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作家,你们还好吗?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rn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自由谈》自2008年第一期开始,以“调查”的专栏方式,连续推出了著名文艺评论家冉隆中先生的系列批评文章,这些文章被看做是文学批评新方式的有益探索。冉隆中自己将其冠之为“田野调查式的批评”。
  在三迤大地历时数年的文学调查中,冉隆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身体和目光都向下的姿态,尽其所能地接近基层、底层那些被遮蔽和被掩埋的文学个案,关注那些处境卑微的文学“小人物”,将他们的坚持和坚守,他们的挣扎和煎熬,他们对文学的追求和误解,执著和困惑,尽可能真实地聆听和记录下来,并作出解读和研判,给予道义上的相助和呼喊。
  2012年3月,这一系列“田野调查式”的批评文章已集结出版为《底层文学真相报告》一书。该书中的调查对象均为云南底层作家,他们大都过于清苦、过于寂寞,有人直至处于赤贫如洗、无人理睬的境地。通读《底层文学真相报告》,我们不禁也跟随冉隆中发出一句忧心的关切:底层作家,你们还好吗?
  在《底层文学真相报告》中,冉隆中的观照视野没有放过庙堂与主流文学之外的任何边缘地带。《体制外的写作者》《小地方的写作者》《乡土上的写作者》《退下来的写作者》《梯田上的写作者》《危险的写作者》《孤独的写作者》……他的目光穿透了那些被遮蔽的真相,真相背后的幽暗与苍凉使人震惊,也使人唏嘘。
  冉隆中刻意寻觅的访谈对象,他们生活在小县城、村镇,甚至大山深处,他们无权无钱,捉襟见肘,日子窘迫,有些人疾病缠身,更有甚者已经在贫困潦倒中撒手人寰……他们很多人是第一次被我们所认识,如果不是冉隆中介绍,恐怕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是作家。所以冉隆中要鸣不平,他要鼓与呼。他最终拿出的每份调查,无论素材,还是见识,皆区别于众多名流伪善的“平民意识”,那全是文学情怀,全是民族歌吟,全是底层故事,全是民间声音。
  《孤独的写作者》中的诗人樊忠慰,写诗二十多年,收获的除了两本薄薄的诗集,还有就是一身暗疾,以及被人以为是“精神病”的误解。他至今单身,在云南昭通盐津小县,与世俗和疾病苦斗。而同为昭通文学青年才俊的孙世祥,则在数年前,就已做了为文学殉道的先行者。“孙世祥这样以命相博的写作方式,该不该?值不值?孙家父母兄弟砸锅卖屋,为出一本书,又该不该?值不值?”(冉隆中《以命相搏的写作者》)这些苍凉甚至悲壮的例子,带给人们以反省和沉思。
  《底层文学真相报告》主脉是田野地气,而不是书斋玄思。也正因为如此,作者为之付出更多的是奔波和汗水,然后才是思考和书写。随着“真相调查”的不断深入,他的批评目光由不经意性变得开始聚焦起来,由愕然、迷惘,变得凝重、深邃起来。
  《乡土上的写作者》一文,记录了包括普飞、莫凯?奥依蒙在内的峨山几代本土彝族作家的现状,他们一路走来,有着种种不为人知的千辛万苦。于是,我们了解到在当代中国,不同地域、不同作家的“文学生态”,居然可以有天壤之别。同时我们还发现,那些远离庙堂的文学弱势族群,对写作的追求毫无功利性可言,文学在他们心目中的那种圣洁与崇高,是无与伦比、无可替代的。
  冉隆中调查的笔触下还出现了一份名叫《红地角》的刊物,“这份由云南红河州蒙自县红地角文学社主办的文学内刊,居然已经出版近百期,而编辑这份文学内刊的红地角文学社,则连续不间断地开展活动并存在了24年。”(冉隆中《底层文学的幽暗与遮蔽》)热爱文学并投身写作,加剧了红地角文学社成员在物质生活条件上的每况愈下。然而,是什么鼓舞着他们,支撑着他们在文学写作的道路上匍匐前行?对于这样一群不计功利的朝圣者,文学有如荒漠甘泉,点点滴滴滋润着他们的心灵沃土,也赐予他们的生命以绿意。
  惆怅、压抑与感伤,虽是弥漫冉文的基调,但结识知音的快活,山川原野的诗意,文学不灭的古训等等也在浸润着冉隆中,在其步步艰辛的调查中,自有一腔飞扬的向往。
  《一个奇人的写作史》中的王丕震,云南丽江纳西族一个“疯狂”的文学奇人,他从62岁开始涉猎长篇历史小说,连续写作了18年,这位不舍昼夜的老人自由驰骋在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里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写作奇迹。在他80岁离世的2003年,他的身后留下的是3000余万字共142部长篇历史小说,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通过《底层文学真相报告》的文字所表现出来的,是冉隆中一种付诸行动的爆发力与相伴文学的持久力。遍观当下文坛,具有如此平民心态、忧患意识、言说勇气、职业精神的批评家,不能说寥若晨星,比例极小却是有目共睹的。
  《文学自由谈》主编任芙康为《底层文学真相报告》写了题为《鼻孔朝天的人》的序文,他在序文中对冉隆中作了这样一番评价:“这是一个不太拘泥于礼数的人。其字里行间的锐利与唐突,清醒与破绽,较真与狐疑,让人心喜难耐……”
  《文学自由谈》的封面上,曾登过冉隆中的头像:一张寻常的脸,四分之一侧仰着,鼻孔朝天。“鼻孔朝天的人,通常都是很骄傲的人。而骄傲的人,又多数是有名堂的人。……写手骄傲,才往往不同凡响,才可能人前说鬼话,鬼前说人话,叫人与鬼都惊诧莫名地吓一跳,因为他们听到了各自不喜欢的声音。”(任芙康《鼻孔朝天的人》)
  “区别于那些在东南西北的都市上空,飞来飞去的评论掮客,冉隆中远离闹市,游走于县城乡村之间,耳闻文人潦倒,目睹文事萧条,于是心情快乐不起来,做派潇洒不起来,言辞高蹈不起来,当然只能生发出关切的、悲悯的、沉郁的令人揪心动容的文字。也许,正是由于有大群庸常之徒的急功近利作参照,冉作者这篇言谈小地域、小人物、小道理的与‘宏伟叙事’迥异的文稿,却恰恰显现出眼下文坛难遇难求而又货真价实的大气象。”(任芙康《鼻孔朝天的人》)
  用冉隆中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现在就是只关心这些发生在具体时间、具体地方、具体人身上的小问题!然而,这些地方性的文学小问题,难道不正是当下的、全国性的、值得更多人关注的文学大问题吗?(冉隆中《我所关注的文学小问题》)
  冉隆中访谈的数十位底层作家,散居于各地荒镇陋寨,无一不是亲脚走到,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他要避免的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他要远离的是道听途说、穿凿附会;他要慎戒的是居高临下、妄加评判。《文学自由谈》副主编黄桂元在《另类的批评文本》中也写道:“《底层文学真相报告》,见证了冉隆中充满质疑精神与挑战意识的一次批评实践。”
  主编冉隆中简历
  冉隆中,男,汉族,昆明文学研究所所长、昆明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昆明作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作家协会理事。正高级职称(文学创作一级)。著有《红土高原的回声》(1991年),《转了一圈又回来》(2004年),《云南当代文学发展简史》(2006),《文本内外》(2007),《峨山启示录》(2009),《底层文学真相报告》(2010),《烟草王国的红色经典》(2011)等,合著《新中国文学发展史》(1988),参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云南地方志?当代文学卷》等,主编《滇池》文艺丛书、“经典昆明”书库、“云南作家文库”,以及《昆明的眼睛》《润物细无声》等多卷(套)图书,主持过多项课题。在《文学自由谈》《文学报》等报刊上开设专栏,所发表的《鲁院听课记》《新农村建设:作家何为?》《底层文学真相报告》等专栏文章,引起很大反响。
  《底层文学真相报告》一书各篇文章从2008年1月开始,在《文学自由谈》以专栏方式发表,成为该刊每期最有看点的文章之一。又在《中国作家》刊出,也见于云南若干刊物,均引起强烈反响。包括《人民日报》《文学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香港文汇报》《南方周末》《文学自由谈》《南方文坛》《当代文坛》《小说评论》《西南学刊》《云南文艺评论》在内的30多家报刊对该书发表了评论和介绍。本书亦成为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重点扶持项目,云南省文联和昆明市文联重点支持项目。
  《文本内外》获2007—2009年度云南省文艺基金一等奖,《底层文学真相报告》获2010—2011年度云南省文艺基金一等奖。冉隆中本人获2010年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称号。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  自2010年至2014年,《风光》杂志已经复刊五周年了。弹指一挥,五载于宏大的时代来说,显得微不足道,但我们是在逆势、逆境、逆风中,努力匍匐前行,我们在做严肃媒体的同时,不断创新,从而跻身于纸媒界的逐浪先锋之列。千余万字的文字记载和数十万张图片的铺陈是我们的阔大气象,更是我们回报这个伟大时代最鲜明的例证。这个时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有我们的记载而留下清晰的印痕。良
期刊
入刊理由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昆明市委提出到2017年要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官渡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围绕加快推进中国云南昆明面向泛亚地区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门户核心区、西部最大的小商品商贸物流聚集区、现代新昆明跨越发展先行区建设和在昆明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正全力冲刺小康社会建设。  官渡区位于昆明
期刊
入刊理由  滇池湖畔,西山矗立,懷抱着500里滇池这颗知名度享誉海内外的“高原明珠”,一池江水注定了山明水秀的气质,奠定了发展山水园林新城区的主旋律。西山区是昆明面积最大的主城核心区,也是省级机关驻地最多的区域。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云南桥头堡建设步伐的加快,伴随着十八大犹在耳际的激昂之声,全区经济发展也进入快车道,紧紧抓住桥头堡战略和美好幸福新昆明建设带来的宝贵机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奋
期刊
入刊理由  首家具有旗舰店性质的龙润集团精品生活馆在楚雄落户开馆,不仅是楚雄人民健康生活的福祉,更是龙润集团销售模式转型的第一步。生活馆网罗龙润集团旗下所有主打、知名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高端消费需求,必将引领楚雄高端消费风潮。  2012年5月19日,由跨国名企龙润集团与昆明时代名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袂成立的高端消费生活馆——龙润集团精品生活馆,正式落户楚雄市经济开发区。龙润集团快消品事业部总经理
期刊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迅速组织研究力量,对桥头堡建设的内外环境、基础条件和主要内容、工作重点、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配合中
期刊
《云南发展研究》分综合研究、州市研究、调研报告三大块,对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管理小组2010年期间的项目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可以全面和深度地了解云南的发展情况。  综合研究部分是对云南总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研究的成果,首篇即是综合发展处的《“十二五”云南发展的10个重大问题》课题,旨在为“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提供研究思路,内容包括发展环境、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培育、对内对
期刊
入刊理由:红塔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历史。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掀开新的发展历史起点上,红塔集团如何对行业发展形势加以科学预判,如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战略规划调整,如何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核心品牌,如何在现有的成绩上超前谋划、主动求变,实现跨越发展,为国家、为云南社会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以红塔的力量、红塔的抉择、红塔的升华、红塔的底蕴及红塔的目光等五个篇章对此进
期刊
入刊理由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欠发达的区域。如何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无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是必须面对和要想办法解决的现实问题。  战略起源于战争,是对战争的谋划与指挥的艺术,中西方都有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许多不朽的军
期刊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家的情怀可谓厚重。低头思故乡的那一黯然垂首,思念的除了广袤田野中的碧树清波,还有黄昏冉冉升腾的炊烟,揭开锅盖时扑面而来的温暖蒸汽,绕梁嬉戏盈盈的笑语,内心笃实身体放松的姿态,而所有的情丝,都盛放在那或华丽或简陋的“家”里。住所,是中国人对家最直观的印象,不管豪华还是简陋,似乎只要有那能遮风避雨的三尺屋檐,纵是再多辛苦也得以安宁和甘愿。住所,已是一个家能成其为家的基本条件。  在过
期刊
入刊理由  迪庆是一块美妙神奇而充满诗意梦幻般的土壤,它是英国名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和民国女官员刘曼卿笔下的“世外桃源”,若干年后,当它的真面目得以完整示人的时候,人们才感叹世外桃源的真实存在。多年来,迪庆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把全州的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出台扶持政策,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强化宣传推介,促进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这方土地也越发地显出魅力和风采。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