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_youfe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设疑——提出开放性问题的过程
  语文教学让学生读书是最重要的一环,而学生却普遍忽视它。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读课文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善于设疑,在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上,少一点约束性,多一点开放性,这主要是指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
  1、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思考题。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接受外面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的快捷。这就是说,作为老师,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这样就可以引爆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的思考题,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设计的思考题不仅要新颖,而且要由浅入深。根据美国卡麦隆大学莫里教授在《课堂教学技能》一书中的分类,可以依次提出事实性问题、经验性问题、创造性问题和评析性问题。特别象鲁迅的作品,学生较难理解,更需要教师提出的问题有层次性。例如:在学习《故乡》这篇小说时,首先提出了事实性问题:写了哪些人?这些人物有何变化?又提出了经验性问题:找出文中对比的地方;然后提出创造性问题:最后三段有何作用?最后提出评析性问题:从本文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这些层层连环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认识空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二、思考——发散思维的过程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的过程。这种提取意义的过程就是一种思考。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是由教师引导学生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这其中不能缺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是学生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这就更离不开学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既应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更应引导他们运用发散思维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学习了《在烈日和暴雨下》,同学们提出了思考题:天气这么恶劣,祥子为何还要去拉车?作者怎样不用"热"字却写出天气炎热的?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这些问题都体现了文中的重点。还有些同学提的问题很深刻,比如:文中为何写坐车人的表现呢?作者为何把祥子比作风雨中的落叶呢?当然还有同学问:"车夫中了暑了为何不去医院呢?""既然家里缺钱,为何不向坐车的多要一些呢?"虽然这些问题提得不很恰当,但同学们都独立思考了,这就值得肯定。
  三、讨论——比较优选的过程
  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发散思维,已经对问题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但这些理解是否恰当呢?这就需要同学们进行辐合思维,这是根据已有信息,向某一方向思考,力图得出一个符合逻辑的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的思维方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优选,集中到最佳答案上,或把几种答案综合成最佳答案。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容易引起意见分歧的地方,诱导学生主动出击,阐述自己的观点,广泛地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多维信息交流,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的。
  四、点拨——提高升华的过程
  1、注重方法的指导。叶老经过反复考虑和修改,把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真谛归结为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的。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就应该加倍认真地研究怎么样去教。如教给学生"三遍读书法",即速读一遍,把握中心;精读一遍,理清思路;跳读一遍,品味语言。针对学生分析人物是只凭自己的主观感受这种情况,指导同学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人物性格,并且要透过现象,分析人物的本质特征。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是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因此,教学中要启发想象,鼓励学生联想。例如: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两人的不同诗风:李白是清新自然的浪漫主义;杜甫是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再让学生想象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外貌形象:李白潇洒飘逸,无拘无束;杜甫愁眉苦脸,忧国忧民。再进一步联想他们的身世经历。最后再让学生课后多找他们的作品来欣赏,进一步体会不同的风格。经过如此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不仅对这两位诗人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并且掌握了诗歌的鉴赏方法,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先学后教,学是教的前提、准备;教是学的升华,也为学提供了条件。学生自学也好,教师点拨也好,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正如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他们去吃去喝去消化食物以利健康成长一样,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他们去思考,去学习,无论哪一方面,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疱,因此,我运用"设疑-思考-讨论-点拨"的教学过程,积极创设条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体参与,达到人人都动手,充分发挥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不仅"学会"了,而且"会学"了,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实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为他们成长为创造性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高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是关键。高等学校特别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口径决定必须通过教学改革实现实用型人才
进入新时期以来,政治工作的视角和着力点放在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上,其目的在于使大批复合型军事人才走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主阵地,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有生力
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求实效,就是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开启其心扉,启发其理智,融洽其情感,使之提高觉悟,解惑释疑,激励斗志。帮助教育对象正确认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激发实现自身利益和自我价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要把“务虚”与“务实”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用”、“管用”上做好文章,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务求实效,真正使其“实用”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理念的提出,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将会更加完善,逐渐向科学化、生活化、个性化调整,面向终身体育,面向全民健身计划,面向教学的现
提升地方高校青年专业教师工程素质是关系"卓越工程师"计划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作为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来说,创新土建专业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各高校普遍出现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高校拥有的硬件和软件增长不同步之外,就是目前大学生综合能力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