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革命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wj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革命传统文化独树一帜,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引领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在近代中国革命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凝结着人类对和平和正义的无限追求,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正义感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使命感。在历史教学中有机渗透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亦是历史学科的价值所在。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革命传统文化教育,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十四年抗战”,全民族谱写的爱国旋律


  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长期以来史学界存在争议,坚持“八年抗战说”的和坚持“十四年抗战说”的,各执一词不相上下。2017年1月10日教育部发文,在中小学地方课程相关学科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这一概念,原来的“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举措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态度,意义非常重大。
  “十四年抗戰”一说的历史依据来自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及由此开始的东北、华北、上海等地军民的局部抗日斗争。例如,在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情况下,东北抗日联军以及更早的东北抗日义勇军仍然坚持斗争数年时间,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有力地牵制了侵略者疯狂的扩张步伐。“十四年抗战”的概念肯定了之前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把它和1937年开始的全国抗战连接起来,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为标志,日军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国难当头激发了中华人民民族意识的全面觉醒,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吹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号角,正如蒋介石的庐山讲话所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从长城抗战、淞沪抗战、血战台儿庄到百团大战等,中华民族在外来侵略势力面前展示出了独特的抗战精神。2015年,在全党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解读了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七十多年过去了,“国耻永不忘,民族当自强”,我们不仅要时刻警惕国家与人民的安全问题,也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有把全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神奇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延续的不竭动力,这种精神必须大力弘扬、代代相传,所有的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将之作为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二、有国才有家,植根灵魂的家国情怀


  抗日战争中,广大中国人民在侵略者疯狂的欺凌屠戮面前的同仇敌忾、英勇不屈,表现出了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惜牺牲一切,充分表现出了积极主动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至情至义的民族大爱,我们称之为家国情怀。
  在历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让学生到江阴市博物馆查阅资料,用身边的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学生了解到“江阴八十一日”抗清斗争,其壮烈程度远甚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近代历史上有华士村民与太平军一起勇斗八百洋枪队;抗日战争中陈毅同志领导新四军在江阴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渡江战役中江阴要塞炮台起义等。他们的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笔者所任教的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校友苏光华烈士(1914—1940年),时任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飞行员,屡建战功,升为空军八大队上尉,二级参谋主任。1940年12月,他在保卫成都激烈的空战中,身负重伤光荣牺牲,年仅27岁。苏光华出征前在医院与妻子告别,只来得及握了一下刚出世的女儿的小手,就奔赴战场,哪知一走即是永别。她的女儿苏琬(苏琬老师是南菁高中的退休教师)为纪念父亲,也为教育后代,在母校特设立苏光华奖学金。学校将苏琬老师请到学校,在开学典礼上讲述苏光华的抗日事迹,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们真切地认识到,只有胸怀天下,以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己任,才能担当起国家之希望,成为民族之栋梁。

三、铸剑化为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1世纪初,西方社会学家提出了“文化创伤”这一概念,即当社会群体在经历了极其可怕的事件后,在群体意识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并且这些记忆痕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旧持续地对整个群体产生着伤害影响,同时群体成员会因为这共同的苦难经历产生共同的身份认同。翻开我们的历史课本,日本的侵略者罪行历历在目: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在本课教学中,我大量引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播放南京大屠杀的视频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如何避免战争,如何让人类的和平多一些、战争少一些等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深刻的价值叩问。南京大屠杀是文化创伤的典型事件,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文化创伤教育,是防止遗忘、增进民族情感的有效手段。
  抗日战争是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典型事件。在漫长而艰难的抗战岁月里,我们最终克服了对民族前途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迎来了最终的胜利,这极大地振奋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艰苦岁月里形成的舍身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等,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世界上没有一支军队可以征服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些宝贵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宝贵的民族基因,应该代代传承。
  《抗日战争》一课教学的价值立意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回顾历史。向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致敬,继承并发扬先辈的革命传统。第二,牢记历史。列宁曾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的学生清楚地知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重任在肩,我们当仁不让。第三,展望未来。当今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战争、疾病、饥恶、贫困、毒品、恐怖主义等依然存在。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与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人民一起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成功地打败了法西斯势力。这启示着我们:合则存,和则久,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7-2-6.
  [2]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
  [3]齐立旺.文化创伤教育的三个基本论争[J].全球教育展望.2017(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当前古诗“独立无序”的组篇现象与“重意思轻意象”的不当教学方法,尝试梳理建构研究主题类化的古诗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集聚型群组,通过“意象切入”“意象捕捉”“意象营建”的研究路径,让古诗的学习走向“言”“意”“象”三者的圆融共生,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趣,在成长中植下中国诗词文化的种子。  【关键词】古诗教学 研究性学习 意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小
【摘 要】鼓励教师合作是我国教师发展的基本政策指向,也是世界范围内教师发展的基本趋势。由于一切研修与培训的归宿是“校本”,学校亦成为教师开展合作行动研究最为适切的场域。无论是“人为合作”还是“自然合作”,其行动研究均建立在教师对学校价值追求与共性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而教师不断学习、拓宽视野、增长学识为合作行动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多元模式合作行动研究的探索为教师专业成长赋能。  【关键词】教师 合作
编者按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如何实现班级的规范化管理在当前已经成为重要议题,北京师范大学楚江亭教授探讨了“班级规范化管理的有限性及其超越”。同时,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撰写操行评语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之一。传统上,大多数班主任将对学生的操行评语仅仅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存在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冷漠淡然,缺乏情感;主观臆断,缺乏客观性等问题。2013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应促进评价方式的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参考。一时间,综合素质评价成为“网红”,颇受关注。不少省、市、自治区都积极尝试如何在高考录取中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衡量依据。在笔者看来,综合素质评价若要在高考录取中落地开花,需要突破三道难关。一、技术关:综合素质到底
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要从乡村教育的底部攻坚,底部在哪?在村小和教学点的复式教学班,要让孩子不掉队,关键就是让教师不落伍。如何让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不落伍?笔者认为,应聚焦“复式教学”特点,建立乡村教学点复式教学班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实施精准支持。  一、国情比较中的“复式教学”  乡村教育底部攻坚,“复式教学”是最后一公里。全国现有复式教学班11.6万个,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的边远地区与山区,学生家长
学生写作文时,经常出现选材不真实、使用雷同素材、内容空洞乏味的状况。教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能在生活中捕捉到具体的、可供写作的题材,还要帮助学生构建起作文的支架,指导学生书写真情实感,写出“真作文”。  “真作文”的含义是,习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具体的事例,以这些素材构建起“支架”,让学生在真人、真事、真心中刻画细节,抒发情感,与生活发生真实的联结。  一、感受真情  在作文课《致歉信》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相继出台了系列文件,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要突出“整体育人”的基本理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要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其核心是通过课程建设来回应“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任务。  一、新时代背景下校
编者按  继2016年10月第一届全国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之后,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的教师投入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之中。今年10月19—2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即将举办第二届绘本大会。本届大会聚焦绘本课程教学“融合与创新”的主题,探讨利用绘本进行学科融合、跨学科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道德、情感和能力的和谐发展。为此,从2017年2月以来,大会开展论文征集活动
编者按  “简约语文”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丁卫军老师倡导的教学主张。近年来,丁老师及其团队围绕“践行简约语文理念,让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内在的丰富和诗意”这一核心课题,从理论体系建构、课堂教学实践、高品质工作室建设三个层面开展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2017年秋季,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在全国统一使用。丁卫军老师及其团队针对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在“简约语文”理念的指
本刊讯 2016年4月26日,北京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与首都师范大学共同签署了教育战略合作协议。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郑萼,海淀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傅首清,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出席了签约仪式。  双方本着“协同创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双方的教育资源为基础,建立教师教育研究共同体,在教师本硕博一体化联合培养、高等教育与海淀教育的互融互动、教育改革项目合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