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看这些书长大的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172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旧,通常不是在追怀那个时代,而是在忆念自己的青春年少。而这样的年少,只有当年唱的歌、读的书、一齐疯过野过的死党才能体会。
  
  
  柏杨先生故世时,我在北京,有几家媒体来找我略述其行谊。柏老在大陆,自然是名声震耀的文化斗士,但说起他以郭衣洞本名写的小说、他做的东南亚文学研究,却是听者茫然,不知他还有这一面。讲到他在台湾影响最大的《异域》一书,更是闻所未闻。原因无他,《异域》描写反共孤军在滇缅边区出生入死之经历,折射出一个大时代的悲剧,这种题材与感情,迄今尚不能在大陆上公然表现,故大陆的朋友无缘知之。
  《异域》,在1990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版举办的“我们都是看这些书长大的:票选四十年来影响我们时深的书”活动中,得票仅次于郑丰喜的《汪洋中的一条船》。两书均对那几代人心智成长及人生观有重大影响,也均曾搬上银幕,赚人热泪。可是现今若对大陆文化界的朋友谈郑丰喜,相信大部分人也是不知道的。
  同样,1999年云南出版社为了编一套《读好书文库》,收集了一份大陆推荐的外国文学名著,排名第一的是《莎士比亚全集》,第二名却是一本台湾同胞恐怕绝少听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系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作,1949年以后,一度成为大陆销量最大的外国小说,塑造了那个革命年代人对生命、对国家的热爱。直到1997年清华大学编印该校学生必读书目时,仍以此书为首选。云南出版社当然一样把它列入好书名单。但有趣的是:此书在外国人所推荐的外国名著中,乃是名不见经传,没人推荐的。情况略同于台湾同胞对此书之陌生。
  类似的例子可还不少,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贺敬之《白毛女》、李季《王贵与李香香》、艾思奇《大众哲学》,都列名南京大学所编《中国读书大辞典》的近现代名著中,而台湾同胞极罕听闻。1998年北大为庆祝百年校庆,推出了北大学生应读书目30种,其中包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1997年青年出版社编的《青年必读书手册》,认为青年应读中国文学首选书20种,亦包含毛泽东诗词。毛邓著作,当然曾深刻影响过无数人的灵魂,以致到了20世纪以来,北大等校仍认为现代青年还是要仔细读他们的东西。而这个道理,台湾同胞却是极难体会的。
  当然,10年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状态,与现代颇不相同。1997年武汉大学所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导读》推荐的100部古今中外名著中,《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毛泽东著作选读》、《邓小平文选》、《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等均赫然居首,再加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等。选书风格,跟同时期的北大差不太多,明显带有时代之印记。现在,那些推荐书单的教授,若再要举荐,恐怕未必会再要求青年必读毛邓之书。同样地台湾的大学生和年青人对鲁迅、老舍、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曹禺、夏衍、许地山、钱锺书……这些大陆知名作家也无从了解起,90年代虽然引进过《围城》、《棋王》在台湾风行一阵后,现只能在故纸堆里寻找当年台版书模样。
  但事情之有趣,恰在这儿。许多书,当年风靡一时(不管是为什么风靡),人人耳熟能详,伴他度过了春青、度过了苦涩。如今时过境迁,也许此等书早已在市面绝了迹,自己也可能久已忘怀,不再为书中故事、人物、思想所悸动。有时说起来,或许还要为那个枯涩困窘的年代感到愤懑。因为当年之所以读这些如今看来或许价值可疑的书,而且一时风靡,人人精熟,正显示着时代的荒芜。但这些少年时期即已熟稔的东西,终究在我们知识结构、感性经验之各方面,形塑了我们的生命,其影响是深邃且难以磨灭的。
  我常在大陆各城市的公园里游嬉。每于花木扶疏之处,辄会遇见一群群中年人集合练唱,也有人带了乐器来伴奏。他们或有组织或非固定之合唱团体,但唱起来无不酣畅尽兴、热情洋溢。我谛听之,或近前访视其谱,发现基本上都是革命歌曲,即“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哪”这一类的。现在什么时代了,还讲革命斗争,不是很那个吗?可是我晓得这些陶醉在老歌里的人既不准备恢复旧生活,也不是想扛起步枪啜着小米粥去打仗。他们唱这些歌,跟台湾中年人喜欢哼哼“快乐的出航”“宝岛曼波”“安平追想曲”和收集叶宏甲《四郎真平》漫画的心情其实相差不远。怀旧,通常不是在追怀那个时代,而是在忆念自己的青春年少。而这样的年少,只有当年唱的歌、读的书、一齐疯过野过的死党才能体会。可惜昔年死党大抵友谊早已褪色,或鹏飞星散不知去向。故此时唯有再唱唱老歌、再温一温旧书,才能稍慰中年哀乐之情。
  由于那些老歌所显示的价值观及人生态度,跟现实世界颇有距离,因此他们平时并不能经常把它唱出来。只有到公园里找着同样准备倾诉这类感情的人,才有机会大声宣泄,因而唱得特别忘我、特别热切。相较之下,他们读过的书,就不易找人倾谈了,只能在替年轻人开必读书目时才能热情推荐之,希望他们也能参与属于那一代人的感性生命与知识结构。
  
  新时代的年轻人,未必需要读或愿意再读这些书,因为自有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书可看。但两岸之间则不然。
  两岸中国人分隔的历史,使得两岸人各自读着自己的书,各自拥有自己的梦想。如今在现实世界上,台湾同胞和大陆人虽觌面相亲,在社会经济各领域走到一起,但在知识结构、生命形态、感性经验这些地方却仍难以理解、不易沟通。原因固然很多,但彼此读过的书、唱过的歌对方都没听过,未始不是其中之一。这种隔阂,是灵魂深处的陌生感所造成。因此,理解彼此的历史,似为当务之急。而理解的方法,则不妨从了解对方过去都读了些什么开始。
其他文献
数字出版在台湾无论是抛出理想、实际实践,  都已有多年的历史,  但始终停留在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合作阶段,  未拓展及产业与产业交流的层面,  经验无法累积,十分可惜。  双方业者都希望藉由这个联盟的成立,  能够让彼此合作有何必须排除与解决的障碍、难题,  经由激荡更显清晰,  双方也能因这样的不断讨论与厘清,  划出更清楚的未来蓝图。      由台湾出版业者、数字内容业者、智库团体、信息通讯服
期刊
自从迷上了绘本书,就好像会一直迷下去。走到书店,看到美丽的绘图加上简单的文字,薄薄的一本书就具备无穷的魅力。    小时候,为了让爸爸妈妈觉得自己长大,对于有图画的书,我总是不爱碰,觉得那些是小孩子才看的,我一点也不喜欢。所以在别的小孩埋首于图画书的时候,我只看什么四大名著、英国文学。直到进大学念本科时,不知是不是开始有生活压力,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我开始很喜欢看图画书,尤其是以轻松手法叙述日常生活
期刊
““RSS订阅”正在悄悄的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方式,“RSS订阅”具有很多方面优势,还具备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能够让订阅者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        RSS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简易供稿)的缩写,是网络上某一站点用来和其它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称聚合内容。RSS的原意是把网站内容(比如标题、链接、部分内文甚至全文)转换为可延伸的
期刊
钱锺书《围城》中,描述“方鸿渐”这个人物,一个人的学问“是不靠招牌的”,然则以“方鸿渐”的本性及其见闻,他固然可以鄙薄不学无术的某些留学生,乃至有名无实的僵化刻板了的现代学位制度,但是他绝不可以因此而轻视学识,耽误学业,玩忽学问——    因此,“方鸿渐”不是一位怀才不遇的才子,更不是一位通今博古的智士,作为一名不学无术、眼高手低的“游洋生”,他是中西文化交流背景上诞生的一个怪胎,一名令人沉思发人
期刊
《章草考》,卓定谋著,自青榭1930年3月版,线装自印本。此为《自青榭丛书》之一,马衡篆书题笺,沈尹默行书扉页。  《章草考》印行在学术文化界影响极大,被誉为研究书体史的杰构。  在近百年汉字简化运动的历史进程中,此书应属于酝酿阶段的产物。它不但对章草这一汉字形体的产生、作用、地位进行科学的分析,在书史研究上也是第一部专论章草之著,而且对汉字的简化提出新的思路,无论是否可行,但这种具有前瞻的思想与
期刊
曾经我也是它的读者,第一本看的是《做爱情》。  引起我的注意,第一是书名,第二是搞不清楚它到底是不是书。它才一百多页,不厚,全彩印刷,开本又和其他书有点不一样,而且里面不是只有一个作者,他们都是在依据同一个主题各自诠释着“爱情”是怎么一回事。第二本看的是《诗恋Pi》,给我的又是另一个惊喜,书封竟是印于银色的书皮上的米兰·昆德拉的手稿,于是读者自己的样子隐隐约约与书封上那副“怪脸”套在一起。    
期刊
明成化二年(1466)夏至,徐有贞、刘珏一早即乘舟从苏州城中朝东北方向出发,前往三里开外的相城,去拜访他们阔别已久的好友沈周。由于这天是逆风而行,二人直到下午方至。老朋友见面自然十分欣喜,大家略叙睽隔之后,主人即尽出家藏图史,相与观摩品评。为了纪念这发相会,徐、刘二人除了即席赋诗外,刘珏还特作《烟水微茫图》,画中水岸之际,茅亭一座隐现于竹树掩映之下,对面水田漠漠、远山数迭,观之即颇令人遥想有竹庄当
期刊
为务实推广区域或全球的华文出版活动与企业经营,中国大陆应开放允许在大陆设立区域性的出版公司及申请出版书号,让更多如中、港、台的商务图书公司或新加坡的大众图书公司这样的跨地区的出版公司的成立。      一、华文出版活动与产业的定义和意义  华文出版活动涵盖华文地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相关连的文化教育、历史、艺术文学、科技、幼教、传播和运动、休闲等既多元且跨领域的出版活动,其影响深远;既要留旧又得创新
期刊
赖少其深知上海是中國新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更是中国新姜术的发祥地之一,云集着大量书画名家和西洋美术的传播开拓者,有深远影响的创新型画派“海派绘画”形威于上海,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上海美术始终占据中国半壁江山。要做好上海的美术工作,首先要调查研究,拜访美术界前辈,听取意见和要求。他首先选择曾定居上海的书画篆刻家、诗人、画学理论家黄宾虹进行诚访。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
期刊
江苏山水画历史悠久,自元代以后流派纷呈,名家辈出。诸如“吴门画派”“凇江画派”“娄东画派”等等,形威了江苏山水画雄厚的学术根基。对于今天的江苏山水画家而言,继承优良传统,激活山水画的内在基因。从而进行当代山水画创作,这是每个画家必须面对的艺术课题。在当下社会背景下,把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传承和个人的艺术追求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需要画家的胆识、毅力、勇气和智慧的。徐建明数十年的艺术实践,正是沿着传统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