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长期接触精确计算,很多学生不接受估算,他们认为这样没有必要,因为在解决简单的问题当中,口算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很快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关键词:小学 数学 估算
估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长期接触精确计算,很多孩子不接受估算,他们认为这样没有必要,因为口算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很快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感受估算的价值,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逐渐体会估算的优越性
在低年级数学课中,估算教学必须创设合适的情境,并且适宜在情境中逐步渗透。因此在平日的计算课或训练课中,适当地加入一些估算的情节、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感受估算的优越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在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题:老师拿100元钱到文具店去买东西,买日记本用去48元,买钢笔用去45元,老师带的钱够吗?说说为什么。这时有很多同学都会利用精确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也有个别学生只看商品价格十位就知道钱够了,这时抓住时机请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巧处。之后我又出示了买三件、四件商品,问大约需要多少钱,一部分学生很自然就会利用估算的方法,他们逐渐感受到,在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结果也能解决问题时,用估算会很简单。这样就会逐渐地在孩子心中埋下估算的种子,为后面的估算教学打好基础。
二、估算与计算在教学中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估算的结果是一个近似数,计算要得到精确的结果,但它们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教学,要通过实际的题例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1.估算与口算。估算是在口算的基础之上学习的,加减法的估算是将较复杂的数看作一个整十、整百或整千的近似数之后相加减,乘除法的估算是在表内乘除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口算的速度与准确性也直接影响了估算的学习。
2.估算与简算。估算具有简便快捷的特性,运用了估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快地得到大致的结果。估算与巧算结合,便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时,精心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得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训练便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简便运算的情境中出示:小熊收获了两筐桃,一筐198千克,另一筐249千克,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计算出来?学生能很快地提出:一共收获了多少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多收了多少千克?但在计算中有一部分学生采用了笔算的方法,也有一部分学生能联系到估算的方法求出准确值。198+249,198接近200,把它看成200+249=449,多加了2,再用449-2=447,不用动笔很快地就算出了准确值。在这一想法的带动下学生又算出了249-198,把198看作200,用249-200=49,多减了2再用49+2=51。不用动笔,学生很快就能从数字中找到特点,运用估算进行计算,也使他们感受到了估算与准确计算的相互联系,使思维逐渐灵活起来。
3.估算与计算。较大数目的计算,准确率一直令老师、学生、家长着急。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我们会加强20以内口算的练习,不断重复乘法口诀的练习,给学生讲解验算的方法,不断地教育学生认真做题。这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估算来帮助学生验算。例如计算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很多学生经常忘记加进位点或减去退位点,导致错误,这时我们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帮助检验。366+437,有同学计算后得703,通过估算的验算应得800多,得以证明自己计算的错误,从而自己发现问题重新计算。这样验算帮助学生杜绝了错误。
三、在教学材料、数据中设伏,引导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
教学中教师可随时提出各类与估算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验算,让学生在练习中将估算自然地引入到自己的数学学习中,从而强化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在为解决问题提供数据信息时,不完全提供准确数据,给学生创造适宜的思维空间,反而有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优越性。例如出示一题:小兔收萝卜370千克,小羊收的不知道,只知道小羊的仓库最多可以装580千克,现在还差100多千克就装满了,请你比一比他们谁的收获多。学生无法精确计算出小羊收获了多少千克,这就迫使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们从100千克入手,最多是199千克,可以看成200千克去计算得到380千克,也比小兔收的多。这一题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优越性,而且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丰富估算的策略,并使思维变得灵活。
估算教学让孩子们经历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从而感受到了数学的求简之美;同时在这个求简的过程中,利用求简方法多样化,开阔了学生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关键词:小学 数学 估算
估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长期接触精确计算,很多孩子不接受估算,他们认为这样没有必要,因为口算完全可以帮助他们很快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感受估算的价值,从而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逐渐体会估算的优越性
在低年级数学课中,估算教学必须创设合适的情境,并且适宜在情境中逐步渗透。因此在平日的计算课或训练课中,适当地加入一些估算的情节、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感受估算的优越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在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题:老师拿100元钱到文具店去买东西,买日记本用去48元,买钢笔用去45元,老师带的钱够吗?说说为什么。这时有很多同学都会利用精确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也有个别学生只看商品价格十位就知道钱够了,这时抓住时机请同学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巧处。之后我又出示了买三件、四件商品,问大约需要多少钱,一部分学生很自然就会利用估算的方法,他们逐渐感受到,在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结果也能解决问题时,用估算会很简单。这样就会逐渐地在孩子心中埋下估算的种子,为后面的估算教学打好基础。
二、估算与计算在教学中相辅相成、互相作用
估算的结果是一个近似数,计算要得到精确的结果,但它们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教学,要通过实际的题例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1.估算与口算。估算是在口算的基础之上学习的,加减法的估算是将较复杂的数看作一个整十、整百或整千的近似数之后相加减,乘除法的估算是在表内乘除法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口算的速度与准确性也直接影响了估算的学习。
2.估算与简算。估算具有简便快捷的特性,运用了估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快地得到大致的结果。估算与巧算结合,便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解决问题时,精心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使得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训练便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简便运算的情境中出示:小熊收获了两筐桃,一筐198千克,另一筐249千克,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计算出来?学生能很快地提出:一共收获了多少千克?第二筐比第一筐多收了多少千克?但在计算中有一部分学生采用了笔算的方法,也有一部分学生能联系到估算的方法求出准确值。198+249,198接近200,把它看成200+249=449,多加了2,再用449-2=447,不用动笔很快地就算出了准确值。在这一想法的带动下学生又算出了249-198,把198看作200,用249-200=49,多减了2再用49+2=51。不用动笔,学生很快就能从数字中找到特点,运用估算进行计算,也使他们感受到了估算与准确计算的相互联系,使思维逐渐灵活起来。
3.估算与计算。较大数目的计算,准确率一直令老师、学生、家长着急。为了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我们会加强20以内口算的练习,不断重复乘法口诀的练习,给学生讲解验算的方法,不断地教育学生认真做题。这时我们也可以运用估算来帮助学生验算。例如计算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很多学生经常忘记加进位点或减去退位点,导致错误,这时我们可以运用估算的方法帮助检验。366+437,有同学计算后得703,通过估算的验算应得800多,得以证明自己计算的错误,从而自己发现问题重新计算。这样验算帮助学生杜绝了错误。
三、在教学材料、数据中设伏,引导学生产生估算的需要
教学中教师可随时提出各类与估算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解答验算,让学生在练习中将估算自然地引入到自己的数学学习中,从而强化估算的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在为解决问题提供数据信息时,不完全提供准确数据,给学生创造适宜的思维空间,反而有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优越性。例如出示一题:小兔收萝卜370千克,小羊收的不知道,只知道小羊的仓库最多可以装580千克,现在还差100多千克就装满了,请你比一比他们谁的收获多。学生无法精确计算出小羊收获了多少千克,这就迫使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们从100千克入手,最多是199千克,可以看成200千克去计算得到380千克,也比小兔收的多。这一题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了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估算的优越性,而且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丰富估算的策略,并使思维变得灵活。
估算教学让孩子们经历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从而感受到了数学的求简之美;同时在这个求简的过程中,利用求简方法多样化,开阔了学生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