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学原则适用于各科教学过程,化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学过程服从于一般认识过程,但又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人为设计的,要求获得认识的最大效果,有特定的目的,有时间限制;教学过程又是由师生参加的双边活动,教和学密切配合。为提高中专化学教学效果,笔者从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和勇于探索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发现”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出发,结合化学教学实例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中专化学 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 化学教学 指导思想
  
  教学过程服从于一般认识过程,但又区别于一般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人为设计的,要求获得认识的最大效果,因此,教学过程是严密的,不是松散的;是有特定目的的,不是漫无边际的;是有时间限制的,不是无时无刻的,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特点。
  教学过程中第二特点是由师生参加的双边活动,教和学密切配合,从教来说教师则是主体,从学来说学生则是主体,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转变,没有这个转变,不能称完成了教学过程。
  按照这两大特点组织教学过程,就必须发挥教师、学生两者的积极性。而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完全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教是为了学,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使用一切手段发动学生,使学生具有自己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基于上述原理,决定了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智能培养时可以遵循的教学原则应该是:
  
  一、形象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原则
  
  鲜明生动的知识可给学生带来兴趣,而兴趣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达尔文本来是学神学和医学的,却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成了大生物学家。教学中传授的知识一般都是间接知识,而不是直接经验,这些知识是经过别人抽象和概括了的,为便于理解,我们常设法再现为可供学生观察和感觉到的东西。演示和学生实验就是这样的。国外很重视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历史和过程介绍给学生,便于使学生从中领悟到研究和发现的道路。中专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上百个,这些可供用来引导学生从形象感知走上抽象思维的道路。
  有些知识无法还原成可供观察的事物,有些理论原理也没有具体形象,但也应尽力按理论联系实际的办法,化成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或化成图表、图式、图形、幻灯、电影等。例如,分子、原子的大小,原子核与原子相对大小等都可比喻;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都可设计成图式;物质溶解度、空气成分、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等可画成图表;实验装置可普遍画成图形……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发挥这些形象教学的作用,鲜明生动和直观会使学生的整个认识活动处于最积极状态中,但是,形象的感知只是认识的第一阶段,而不是学习的目的,教学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抽象思维的作用,使两者紧密结合,这在上面已经讲过了。具体事物要使之抽象化,抽象概念要使之具体化,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二、循序渐进和勇于探索相结合原则
  
  "循序渐进”是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学习规律的概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及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都是表达这一规律的。说到化学教学,则要循元素族到周期表之序,循物质结构理论体系之序,循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在联系和规律之序,循教材合理安排之序。知识有序,认识过程也要有序,无序就不能成为一门科学,正像一箱零件不能称一部机器一样。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的过程也都有序可循。国外有所谓教学机器,不仅把知识编排了程序,而且把学习的活动方式也编成了程序。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经历了:(1)得失氧,(2)得失或转移电子,(3)化合价升降,(4)有机反应中去氢、加氢等阶段。酸碱的概念经过了:(1)能否直接相互反应生成,(2)是否存在H+(H-O)或OH-,(3)[OH-],(4)直接得失质子等的阶段。化学计算中的物质的量的单位也经过了(1)克、千克,(2)原子量(相对质量),(3)摩尔,(4)当量等阶段。这种循序渐进的化学例子比比皆是。
  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状态、知识基础、与认识能力等)发展智能,为了促使学生勇于探求,教学上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这些难度和深度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克服和达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也就是国外的流行说法:“最近发展区”。超越实际可能的难度是没有学习推动力的。没有相对的难度,则没有学习的高质量。例如,在讲了O2和N2密度后,笔者向学生说明在均匀混和物空气中VO2占21%,VN2占78%,要求学生求出空气中的平均分子量。学生在求解的过程中,思维是很积极的。
  学生往往不满足于书本的“经实验证明”、“由计算得到”之类的空话,这是学生具有学习积极性的明证,要因势利导。为了让学生勇于探求,教师要“引而不发”,让学生在已知中自己去探求新知。过去总认为知识要由教师传授,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师首要任务。实践已经证明,如果教师引导正确,有些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己获得。例如,讲分子和原子时,学生在物理课中已获得一些知识,是着重在颗粒的角度来认识的,笔者估计了学生的实际可能有性,安排了学生自己看书和讨论,完成了教学。
  循序渐进不是束缚师生手脚,相反在强调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要激发学生勇于探求的积极性,要想方设法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意志,促使他们加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这转化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一般认识能力和应用能力。总之,不要让学生在一帆风顺中学习,要让学生勇于探索。也不要把学习搞得高不可攀,把能力培养搞得神秘莫测,使学生无所适从,反而影响了学习积极性,降低了能力。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书本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从死读到活读。
  
  三、“学生发现”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教条式教学在历史上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存在,但这不是一个好方法,因为这个方法忽略了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平时我们说的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就是说不能忽视了教育的对象。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和学生“发现”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是漫无边际的,“思而不学则殆”,这就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上我们经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列举条件,再让学生去获取结论;另一种是先向学生交待明确的结论,再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原因。例如,淀粉、KI试纸检验氯气。笔者把它作为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问学生:为什么用KI、淀粉试纸可以检验氯气?又为什么检验时试纸必须湿润?又例如讲H2的还原性时提出了还原反应。此时,课本上没有把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联系起来,笔者则要求学生在所学的反应中找出实例说明在发生还原反应的同时,对不同物质来说也必然有氧化反应发生。又例如,在讲了爆炸成因及爆炸极限后,要学生讨论,如果把H2和Cl2以等分子数混后和点燃时,会不会爆炸?要求作这样的推断:(1)是放热反应,(2)有气体产生,(3)充分反应时时间极快,(4)等分子数反应从方程式来看肯定到达爆炸极限。又例如,讲溶液一章中的溶解过程时,先做两个实验,再从侧面说一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如酒精擦在皮肤上有凉感,一般的化合反应放热。然后让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得到两个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分清了吸热和放热与溶液温度的上升、下降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
  
  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不能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出现满足,要不断对学生提出新要求。学生的程度不同,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应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果划一要求,则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出现停滞。例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能回答这样的问题:10克S和5克O2反应生成SO2的说法为什么错?但下面的问题不是要求学生都能回答:1.24克磷在10升空气里燃烧后,留下的气体体积是多少升?(已知氧气密度1.429克/升,空气中氧气21%[体积])
  在教学中从培养智能出发编排的题目,其中有一些只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服务的,就是说只要会想,不一定是全要会用的。例如化学教材中关于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没有提出,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笔者把它作为弱电解质溶液电离平衡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思考。有关此类问题,有些学生是自己通过思考独立解决的,有些学生则在讨论和教师启发指导下获得解决,要求可以不一样,不必强求统一。
其他文献
每位教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与学的延伸和补充,往往被忽视.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尝试小学英语差异化课外作业设计实践,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差异,从隐
摘要: 解答有关运动学的问题,一般是选用适当的公式或推论解题。如果题目涉及不同的运动过程,则重点要寻找各段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的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如果能够理清物理量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易解。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理清运动学的三个物理量的依存和制约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  关键词: 运动学 物理量 规律    运动学中最重要的物理量是位移s、速度v和加速度a,描述物体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美术课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学校、社会、家长更是千方百计挖掘孩子的艺术潜力,对学生进行美育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
本文是基于浚县职业中专由一所普通高中转制而来的前提下普教与职教功能交叉的现状提出的方向性、前瞻性的思考.由于本人2017年出任校长,2020年才最后一年彻底取消普高在校生
新课程改革方针的推行让学生们对教育有着不一样的认知,教师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小学语文教育是学习的基础,新课改的课堂效率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就间接
摘要: 物理教学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 中学物理 教学 四化    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突出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命题思想,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
摘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要求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并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以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转变 激发 培养 增强 改进    江苏实行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第四年,从2008年江苏高考情况来看,如何“教好新教材,学好新课程,适应新高考”仍旧是摆在广大师生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开展一切工作必须要遵循的准则.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要重视师德建设,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聆听学生的心声,加强班级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这一颗爱玩的心,对有趣的内容没有抵抗力,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合
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一般有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两种接法的具体特点如下表:    关于两种测量电路的适用条件,在认识上比较模糊。本文拟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两种接法的适用条件。  不妨设电源电动势为E=6.0V,电源内阻不计。被测电阻R大约为100Ω,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为R 。  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有效阻值为R 时,电阻R上的电压U= E= E。  可见,当R 与R相当时,调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