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快乐人生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zshe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隆平喜欢下象棋,也喜欢看人下棋。
  闲暇时,两个人下棋,周围十几个人围着指手画脚,其中就有袁隆平。袁隆平输了,会一巴掌拍在出招人的脑袋上:"臭小子,乱支招!"然后仰面大笑,笑声穿透房间在走廊中回响,满屋的人情不自禁地会被感染着浮现出笑容。下棋时,没有人把袁隆平当大科学家。他的学生说,对别的大专家是敬畏,对袁隆平是
  敬爱。但,谁都知道,这位受人敬爱的、笑得如同老顽童的人,心里装着的,不仅仅是小小棋盘的几多疆土,甚至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众多良田的阡陌纵横,及世界杂交水稻界的恢弘格局。
  三十而立
  1961 年,袁隆平身为湖南省安江农校的一位教师。
  盛夏七月,他在田中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后来被确认为天然杂交稻,触动了袁隆平的灵感。其时,中国大地上,正横卷着一场时达 3年的饥馑。天灾人祸,让学农出身,既拿着国家工资又守着农业试验田的袁隆平同样吃不饱肚子。时隔近 50 年,现在的袁隆平回忆当年时还说,刚吃完饭就饿了,为了能多吃一点,饭里放上糠,但粗纤维反而让人消化得更快。饥饿让这些从事着农业科研和教学的知识分子们同样不能超脱,他们在一起闲聊时,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吃。
  袁隆平在学校教过遗传育种、作物栽培等学科。当时,身在穷山沟里的袁隆平根本没有途径去了解世界农业科技和生物学的发展走向,即便求知若渴,袁隆平也只能用《人民日报》包住一些外文杂志,偷偷阅读。
  袁隆平认为,杂种优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可是在传统理论中,水稻,这种在袁隆平身边最多,也是中国人最主要食物的作物,恰恰没有杂交优势,它是一种自花授粉作物。一株水稻只要一开花,雄花自然就会给同株上同时开放的雌蕊柱头授粉。难道水稻真的不能杂交?袁隆平对这种理论产生怀疑。他开始去稻田中寻找突破。研究的水稻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生命。
  民以食为天,湘西普通的中专教师,把天大的担子,在支持者寥寥、科研环境险恶的情况下,揽在了自己肩头。责任、道义、知识、对过时理论的质疑、勤奋、灵感,一个个成功因素悄悄地出现在袁隆平身上。
  手捧着那棵偶然得之的天然杂交稻,袁隆平用实践推翻了原本的经典理论。这一年,他31 岁。
  如果想让水稻杂交,必须找到一种自身雄花不能授粉的品种,雌花才能接受来自异株的花粉。4 年后,袁隆平又在这片稻田里,在国内首次找到了第一株天然不育雄性株,经过人工授粉,结实数百粒,为杂交水稻育种试验找到了最初的物质基础。
  高屋建瓴
  袁隆平被称为“战略科学家”。
  他的同行们心服口服地多次强调:袁隆平是战略科学家,而不是战术科学家。
  同行们的意指,因为袁隆平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而且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杂交水稻学,让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将世界各国远远留在身后,甚至领先美国 20 多年。但让他们敬仰的,是袁隆平从不局限于在一城一池上的攻城掠地,而是在科学发展上的敏感和不断进取,及站在全社会的高度考虑人类生存问题的大器宇,而这,确实是一般的科学家望尘莫及的。在很多学生和同行看来,袁隆平是世界级的大科学家,他对科学的理解,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全世界吃大米的人占总人口的60%,而中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 50%。袁隆平说到粮食安全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中国多一点粮食不怕,若少一点粮食,你试试看?有资料显示,中国只要有 5%的粮食供给波动,就会对国际粮食市场产生重大冲击。而且,但凡有点国家安全意识的人都会明白,粮食在某种程度上不单单是商品,它是一种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上的战略物资,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就会受制于人,关键时刻,一粒小小的粮食也会绊倒巨大的中国。
  此外,袁隆平还看出了一步棋。在中国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保护耕地与发展用地的矛盾已十分尖锐,中国的科学家必须要研究出办法,让农民在中国因城镇化日益减少的耕地上,用更少的田种出让更多人吃的粮食。
  现在看来,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是找到了一个最合理的支点,发力研究中国发展中最重要、最需要解决,却在平安的日子里最不引人注目的问题。
  1964 年,袁隆平提出,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
  1972 年,袁隆平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二九南 1 号”,并于 1973 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 年育成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 2 号”,1975年研究出一整套生产杂交种子的制种技术,1976 年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并不满足业已取得的成绩,他提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展开两系法杂交稻的研究。1995 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每亩增产 5%-10%。1997年,袁隆平再次发起研究超级杂交稻。
  2000 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 700 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 年,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示范片亩产 800 公斤的第二期目标,现在正朝着百亩示范片亩产
  900 公斤的第三期目标努力。
  因为杂交水稻的研究前无古人,后虽有来者,但毕竟水平与中国的研究相距甚远,所以,袁隆平主要的精力是超越自己,而且不但动手自己研究,更重要的是,在前进目标一片迷茫中,向中国杂交水稻界指点科研方向。
  袁隆平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用“伟大”二字并不过分。
   能力为先
   袁隆平小时功课不太差,可也不太好。
  但他有一个特点:喜欢刨根问底。上数学课,他发问:为什么负负得正?老师不耐烦解释说,你只需要背就行了。一句话挫伤了袁隆平的积极性,据他说,从此他的数学就没有学好。但袁隆平的学生纷纷“揭露”他:他数学好得很,算水稻产量,我们谁都算不过他,又快又准。
  袁隆平并不看重分数,他带的博士生中,甚至有两个原来是中专毕业生。他对别人放话:要看这个人的科研素质,就看他肯不肯下田。实验室和电脑前的工作同样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下田,每天下田,才能了解自己研究的项目,秧苗认得人,也会说话。
  袁隆平七十多岁的高龄还下田。一天两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他的学生们说,不敢偷懒,因为老师自己都下田。
  于是,袁隆平工作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田间毒辣的太阳弄成一样的风格:瘦削,黧黑。
  袁隆平说,下田好啊,看绿色,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
  因为勤下田又爱运动,身材精干的袁隆平被美国人认为不超过六十岁,他非常得意。在杂交水稻名扬天下、造福众生后,他的学生和同行说,也许,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袁隆平。因为,科学需要众多的思想火花,思想火花必须点燃在毫无羁绊的头脑中。活跃的大脑,才是科学生长的最肥沃良田。
  禾下乘凉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袁隆平曾梦见试验田中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就有花生米那么大,沉甸甸下垂着,千万个穗子,好似气势磅礴的大瀑布,袁隆平和助手就坐在禾下乘凉。
  这个梦境被袁隆平在不同的场合讲过许多遍。甚至,一个超级杂交稻的新品种就被他命名为“瀑布稻”。
  即使在袁隆平功成名就,得到了很多人一辈子追求都不能得到的名气、地位和富裕时,袁隆平仍不满足:“水稻产量还有潜力,身体还好,脑瓜子还没有糊。”
  袁隆平为自己确定了新的目标,第一个是超级稻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目标,第二个目标是,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全世界,在三五年时间内,把国外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从现在的200万公顷提高到1500万公顷,增加3000万吨稻谷的产量。达到了这个目标后,袁隆平还做了准备,要杂交水稻向亩产1000公斤进发,这个目标将借助生物技术完成。
  繁忙的工作之余,袁隆平喜欢打扑克、下棋和唱歌来放松心情。袁隆平大学时是合唱队的成员,专门唱低音。他喜欢经典老歌,比如《喀秋莎》、《红梅花儿开》,谈笑间,袁隆平深情地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完全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快乐而忙碌的老人。
其他文献
这位75岁的外科大夫参加过4次大地震救援。他35个小时驰援玉树,救治了500多名伤员,是震区年龄最大的医疗志愿者。汶川地震后,他3次入川,救援花费近40万元。他把废墟里的桌椅、窗户锯成木条,当临时夹板;把白大褂撕成绷带,在他眼里,多一分钟,也许就能多救一条命。  吴殿华对地震一点也不陌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次大地震,我都赶上了。”这个75岁的老人乐呵呵地笑着,语调就像谈论天气一样轻描淡写。  
期刊
端午将至,荆州某养鸭场一名种鸭竟产下一枚四两重的特大鸭蛋(约相当于3枚普通鸭蛋重),可惜的是产蛋鸭因“难产”已经死亡。  据鸭场主魏师傅介绍,产下巨蛋的鸭子系名种“江南一号”,他平时给该名种鸭主要喂食人工种植的黑茅草、鹅婆草,以及当地生长的另一种杂草。另外,也喂一些浮萍、南瓜等,鸭子还兼吃塘中田螺。该产蛋鸭跟别的鸭子并无太大区别。  魏师傅告诉记者,他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了20余年鸭子,但这样大
期刊
余涉足艺术品收藏数年,走过弯路,吃过药,也交过学费,好在经常反思,不断修正,现在回头看看,除了收到几件自己看得上的东西外,还收获了一些心得,写下来与同好分享。    眼光高远  每个人的艺术修养与鉴赏力是不同的,艺术眼光的提高主要靠不断的观察和比较,是一个不断否定提高的过程,套用一句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任何一项收藏,都要从最顶级的东西看起,才知道什么是好的,再根据自己实力确定发展方向
期刊
1961年9月,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再次来到中国。周恩来特意让熊向晖参加接待小组,陪蒙哥马利去外地访问。  在洛阳,蒙哥马利晚饭后与陪同人员上街散步。经过一个剧场时,他径直闯了进去。舞台上正演出豫剧《穆桂英挂帅》。翻译向蒙哥马利介绍剧情。幕间休息时蒙哥马利就退场了。他说:“这出戏不好,怎么能让女人当元帅呢?”  熊向晖解释说:“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群众很喜欢看。”  蒙哥马利认真地说:“爱看女人当
期刊
核心提示:河南内黄县一农妇以所在村子为背景,花费3年多时间,绣出了一幅长28米的堆绣长卷作品,创作了豫北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七的整个年俗画面,被当地群众誉为民俗版“清明上河图”。    内黄县田氏镇汤东村妇女李红云,以所在村子为背景,花费3年多时间,绣出了一幅长28米的堆绣长卷作品,创作了豫北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七的整个年俗画面,被当地群众誉为民俗版“清明上河图”。  在丈夫张国中及10多名邻居的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手里的闲钱多了,社会上出现了收藏热。  从收藏的内容来说,大部分人都是收藏钱币、邮票、瓷器、古玩、名人字画,主要是冲着收藏品的增值功能。收藏者们虽然也关心藏品的造型、质地、构图、艺术价值等,但很明显地感觉到人们最为关注的是“这件藏品的升值空间有多少”“这件瓷器现在值多少钱”。其实,正是这种过于功利的思想,让收藏进入了误区,导致赝品的泛滥和收藏市场的混乱。  听马未都先生谈他
期刊
一、应重点选择有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体育运动,如慢跑、散步等。每次运动时间约为30至60分钟,每周3至5次,不宜过于剧烈。年龄大些或体质较差的人可以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和强度。   二、老年人仍须注意重量训练。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流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器官功能都会起到积极作用。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等,每次锻炼时间不要过长。   三、须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
期刊
在民国史上,张作霖无疑是个风云人物。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三十二届,也是最后一届内阁,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个统治者。  1928年4月,在蒋、冯、阎、桂四大集团军的攻击下,奉军全线崩溃。6月,张作霖退出北京,回到了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  张作霖雄踞东北时,对日本人的各种要求均拒不合作。他对付
期刊
村里的一个热心人推着李传汉回家。老家已物是人非,面对大马路和砖瓦房,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脸默然。  为了谋生他离开老家齐河去山西阳泉挖煤,后来找不到工作,他捡破烂、 打零工四处流浪。他比“犀利哥”更幸运,老板吴桂武发现了他并收留了他,和他朝夕相处,如今把他送回了家。  “齐河县焦庙乡(镇)王庄村……”在山西流浪半个多世纪、蜗居洞穴23年、被人收养6年的老人舞着手大喊,激动的神情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期刊
如今已经6月份,这天气只要一出太阳就有点热,那么饮食方面就要尽量以清淡的菜肴为主。  今天就用爽口的青皮小南瓜搭配低脂的鸡胸肉来做一道快手小炒,既清爽美味又不用担心长胖。  南瓜鸡片  【主料】  青皮小南瓜1颗;鸡胸肉200克。  【鸡肉腌料】   洋葱1/4颗;料酒1大勺;酱油1小勺;粗粒黑胡椒粉适量;干淀粉1/2大勺。  【调味料】   盐少许;蚝油1大勺;香草末少许。  【做法】  1.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