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刊编辑出版承载着传播价值理念、宣传政策法规、推介工作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引领行业发展、繁荣文化生活的使命。当前,我国社科期刊同质化现象突出,刊發的文章铺陈多,原创少;追踪多,引领少;趋同多,特色少,导致期刊订数与影响力不同程度地下降,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些业内人士将这一困境简单归结为新媒体的冲击,没有认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有什么样的采编团队,就有什么样的刊物水准。当然,专业刊物,特别是学术刊物,编的成分多,采的成分少。其实,采编不一定是采访加编辑,还包括组稿加编辑。那么组稿的过程,也就是采的过程。采编资源的充分挖掘、采编人才的合理使用,对期刊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采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聚合有时代精神的专家队伍,提出有创意的选题,精准判断文稿的专业价值、思想水准和信息含量,才能使期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行文精彩,使读者开卷有益。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在于其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还在于是否拥有一个稳定的较高层次的作者群体,以及对这个群体资源是否有足够的调配能力。纯粹的文字匠是当不了优秀编辑的,更不适合当期刊主编。一个令作者肃然起敬、能为读者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的编辑,应该处于学科前沿,横跨所涉专业和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多项业务,在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积累、编辑业务能力、读者市场开掘等方面,对期刊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一个合格的期刊编辑,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增进修养。
注重编辑方法论研究。只有掌握正确的编辑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知识爆炸和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编辑人员面对的来稿辐射越来越宽,挖掘越来越深,要想追踪每一个作者的专业课题是不可想象的。任何一个编辑都不可能成为万能博士。期刊发展对编辑人员所要求的,是他们的眼光和判断力。只有以科学的编辑方法为指导,面对众多来稿,才能进得去出得来,发现不同文稿的闪光点或缺漏之处,进而担起把关责任。有专家提出“从形式到内容的认识途径”、“从外行到内行的辩证转换”、“由一般对个别的统帅作用”,将这三条原理应用于编辑实践,很有启发意义。还有专家提出审稿要做到“七有”、“三看”,即有材料、有见解、有论证、有创新、有探索、有办法、有分寸;从同类作品相互对比看,从文稿的整体要求看,将立足点放在高处看。这些都是来源于编辑实践的极有价值的经验总结。
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那种撇开传统另辟蹊径、把历史归零的做法得不偿失。文章选题必须建立在对已有专业成果的继承或扬弃之上,既要立足于专业,又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看论题有无新意,是否有形而上的统领和讨论价值。期刊编辑应关注学术历史回顾,不能满足于日常来稿编发,要努力使刊物成为搭建成果发布、鉴定、评价的共享平台,具备引领性和权威性;要通过对学术趋势的洞察,把握学科生长点和特定问题研究的突破口,提出符合刊物定位和特色,也能推动专业发展的话题。曾有专家讨论“编辑学者化”或“学者型编辑”问题,这对编辑人员提高素养、增进本领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比较相邻学科文章的高下。所谓“专家”,通常是这样一种人:“对很少的东西知道很多,对很多的东西知道很少。”某些领域学科越分越细,研究范围越变越窄。要求编辑人员无所不能,那是强人所难。但从事编辑工作,除了有好学之心,还要有杂学之功,视野要比一般专家更宽,从而在相邻、相近学科上得以旁通,扩大工作界面,与不同学科的作者、不同门类的文稿打交道,与作者同频共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必须调动各学科资源,通过纵横立体的综合,使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更紧密地融合,提高文稿含智量,取得卓越的思想成果。
具备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一般来讲,编辑和作者有三大区别:作者长于专深,编辑长于广博;作者精于学识,编辑长于通识;作者精于学科学理,编辑精于顺畅表达。虽然作者也是向受众阐述思想、表达观点、推演逻辑、传递信息,但作者更多的是使用专业思维和专业话语,较少考虑受众的接收方式或阅读习惯。在这方面,编辑人员在话语体系转换上更有优长,这便是记者和编辑作为一种独特职业而存在的现实理由。其实编辑也要讲天赋,要有对文字感受和表达的敏锐性、对新知识新思想传播的急迫性。这样的编辑人员才能扶助作者、提升作者,成为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力量。
具备高于一般作者的品格气度。为了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期刊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众里的知名度,有必要营造宽松、活泼的工作氛围和办刊环境,培养期刊编辑兼容并蓄的品格和精神。期刊采编人员要心胸豁达,眼界高远,不要小肚鸡肠、鼠目寸光,要取辩证的思维、多元的视角,摈弃固执己见,鼓励标新立异。在审稿时,力争做到“三无”:无派别倾向,无圈子山头,无自以为是。其实,一个优秀的作者不一定能做一个合格的编辑。作者之优秀在于创个性特色,编者之卓越在于采众家之长。作者可以有派别观点、学派烙印和经验色彩,可以做独胆英雄,单挑独鸣,以独特的话语结构、独特的观点,呈现出对学科、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彩贡献。但作为编者,应跳出或高于作者视野,转换思路,调整站位,博采众长。如格局不高,固守门派之见,则容易使期刊走入歧途。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特点是兼容并蓄,是做一桌丰盛的大餐,而不是一两个精致小炒。编者眼界的高低、胸襟的大小、积累的厚薄,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层次和期刊发展前景。编辑的职业素养是编者思想境界、文化品位和人生格局的综合呈现,是期刊在竞争激烈的传媒界立于不败之地的能量保障。(作者单位: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有什么样的采编团队,就有什么样的刊物水准。当然,专业刊物,特别是学术刊物,编的成分多,采的成分少。其实,采编不一定是采访加编辑,还包括组稿加编辑。那么组稿的过程,也就是采的过程。采编资源的充分挖掘、采编人才的合理使用,对期刊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发挥采编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聚合有时代精神的专家队伍,提出有创意的选题,精准判断文稿的专业价值、思想水准和信息含量,才能使期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行文精彩,使读者开卷有益。一个合格的编辑,不仅在于其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踏实的工作作风,还在于是否拥有一个稳定的较高层次的作者群体,以及对这个群体资源是否有足够的调配能力。纯粹的文字匠是当不了优秀编辑的,更不适合当期刊主编。一个令作者肃然起敬、能为读者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的编辑,应该处于学科前沿,横跨所涉专业和新闻出版等多个领域、多项业务,在政治思想素质、专业知识积累、编辑业务能力、读者市场开掘等方面,对期刊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一个合格的期刊编辑,应当在以下五个方面增进修养。
注重编辑方法论研究。只有掌握正确的编辑方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在知识爆炸和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编辑人员面对的来稿辐射越来越宽,挖掘越来越深,要想追踪每一个作者的专业课题是不可想象的。任何一个编辑都不可能成为万能博士。期刊发展对编辑人员所要求的,是他们的眼光和判断力。只有以科学的编辑方法为指导,面对众多来稿,才能进得去出得来,发现不同文稿的闪光点或缺漏之处,进而担起把关责任。有专家提出“从形式到内容的认识途径”、“从外行到内行的辩证转换”、“由一般对个别的统帅作用”,将这三条原理应用于编辑实践,很有启发意义。还有专家提出审稿要做到“七有”、“三看”,即有材料、有见解、有论证、有创新、有探索、有办法、有分寸;从同类作品相互对比看,从文稿的整体要求看,将立足点放在高处看。这些都是来源于编辑实践的极有价值的经验总结。
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创新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那种撇开传统另辟蹊径、把历史归零的做法得不偿失。文章选题必须建立在对已有专业成果的继承或扬弃之上,既要立足于专业,又要跳出具体的专业话题,看论题有无新意,是否有形而上的统领和讨论价值。期刊编辑应关注学术历史回顾,不能满足于日常来稿编发,要努力使刊物成为搭建成果发布、鉴定、评价的共享平台,具备引领性和权威性;要通过对学术趋势的洞察,把握学科生长点和特定问题研究的突破口,提出符合刊物定位和特色,也能推动专业发展的话题。曾有专家讨论“编辑学者化”或“学者型编辑”问题,这对编辑人员提高素养、增进本领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比较相邻学科文章的高下。所谓“专家”,通常是这样一种人:“对很少的东西知道很多,对很多的东西知道很少。”某些领域学科越分越细,研究范围越变越窄。要求编辑人员无所不能,那是强人所难。但从事编辑工作,除了有好学之心,还要有杂学之功,视野要比一般专家更宽,从而在相邻、相近学科上得以旁通,扩大工作界面,与不同学科的作者、不同门类的文稿打交道,与作者同频共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必须调动各学科资源,通过纵横立体的综合,使对学术问题的研究和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更紧密地融合,提高文稿含智量,取得卓越的思想成果。
具备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一般来讲,编辑和作者有三大区别:作者长于专深,编辑长于广博;作者精于学识,编辑长于通识;作者精于学科学理,编辑精于顺畅表达。虽然作者也是向受众阐述思想、表达观点、推演逻辑、传递信息,但作者更多的是使用专业思维和专业话语,较少考虑受众的接收方式或阅读习惯。在这方面,编辑人员在话语体系转换上更有优长,这便是记者和编辑作为一种独特职业而存在的现实理由。其实编辑也要讲天赋,要有对文字感受和表达的敏锐性、对新知识新思想传播的急迫性。这样的编辑人员才能扶助作者、提升作者,成为新闻出版单位的骨干力量。
具备高于一般作者的品格气度。为了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期刊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社会公众里的知名度,有必要营造宽松、活泼的工作氛围和办刊环境,培养期刊编辑兼容并蓄的品格和精神。期刊采编人员要心胸豁达,眼界高远,不要小肚鸡肠、鼠目寸光,要取辩证的思维、多元的视角,摈弃固执己见,鼓励标新立异。在审稿时,力争做到“三无”:无派别倾向,无圈子山头,无自以为是。其实,一个优秀的作者不一定能做一个合格的编辑。作者之优秀在于创个性特色,编者之卓越在于采众家之长。作者可以有派别观点、学派烙印和经验色彩,可以做独胆英雄,单挑独鸣,以独特的话语结构、独特的观点,呈现出对学科、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彩贡献。但作为编者,应跳出或高于作者视野,转换思路,调整站位,博采众长。如格局不高,固守门派之见,则容易使期刊走入歧途。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特点是兼容并蓄,是做一桌丰盛的大餐,而不是一两个精致小炒。编者眼界的高低、胸襟的大小、积累的厚薄,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层次和期刊发展前景。编辑的职业素养是编者思想境界、文化品位和人生格局的综合呈现,是期刊在竞争激烈的传媒界立于不败之地的能量保障。(作者单位: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