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和经治患者效果对比研究

来源 :实用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ti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初治和经治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初治CHC患者59例和经治CHC患者56例,均接受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12 w,随访24 w.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常规检测血清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C-Ⅲ)和Ⅳ型胶原(Ⅳ-C).考核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ALT、AST和TS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清LN、HA、PC-Ⅲ和Ⅳ-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时,初治组血清ALT复常率和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96.6%和98.3%,与经治组的98.2%和100.0%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RVR、ETVR和SVR分别为89.8%、94.9%和93.2%,与经治组的91.1%、98.2%和98.2%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在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后,未出现严重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仅有少数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自愈或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或消失.结论 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b型CHC初治和经治患者均可获得病毒学应答,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GZ)干预对HSC-T6细胞增殖及对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HSC-T6细胞分为对照组、RGZ干预组和RGZ联合HO-1抑制剂ZnPP-IX处理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PPARγ和HO-1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纤维化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结果 RGZ处理组细胞增殖A值为(0.6±0.1),
目的 调查云南省勐海县布朗族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流行特点及其它代谢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2017年2~3月对布朗族聚集且交通便利的5个行政村、18岁及以上3365名居民进行普查,纳入研究3258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超声检查.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为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布朗族成人NAFLD的标化患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的患病因素.结果 布朗族成人总体NAFLD标化患病率为16.7%,其中女性患病率为19.9%,显著高于男性的
目的 采用Cre-LoxP系统构建p53凋亡刺激蛋白2(ASPP2)基因肝脏条件性敲除小鼠.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sgRNA序列,在ASPP2基因两端插入LoxP序列,构建ASPP2-flox小鼠.采用PCR法和测序法对F0代和F1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将ASPP2-flox F1小鼠与特异性表达Alb-Cre的工具鼠交配,获得肝脏敲除ASPP2基因小鼠.采用PCR法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SPP2基因肝脏敲除小鼠肝脏ASPP2蛋白表达.结果 对F0代和F1代动物基因行P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白介素-35(IL-35)表达和外周血髓样抑制细胞(MDSCs)百分比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5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35例AIH患者,给予泼尼松或波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行肝穿活组织检查,根据界面破坏范围和细胞浸润深度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MDSCs百分比.结果 6例重度组肝组织p35和Ebi3表达及MDSCs百分比分别为(0.9±0.1)、(0.9±0
目的 分析patatin样磷脂酶结构域蛋白3(PNPLA3)rs738409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诊治的162例NAFLD患者和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人,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外周血PNPLA3 rs738409位点多态性.结果 NAFLD组PNPLA3基因rs738409位点GG基因型频率为37.0%,G等位基因频率为58.3%,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11.0%和34.0%,P0.05);73例GG
目的 分析比较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血清脂质组学差异.方法 2015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NAFL患者107例和NASH患者92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血清脂质组学分析.结果 与NAFL组比,NASH组有3种游离脂肪酸(FFA,12:0、18:1和20:0)、2种二酰甘油(DAG,36:3和36:4)、16种三酰甘油(TAG,52:4、52:5、54:4、54:5、54:8、56:5、56:7、56:8、56:9、58:4、58:8、5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及对肝脏超声脂肪变性评分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联合组66例,分别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或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扶正化瘀片治疗2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10(IL-10)水平,采用超声肝脏脂肪变性评分.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血清ALT、A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肝硬化(PBC)患者疗效及对血清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31例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34例(Child A级15例,Child B级12例,Child C级7例),给予所有患者UDCA治疗.另选43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ELISA法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包括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其中HCC占75% ~85% [1,2].2020 年,全球新发PLC病例为905677例(居恶性肿瘤的第6 位) ,死亡830180 例(居恶性肿瘤的第3 位) [3, 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2型糖尿病(T2DM)血清抵抗素和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7年10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NAFLD合并T2DM患者106例和NAFLD患者106例,检测空腹血糖(FB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HOMA-β 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抵抗素、RBP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水平.结果 合并T2DM患者血清TC和HDL-C水平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