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温家宝为农妇追工钱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温家宝总理为普通农民讨工钱的报道,成了当时的一大新闻。随行摄影记者作为亲历者,回忆了当年秋天,随温总理赴三峡移民库区采访,拍摄《温总理为农民追工钱》的那段难忘经历。
  “总理的面包车不见了”
  “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当前要抓紧解决克扣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2003年末,一场“风暴”在全国范围内平地而起。而其肇始,只是温家宝考察途中的一次行程安排外的“拐弯”。
  2003年10月24日至26日,我(新华社摄影记者刘卫兵)第一次随温家宝总理在国内考察采访。温总理中午乘飞机一到重庆的万州,就马不停蹄地连续走访万州移民新城,慰问库区百姓,乘船夜访屈原故里秭归,实地考察三峡大坝和企业。
  10月24日,抵达万州的当天下午5时许,我们随着温家宝总理乘面包车从万州开往云阳县。
  沿途的山间公路蜿蜒曲折,已经奔波了近一天的记者们大都已经闭上眼睛休息。
  猛然间,我们的面包车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大家都清醒过来。
  “总理的面包车不见了!”
  一位警察一边用电话联系,一边大声告诉我们。
  “赶紧掉头追!”我们的车子一个急转弯,沿着来时的山路往回赶。大约疾驶了四五分钟,我们发现后面那几辆面包车停在路边。
  “总理在哪儿?”我着急地问。
  “往下面去了。”一个工作人员向山路下面的一片柑橘林指去。
  我們赶紧跳下公路,钻进柑橘林,踩着坑洼不平的泥泞小道,艰难地跨过沟渠,终于来到一处树林掩映的破旧农舍前。这里是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十组的一户山村农家。
  为农妇讨拖欠的工钱
  此时,共和国的总理正坐在木凳上,和一些村民围聚在房前说话。总理和村民们聊得很多,种地、养猪、家庭收入、孩子上学……问得很细。
  “你们想想,还有什么要跟我说?”看到有些村民不敢多说话,总理不断鼓励着大伙。
  在总理的不断询问下,一直坐在总理左侧的农家妇女熊德明,终于忍不住开口说话。她说自己丈夫前两年到云阳新县城打工,结果干完活儿,包工头拖欠的2000多块钱工钱一直不还,他们也没办法。听到熊德明讲的事情,总理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
  “一会儿,我到县里去,这事一定要跟县长说,拖欠农民的工资一定要还!”总理的话让在场的村民感觉暖呼呼的。
  眼前的动人情景,吸引着我举起相机不停地拍摄,生怕一不小心会漏掉某个重要的瞬间。
  不知不觉中,总理和乡亲们已经谈了近一个小时。总理起身道别时,专门拉着乡亲们照了张合影,还和每位在场的乡亲握手。此时,人们争相上来和总理握手,唯独熊德明往后躲。
  那一刻,细心的总理早就记住了快人快语的熊德明。他特意要和这位朴实的农家妇女握手。可当时的熊德明却一边往后跑,一边不好意思地说,她刚在地里割完猪草,手太脏。
  总理像没听见这些话一样,快走几步过去,紧紧握住熊德明沾满泥土的双手。
  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我不敢犹豫丝毫,连忙跟着总理奔过去,及时按动快门,将总理和熊德明握手的一连串动作连续摄入镜头,
  共和国总理和普通农家妇女紧紧握手的镜头,让在场的村民们十分感动,人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此时天色已晚,农家小院渐渐笼罩在朦胧的月色中。总理挥手和村民道别,我们乘车连夜沿山路向云阳县城开去。
  车子开进云阳县城一个移民小区,总理又突然让停车走访住户,我们记者的车被甩下三四里路。当时车子开不过去,我们只好下车往总理那边跑。
  当我们气喘吁吁地追进小区时,总理已经走进一户人家,坐在沙发上和主人聊天。总理问完那户人家移民后的工作与生活情况,突然话锋一转,对坐在旁边的县长说:“你是县长,我要和你反映一个问题。”总理随后把熊德明丈夫被拖欠工资的事情说了。
  听到总理的话,那位县长起初怔了一下,紧接着,他当即表示尽快了解情况。大家没想到,当天晚上,熊德明就拿到了被拖欠的2000多块钱。
  全国引发“追薪风暴”
  当天晚上,我按照一贯的工作习惯,整理、编辑发稿的照片。几百张照片显示在电脑屏幕上,看得人眼花缭乱。看着看着,总理和熊德明握手的照片跳入了眼帘。“这张不错!”这是我的第一感觉。
  按照常规,我们一般与别人握手时,都是用自己的右手握住对方的右手。可这张照片却有意思,因为当时温总理追着熊德明过去握手,所以就出现了这个独特画面:温总理用左手抓着熊德明黑乎乎的右手,同时将右手快速地挥起来准备双手握向熊德明。瞬间,总理抿紧嘴唇,慈祥的目光略显严肃。而此时熊德明的表情和动作更是特别,她害怕手太脏而往后躲闪时,仰着头,脸涨红着,笑得嘴巴张着、眼睛闭着,显得十分激动。
  一番审视之后,我觉得这张照片画面人物形象自然生动,瞬间典型独特,特殊现场中特殊人物的表情、感情和心理得到了充分表现,较好地体现了总理务实亲民的作风和形象。
  从新闻摄影记者的角度,我自然想发出这样的照片,可心里又有些惴惴不安。“这样的照片符合政治要求吗?发出后会不会出问题?中央新闻可容不得半点差错!”一连串的疑问,我又感到心里没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曾担负中央新闻采访报道,可当时随领导人在国内考察采访很少。眼下我刚从香港分社调到中央组仅一年多,对有些问题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只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专门从事中央新闻采访报道的记者,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在为如何突破中央新闻照片“握手、合影、坐沙发”的发稿模式,拍摄出领导人更鲜活、生动的照片而努力。由于多种原因,中央新闻照片似乎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照片从内容到画面一直缺少变化。
  “都在改革,这照片也该变变!”和大家一样,我心里一直有这样的念头。
  “我拿不定主意。让有经验的高手看看。”我到隔壁房间找到一起采访的国内部高级记者孙杰,请他帮着参谋一下。孙杰是新华社有名的大记者,他看到照片后连连称好。当时已是深夜快11点了,孙杰正忙着写新闻稿《温总理为农民追工钱》,他还拿过草稿让我回忆一些细节,帮着提些意见,并建议我俩搞个图片和文字的“图文互动”式的发稿。
  有了孙杰的肯定,我的心里更加有底了。在回京的专机上,国务院的有关领导看到这张新闻图片,也觉得挺好。返回北京后,新华社摄影部顺利地将照片发出。
  出乎意料,发稿的第二天,我们的报道被全国各大媒体广泛采用,并由此引发“追薪风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至当年年底,为农民工追回欠款数百亿元,而熊德明也被评为2003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社会公益人物。
其他文献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毅然决然地拿起武器,反抗国民党血腥屠杀政策的武装暴动。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林彪、陈毅、叶剑英、徐向前共八位元帅,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  南昌起义的主力,是國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部队。中国共产党在
期刊
陶斯亮是新中国开国元勋陶铸的女儿,1969年冬,陶铸去世,亲人没能去料理后事。虽然父亲无声诀别,但他生前的教诲却影响了陶斯亮的一生。陶斯亮说:“父辈资产一点也没留给我,我母亲说‘共产党员不该有遗产’。”  千里寻亲  1941年,陶斯亮出生于延安,父亲为她起名为“斯亮”,意思是“如此这般的高风亮节”。  在陶斯亮的记忆中,她的童年和一位叫杨顺卿的叔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45年,她的父母陶铸和曾志
期刊
陈廷敬(1639-1712年),山西阳城人。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工、户、吏、刑四部尚书,以及文渊阁大学士,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  2007年年底,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即将上调中央,在向同僚们告别之时,他推荐了两本书,其中之一,便是在当年出版的历史长篇小说《大清相国》。书中大篇幅讲述了陈廷敬巡查地方官场的故事。  《大清相国》记载的是,康熙名臣陈廷敬从政50年,成为“官场不倒翁”的职场传奇。陈廷
期刊
黄永胜尽管加倍小心谨慎,讨好江青,但结果恰恰相反,江青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对黄永胜渐渐地产生了反感,而黄永胜也对江青慢慢地敬而远之了。很快,江青感觉到了,便想寻找机会整整黄永胜……  黄永胜“拟同意”惹恼江青  1966年10月,林彪以军委的名义下令聘请江青为“全军文化工作顾问”,为江青插手军队的工作开了绿灯。1967年初,“军委文革”改组,江青又当了“军委文革”的顾问,就名正言顺地插手军队的工作了
期刊
1948年,蒋介石进一步感受到贪污问题的严重和对于国民党政权威胁的加大。其日记记载:1月7日,“听取保密局贪污案报告,其诚骇人听闻,可痛。”1月16日,“重慶高级机关与主管官之贪污索榨,不道德无廉耻之腐败情形,闻之色变,不知革命前途究将如何结果,不胜悲痛之至。”有反贪制度却无人落实  抗战胜利,国民党派员到各地接收,贪污、腐败现象屡见不鲜。  1945年11月20日,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中将向蒋
期刊
年广久是“傻子瓜子”品牌创始人,号称“中国第一商贩”。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多次离婚、老年丧子,还与亲人对簿公堂。但他仍倔强地认为,他还没老,傻子永远没过去。直至今日,“傻子瓜子”仍然在安徽乃至全国瓜子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实践中摸索出“傻子”经济学  1937年出生的年广久自幼丧父,和母亲摆小摊养家糊口,早早学会了街头叫卖。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卖鱼维生的年广久于1963年被定为“投
期刊
1950年,刚刚建立的共和国急需各方面有文化的建设人才。这年冬天,徐建春高小毕业了,虽然她有继续上学或者进城工作的机会,但她却选择留在了老家——掖县(今莱州市)后吕家村,并且当上了互助组长。那年,徐建春15岁。  从小在苦水里长大的徐建春会做各种家务,地里的活却没接触过。她想:当组长如果不会生产,怎么去领导人家呢?  有一天组里耕地,组员李守福耕完一垄地,徐建春走过来说:“守福哥,让我试着扶扶犁。
期刊
很多4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黄帅”这个名字。41年前那场全国皆知的“小学生事件”后,黄帅几经人生风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曾经的岁月似乎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她说:“人到中年,我的心愿就是悠悠度日……”  改变黄帅的“小学生事件”  很多4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黄帅”这个名字。1973年,黄帅就读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1973年9月7日,她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没有遵守课堂
期刊
于幼军从最基层崛起,曾是中国当时较年轻的副省级干部。2008年10月12日,他在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任上被撤职,留党察看两年,两年后复出。2015年1月14日,62岁的于幼军被免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一职。这位曾经的明星官员,仕途几度起伏,备受关注……  坎坷从政路  于幼军1953年1月出生于广州,福籍江苏丰县。他的父亲是老红军,曾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49年随解放军南下
期刊
在巍巍太行的南部腹地,有一个普通而传奇的山村,它就是西沟村。西沟村只有635户,2138口人,组织设置却为党总支。它的传奇在于它曾经引领了中国农村的变革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是共和国地图上唯一被标出村名的行政村……  西沟村的首任支部书记李顺达  西沟山连山沟套沟,1930年之前还无人定居。自1930年起,陆续有穷困人家到那里垦荒谋生,其中就有从河南林县逃荒而来的李顺达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