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狂人 尹明善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x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12岁以5毛钱投身商海,青年时期因为“狂言狂语”被打成“右派”和“反革命”,囚禁近20年后41岁重获生命青春;
  他,48岁扔掉“铁饭碗”再次投身商海,在离退休年龄一步之遥的54岁以20万元创立“力帆”摩托,自称此时仅有30岁心脏的他在激情创业之后的62岁因为对足球的狂热花巨资金进军足坛;自2000年起,他以18亿身家跻身《福布斯》“中国内地50位富豪排行榜”;
  他,65岁步入政坛,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成为全国民企高官第一人;66岁时开始造汽车,成为继汽车狂人李书福之后的“第二个汽车狂人”,67岁放言进军作为禁地的国防工业,并定下两个100亿元目标;
  他,是今年2月“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明确透露有意进军禁地的国防工业第一人;
  他,几次受到前国务院总理朱基表扬“是一个成功的民营企业家”的尹明善,一个充满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官员老板是怎样书写了一部创业传奇?这成为我采访他的直接原因。
  2005年4月,一接触尹明善,我就被他的言行举止所吸引,无论谈古论今、政论、商业、文学,在轻松的谈笑间,在你感受这位知名企业家幽默风趣、豪情万丈的言语时,透过感觉总是歪戴着的眼镜,透过谦和儒雅的外表,你总会感觉到他扑面而来的对事业的狂热。
  
  年少轻狂志气比天高
  
  1938年1月10日,尹明善出生于重庆涪陵。由于按“家庭成份”划分,他属于“小地主家庭”,没想到这便成了他的“原罪”。
  解放初,父亲溘然离世,因家庭出身的原因,12岁的尹明善便随年过半百的老母亲被“运动”到郊外的一座荒山上,住在一间被人弃置的茅屋里,家境自然极为贫寒。为了谋生,尹明善做起了被当时的人们所不齿的货担郎,从一个好心人那里借了5角钱,卖起针头线脑。不管刮风下雨,起早贪黑,独自穿梭在重庆至涪陵的乡场城镇间,以养活母亲和自己。尽管很辛苦,但从重庆城里以一分钱5枚针的价格买进,再到乡下以一分钱一枚的价格卖出,一年下来5毛钱的本钱居然变成了几十元钱。这让尹明善品尝到了勤奋和智慧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卖针线完成了他最初的商业启蒙,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学会了资金的调用和拆借。
  “我起先是在乡下卖掉针,赚着钱后再到重庆进货。一位相识的卖鸡蛋的年轻人则是先在乡下拿钱收购鸡蛋,然后运到重庆卖掉。我便和他商量,把两人的资金合在一处,我把在乡下卖针线得来的钱都交给他,这样他可以多收购一些鸡蛋,到重庆他卖掉鸡蛋后再把钱交给我,我又可以多进些针头线脑。当时这样做只是根据自身的需要想到的办法,没想到这一套融资的办法在我以后的经商中非常受用。”
  12岁的尹明善“做生意”就做得这么成功,与其说是他的聪明能干,还不如说是他少年时代的艰辛困苦逼迫使然。而这样的经历,无疑为他后来的大器晚成锻造了不可缺少的素质。
  尹明善天生好学,嗜书成癖,小时候曾梦想当科学家。因此在他有了一定的积蓄,母亲的生活也有了着落之后,没有后顾之忧的尹明善便赤手空拳来到重庆求学。不仅考上了公立中学,还因成绩优异获得助学金。
  


  “在校园里,我如鱼得水,成绩年年最优。高一上半学期便自修完高中阶段所有数学课程,下半学期学完大学数学专业的课程,高二甚至解答出当时数学界的一些顶尖难题。为了‘全面发展’,我还刻意在其它方面下功夫。中学时就在报上发表文章;自学音乐、作曲,写了很多为同学称道的曲子;酷爱体育理论,对排兵布阵有天然兴趣;18岁,我成为重庆一中女子篮球教练,率领球队比赛一举夺冠。这是一段快乐的时光,因为经过我的努力,我第一次走出了命运的夹缝,驶入人生的快行道。直到今天,重庆一中一位老教师见着我还不无惋惜:不是历史的错误,你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数学家。”
  这位老教师所说的历史错误发生在1958年,那年春天由于“反右”复查,正在读高三的尹明善因被揭发有“右派”言论而被踢出学校。1961年升格为反革命,坐了9个半月牢,被发配到塑料厂监督劳动。从此牛鬼蛇神一当就是近20年,进步年年无望,运动场场有份。在这期间,尽管尹明善非常委屈和痛苦,但他并没有退缩。由于“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大家总是敬而远之,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坚强些,让人生更多一些乐趣,他便坚持日日苦读,在书中寻找一方自由天地。
  “有一则寓言说:一只猫刚走进一间屋子,一阵风吹来,门自动关上,猫被困在屋里。怨天尤人,困兽犹斗是徒劳的,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的姿态,等待一阵风再度吹开这扇门时,一跃而出。那个时候,我就是这样一只待机而动的猫。在工厂劳动期间,我有两大怪:一是学什么都特别快,当时学车工是三年出师,我只要一个星期,两星期就可以带徒弟。原因很简单,别人下班休息的时候,我却整夜整夜地读有关车工的书籍;第二怪是工作效率特别高,别人给鞋修毛边一天撑死30多双,我却能修150双,说穿了也不稀奇,我在工作前先花时间设计和改造工具,工具改进了,速度自然有保障。”
  
  眼光独到书市激流勇退
  
  时光如电,岁月如梭,时间一晃到了1978年。那年尹明善大病了一场,身体恢复后他仔细地回想了自己的此前的所有经历,感到只是“读万卷书”还不够,还得“行万里路”。于是,尹明善带着小儿子从重庆沿长江而下,先到上海,后又从上海乘船到大连,再从大连到北大荒。当他走到北大荒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文革结束了。
  1979年,尹明善的“反革命”帽子终于被摘掉了,他开始堂堂正正做人了,而此时的他已经41岁了。
  文革结束后,随着国家落实政策,尹明善先去做了工厂的英语资料译员。接着,又以优异成绩成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教师,并担任教研组长。1982年,重庆出版社公开招聘编辑,尹明善前去应聘,他又走上了做专职编辑的道路。尽管如此,闲不住的尹明善,由于做了近20年的牛鬼蛇神,郁郁不得志的他总在寻找机会,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业机会。当重庆外办下属的一家涉外科技咨询公司亏损30万元时,经人举荐,尹明善走马上任,通过两年的打拼,企业扭亏为盈,给公司赢利100万元。那时,当许多人还做着铁饭碗残梦的时候,1985年底,从小就尝到经商甜头的尹明善毅然决定放弃“铁饭碗”自己创业,离开涉外公司下海创办了厚积薄发的私人企业——重庆长江书刊公司,成为重庆最早也是最大的书商。这期间,他编辑发行的《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发行突破千万册,遍及大江南北,名噪一时,深受出版界、读者以及书商的好评。《中学生一角钱从书》不仅让尹明善一下子挣了几十万元,其创意后来还被上海出版界演变为80年代风靡中国的“五角从书”。
  但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的是,在出版行业做了3年之后的1989年,已经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二渠道书商的尹明善突然宣布退出出版业。“我当时的想法是,尽管当时这个行业活跃异常,但已是一眼见底,就当时形势而言,它注定是一个做不大的行业。我退出非常干脆利落,以至于当时有整整一仓库书没销售完,就直接把它们拉到废品收购站卖掉。”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艰苦生活,显露了尹明善聪慧能干的素质;青年时期的政治磨难,衬托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意志;那么,退出出版业另寻商机,则就充分展示了尹明善非凡独到的战略眼光与敢做敢为的大将风度。
  从书刊发行业撤退出来后,尹明善并没有一下子就找到新的商机,但是,他却拥有了重新选择道路的充分主动权。从事书刊发行业所掘到的第一桶金,既让他的生计有了保障,也使他拥有了投身于新行业所需的启动资本。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怀揣自己浪漫的商业梦想,从从容容地南下北上,东西考察,左寻右探,去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能令自己生根发芽成长发展的商机。其间,他甚至跑到四川外语学院去强化了半年英语,成为该校年龄最大的学生(52岁),后来也被老师誉为最勤奋进步最快的学生。
  1991年,他租来别人的执照做香烟生意。这里,他看到了:利润虽丰厚,但做法太“黑”,不仅百分之百地偷税漏税,而且其中充满了黑社会的“码头文化”。一个月后,他逃了出来,或者说又一次主动撤出。尹明善抱定的信念是:凡不能在阳光下公开的生意,是无法成长为真正的事业的!即便它可赚大钱,也不能干。有段时间,他帮助朋友在重庆解放碑做百货生意,自己则义务做参谋好几个月。那段时间,使他对真正的市场脉象,有了进一步的切身的体会。
  有一次,经营着一家校办摩托车厂的朋友有一次聊天时告诉尹明善,他每个月需要几百台发动机,却要到河南去买,价格很高而质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设又不愿意把发动机卖给其它小厂。正在到处探寻商机的尹明善,敏锐地从这个信息中找到了他想要的灵感。在仔细研究了当时摩托行业的状况,并盘算了其间的风险与机会的比率后,尹明善再一次做了重大决定:造摩托车。
  
  激情燃烧54岁进军摩托
  
  在上世纪90年代号称“摩托车之王”的“嘉陵”和全国名列第二“建设”的眼皮底下,那时“连摩托车轮子怎么转都搞不清”的尹明善却一心要做摩托车!
  在别人看来,这条道上已经有两只老虎拦路,还有数不清的同行虎视眈眈,没有相当实力,一头扎进去无异于自寻死路。可是尹明善却雄心勃勃一跃而起,大唱着“力帆,力帆,是你把希望点燃……”1992年,尹明善不顾众多亲友反对,用东拼西凑的20万元资金,带着仅有的9名员工,创办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当时尹明善的底气何在?优势何在?尹明善说:“在创新!”
  尹明善称,“当时我们没有国企的资源依托,也没有先入者的品牌优势的条件,表面上看摩托车市场空间尽管不大,但技术空间很大。创新空间更大,利润空间也就无限大。因为尽管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热浪灼人,但作为摩托车核心的发动机生产却一直是瓶颈,国内只有50毫升和70毫升两个型号,其余大多从日本进口,当地摩托车小厂还不得不远到河南买质次价高的国产发动机。这就给了我们机会。”
  技术创新说起容易做起难。说起尹明善当初的技术创新也是惊心动魄的,将市场琢磨透了的尹明善发现,把“建设集团”维修部的发动机配件买来,自己组装后再卖出去,成本仅1400元,而卖价高达1998元,这是一条当时无人知晓的捷径,“建设集团”对此也浑然不觉。于是,他开始悄悄分批从“建设集团”趸来发动机零部件组装销售,同时积极联系配套厂,设计自己的零配件。4个月过后,当“建设集团”突然醒悟,下令一个零配件都不许卖给尹明善时,他自己独立设计的关键配件已横空出世。
  


  在尹明善看来,只有过时的思路,过时的技术,没有过时的市场。短暂的原始积累过后,尹明善有了500多万元资金,他一狠心拿出50万元搞开发,研制出当时全国仅有的100毫升四冲程发动机。消息传出,浙江钱江集团主动上门要求一年包销8万台。接着尹明善又一鼓作气,投资100万元开发出100毫升电启发动机,两个“全国没有”,一下子就为尹明善搏回3100万元。
  尝到创新的甜头,尹明善一发不可收拾。此后,他的企业几乎半年就推出一个新品,现在每月就能推出一个全国没有、甚至全世界没有的新机器。舍得,舍得,有得必须能舍,在科技投入上,尹明善是慷慨的。他说:“拿破仑的军队为什么常胜?因为他行军的速度是每分钟130步,而其他欧洲军队只有70步,只有靠创新打下天下,也只有创新力度更大、方法更好才能守住江山。因此,公司每年要拿出销售收入的4%搞新品开发,这也创出了全国同行业的纪录。”
  走进力帆集团大门,你会迎面看到“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的大幅充满着豪情和霸气的标语。在业界流传着力帆有三件宝:创新、出口、信誉好。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别的摩托车企业正在国内市场上大打白刃战的时候,尹明善及时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尹明善说:“人不出门身不贵,产品不出门不值钱;国内赚钱,市场好汉;海外获利,民族英雄。” 从全球看,除中国外,每年全球的摩托车市场容量大约是1000万辆,其中一半以上被日本企业占领,剩下的被我国台湾省、以及意大利等地企业瓜分。海外市场是诱人的,而利润更是诱人。进入海外市场前,尹明善发现原来摩托车出口的利润是内销的4倍以上!1998年9月,民营企业自营出口权批下来后,起跑枪声一响,尹明善就集中了公司的最强阵容力拓国际市场,他和同事两年之内跑了20多个国家,结果,雄霸越南,席卷东南亚,并赢得了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市场。过去并不把中国摩托车同行放在眼里的日本摩托车企业被冲得七零八落,节节败退,一举打破了国内制造业“逢日必败”的神话。2001年9月,力帆摩托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摩托车有来无往的历史。2001年全年,力帆集团出口创汇(包括间接出口)2.02亿美元,在全国摩托车企业中首家出口创汇突破一亿美元,成为全国当之无愧的摩托车出口老大。2002年又被外贸部评为中国进出口500强、全国自营出口企业23名。此时,力帆的产品已远销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南美等40多个国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民营企业“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普遍看法。
  
  打造轿车成“第二汽车狂人”
  
  攀上中国摩托车行业高峰的梦想成真之后,尹明善虽已是年过花甲,但他仍是壮心不已,激情常在。尹明善深知,要做百年力帆,必然要突破经营领域的限制,寻求新的产业支点。于是他又涉足足球产业、金融证券、文化媒体、汽车制造等。引人注目的是,在今年的3月30日重庆国际汽车展上,力帆轿车——力帆520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进入汽车行业很有些戏剧色彩。今年3月23日奥克斯宣布退出汽车行业,而在此时作为又一个民营资本的力帆集团选择了强势进入汽车领域。这引来业界对力帆的质疑之声比比皆是,那么作为力帆掌舵人的尹明善是如何看待的呢?
  “当年力帆要20多万元开发摩托车发动机,不也是有人批评力帆头脑发热吗?要开发发动机,至少需要2000万元,可事实证明,力帆只用20万元就发展起来了,并做到了今天40多亿元的资产。力帆是生产摩托车的,转产汽车并非很难,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摩托车配件的生产与汽车配件的生产在工艺上差不多。力帆集团定下的目标是‘百亿力帆,百年力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不把力帆未来的发展押在摩托车上,而把汽车作为公司发展的重点。”尹明善称,“摩托车是个小行业,这是由经济规模决定的。一般来说,人均GDP指数在400美元—1200美元的时候,摩托车就会盛行;超过1200美元以后摩托车就会走下坡路。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是接近1000美元,摩托车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从这一规律来看,力帆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而造汽车,国外的很多企业也给力帆提供了借鉴。比如日本的本田和铃木公司就是一个好榜样。本田开始向汽车业延伸,到今天止本田成绩非常辉煌——200多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摩托车仍是世界第一,但是摩托车只占了销售的9%,仅20多亿美元。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如果力帆也向汽车延伸,今天我们做摩托车能做到50个亿,那么如果能够完全把本田模式克隆过来,按照汽车利润是摩托车的10倍计算,那就是500亿。
  


  有人认为,现在汽车行业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了,汽车行业已经出现了过剩,力帆进军汽车行业,有点晚了。而尹明善却觉得汽车行业出现过剩恰恰是民营企业进军汽车行业的大好时机。“在汽车供不应求的时候,民营企业是不可能有机会发展汽车的。”尹明善的想法非常清楚。他说,中国的摩托车行业正面临空前的危机,每台摩托车的利润已经不到30元,而且在某些型号上还亏本。“小汽车制造领域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选择。到2009年,我们80亿元的销售收入将来自汽车。我们正在学习本田和铃木,由摩托车行业投入汽车制造行业。”
  按照尹明善的设想,到2010年,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将年产微型汽车、客车各10万辆,骏马工贸集团年产卡车、工程车30万辆。换一个角度看,力帆汽车将在4年后达到年产50万辆以上的规模,并推动集团年产值在目前基础上翻两番,最终达到200亿元。这在外界看来,尹明善是继李书福之后名副其实的“第二个汽车狂人”。
  实际上,尹本人却极力撇清媒体对他的“汽车第二狂人”之说。在他看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3条道路,一是合资造轿车——没有技术、品牌积累,时至今日,中国汽车的对外依存度仍在80%以上;二是以吉利为代表的走全部国产化、做自主知识产权的“零起点之路”,但“道路曲折”;三是“开门造车、为我所控”的力帆模式,在全球采购下迅速组织资源,将紧缺人才、技术买进来,专利权归企业。按尹的看法,在年产轿车2万辆即可盈利的背景下,今年力帆轿车年产2.5万辆肯定赚钱,况且,“卖28元/公斤的摩托车也可赚钱,卖100元/公斤的汽车怎么不赚钱?”
  然而,尹明善仍不满足于此。对事业的狂热和对民族工业的拳拳之心让他睿智的思想永不会停止脚步。如果说进军汽车行业对尹明善来说是蓄谋已久的话,那么进军国防工业可以说是遭遇的意外激情。
  今年2月24日,《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非公经济36条”)正式出台,明确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并在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明确了改革方向和措施。对于“36条”的出台,尹明善至今仍喜不自胜,“‘36条’出台后,我一看就非常兴奋。因为我们对制造航空产品很感兴趣,力帆造发动机会造得很好,我们也会和国防部门研究是不是共同来造飞机的发动机。”
  尹明善认为,将国防工业从单一的国家投资改革为向民营资本开放,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有力地推动国防建设。他激情万丈地说:“民营企业可以用生产1000条枪的成本生产1200条甚至1500条枪。”
  
  家族企业的坚定支持者
  
  在尹明善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有关家族企业用人是任人唯亲还是唯贤是举、家族企业谁说了算等一系列争议紧跟而来。在人们对家族企业的一片声讨声中,尹明善却挺身而出,为家族企业辩护,捍卫家族企业的合理性。
  尹明善称,“民营企业最为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其家族式管理方式,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做不大,不少人把原因归结为它们实行家族制,斥责其任人唯亲,管理不严不科学。但是我认为摒弃家族企业还为时过早。无论从经营机制还是管理方式,家族企业在中国现阶段的存在都是可能和必要的。如果把眼界放开,你会发现家族企业的存在是普遍的,比如日本的松下集团,泰国的正大集团,美国的杜邦,不都是家族企业吗?只是唯亲唯贤并举,家族企业一样可以长久。任人唯亲为了稳定,任人唯贤是为了发展。据我估计,中国的家族企业制度至少还会延续50年。”
  很多人对于“任人唯亲是为了稳定”不理解,尹明善这样解释说:“因为家族成员是不动产和最可靠的资源。为什么只相信自己的家人而对非家族成员不信任呢?理由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法制还不健全,不能保护你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让一个外人掌握你企业的技术核心机密,很危险,他完全可以随时拿走,造成企业不稳定。我国的法律对此没有明文规定,商业机密拿出去是正常的,不拿出去反而不正常,我只有靠家族才能稳定,背叛的可能性小,稳定的成本就低。”
  尹明善说这话是有切肤之痛的。最早同他一起创业的一位伙伴在1994年的一天走了,“他走的时候提了一箱子机密文件,说我就和老板谈,不然就披露你的机密。我说值多少钱我早就给你了,你现在没钱时又提起来,你不是早复印了一份吗?这件事给我很大的震动,引起我的反思。”
  尹明善反思的结果就是采取了这样的一套人才战略:八分人才,九分使用,十分待遇。“这是一种机制,让录用的人才觉得走不如留下来好。事实上,力帆能做大就是贤亲并举比人家做得好一点。”据了解,在力帆集团,尹家成员在公司核心层不到5%,总裁、副总裁大概十多个人中,他家成员有两个。95%以上是与他非亲非故的人。负责财务的总裁和副总裁是非家庭成员,但财务总监是他太太。
  另外,在尹明善看来,家族企业任人唯亲可以保持企业稳定外,企业还可以把家族当资源来用。“家族成员是一个‘不动产’和随处可取的可靠资源。比如待遇,同样的工种,亲戚拿钱少,外人拿得多。因为亲戚的饭碗可靠,少拿没问题。又比如儿子只能调离岗位,不可能不让他做我儿子。”
其他文献
2003年11月1日,葡萄牙国际龙商联合总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成立。当天,来自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侨领代表及葡萄牙华人100多人参加了成立大会。陈王斌先生当选为葡萄牙国际龙商联合总会会长。  葡萄牙国际龙商联合总会是在陈王斌先生的积极策划和推动之下组建的,没有陈王斌,可能也就没有葡萄牙国际龙商联合总会。这个组织的成立,在为中国和欧洲华商建立起一个商务信息交流中心,成为济济一堂华侨
期刊
有关数据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海外华侨华人捐赠中国公益事业的资金500多亿元人民币。据了解,这些捐款的60%、约300亿元用在扶持教育事业上。除了政府拨款,侨捐已是中国教育的第二财源。   华侨,这是对旅居国外的华人的统称。当今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华人。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已经或正在融入当地社会,并以能吃苦耐劳、富于进取精神得到了世界的普遍承认。  由于远离故
期刊
“当然,我们现在进入了难的市场,很多人也在笑话我们,比如我们进入美国市场,他们说,美国市场也敢进,是不是想找死?但是我们还是进了,可能我们进入那里是会严重受挫,但是只要我们不死,只要活着回来,我们就不会放弃那个市场。” 尹同耀坦言。  确实,进军美国市场,是这家从来不在国家计划之列的地方国企放出的迄今为止最大一颗卫星,着实让外界对其雄心瞠目结舌。  “要边做边学,不做永远不会。”  “有些东西,自
期刊
1996年5月16日,《辰报》在芝加哥诞生。1999年4月,以中国之星电视台的名义首播中国总理朱基访问美国特别节目。6月,辰报社在纪念创刊3周年的同时,宣布扩展为“中国之星综合媒体集团公司”(CHINA STAR MEDIA CORPORATION),9月18日举行“中国之星电视台”正式成立招待会,10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庆的日子,中国之星电视台正式开播。从此,美国第一家由中国人
期刊
2006年10月15日,13名朝气蓬勃、怀揣服务老挝人民、致力加强中老友谊信念的年轻人远离繁华现代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千里迢迢奔赴老挝万象,开始他们为期半年的志愿者服务生活。  老挝万象的美丽幸福酒店是一家中国华侨开的酒店,热情好客的老板和简单大方的装修风格让旅客感受到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和随意,这里住着一群传递知识、传递友谊的阳光使者——中国青年志愿者赴老挝服务队。  记者有幸在这里遇到了这群可爱的
期刊
无论是寒冬腊月,无论是酷暑三伏,施丹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5点钟上班,化妆、准备稿件,7点钟准时直播。这违背常规的作息时间会令任何一个主持人望而生畏,而施丹却创出连续直播360天的记录。她的行为感动了周围的每一个人,组织信任她,授予她“巾帼建功标兵”的荣誉,同志们敬佩她,又因为她属猴,便送她一个“铁猴”的爱称。  她是中央电视台年龄最小的女主持人,她创下了连续直播360天的记录,并荣获央视年度“巾帼
期刊
北京  昆仑饭店“雪茄吧”位于二楼,可以说是北京雪茄吧中的经典,售卖美国通用雪茄公司的品牌,有麦克纽杜、卡西亚维加和金丝雀。品种最齐全的当属麦克纽杜(MACANUDO)。  王府饭店大卫·杜夫专卖店据说是北京最早的雪茄专卖店,1993年6月开业。在这家专卖店可以买到品种齐全的Davidoff雪茄,以及雪茄所需的配置品。   中国大饭店雪茄专卖店以古巴雪茄和丹纳曼机制雪茄为主,品种繁多。  “四合”
期刊
读康成元将军的书法,使人想起君家南海先生论书最尚汉魏碑风,也许意在借雄浑之气,力矫并世书坛的纤糜习气罢。  司空图论诗列二十四品,“雄浑”居第一,良有以也。“反虚入浑,积健为雄”。何为“返虚”?何为“积健”?曰:“虚”者“实”之宾也;“健”者不息之自强也。“虚”与“健”为何化作“浑”与“雄”?为什么又颠倒过来,不曰“浑雄”?而标“雄浑”?足以说明:首尚“积健”,不“积健”就无从“返虚”。表圣潜词用
期刊
在企业界过去流行的是名车、别墅、高尔夫或者还在流行的游艇、私人飞机。但有批人已经悄悄地退出了,他们以物会友,在一定范围内有着自己的生活圈子。他们做的是收藏,比的是谁的艺术品更有水准、谁更有鉴赏眼光、谁拥有的艺术品更有品味。   在世界顶级文物拍卖场中,中国人频频举牌;在中国的民间小巷里,我们看到一些因为爱好收藏而走家穿户的,这些“夺宝奇兵”的主力,这些在民间收藏的人,一大部分是来自江浙的民间资本。
期刊
其实,如果说谁是我们的标杆企业,那就是IBM这样的企业,为什么?虽然它不是一个房地产公司,但其实我们现在碰到的问题,或者说我现在每天最关注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某种意义上跟IBM关注的问题是一样的。    对当前房地产政策的理解    从三月份以来,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个调控政策无论从土地,包括贷款各个方面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想这个政策最近大家都特别关注,其实我想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