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制度研究述评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a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现行的是一种城乡分割、偏向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学术研究上,应该逐步走出这种二元化的、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建立起统一的、适应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研究体系。要把研究的重心放在解决中国当前的现实问题上来,既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制度,也不能忽视中国的现实问题和制度的融合问题。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研究文献 综述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概况
  多年来,我国学者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从未中断过,并且持续不断地发展着,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中国社会保障……似乎仍然没有形成有效的理论指导与政策实践体系……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面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的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却迟迟不能脱离‘转轨’的羁绊,长时间纠缠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技术性环节,反而在中国社会保障理论探索方面显得十分薄弱,缺乏长足的进展。”①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功能,进行文献的统计与总结归纳,进而分析中国国内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现状,并分析结果,从而提出一些建议。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在时间段上以10年为一段,得出了从1949年建国开始到现在,所有含有“社会保障”主题的公开发表文献数量,输出图见下表。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具体情况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阶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1949~1959年间,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总数只有90篇。这主要是由于这个时期属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建阶段,社会保障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还很少,而且由于时间比较久远,学术文献总库收录的文献数量本身具有局限性,所以此时期的文献整体上呈现出比较混乱的情况,没有专门的、有代表性的文献出现。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停滞阶段。从1960~1969年间,中国学术文献出版总库总共只收录了36篇文献,这甚至比上一个十年发表的文献还要少。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它“使已经平稳运行了15年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政治冲击而发生制度崩溃。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保障进入了非正常的停滞阶段。”②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复苏阶段。从表中可以发现,从1970~1979年间,中国学术文献出版总库总共收录了133篇文献,而在1978~1979年就有74篇文献,这甚至比前八年文献的总和还要多。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国内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研究环境,从而带来了社保制度研究的复苏。这一时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主要夹杂于对其他制度的研究中,还未出现专门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文献。但是,国务院在1978年的6月2日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恢复发展。这就为社会保障的研究萌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条件。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从表中可见,1980~1989年的10年间,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中收录了2270篇文献。对比上一个十年,总数上有了更大的增加,而且从质量上看,有了更多以“社会保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文献,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进入了更加专业、更有针对性的阶段。这主要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价值得到了很大提升。从研究的成果上看,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阶段性的特色。首先,出现了翻译国外的作品,比如许良村翻译的福武直的《日本社会和社会保障》等。其次,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保障的真正探讨,它们多为宏观性的探讨,但却是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的真正开端。这方面的代表文献主要有吴晓鸣的《社会保障事业的春天》、陈烽的《论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等。整体上看,这个时期文献的内容庞杂,虽然社会保障各方面的内容都有涉及,但是却没有哪一个方面占据主导位置,专业性普遍不深,因此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太多关注。数量上虽较上个时期有所增长,但增长仍然缓慢。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渡阶段。表中显示,1990~1999年这一阶段的文献总数为19814篇。与上一阶段相比,文献总数的增长呈现出爆炸式的特点,达到了上一个十年的10倍。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城镇,从国有经济主导逐渐变化为多元经济并存的社会,使得市场竞争逐渐激烈,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阶层分化日趋明显;在农村,随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集体经济的基础地位逐步丧失。③这些变化就使维持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已不可能,这就使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逐渐呈现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特点。
  这个时期的文献在具体研究方向上,更加侧重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基金、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更加侧重对国外先进社保制度的研究,奠定了后来社会保障研究总体格局。王玉华的《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策略》就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代表文献,文献阐述了如何具体地进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在社会保障税方面,金钧的《社会保障税——我国社会保障筹资方式的必然选择》进行了比较有代表性的阐述;杨飞虎、叶圣利的《社会保障基金运作的制度保证》从理论层面阐述了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的可行性与重要性;而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研究文献就更多,而且一直到现在仍是热点,这一阶段马文兴的《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徐晓雯的《构筑农村社会保障》等约有1000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地阐述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阶段。2000~2009年的十年间,文献总数的增长速度呈现出更快的发展趋势,数量为上一个十年的十倍左右,可以说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在具体研究内容上,基本上延续了上一阶段的总体格局,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这也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引起的新变化密切相关。2000年以后,农民工问题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研究成为了一个非常新的亮点,例如吴波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一篇针对农民工保障问题的硕士论文。再如刁一玲的硕士论文《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是针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一篇典型论文。另外,2000年以后大学生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失业大学生社会保障同样成为了新的研究对象,如魏红的《大学生失业社会保障的意义》是研究这类问题文献的代表作之一。从整体研究情况上看,学者们分别从整体上和城市与农村两个维度对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也有学者从地方或区域角度分析了省市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情况。④但是,综观文献总体情况,我国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在内容上分布还很不均衡,而且有的文献有空谈理论的迹象,而基于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具体探讨的文章还很少,缺乏营造社会保障观念方向的研究。所以,这就不足以从思想上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使研究价值大大降低。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究竟该走向何方,是摆在当代学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国现行的是一种城乡分割、偏向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种带有“歧视性”的制度安排。⑤从学术研究上,应该逐步走出这种二元化的、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建立起统一的、适应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研究体系。很多学者热衷对国外社会保障的研究,这是好事。但是,其研究成果大多是将国外的制度生搬硬套地推荐给我国使用,而往往却忽略了中国的现实问题和制度的融合问题。此外,当前中国社会保障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比如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建制理念与原则该如何界定,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该如何选择,社会保障水平如何更好地提高,社会保障的整体管理体制如何建立等等。
  可以说,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之路还很漫长,研究这类问题的学者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能将研究重心放在解决中国当前的现实问题上来,就能够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很大的帮助,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作者单位分别为: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注释
  ①万国明:《社会保障的市场跨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②穆怀中等:《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页。
  ③穆怀中:《国际社会保障制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97页。
  ④包海花,云苏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文献综述”,《北方经济》,2010年第1期。
  ⑤刘子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第11页。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因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呈现出特殊的道德认知冲突、道德情感冲突、道德行为冲突和利益追求目标冲突、利益获取途径冲突、现实利益差距冲突。通过加强教育和机制建设,实现领导干部道德冲突和利益冲突的协调,是解决领导干部道德失范、腐败堕落现象的有效之策。  【关键词】领导干部 道德冲突 利益冲突 协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既有利他性“道德人”的理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中国的扶贫开发已进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也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未来十年,我们要针对扶贫开发的新特点,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实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扶贫开发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间,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经历了
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奋斗,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必须坚定
【摘要】在水资源问题上,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方面,水资源危机正进逼中国;另一方面,作为多条重要国际跨境河流的发源地,中国又控制着下游国家的“水龙头”。虽然对自己境内的水资源拥有完全的处置权,但如不能与下游国家达成共识,可能导致双方之间发生对抗。在水资源问题上中国政府需未雨绸缪、妥善应对。    【关键词】中国 水资源 危机 开发 担忧    2009年1月份,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
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今后几年既是大企业盘活存量、重新洗牌的机遇期,也是建立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大力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战略的大好时机。我们要打破地区、部分分割和垄断等不利因素,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自由流动,造就一批优秀的文化企业,承担起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使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也面
发展模式与利益格局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实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转变发展模式必然要改变利益格局,调整利益格局是实现发展模式转变的根本条件。为了顺利
确立宪法法律至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坚持宪法、法律至上,要求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法律监督,重视法律解释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正确处理好法律系统与其他社会调整手段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007年末,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出席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提出,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原则,这是在
【摘要】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虽然高等教育仍保有独立特质,但它与经济间的互动关系已成社会之共识:高等教育推进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对高等教育也有积极影响。鉴于此,我们应为将来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各方的共同发展,做出必要的筹划,从而强化高等教育与经济的互动。  【关键词】中观视阈 教育与经济 互动关系    自从“知识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理念首次进入人类的视野,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
【摘要】从足球项目到篮球项目再到体操项目,我国体育界频繁爆发“年龄门”现象。这对我国体育大国的形象乃至我国软实力与文化的传播,都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年龄门”现象展开反思,也有必要对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认真剖析和研究,并建立统一规范的反年龄造假管理机制。    【关键词】体育“年龄门”反思    “年龄门”现象的本质与反思的必要性  对“年龄门”现象进行反思具有现实与长远的价值
【摘要】在证券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主要发生在投资者和证券发行公司之间以及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因此政府管制成了最主要的规避机会主义行为的手段。评判政府管制是否有效率,标准应是看其是否达到管制目标。如果政府言而无信,则会在证券市场上导致一种新的信息不对称。  【关键词】证券市场 信息不对称 政府管制 管制效率    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本质上具有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不同个体对信息的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