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场馆类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研究

来源 :建筑节能(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cihai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馆类公共机构种类多、用能差异大,研究各类场馆使用特点与能耗特点,制定场馆能耗定额有助于提升场馆节能工作精细化程度.基于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信息系统与现场调研成果,收集了454家场馆建筑面积、用能人数、业务种类等基本信息与2016年-2018年电、天然气等能耗数据,选取其中110家有一定代表性的场馆开展现场调研,核查数据的真实性,为制定能耗定额提供数据支撑.根据场馆特点进行分类,分析场馆建筑面积与电耗的关系,根据调研情况梳理场馆主要暖通空调形式,分析天然气、蒸汽能耗与费用占比,对博物馆与图书馆分别按建筑面积进行能耗频数分布、单位建筑面积电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研究,采用五分位法确定不同种类场馆能耗定额的引导值、基准值与约束值.
其他文献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经渐渐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由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其结构上存在耦合间隙,当磁耦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端线圈和接收端线圈中出现非磁性金属异物(例如铜、铝)时,此时系统会被这些金属异物影响传输性能,甚至产生不可挽回的安全损失,因此异物检测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所以本文针对常用的LCC型补偿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损耗参数的非磁性金属异物检测方法,当金属异物出现在发射、接收线圈中,并且与发射线圈发生耦合时,导致功率损耗受到影响,发生改变,通过搭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具有不易冻裂和过热、系统操作和维修简单等优点,在西藏高原村镇地区被广泛采用.在西藏拉萨市搭建了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实验测试平台,研究了高原气候条件下空气集热器、汽水换热器、蓄热水箱等各部件热损失及系统整体效率.结果表明:测试条件下真空管型太阳能空气集热系统的日平均效率约为25%;管道输配系统单位热损失虽较小,但管道表面积大,产生的热损失约占到系统总热损失的58%;系统空气联箱处的总热损失占比最小.因此,系统设计时应重点进行集热输配系统管道保温处理,当集热器进出口风温温差较小时(<10℃),系
陕鼓分布式能源智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是利用既有锅炉房对陕鼓临潼代王厂区能源进行整合的绿色化提升改造项目,旨在打造区域能源中心.本着“因地制宜、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绿色低碳”的设计目标,充分利用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空压站、污水能等余废热,建立智能微电网,设置智能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了工业厂区内的能源智能综合利用,并获得了住建部绿色建筑二星标识.项目实际运行至今效果优良,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在工业厂区的规模化应用,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与节能低碳的规划设计理念.项目可再生能源及余废热利用总量约为274817
分析了机场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建设现状,从建设范围、业务流程、信息交换等方面,提出了能源一体化智能管控架构,对其中的建筑能效监管等子系统进行了优化,实现了能源供给侧与用能侧、建筑设备与建筑能效、能源与民航生产多个维度上信息的有效融合.基于上述信息融合,结合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设计标准及民航行业特点,建立了机场能源分项管理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标层次划分与目标值聚类分析的能源系统性能评价与诊断方法,可及时发现系统能效蜕变.此外,基于空调设备动态优化控制需求,建立了空调传热模型及智能求解方法,进而实现了基于航
全可再生能源系统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满足用户用能需求,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然而,不同区域气候及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全可再生能源系统结构与性能也具有区域特征.提出一种全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并以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考察全可再生能源系统在我国不同区域的运行特征与可行性.考虑生物质能、风能、光能分布差异,选取我国30个典型城市,构建住宅小区全可再生能源系统;搭建全可再生能源系统模型,并以年总费用为目标,通过遗传算法获得我国不同区域全可再生能源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不同区域系统的运行特征与可行性.结果表明
供热系统能耗占据了建筑运行能耗的20%以上,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是系统节能的重要技术途径.传统的供热自动控制主要以反馈控制为主,存在着系统延迟的固有特性,节能效果有限.以实时负荷预测为基础,对控制参数进行动态调节的前馈控制是供热调控的新型技术手段:首先,分析管网和建筑的时间滞后等特性,建立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模型;然后,基于数据的供热量预测模型,依据从气象网站获取的未来气象参数预测值,计算未来时刻的预测热量值;最后,计算热量变化与供水温度、流量的关系,确定出下一个调控周期内电动阀门开度、水泵转速等参数.以北京
以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耦合的热水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空气源热泵和太阳能集热器的耦合热力模型,对某高校学生宿舍热水系统运行特性进行分析;针对热水系统负荷的时变特性,运用机器学习中的KNN(K-Nearest Neighbor)监督学习算法,以环境逐时温湿度、上一时段用水量和星期数为特征量,实现热水负荷的逐时预测,并能将逐时预测误差控制在30%之内,日预测误差控制在6.59%.以负荷逐时预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策略,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根据环境参数和当前负荷监测数据计算预期内的系统参数,从而实时动态调
当前高性能建筑设计对参数化设计和建筑性能分析的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通过导入/导出中间数据格式的方法整合参数化设计和建筑性能分析的方法产生的问题较多,难以在实际工程项目上实现.为了实现设计阶段的更有效整合,梳理分析了建筑日照、采光和阴影模拟分析软件在设计整合中的难点和需求,进而提出一种基于Rhino和Grasshopper平台的绿色建筑辅助设计工具(以下简称GBAT).选取多个案例进行验证,详细对比了GBAT的日照时间计算模块和采光分析模块与Ecotect、绿建斯维尔、天正日照、PMPM软件的计算精度和计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室内健康问题,选择安装新风系统的住宅逐渐增多,住宅新风系统的使用行为直接影响建筑能耗、室内空气品质及人体热舒适,而国内关于住宅建筑新风使用行为的定量研究较少,故选取北京地区15户住宅,对其全年新风系统的使用行为及室内外环境参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测,旨在探究住宅新风系统的使用行为特征以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开启新风系统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当室外空气质量较差时,关窗可以进一步提高新风系统的净化效果;2)住宅内新风系统存在过度开启行为,在过渡季和供暖季,两种类型家庭
通过分析全国第二届绿色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沙·舟·集”的设计逻辑,论述项目概况、聚落选址、建筑设计要素及节能技术等几个方面,指出建筑设计过程中如何融合绿色设计方法、气候、环境、地域和文脉等要素.分析建筑的室内外气候环境,优化建筑的内外空间,提升结构体系,调试建筑的外围护结构材料和彰显建筑文脉.应用蓄水池、捕风器、太阳能板、立体绿化、通风屋顶与遮阳百叶等方面的技术手段,满足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全部指标.阐释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绿色建筑理念、技术手段的同时保护和发展地域文脉,并到达绿色建筑的具体设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