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与品德教育有一定的关联,可以说小学各科目中,语文教学一直是作为启蒙教育的主要科目之一。这源于语文科目的好理解性,同时也源于小学语文的社会应用性较广两个因素。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结合品德教育成为小学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的现状对语文结合德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剖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品德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启蒙阶段关键的阶段,所涉及到的科目类型和授课方式都具有重要性。而我国一向重视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将品德教育与语文科目相结合能够获得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中,力求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的结合未能全面落实,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品德教学常被忽视。因此,明确问题的产生机制并以此促进全面发展对小学生的综合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教学结合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同时进行,品德是成长过程中必修的科目之一,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多涉及到与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与其他科目相比,融合性较好。结合此观点能够发现,语文课文以及课题资源的开发对促进品德教育有较高的价值。拿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该篇文章主要讲述革命战争背景下,延安小学师生共同奋进,刻苦读书的故事。课文中提到教学用具的匮乏和小学生对教科书的殷切希望。与此相关的课文还有很多,大多是讲革命先辈为了正确的信仰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這类教材,与学生而言能够促进正能量的形成,同时可以通过课文学习得到道德的熏陶,以积极正确的人生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此处可以发现,语文教学集合品德教育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举措。
二、语文教学结合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品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于:(1)语文教育中缺乏品德教育素材;(2)缺乏对小学生品德素质的引导。关于第一点问题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中主题单一,讲解内容拓展性不强几个方面。而关于第二点主要与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有较大的关系。老师无法结合个性化教学,导致品德教学和语文学习内容无法充分融合,形成本质分离。这两个问题造成的影响,能够导致小学语文结合品德教育停滞不前。同时限制学生全面发展,忽视学生情感状态,降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语文教学结合品德教育实践性
(一)挖掘与品德教育相关的语文课材
品德教育是符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要求的一种主要教学体现。结合品德教育能够充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内外的积极沟通,同时,对实现综合性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而通过充分挖掘品德教育的语文素材,结合相关素材实现教学空间的开拓,提升学生语文成绩。除此以外,合理选择语文教学素材,能够更好的融合品德教育,以人教版三年级《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中讲到宋庆龄小时候守信用的一段故事情节。原本她父母亲要带她去伯伯家,但年幼的宋庆龄想到,当天约了小珍教她叠花篮,宋庆龄为此放弃了与爸爸妈妈去伯伯家的决定,并告诉母亲不能因此失信于小珍。全篇文章主要围绕“守信”展开描写。这类文章素材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拥有正确的品德学习目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带动语文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与品德教育的结合不仅仅局限于相关素材的挖掘,还能够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结合语文课文,与学生完成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能够加深对课文主人公相关的品质的理解。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能够促进学生成为拥有爱和正义感的社会人。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中华少年》这篇课文为例,这篇由诗人李少白所写的诗歌,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少年的自豪,诗歌风格豪迈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能使学生领略到中国广阔的万里河山。这篇文章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朗诵,实践性强,同时也是结合品德教育良好的素材之一。它在调动学生情感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领会中国少年的爱国之情。
(三)提升学生的探索意识
新课改的现状下,小学语文教育过程要求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出课堂的主导权,使学生能够重视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通过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式,提出课堂学习目标和基础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经常强调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息息相关的地方,提高学生对自我品德提升的重视性。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打破传统,以新课改下的学习理念设计教学方案。如课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与同学们互相合作或者与父母合作完成。课堂中要增加互动,引入课外语文教学素材,结合课外阅读物引导学生从书中获悉生活的真善美。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并且对阅读后的心得进行分享,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实现友善团结的品德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品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教学内容,现状下很多小学的教学模式中,对品德教学不重视,教学目标过分应试化,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意义与实际脱轨。受此影响,小学品德教学无法快速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从大局观分析,这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会严重影响小学生对社会和对人生观的认知。本文剖析现存问题后提出相关措施,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和品德教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勇.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28):56-57.
[2]曹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6(05):147-148.
[3]黄玉琢.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09):6-7.
[4]李雪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47.
[5]袁云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53 69.
【关键词】小学语文;品德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启蒙阶段关键的阶段,所涉及到的科目类型和授课方式都具有重要性。而我国一向重视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将品德教育与语文科目相结合能够获得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中,力求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的结合未能全面落实,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品德教学常被忽视。因此,明确问题的产生机制并以此促进全面发展对小学生的综合培养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教学结合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同时进行,品德是成长过程中必修的科目之一,能够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多涉及到与品德教育相关的内容,与其他科目相比,融合性较好。结合此观点能够发现,语文课文以及课题资源的开发对促进品德教育有较高的价值。拿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珍贵的教科书》为例,该篇文章主要讲述革命战争背景下,延安小学师生共同奋进,刻苦读书的故事。课文中提到教学用具的匮乏和小学生对教科书的殷切希望。与此相关的课文还有很多,大多是讲革命先辈为了正确的信仰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這类教材,与学生而言能够促进正能量的形成,同时可以通过课文学习得到道德的熏陶,以积极正确的人生观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此处可以发现,语文教学集合品德教育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举措。
二、语文教学结合品德教育的针对性
当下,小学语文教育与品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于:(1)语文教育中缺乏品德教育素材;(2)缺乏对小学生品德素质的引导。关于第一点问题主要体现在语文课堂中主题单一,讲解内容拓展性不强几个方面。而关于第二点主要与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有较大的关系。老师无法结合个性化教学,导致品德教学和语文学习内容无法充分融合,形成本质分离。这两个问题造成的影响,能够导致小学语文结合品德教育停滞不前。同时限制学生全面发展,忽视学生情感状态,降低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语文教学结合品德教育实践性
(一)挖掘与品德教育相关的语文课材
品德教育是符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要求的一种主要教学体现。结合品德教育能够充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内外的积极沟通,同时,对实现综合性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而通过充分挖掘品德教育的语文素材,结合相关素材实现教学空间的开拓,提升学生语文成绩。除此以外,合理选择语文教学素材,能够更好的融合品德教育,以人教版三年级《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中讲到宋庆龄小时候守信用的一段故事情节。原本她父母亲要带她去伯伯家,但年幼的宋庆龄想到,当天约了小珍教她叠花篮,宋庆龄为此放弃了与爸爸妈妈去伯伯家的决定,并告诉母亲不能因此失信于小珍。全篇文章主要围绕“守信”展开描写。这类文章素材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拥有正确的品德学习目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带动语文课堂气氛
小学语文与品德教育的结合不仅仅局限于相关素材的挖掘,还能够通过情景创设的方式结合语文课文,与学生完成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还能够加深对课文主人公相关的品质的理解。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能够促进学生成为拥有爱和正义感的社会人。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中华少年》这篇课文为例,这篇由诗人李少白所写的诗歌,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少年的自豪,诗歌风格豪迈通过有感情的朗诵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能使学生领略到中国广阔的万里河山。这篇文章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朗诵,实践性强,同时也是结合品德教育良好的素材之一。它在调动学生情感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领会中国少年的爱国之情。
(三)提升学生的探索意识
新课改的现状下,小学语文教育过程要求老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出课堂的主导权,使学生能够重视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通过积极的转变教学方式,提出课堂学习目标和基础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经常强调语文教学与品德教育息息相关的地方,提高学生对自我品德提升的重视性。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打破传统,以新课改下的学习理念设计教学方案。如课前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与同学们互相合作或者与父母合作完成。课堂中要增加互动,引入课外语文教学素材,结合课外阅读物引导学生从书中获悉生活的真善美。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做阅读笔记,并且对阅读后的心得进行分享,这种做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实现友善团结的品德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品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教学内容,现状下很多小学的教学模式中,对品德教学不重视,教学目标过分应试化,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意义与实际脱轨。受此影响,小学品德教学无法快速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从大局观分析,这对小学生的整体发展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会严重影响小学生对社会和对人生观的认知。本文剖析现存问题后提出相关措施,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和品德教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勇.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6,25(28):56-57.
[2]曹静.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6(05):147-148.
[3]黄玉琢.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品德教育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5,24(09):6-7.
[4]李雪芹.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47.
[5]袁云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53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