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教育也像“瘸腿人”一样,只重视书本学习,忽视甚至放弃实践学习,是不健全的,不幸的。
人们常把一条腿残疾的人,称为“瘸腿人”。“瘸腿人”无疑是不健全的,不幸的,必然造成人的功能性障碍,影响人一生的正常生活。遗憾的是,中国的教育也像“瘸腿人”一样,只重视书本学习,忽视甚至放弃实践学习,是不健全的,不幸的。
如果说,“瘸腿人”的命运是被动的、不可选择的,那么,“瘸腿教育”却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正因为如此,“瘸腿教育”是可以改变的,可以从缺少实践学习这条腿,到培育这条腿;可以从书本学习、实践学习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向“两条腿”健康协调发展。到那时,也只有到那时,中国教育才得称得上健康的教育。
中国古人是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我小时候上学是上午学习,下午劳动,即“开门办学”。当时,我读书的小学、初中主要由村里办,只要有什么农活需要干,就可以到学校里叫人去劳动。
2007年,我随教育部代表团到德国考察教育,发现德国中小学除一个州外,仍是半天学习、半天活动,低年级学生每天只上4小时课。英国统一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美国中小学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但不少学校的放学时间是下午1点30分。
“文革”10年,我国大学停止招生,使不少渴望上大学的人患上了“知识饥渴症”。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这些人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走进了大学的门槛。由于“文革”之后,我国各行各业人才紧缺,一时间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喧嚣”一浪高过一浪,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成为中国教育的独特“景观”。
这种知识决定命运的意识,把中国教育逼进了“只要学校教育”、“只要应考科目”、“只要课堂教学”、“只要知识训练”的“死胡同”。与此不直接相干的学习、活动、实践,都被视为“不务正业”。于是,“我们的学校死了”,“我们的教育死了”,“我们的老师死了”,“我们的学生死了”。
今天,我们不能不大声疾呼:在教育机会匮乏的时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仅有知识无法改变命运。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了。
书本至上的教育,是窒息学生学习生活、扼杀学生学习兴趣、钳制学生创造智慧、戕害学生人生和未来的教育。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对学习越学越没有兴趣,越学越没有自信,越学越呆,以至于有些学生患上心理抑郁症,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了。
对这种教育,我始终难以压抑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忧患。对国家和民族,我始终难以放下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责任。
去年国庆期间,山东章丘市四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地理实践的尝试,引起了我的兴趣。他们告诉我:“有些学生都不知道东西南北,不知道农作物的收播季节。这次爬山,他们学会了用手表定向;学会了用太阳的方向定时间;见到了丰收的棉田;他们不会再坚持山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向阳因此植被长得好,他们发现山的阴坡郁郁葱葱,并且思索出是因为土壤水分保存得好……”
更为可贵的是,通过课外地理学习实践,孩子们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变得渺小,人的生命也只是短短的一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生活呢?”
从他们实践性学习的初步探索中,我看到了中国走出“瘸腿教育”的希望。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教育的缺失,不仅在危及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危及学生当下的学习与生活——兴趣在消减,活力在消退,效率在降低,发展在扭曲。这种书本至上的教育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作者为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人们常把一条腿残疾的人,称为“瘸腿人”。“瘸腿人”无疑是不健全的,不幸的,必然造成人的功能性障碍,影响人一生的正常生活。遗憾的是,中国的教育也像“瘸腿人”一样,只重视书本学习,忽视甚至放弃实践学习,是不健全的,不幸的。
如果说,“瘸腿人”的命运是被动的、不可选择的,那么,“瘸腿教育”却是自主选择的结果。正因为如此,“瘸腿教育”是可以改变的,可以从缺少实践学习这条腿,到培育这条腿;可以从书本学习、实践学习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向“两条腿”健康协调发展。到那时,也只有到那时,中国教育才得称得上健康的教育。
中国古人是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我小时候上学是上午学习,下午劳动,即“开门办学”。当时,我读书的小学、初中主要由村里办,只要有什么农活需要干,就可以到学校里叫人去劳动。
2007年,我随教育部代表团到德国考察教育,发现德国中小学除一个州外,仍是半天学习、半天活动,低年级学生每天只上4小时课。英国统一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美国中小学没有统一的作息时间,但不少学校的放学时间是下午1点30分。
“文革”10年,我国大学停止招生,使不少渴望上大学的人患上了“知识饥渴症”。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这些人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样,抱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走进了大学的门槛。由于“文革”之后,我国各行各业人才紧缺,一时间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社会上“知识改变命运”的“喧嚣”一浪高过一浪,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成为中国教育的独特“景观”。
这种知识决定命运的意识,把中国教育逼进了“只要学校教育”、“只要应考科目”、“只要课堂教学”、“只要知识训练”的“死胡同”。与此不直接相干的学习、活动、实践,都被视为“不务正业”。于是,“我们的学校死了”,“我们的教育死了”,“我们的老师死了”,“我们的学生死了”。
今天,我们不能不大声疾呼:在教育机会匮乏的时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在教育大众化的时代,仅有知识无法改变命运。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了。
书本至上的教育,是窒息学生学习生活、扼杀学生学习兴趣、钳制学生创造智慧、戕害学生人生和未来的教育。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对学习越学越没有兴趣,越学越没有自信,越学越呆,以至于有些学生患上心理抑郁症,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了。
对这种教育,我始终难以压抑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忧患。对国家和民族,我始终难以放下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责任。
去年国庆期间,山东章丘市四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地理实践的尝试,引起了我的兴趣。他们告诉我:“有些学生都不知道东西南北,不知道农作物的收播季节。这次爬山,他们学会了用手表定向;学会了用太阳的方向定时间;见到了丰收的棉田;他们不会再坚持山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向阳因此植被长得好,他们发现山的阴坡郁郁葱葱,并且思索出是因为土壤水分保存得好……”
更为可贵的是,通过课外地理学习实践,孩子们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变得渺小,人的生命也只是短短的一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的生活呢?”
从他们实践性学习的初步探索中,我看到了中国走出“瘸腿教育”的希望。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教育的缺失,不仅在危及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危及学生当下的学习与生活——兴趣在消减,活力在消退,效率在降低,发展在扭曲。这种书本至上的教育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作者为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