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和Y染色体在研究人类起源和迁徙历史中的应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k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又将去往何方?这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又是一个科学问题,哲学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科学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和科学计算得到精确的结果。现有的研究表明,地理距离较近的群体一般也表现出遗传上的相似性,这就像不同地区的人说不同的语言一样,不同的发音倾向于在不同的地区使用和传播,同一区域的群体则往往倾向于同一来源和群体内部的基因交流,從而带上相同或相似的遗传标记,我们将这些遗传标记叫做单倍型。研究这些单倍群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可以很好的反映人类起源和史前迁徙的历史,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就是这些单倍型的载体,能在人类繁衍过程中代代相传。
  关键词: 线粒体DNA;Y染色体;单倍型;起源;迁徙
  自从诞生之初起,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身起源的探索,无论是东方的女娲造人还是西方的亚当夏娃,每一种传说都蕴含着人类无尽的想象力和美好的愿景。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科学才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现有的研究表明,地理距离较近的群体一般也表现出遗传上的相似性,这是由于同一区域的群体往往倾向于同一来源和群体内部的基因交流[1],在进化的过程中,不同的群体之间由于不断累积随机突变,发生遗传漂变、自然选择过程,使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多态性,这也是当今世界三大人种形成的原因。对现代人群的起源和迁徙的研究可以回答人类来源和现有分布格局产生是如何产生的科学问题。
  非洲被称为人类起源的摇篮,解剖学上的现代人(Homo sapiens)于10-20万年前出现在东非,在约12.5万年前的第四纪最后一个间冰期到达非洲红海海岸,并学会了利用海岸线上的食物和资源的技能。大约9万年前,现代人沿红海海岸进入阿拉伯半岛,再沿印度洋海岸到达南亚和东南亚,随后一部分人群向南迁徙到达东南亚大陆、太平洋岛屿和澳大利亚,另一部分则向北迁徙进入东亚和西伯利亚以及美洲大陆[2]。现代人的出现,取代了100万年前同样起源与非洲的直立人(Homo erectus),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成为现代人的祖先,这就是著名的现代人单地区起源假说,又叫走出非洲假说(Out of Africa)。
  然而,科学的进步需要不同思想的碰撞,1984年Milford H. Wolpoff、 Alan Thorne 和吴新志提出多地区起源假说(Multiregional hypothesis)。他们认为走出非洲假说并不能解释为何在欧洲、中国以及印度尼西亚挖掘的人类化石在形态学上具有连续性,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连续性[4],多地区起源假说将现代人的祖先追溯到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直立人,在世界各地独立进化,并不像走出非洲假说所提出的仅仅发生在非洲,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群体之间一直不断地进行频繁的基因交流,导致现代人在遗传上的差异不像表型差异那么大。两种学说的主要分歧在于古人类到现代人进化过程中是否发生物种分化,所有的变化是否发生在同一个物种内。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证据,这种矛盾一时间变得不可调和。
  基因组学的研究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切入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基因组认识的不断加深,线粒体DNA(mtDNA)走上了研究人类群体历史的舞台,8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们将mtDNA应用到人类群体历史的研究中[3]。1987年,Allan C.Willson首次通过分析来自五大洲人群的147份样本的mtDNA,绘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人mtDNA系统发育树,表明全世界的现代人都是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位女性,即“线粒体夏娃”的后代。第一次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现代人的非洲起源假说。
  除了线粒体DNA,Y染色体的研究也为追溯人类起源和迁徙提供有力的手段和证据。人类Y染色体DNA(Y-DNA)总长约60Mbp,大小是线粒体的三千多倍,蕴含更多群体信息。此外,Y染色体由两端的拟常染色体区(Pseudoautosomal regions,PAR)和中间的雄性特异区(Male Specific Region of Y Chromosome,MSY)组成(图1),雄性特异区不与其同源染色体发生重组,在父系遗传中能够很好的累积传代过程中所产生的突变。同时,Y染色体理论上的有效群体大小(Effective Population Size)是常染色体的四分之一,对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群体事件非常敏感,能提供丰富的群体历史信息。
  Y染色体单倍型分析是重建人类群体父系历史的有效手段。Y染色体上的单倍型遗传标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双等位基因标记(Y-SNP),另一种是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Y-SNP的突变速率很低(2X10-8个/代),同一位点发发生回复突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Y染色体上的突变反应了人类漫长的父系遗传历史。Y-STR的突变速率比Y-SNP要快许多(约为6.9X10-4个/代),存在回复突变和重复突变,可以记录较为近期的群体事件,被用来估计人群的起源和分歧时间。因此,我们将Y染色体上的Y-SNP和Y-STR遗传标记结合起来,通过分析一定Y-SNP背景下的Y-STR分布结构来推测携带某一Y-SNP的群体的群体历史,这种方法比单独用Y-SNP或者Y-STR取得的結果更为准确。目前,这一分析方法已经在研究世界各大人群进化历史中广泛使用。
  由于Y-SNP突变速率很低,并且不与其他染色体发生重组,一旦产生就会稳定的传递给后代,这些突变在Y染色体上按时间顺序先后发生并在后代中完整的保留下来。以这一方式产生的多个Y-SNP在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构成了Y-DNA的单倍型(Haplotype),祖先单倍型与后代单倍型共享相同的单倍群(Haplogroup),根据不同单倍群中的SNP的发生时间顺序关系可以构建单倍群谱系树,即Y染色体系统发育树。
  在群体迁徙过程中,先产生的突变完整的保留在所以的子代中,后产生的突变也反映在不同的迁徙历史中,呈现出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如图2所示,根部支系A和B只分布在广袤的非洲大地,非洲以外地区则分布着C到Q支系,这些支系人群都带有M-168、M294和P9.1突变位点,在CT支系中新产生的突变位点YAP定义的DE支系在非洲和亚洲都有分布[5],突变位点M-130定义支系C主要分布在东亚、太平洋岛屿和北美;F-M89则在非洲以外地区广泛分布;I和J支系是中东和欧洲人群的主要支系[6];在东亚M-9定义的K支系具有最高的分布频率。   根據不同支系在不同地区的分布频率的差别,我们可以大致的推测出人类祖先在遥远的史前时期的迁徙路线,再次将人类的祖先追溯到遥远的非洲大草原,证明了走出非洲假说的正确性。
  線粒体DNA和Y染色体DNA为研究人类祖先起源和史前迁徙提供有力的工具,为考古学研究提供间接证据,同时相较于考古学又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分辨率,我相信,随着古DNA技术的发展和新的分析工具的产生,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将会更加透彻,真正的解决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往何方?■
  参考文献
  [1]Cavalli-Sforza LL, Menozzi P, Piazza A (1994)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2]Walter RC, Buffler RT, Bruggemann JH, Guillaume MM, Berhe SM, Negassi B, Libsekal Y, Cheng H, Edwards RL, von Cosel R, Neraudeau D, Gagnon M (2000) Early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Red Sea coast of Eritrea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Nature 405:65-69.
  [3]Brown WM. 1980. Polymorphism in mitochondrial DNA of humans as revealed by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alysi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77(6):3605-3609.
  [4]Brooks, A. S. & Wood, B. The Chinese side of the story.Nature 344, 288–289 (1990).
  [5]Underhill PA, Passarino G, Lin AA, Shen P, Mirazon Lahr M, Foley RA, Oefner PJ, and Cavalli-Sforza LL. 2001. The phylogeography of Y chromosome binary haplotypes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 human populations. Ann Hum Genet 65(Pt 1):43-62.
  [6]Rootsi S, Magri C, Kivisild T, Benuzzi G, Help H, Bermisheva M, Kutuev I, Barac L, Pericic M, Balanovsky O et al. . 2004. Phylogeography of Y-chromosome haplogroup I reveals distinct domains of prehistoric gene flow in europe. Am J Hum Genet 75(1):128-137.
其他文献
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根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关键,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是基础,三者有机统一,密不可分。那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究竟包 In the
摘 要: 燃煤锅炉作为电厂的主机设备之一,其安全高效运行对电厂整体发电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锅炉在实际生产中受燃料种类、炉膛结构、燃烧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运行中经常遇到受热面低温腐蚀的问题,严重影响养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燃煤锅炉;受热面;低温腐蚀  锅炉受热面是指锅炉本体范围内的省煤器管、水冷壁管、过热器管和再热器管等换热管道。工质吸收热量后在管道内循环流
摘 要:小型高压燃气阀门用于连续调节固体姿轨控发动机的燃气喷出流量。由于空间和重量限制,需要降低阀门的驱动力。该设计将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讨论,通过对燃气阀门的结构形式进行重新设计并使用Fluent对阀门流场进行了仿真计算,从阀门结构形式方面降低阀门驱动力,又通过改进阀门的密封件,使得密封件在满足高压密封的同时,减小了高温变形对阀门驱动力的影响,最终达到降低阀门驱动力的目的。  关键词: 高压;燃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改变了我国的电力市场,电力的供给方逐渐由市场开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代替了原来的计划供电用电模式,这种转变形式使我国电力部门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情况的下,电力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是构建电力营销的改革方向。但是当前在电力营销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是具体的研究了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和精细化策略。
摘 要: DCS控制系统即集散控制系统,它在运行过程中,运用若干微机进行分散控制,并通过管理计算机监控全部信息,实现负荷与功能面的分散以及操作与管理的集中,是一种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综合控制系统,特别是在发电企业生产过程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CS系统已逐渐从原来的配角角色转变为决定各发电企业安全经济运行的主角地位。通过各项实践证明,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在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是对民众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肺癌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预后良好,但是,临床前来就诊的肺癌患者绝大多数为中晚期,失
摘 要: 本文是针对土钉墙支护在工程中应用的探讨。经过几十年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基坑进行支护的应用中,土钉墙、喷锚网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本文从工程实例入手,对土钉墙支护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基础工程;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土钉墙支护技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欧洲传入我国的,它具有施工造价低廉、节省工期、施工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由不良地质引起的边坡不稳定问题中。土钉支护是用于
摘 要: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之一,电力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其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例如配电网施工、送点运行操作等,电网运行本身带有较强的危险性,而且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水平还会直接影响电能输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配网作业中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对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有效控制。本文对配网作业安全管控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电力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  关键词: 配
摘 要: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民航班机的不断增多,民用航空安全也变得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空中交通管制塔台模拟机的研发就是通过虚拟机场容量和模拟塔台管制情景来对管制员进行强化培训,通过交通管制雷达模拟机和程序管制模型机的培训,为民航管制人员提供安全高效的训练方式。  关键词: 空中交通管制塔台;模拟机;设计及开发  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已经研制出了空中
摘 要: 简述了汽车制动器的类型及其优缺点,阐述了制动液对制动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现状,并对比了传统工艺制动液与现代工艺制动液。展望了硼酸酯型制动液的研发前景。介绍了硼酸酯类型合成制动液及其优势,以及如何筛选制动液原料。同时研究了制动液的影响因素以及推荐使用指南。  关键词: 制动液;制动系统;硼酸酯  制动液是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制动压力的液态介质,使用在采用液压制动系统的车辆中。制动液是制动系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