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富士山的形象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从不同角度对富士山的形象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富士山 审美意识 神山
  一、美与人格的结合
  在自然界当中,没有类似于富士山这样能够长久触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的存在了。在日本的画家当中,无人不画富士山;在文人当中,几乎无人不诉说富士山。
  富士山是美的原点。但是,这不光停留在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对日本人的精神、思想等方面也有极大的影响。
  夏目漱石在作品《三四郎》中写道:如果在翻译富士山时,在用词的角度上,会使用诸如“崇高”“伟大”“雄壮”等,即皆为描述人格的词语。在人格方面的用词上,不能顺利进行翻译的人,就无法传达出自然在人格方面的感化作用,哪怕是一丁点儿。
  富士山这一景观,被包含在文学、宗教、历史方面的成分汇聚在一起,日本人正是通过共感这些多种成分的凝聚物,来陶冶自己的内心。
  长年累月,通过追寻、体验富士山所具备的、作为多种成分构成的凝聚物的富士山形象,可以说日本人的涵养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总之,眺望富士山时,人们不仅欣赏到了它的美丽,更是在心中不断累积另一种富士山——大自然所酝酿成的想象中的风景。
  二、男女两种性别的兼有
  既然是具有人格的,那么富士山一定是具有生命灵气的生物,也就是说它也应该有自己的性别。日本古代的山都曾被比拟成为男性之山或是女性之山。那么,富士山的性别到底是男性呢,还是女性呢?
  有一位富士山文化研究的日本学者,对众多的被提问者提出问题:“富士山的性别是女性呢,还是男性呢?”于是,让人觉得十分有趣的是,结果显示回答富士山是女性和男性的人各占百分之五十。
  富士山因观赏的场所、季节、时间不同,其呈现出的景色也各不相同。例如,大风呼啸,沿着山脊线被乌云和大雪覆盖并且依然向上、连绵不绝的富士山,是勇敢雄壮的,是颇有几分雄赳赳气昂昂气势的男性。山脊的倩影映入眼帘,在静谧的清晨和黄昏下,被彩云缭绕的富士山,是秀丽温柔的女性。此外,远远望去,平缓的山脊线是优美的,散发出女性的气质;攀登富士山时看到的坚硬粗糙的火成岩所构成的山脊线是勇猛的,散发出男性的气质。
  如果把目光转移到富士山的守护神,就不难发现在日本古代的时候,守护神是镇护火山喷发的浅间大神。中世时,变成了浅间大菩萨。在日本人看来,这些基本都被视为男性之神。另一方面,祭神直到中世(主要为镰仓和室町时代)都是赫夜姬,近世(一般指织丰政权期至江户末期)以后变成了木花开耶姬命,她们都是女性之神。也就是说,富士山是男女两种性别兼备之山。富士山是日本的第一高山,但是它受众多日本人喜爱的原因并不仅在于它的高大,还在于它既有女性的温柔优雅的气质,又有男性的勇猛雄壮的气魄。
  明治时期的诗人北村透谷在《思考富岳的诗神》一文中,非常巧妙地抓住了富士山的男女两种性别皆有的本质,且评论道:“远望如美人,近看似俊男。”
  三、崇高与伟大所孕育的大众性
  在寻找富士的语源时,我们会发现“不二”“不尽”“不死”等各种词语。富士山在从未触及的自然中,成为了最让日本人心存敬畏之情的自然。但是一方面富士山是灵妙且崇高的神之山,另一方面又无论从哪个地方都能够祭拜,被日本的芸芸大众所喜爱,兼具着较为普遍的大众性。
  直到中世,除了修验者(修验道是日本古来的山岳信仰,受外来的佛教、道教等影响成立的宗教,修行修验道的人被称为修验者)以外,其他任何人都不被允许接近富士山。进入近世之后,就变得热闹起来。当时极其盛行的民间信仰“富士讲”(江户中期在庶民阶层分布很广的宗教团体,主张神道教义、登富士山等)出现。这对于江户的庶民而言,成为了能够亲近的地标性场所,能够远望富士山成为庶民的乐趣。而且从大正时期开始,供庶民休憩的钱汤(公共浴池,日本江户时代以后,作为城市居民入浴与娱乐、交流的场所得以繁荣)的墙壁上,开始出现与富士山相关的壁画。
  江户时代,富士讲的修验者们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身着苔草斗笠和白色木棉所制的修行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富士山成为观光胜地,每逢夏日,登山客络绎不绝,电视节目中播放的在富士山上迎接日出的景象,也逐渐被人们所熟悉。
  如此的亲近感存在于崇高的富士山,同时也存在于它的杰出当中。由富士山酝酿并且催生出的贵族感和庶民性形成了巧妙的对照,同时也成为了其巨大魅力之一。因此,日本文人深田久弥在《日本百名山》中如此称赞富士山:“它的伟大成就了它的通俗性。”
  四、结语
  本论从三个角度对富士山的形象进行了分析。限于水平,本论还停留在浅层的分析,今后我将继续进行对富士山文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以量.富士山与日本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韩霈暖.走近富士山[J].日语知识,2006(09).(作者简介:钱璐瑶,女,硕士在读,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散光是人体眼睛屈光不正的一种表现,也和角膜弧度密切相关,当平行的光线进入我们眼内以后,眼球处在不同子午线处的屈光力是不相等的,若光线无法集中在一个焦点上,那么也就无
期刊
小儿咳嗽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很多家长都不是十分的在意,并不认为患上严重疾病.但是,家长千万不要看轻咳嗽,有时候咳嗽可能威胁到孩子的身体健康,预示着很多潜在疾病
期刊
1 小儿心肌炎的发病原理rn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儿童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也不经常到户外进行锻炼,那么他们的免疫系统就会存在较大的漏洞,一旦出现心肌变化,或者是在日常
期刊
卡罗琳·帕克丝特的《巴别塔之犬》以丈夫——语言学家保罗寻找妻子露西的死因为主线,从两条线展开叙述,一条是保罗与露西生活的过往,另一条是保罗让露西的爱犬罗丽说话的努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控员”,内分泌系统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内分泌系统,包括多种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等,一旦发生内分泌失调情
期刊
摘要:东北高校是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的北方重镇,其诗歌运动发展经历了发端、辉煌和衰落三个阶段,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全国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重要缩影,其诗歌创作、诗歌评论、诗社建设和刊物创办都体现出了时代特色和个人特色的统一。  关键词:群体研究 校园诗歌 历时性  大学生诗歌运动,也有人称大学生诗潮,在界定上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如果要搞清楚其发展,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界定。大学生诗歌运动广义上是指生发于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作为刚刚从事教育事业的一名教师,笔者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详细地阐述了笔者观点。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课堂  2008年我硕士毕业,来到重点高中工作。当时学校的语文课堂上对多媒体使用得不多,基本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在我看来,这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的
摘要:演讲不是简单的口头表达,而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当下,演讲越来越受到社会人士的青睐,然其写作过程却往往陷于困境——内容空洞,形式僵硬,感情造作,无法适应当代社会演讲场景多层次的需求。本文将从语言学视角出发,从谋篇布局、修饰手段、句型变换、音韵协调方面对演讲稿写作方式进行重新的定位、分析以及补充。  关键词:演讲稿 语言学 行文建构 语境 启发  一、在行文方式上的张力建构  (一)谋篇布局  谋
本文分析了作为国家文献分类标准的(文中简称)艺术类目存在的不适应性,并提出了弥补其艺术类目之不足的初步设想.
所谓妊娠期糖尿病通常是指孕妇在妊娠以前的糖代谢是正常的,或者本身存在着潜在的糖耐量出现减退的现象,到妊娠时期才被确诊为糖尿病.该种情况产生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大量的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