也许会被完全吞没。
关键词:课堂教育;社会意义;探索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93-1
一、教育宗旨理解要“透”
“透”就是要全面透彻地理解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这样才能克服狭隘性、片面性。有了对教育方针全面透彻的理解,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才会有厚度,教育教学目标才会有深度、广度,实施过程才能真切实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更需要乐于奉献的精神,更需要和谐安定的环境,其根本需要的是每个国民头脑中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的学校课堂就是要使这种感情流淌在每个孩子的血液中,并非挂几幅空洞的标语。有了这流淌于血液中的思想感情,自然会爱这祖国的一草一木,看这个社会自然不会一片灰色,自己的一言一行自然都会向着自己的祖国,自然会把这祖国当作自己的家。
纵观我华夏民族千百年的轮回沧桑,再看当今世界民族风云变幻,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社会经济越是繁荣,越是需要和谐安定的社会大气候。时至今日,这其中的根本法则是要以学校课堂为原点形成链式、幅射式混合型再生方式孕育和谐的社会大课堂。
二、教育过程实施要“实”
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一是要真实。要组织学生引进他们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事、物、景,要让学生动有真情,晓之真理。二是不可虚浮。学校课堂尽量交给学生,实实在在给学生动情晓理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语文阅读,《庐山的云雾》(三语下)、《秦兵马俑》(五语下)、《微笑着承受一切》(三语下)读后可引导孩子们直抒胸中之感;《爱如茉莉》可引导孩子们读后叙说自己所见所闻温馨一家的幸福往事。只要孩子们有一定的阅读量,多引导孩子们写自己所见所闻、让自己动了情的真事,学生不但不会感到困难,而且表达中也能引领孩子们向善向美。音乐课要让孩子们把学校课堂学唱的歌到家中到社会上唱,把校外喜欢唱的歌唱给同学们听。美术可把课本引向生活,引向孩子们可感可触的“美丽”中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其教材内容的设置多源于孩子们的生活,源于孩子们生活的社会,我们一定要用足教材,真正把孩子们放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可包办代替求什么现成统一标准式的答案,这样孩子们才会用心、动情、晓理。
校内活动包括班队活动、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全班学生都要参与。班队活动、文艺汇演不可像专门搞艺术的那样搞才艺竞技。现在不少活动是孩子们思想情感上没得到什么,倒是人疲马乏了,有人说声“好”像是上了天,培养的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虚荣。我们要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人人有事做,人人动真情,人人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体育比赛也是的,哪怕只是帮助参赛同学捧件衣服,喊一声“加油”,都是一次真情的体验。
校外实践活动包括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现在有的地方因噎废食,怕出意外。殊不知那都是让孩子们亲自去做、亲身去体验,即使是一年级的孩子也可去调查访问。
如上所述用学校课堂作原点孕育无限的社会课堂关键是要利用我们教育的对象将其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引入到学校课堂上来,且又将学校课堂拓展到社会、家庭中去。这里“引入”和“拓展”的过程便是孩子们动真情受教育的过程。对这种动真情的教育,孩子们会感到幸福,因为他们的灵魂不断得到洗礼,思想不断得到升华,犹如不断攀上新的高峰,不断欣赏到新的美景。
三、教师备课要克服盲区
孩子们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往往是我们备课的“盲区”,而这“盲区”又是孩子们动真情、晓真理所在,所以,我们备课一定要备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一定要备到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往往是缺少发现或不善于发现。
一切都玩真的,如此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一群孩子一代孩子有如一起登山,他们的双脚亲吻祖国的大地,他们在相互搀扶互相勉励中步步向上,待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他们的眼前绝不是一片灰色,而是万紫千红的春景。那不是一种傲气,而是一种豪情!这一切都缘于“真”!不是“真”,有如将孩子们吊在气球上送到空中,即使再高,也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上去的,脚下是虚浮的。好好看看现在的孩子,站在讲台前的教师是最有数的——不虚浮的太少了!
再聪明的孩子你也要把他当作正常的孩子去培养,再笨的孩子你也不要以为他不正常。
四、课堂评价要着实于“引”
课堂评价要排除前述“三化”因素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干扰,目的是要将学校课堂引向“真”引向“实”,在“真”与“实”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否则,我们的学校课堂始终会像“吊气球”那样离开教育的宗旨把一代代孩子捧上天,把一代代国民引向“虚浮”!。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直接和间接之分。一个人道德情操高尚必能影响一群人。一个民族道德情操高尚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这个社会必然会越来越和谐,这便间接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出越来越优质的环境服务。以有限的学校课堂孕育无限的社会课堂更多的是提供这种环境服务。而在这种不断提升的环境服务中,整个民族的素质也会不断提升。没有这种间接的环境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直接因素则很难产生或很难发挥作用。
用有限的学校课堂孕育无限的社会课堂,犹如在原野上植树栽草,起初,千百粒种子撒下去,也许只有一粒长出一点绿,但它毕竟长出来了,而且这一点绿的生长也是为今后再播撒种子生长新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不断的绿色生长不但自身为原野创造生机,而且也为后来的绿色生长创造环境,这便是本文没有赘述但又是非常关键的“孕育”之义。反之,没有学校课堂作原点先期孕育出真善美的种子撒向社会原野,那绿色何从生长?那风沙不断侵袭,本来已有的绿色也许会被完全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