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文化蕴涵

来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突出表现,理解该课程的文化蕴涵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课程的创新发展.从文化的视角思考“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它有着深刻的文化生成规律,不仅是人类认识与实践一般规律的反映,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和大学生文化需求的深刻反思.理解“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在的文化规范效用,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维度审视课程的发展逻辑,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文化力量.
其他文献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述,阐明了学
期刊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了独具特色的政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精神成熟于延安时期,集中体现为理论飞跃塑造精神新貌、自我革命凝成坚强意志、密切联系群众保持良好作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塑造的基本经验在于政治成熟、实践铸就、党员践行和领袖垂范四个方面。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精神的塑造对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重要优良传统与优势所在,其话语体系随中国共产党发展而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表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社
郭绍虞(1893—1984),原名希汾,后以字行。江苏省苏州市人。长期在教育界工作,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1913年到上海尚公小学任教;1921年济南第一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起,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帮助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中国共产党在高校掀起大规模的政治学习运动。高校政治学习运动以唯物史观为教学内容,结合思想实际;通过多方组织,扩大教育覆盖的范围;坚持学习理论和改造思想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政治学习运动中的唯物史观教育,适应了启发和提高高校师生思想政治觉悟的需要,体现出强调说理、重视实效、贯彻民主的特点,为高校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奠定了基础,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积累了经验。
Using first-principles total energy method,we study the structural,the electronic and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MnNi(110) c(2×2) surface alloy.Paramagneti
2020年5月,习近平向新时代广大青年提出的“站稳人民立场”的新要求,不仅丰富了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和具体标准,而且在整体上对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人格建设发挥着价值指引作用,
革命性锻造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史上不断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作为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所进行的刀刃向内、由里到外的深刻的改造主观世界的历史实践,革命性锻造是基于初心使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科学揭示了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历史发展到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构成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与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坚定青年的理想信念,须引导他们在准确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全面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