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D102626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是由美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菲伯尔夫妇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研究,并与钢琴教学实践相结合编写的一套钢琴启蒙教程。中国引进的《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共六级,每一级包含《课程和乐理》;《技巧和演奏》两本内容。本文主要对第三级进行教学分析。
  【关键词】音乐形象;调性;演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课程和乐理》与《技巧和演奏》共分为七个单元。第一单元《八分音符》;第二单元《移调》;第三单元《乐句》;第四单元《半音和全音》;第五单元《D五指音阶》;第六单元《A五指音阶》;第七单元《大调和小调》
  一、准备好,开始学习了
  本部分《课程和乐理》的内容复习了第二级的知识内容:节奏;拍号;在G谱号或高音谱号辨别二度、三度、四度、五度、终止线;以给出的音向上或向下找半音;在音阶中辨别主音或属音;弹奏主和弦与属七和弦;复习常用音乐术语和标记(中文与英文对应);高低音谱号线上或间上快速读谱;弱起小节。对第二级内容熟练掌握,能顺利的进入第三级的学习。
  《技巧和演奏》提示的五个技术秘诀:“稳固有力的指尖。练习:圆圆的鸟窝。手掌打开,每个手指自然弯曲,好像你的掌心正拖起一只小鸟。保持圆圆的手型,将手翻转过来放到琴键上,让每个指尖稳定有力地保持好手的平衡。你的掌心有足够的空间让小鸟休息吗?”对手型的强调,从始至终,每一级都在《技巧和乐理》复习中强调,可见手型的重要性,相比于前两级圆圆的手型,第三级更强调指尖的稳固有力及手掌的支撑,要留给“小鸟休息的空间。”“双手配合一起弹奏、练习:团队合作。(在琴键上用C五指音阶弹奏)。双手一起在C五指音阶上弹奏下面的音型。你的手指将会反方向运动—相同的手指、不同的弹奏方向!并且要求很慢、很强地和很快、很弱地分别弹奏四遍。”这里只有1指、3指、5指的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将2指、4指加入练习。“轻盈的大指。练习:会跳舞的大指(在琴盖上练习)。用右手2、3、4、5指的指尖保持好手型的平衡,让大指能轻松地运动。用大指指尖侧面轻轻弹出下面的节奏型。”这里主要是带休止符的八分音符、四分音符跳音练习。注意节奏的准确与跳音的轻盈、干脆。“快速运动的手指。练习:手指的速度。(在琴盖上练习)。右手保持好圆圆的手形,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练习。很慢、很强地和很快、很弱地分别弹奏四遍。”在弹奏快速练习的时候,手形依然要保持,有些学生在弹奏快速练习时,就顾不上手型,只顾着加速度,其实手指支撑保持手型的快速练习可以使音弹奏的更平稳清晰,不注意手型可能会导致速度弹不快。“手腕轻轻抬起。练习画彩虹。(踩下踏板一起练习)。想象你在钢琴上画彩虹。用右手的3指在中央C上弹奏。手腕慢慢向上抬起,轻轻落在高音方响的每个C音上。画彩虹的动作能让你的手很优雅地在琴键上运动。用左手的3指重复上面的练习,反方向弹奏每个C音。”这个练习能更好的加强乐曲中跨度大的音与音之间的呼吸连贯,在一些左右手跨越练习中也常常会用到。“画彩虹”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与音之间放松的弧度衔接。
  二、八分音符
  在第一级与第二级是以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主的练习,第三级首次加入八分音符的学习,这部分时值练习是四四拍的三首练习,都是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搭配练习,能更好的感受八分音符的特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打拍子及借助节拍器来学习。第一单元《爱睡觉的小龙》学习了还原记号,在这部分可以将升记号与降记号提前复习,将临时升降记号的特点重新强调,再学习还原记号。作品《给巴赫孩子们的小步舞曲》,由巴赫经典的《小步舞曲》改编,去繁从简。《给巴赫先生的爵士》由南希·菲伯尔根据《小步舞曲》改编成了爵士音乐,拍号由四三拍变成四四拍,典雅的风格变成流行爵士的感觉,学生也可以充分感受到由于节奏的改编,乐曲的风格会发生变化,引发学生探索音乐的兴趣。弹奏这部分作品之前,一定先打拍子唱谱子,等节奏无误且熟练以后再弹奏。在《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中学习使用延音踏板。《技巧和演奏》主要为配合《课程和乐理》的八分音符练习。
  三、移调
  移调是指在调性音乐中将音乐整体从原来的调移高或移低到另一个新调,移调后音名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旋律中的音程关系及走向等都保持不变。一个调在钢琴可以移到任何一个调上,在第二单元《课程和乐理》中,主要是G调与C调的移调,曲目中的手位都是五指手位,跨度比较小,容易掌握,在弹奏过程中,一定将手位固定保持,这能够提高弹奏的准确性,在移调时要随时关注旋律的走向,音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听觉辨别是否弹奏准确,虽然调性改变了,但是整体的旋律在它特定调里是不变的。在这部分的乐理中有《请听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旋律!》,来辨别移调以后是否相同,教师在这部分教授还可以加入西方音乐时代风格特色的学习,比如巴赫所在的巴洛克时期,贝多芬所在的古典主義时期,勃拉姆斯所在的浪漫主义时期,每个时期风格都有各自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对风格有大致的概念。《技巧和演奏》有C五指音阶与G五指音阶的练习,在学习第二单元《课程和乐理》前可以先练习C与G的五指音阶。
  四、乐句
  乐句表达了音乐的思想。乐句好比是音乐中的句子,而乐句中的每个音符就像是其中的每个字。《课程和乐理》里强调了长长的乐句,这里需要配合手指的连奏和手腕提起断句,在这部分讲解渐强和渐弱的时候,用“当我们说话时,音量会随着所要表达的内容而高低起伏。”表达,将乐句与语句相结合,更好地让学生来理解乐句。在乐理的内容中鼓励学生作曲,用C五指音阶里的音补充到空缺的小节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作作品,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这在其他教材几乎是没有的。《技巧和演奏》为补充练习。   五、半音和全音
  钢琴上相邻两个琴键之间的距离称作半音,两个相邻的半音就构成了全音。在教授时可以采取在琴键上以“视觉”观察方式为主,在琴键上能够更直观的看到键与键之间的关系,继而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辨别C大调音阶dol、re、mi、fa、sol、la、si、dol之间的半音或全音关系,再从“听觉”方面引导学生聆听半音与全音的音响效果。《土星暴风雨》采用全音音阶构成,具有神秘地、色彩丰富地音响效果,这在作品的选择很有创新,全音音阶在印象主义时期德彪西运用较多,音色较于大小调音阶有着独特的魅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用“听”来感受,在弹奏这首乐曲时需要先确定好音与指法固定手位,便于弹奏时能准确的演奏。乐曲中有较多标记,有力地、像说悄悄话一样、如灿烂的闪电一般、平静下来、宁静地、尽可能弱。这比之间标记f或p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乐理版块的《“卫星的影子”即兴曲》也是一首让学生发挥创造性作曲,首先听老师弹奏的伴奏音乐,感受曲子的神秘气氛,再以任意顺序弹奏全音音阶里的音,最后,小声地同时弹奏右手所有的音来结束全曲。临场发挥的即兴没有要求演奏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用连奏、断奏、跳音的组合来完成,将这些名称也用宇宙、天空等名称来命名,比如“彩虹、云朵、落在宇宙飞船上的雨滴、飞行员在太空漫步”,音响效果按照《土星暴风雨》的标记来命名,比如“像太阳般灿烂、像月光般柔和、像星星一样活泼”,增加学生的演奏兴趣。
  六、D五指音阶
  在这部分的内容先巩固学习了全音、半音,再学习C大调五指音阶与D大调五指音阶,构成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教学中也可以用任意音为主音向上按照五指音阶构成作为加强练习。D大调音阶在这里没有采用调号,而是选择了临时标记升记号。《与朋友一起徒步旅行》前八小节为D大调,后八小节为C大调,其中有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左右手跨越时要“眼到”“手到”,提前准备达到弹奏准确的效果。
  七、A五指音阶
  和C大调、D大调五指音阶公式一样,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在这部分学习了新的加线上的音。在本单元乐理版块《“飞舞的叶子”即兴曲》要求根据教师弹奏的伴奏音乐来即兴创作,提示右手以任意顺序弹奏A五指音阶里的音。先把第一个音弹的非常长,之后渐渐加快速度弹奏音阶里的其他音。結尾时,和老师的伴奏音乐一起渐慢并逐渐消失。给学生弹奏快慢的提示,具体演奏需要学生多体会伴奏的乐句长短变化来创作即兴作品。
  八、大调和小调
  在之前的几个单元,已经学习了C、G、D、A五指音阶,掌握了以全音—全音—半音—全音构成顺序,将这样的音阶称为大调。而小调音阶的构成顺序为全音—半音—全音—全音。《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并没有像其他教材将大小调音阶作为关系大小调在一起学习,而是采用同主音大小调进行学习。在这里主要体会同主音大小调音结构的不同,在《换换心情》中,要求弹奏并感觉音响效果对应的“换换心情”的主题,音色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的色彩明亮、有的色彩黯淡,在乐理版块中用图画形象的表示出,大调—太阳、小调—阴雨天气。在练习练习中,没有简单的让学生根据音阶写出大调或小调,而是根据音阶圈出你听到的是太阳还是阴雨天气,这样的练习使音乐形象、生动、有趣,避免了枯燥的判断调性练习。在单元最后的授课内容中,有《什么是主旋律谱?》的部分,在主旋律谱中一个单独的大写字母C=C大调和弦,Cm=c小和弦,在《告诉罗迪阿姨》是一首G大调与g小调的练习,提示用G、D、Gm弹奏,学生首先要分别熟练掌握G、D、Gm对应的和弦,左手可以先单独练习,再与右手合手练习。《舞蛇人》是一首g小调五指音阶练习,乐曲中形象标注了:蛇在上下扭动,它做着同样的动作,蛇的动作改变了,它的身体向下沉了,笛子吹得更高更响了,旋律高低起伏,蛇随曲调扭动,它的身体向下沉了,蛇爬起来要攻击了,它会攻击吗?哦!幸好它又沉下去了!更能使学生理解并演奏。
  九、结语
  钢琴演奏应该是乐理、听奏、视奏、演奏、音乐表达等综合音乐能力的体现,不仅仅是识谱弹奏。《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内容的编排体现出系统性、趣味性、创造性,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引领他们走进“音由心生,乐从乐起”的钢琴音乐世界。
  参考文献
  [1]南希·菲伯尔,兰德尔·菲伯尔.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2]魏珊.音由心生,乐从乐起—《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解析(八)[J].钢琴艺术,2018(6).
  作者简介:熊潇滢(1987—),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农林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国内对四川清音的研究逐渐增多。目前主流研究方向为四川清音发展历史、音乐形态、艺人生平经历几个方面,但专门针对其传承方式的论述并不多,特别是对新传承模式的探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思路。本研究将四川清音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结合,着重探讨如何开拓四川清音新的传承方式及四川清音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力争将古老的传承通过课堂得以实现。  【关键词】四川清音;传承方式;音
期刊
【摘要】舞蹈是以肢体语言为主的一门艺术,美是舞蹈的第一要素,舞蹈的形式美是舞蹈的审美标准,除了内容的美,舞蹈中的形式美会更直观,更具有视觉性。本文通过对舞剧《一把酸枣》中舞蹈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的分析,展现山西民间舞蹈的独特之美。  【关键词】山西民间舞;形式美;《一把酸枣》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獻标识码】A  山西民间舞蹈是一门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古老艺术,在
期刊
【摘要】“神房曲”是韩国特有的古老乐种,音乐与表演方式‘风骨奇异’,国内至今没有介绍。本文结合对元长贤与韩世燕两位韩国专业人士访谈内容,分析它的音乐创作方法与演奏思维,介绍说明这种被誉为韩国国乐里“最灿烂芬芳”的种类。  【关键词】神房曲;韩国民俗乐;核心旋律;即席;巫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今天的韩国传统乐坛有一种散发独特韩民族气息,被韩业界人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民众对精神层面的追求逐步增多,音乐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青睐和喜爱。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部分高校先后开设了音乐表演专业。为了把培养的专业人才输送到合适的领域,高校负责人及社会责任人士给予了高度重视。以三亚学院为例,三亚以旅游著称,将音乐表演与旅游模式有机融合,无异于将教育、就业、经济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创新性发展,丰富民众精神世界,提高民众精
期刊
【摘要】柳琴是弹拨乐器的高音乐器,只有通过演奏者巧妙地运用演奏技巧才可进行二度创作,才能把优美动听的音乐传达给听众。演奏者的技术技巧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诠释音乐作品的能力,影响二度创作水平的发挥。本论文主要通过王惠然的《塔吉克舞曲》研究曲子的音乐风格和曲式结构以及演奏技巧,来力求探讨柳琴演奏技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柳琴;演奏技巧;音乐内涵;塔吉克舞曲  【中图分类号】J632
期刊
【摘要】《论语》与《仪礼》属于儒家经典著作,也都属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的重要范畴。解读两者的审美意识不能脱离其发生(主观逻辑上系统的产生,不同于起源的概念)的“政教型”音乐美学模式,其中,孔子的音乐美学观念与士大夫阶层仪式用乐体现的音乐审美为主要论域,以求多视角的贯穿既有的音乐美学模式,从“十三经”等更多领域拓宽研究视域。  【关键词】音乐美学;审美意识;论语;仪礼  【中图分类号】J60
期刊
【摘要】声乐艺术虽然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但更重要的是演唱技术和实践,聲乐艺术中有很多的技巧需要掌握,呼吸训练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演唱者在呼吸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从外到内对歌唱产生清晰的认识,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让整个歌唱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提高自身的歌唱水平,唱歌呼吸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发声、吐字和歌唱,本文以歌曲《阳光三叠》为例,分别从作品结构、情感和呼吸三部分进
期刊
【摘要】随着古筝的发展,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古筝重奏的形式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古筝重奏的训练也如火如荼的进行,从起初的大合奏到二重奏、三重奏再到四重奏,古筝重奏渐渐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本文以经典古筝四重奏《翡翠》为例,古筝重奏表演的完整是以理解乐曲背景,熟悉乐曲分析为基础,加之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声部之间竞争协作才能较好的演绎一首重奏作品。通过本文的研究使古筝重奏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并越来越向规
期刊
【摘要】肖邦,浪漫主义时期的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钢琴家, 他的音乐风格与众多音乐体裁相结合,使这些体裁都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夜曲是最能体现他“钢琴诗人”体裁, 虽然夜曲并不是肖邦创作的重点,但是夜曲这一体裁却由他发展到巅峰。本文选例《升c小调夜曲》,通过对作品的曲式分析、创作特点分析等方面以及笔者自身的实践感受来对其音乐风格进行研究,通过对本论题的研究,希望对在未来的学习和演奏中更为准确的把握肖邦
期刊
【摘要】本文从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渊源入手,引出了创作于不同作曲家的两版《茉莉花》钢琴改编曲。文章从曲式、调性调式和旋律运用等方面指出了其相似之处,发现了两者在对比节奏变化频率、织体运用、和声变化和音乐形象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最后,文章还论述了演奏处理和教学实践中两首作品的相异特点。  【关键词】曲式;调式;节奏;织体;和声;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