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血压病乃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并无血压这一概念,故在传统的中医文献中也没有“高血压病”这个病名。但没有这个病名,并不等于说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丝毫没有认识。事实上,与高血压病有关的各种临床症状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学文献中均早有记载。
高血压病的主要临床证候、病程和转归,以及其并发症,均属祖国医学中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身鸣”的记载,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以上这些论述,与高血压病均有一定关系。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緊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使肝阳偏亢,肝阳上扰于头目。肝肾两脏关系甚为密切,故肝火也能灼伤肝肾之阴,形成肝肾两虚,肝阳偏亢。
饮食失节 过于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以至湿浊内生,湿浊久蕴可以化热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窍,因而头痛、头晕发生此病。
内伤虚损 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肾阴不足,肝失所养,阴不敛阳,肝阳偏亢,内风易动。
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体的阴阳失调,特别是肝、肾两脏的阴阳失调。由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形成下虚上实的现象,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而肾阴亏损,不能上济心阴,故见心悸、健忘、不寐等;若病久不愈,则可导致肾阳虚衰,此时常兼有畏寒、肢体、乏力、阳痿、夜尿等;阳盛可以化火、化风,可见面红目赤、烦躁多怒;肝风入络,则见四肢麻木;若肝阳暴亢,便阳亢风动,血随气逆,挟痰经火,横窜经络,扰动心神,蒙敝清窍,从而发生中风昏厥等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乃内生风、痰及淤血。从经方用药来看,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肝阳上亢型 以血压升高及眩晕为主,并伴有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等症状。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的方法。方药一般选用天麻钩藤饮,该方具有镇静、止痛和降血压的作用。
肝肾阴虚型 以血压升高及眩晕为主,且伴有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等症状。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的方法。方药为杞菊地黄丸,该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
阴阳两虚型 以血压升高及头晕目眩为主,此外还伴有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等症状。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方药则用金匮肾气丸,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痰浊中阻型 这类病症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以血压升高及头晕头胀、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等症状为主。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方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而使血压趋于正常。
淤血阻滞型 这类病症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以血压升高及头晕头痛、胸闷心悸、舌质紫暗等症状为主,同时还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宜采用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方法。方药一般选用血府逐淤汤,它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高血压病的主要临床证候、病程和转归,以及其并发症,均属祖国医学中的“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身鸣”的记载,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以上这些论述,与高血压病均有一定关系。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緊张或恼怒忧思,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损肝阴,阴不敛阳,使肝阳偏亢,肝阳上扰于头目。肝肾两脏关系甚为密切,故肝火也能灼伤肝肾之阴,形成肝肾两虚,肝阳偏亢。
饮食失节 过于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以至湿浊内生,湿浊久蕴可以化热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浊阻塞脉络,上扰清窍,因而头痛、头晕发生此病。
内伤虚损 劳伤过度或年老肾亏,肾阴不足,肝失所养,阴不敛阳,肝阳偏亢,内风易动。
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体的阴阳失调,特别是肝、肾两脏的阴阳失调。由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形成下虚上实的现象,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而肾阴亏损,不能上济心阴,故见心悸、健忘、不寐等;若病久不愈,则可导致肾阳虚衰,此时常兼有畏寒、肢体、乏力、阳痿、夜尿等;阳盛可以化火、化风,可见面红目赤、烦躁多怒;肝风入络,则见四肢麻木;若肝阳暴亢,便阳亢风动,血随气逆,挟痰经火,横窜经络,扰动心神,蒙敝清窍,从而发生中风昏厥等严重后果。
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乃内生风、痰及淤血。从经方用药来看,其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肝阳上亢型 以血压升高及眩晕为主,并伴有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等症状。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的方法。方药一般选用天麻钩藤饮,该方具有镇静、止痛和降血压的作用。
肝肾阴虚型 以血压升高及眩晕为主,且伴有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等症状。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的方法。方药为杞菊地黄丸,该方具有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高血压患者。
阴阳两虚型 以血压升高及头晕目眩为主,此外还伴有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淡等症状。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方药则用金匮肾气丸,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痰浊中阻型 这类病症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以血压升高及头晕头胀、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等症状为主。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方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而使血压趋于正常。
淤血阻滞型 这类病症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以血压升高及头晕头痛、胸闷心悸、舌质紫暗等症状为主,同时还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宜采用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方法。方药一般选用血府逐淤汤,它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以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