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通过抑制Warburg效应改善索拉非尼耐药的肝癌细胞转移侵袭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辛伐他汀通过抑制Warburg效应改善索拉非尼耐药的肝癌细胞转移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索拉非尼耐药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S(5 μmol·L-1的索拉非尼耐药)分为对照组、索拉非尼组、辛伐他汀组.索拉非尼组为5 μmol·L-1的索拉非尼干预,辛伐他汀组用10 μmol·L-1和20 μmol·L-1的辛伐他汀干预.CCK-8法检测SMMC-7721/S细胞活力的改变,PI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体外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Warburg效应关键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以及柠檬酸合酶的表达变化,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乳酸产生的水平,ECAR检测细胞糖酵解的压力的改变,929 oxygen system检测细胞对氧气的吸收水平.结果 细胞活力检测结果显示索拉非尼组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同时细胞周期也无明显差异,细胞中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以及柠檬酸合酶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同时培养基中乳酸水平以及氧气吸收也无显著差别.辛伐他汀组中细胞活力显著下调,同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相比索拉非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迁移能力、转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相比索拉非尼组显著减弱(P<0.05),细胞中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酮酸脱氢酶以及柠檬酸合酶的水平低于索拉非尼组(P<0.05),辛伐他汀组培养基中乳酸的水平下调,氧气的吸收水平上调,相比索拉非尼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通过改善耐药肝癌细胞的Wrburg效应,抑制肝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亚高原地区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 将从平原地区购买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CT-20 mg·kg-1组、MCT-30 mg·kg-1组、MCT-40 mg·kg-1组、MCT-50 mg·kg-1组、MCT-60 mg·kg-1组.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于同日接受单次不同浓度MCT皮下注射,随后置于亚高原地区饲养,MCT注射第28天末采用右心导管术检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并计算大鼠右心室肥厚指数以评估右心肥厚程度,取大鼠肺
外用半固体制剂包括乳膏剂、软膏剂和凝胶剂等.药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的释放对于外用半固体制剂的质量影响至关重要,药物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配方组成和制备过程.体外释放试验(in vitro release test,IVRT)可用来评估API的释放速率,检测由于制剂变化或API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可能引起的释放速率之间的不同.已有大量研究表明,IVRT方法参数的差异会影响IVRT结果,因此保持IVRT方法参数的一致性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本文讨论
目的 研究多靶点激酶抑制剂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CCK8和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增殖和活力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株和原代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Click-iT(R) EdU试剂盒评估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裸鼠皮下瘤模型用于评估西奥罗尼对FLT3-ITD阳性AML细胞体内的杀伤作用;Western blo
目的 研究大鼠结肠组织中相关核受体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一次性结肠灌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造模,诱导UC急性期和UC炎症消退后恢复期,收集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计算疾病活动指数、粪便含水率,考察结肠病理变化,评估大鼠UC模型是否成功;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γ干扰素(int
目的 探讨不同工艺提取的大黄外用对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小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其改善小鼠肺部炎症的效应靶点.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粉组、醇提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3组采用滴鼻法进行MP感染.造模后,将各组对应药物贴于小鼠背俞穴区30 min·d-1,连续敷药7d.给药后第7天取材,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皮肤病理切片,计算肺组织病理评分、肺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肺组织中IL-6含量,W
目的 对益生菌产品中分离出的1株屎肠球菌进行功能评价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功能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屎肠球菌菌株的益生性和安全性特征,评估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 分离菌株具有抗菌活性、维生素代谢等益生性相关功能基因,同时具有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等相关功能基因,揭示该分离菌株对人体具有益生功能,同时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此外,该菌株的毒力因子与可移动元件(插入序列)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具有潜在的传播风险.结论 屎肠球菌菌株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进一步结合基因组和表型数据分析,以避免或遏制益生菌产品的
目的 运用鸡尾酒法评价石蒜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石蒜低、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石蒜低、高剂量组大鼠灌胃给药0.5,1.0 g·kg-1石蒜,连续给药15d.然后第16天给予探针药物,UPLC-MS/MS检测探针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石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安非他酮AUC(0-t)、 Cmax都显著升高(P<0.05),CLz/F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石蒜高剂量组的美托洛尔、咪迭唑仑和非那西丁AUC(0-t)显著降低(P<0.05)、CL
目的 建立盐酸鲁拉西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盐酸鲁拉西酮-莽草酸共无定形体系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法(真空减压旋转蒸发法)制备得到3种摩尔比为1∶1,1∶2及2∶1的共无定形盐酸鲁拉西酮-莽草酸,采用熔点仪、偏光显微镜、HPLC、PXRD等方法对共无定形盐酸鲁拉西酮-莽草酸进行了理化性质的考察.结果 制备的3种共无定形盐酸鲁拉西酮-莽草酸中以摩尔比为1∶2的共无定形最为稳定.结论 通过提高莽草酸的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共无定形的稳定性.
目的 研究比较小儿健脾膏优化方和原方对胃动力障碍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以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检测指标,分别测定小儿健脾膏原方和优化方对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并检测大鼠血清中胃动素(motilin,MTL)含量、胃液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定大鼠胃肠组织中MTL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小儿健脾膏原方和优化方对胃肠功能障碍大鼠的胃排空和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二者疗效相当.小儿健脾膏原方和优化方组大鼠血清中MTL含量、胃液总酸
目的 建立可同时测定那可丁中5种残留溶剂的GC法.方法 以1 mol·L-1的盐酸溶液为溶剂,采用顶空进样法,以DB-624大口径毛细管柱程度升温模式,FID检测器检测那可丁原料中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四氢呋喃5种有机溶剂残留.结果 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四氢呋喃分别在0.03~3.33,0.04~5.07,0.03~4.93,0.03~4.82,0.01~0.82 m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5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为98.77%~108.69%;检出限分别为0.02%,0.0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