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历经数次对无锡梅村二胡产业的实地采风,详细了解并记录了梅村二胡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行业特色,并通过与梅村当地的二胡制作工艺技师的访谈了解到梅村二胡的制作特点和发展规划。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梅村二胡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将对音乐的研究上升到文化价值的层面上来,可实现从时空的维度来认识梅村二胡文化与工艺。
【关键词】调查报告;梅村二胡工艺;现状与传承;保护与开发
功能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把文化分成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①。如果说“梅里古都”作为吴文化的源头之一而闻名于世,那么精明的梅村人并未满足于此,他们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浓厚久远的艺术传统大力发展二胡产业。在为无锡力摘“中国二胡之乡”的同时,也取得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双丰收。由二胡制作技艺和二胡表演艺术组成的梅村二胡艺术,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无锡市政府的扶持与保护。笔者于2014年5-8月分四次前往无锡梅村,就梅村二胡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采录环境
(一)目标概况
梅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南方,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南临无锡机场,北枕京沪高速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锡太路穿境而过,江南第一人工运河——伯渎河贯穿全镇。梅村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个社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7.5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2.9万。梅村经济实力突出,拥有400多家公司企业,上市公司10余家,人均收入位于无锡各乡镇前列。
(二)二胡产业现状
梅村早在1965年就兴办了民族乐器厂,并以此开启了梅村二胡制作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二胡传统制作技艺在梅村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二胡产业已成为了梅村最具特色的文化特色产业。截止2014年,梅村共有二胡生产企业近二十家,年产各类二胡5万多把,占据全国二胡市场份额的30%左右,年产值近4000万元,从业人员300余人。为了进一步将吴地②二胡文化现有的优势加以传承和保护,无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将梅村二胡纳入到无锡三大文化特色产业③。为了推动梅村二胡文化产业的发展,无锡新区于2011年8月投资三千余万元建设了总建筑面积约3千平方米的梅村二胡文化创意园,还投资六千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梅村二胡产业园,这两个项目截止目前已经相继完工并开园使用。
二、采录方法设计与问题解决
本文拟用人类学常用的田野调查法④对无锡梅村的二胡产业进行考察。采取“参与”(Participant)与“观察”(Observation)并置,通过梅地寻访、工坊参观、技工访谈、实地采拍等方式,力求勾勒出一副动态的无锡梅村二胡产业图。
关于梅村二胡产业调查的一些假设性问题:(1)该地区生产的二胡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有何特色?(2)工艺渊源:传统工艺来源何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3)工艺流程: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梅村二胡制作工艺自有其自律性和个性,比如与其他地区的二胡工艺是否存在差异性?是什么引起这些差异性?
在研究设计阶段,确定此次田野调查的关键一是解决好“入门”问题,即保证调查员能顺利进入调查现场;二是尽量防止调查员的参与对调查对象和现场形成干扰,从而影响调查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考虑到笔者长期在无锡定居,而且此行目的是学术调研,所以决定携带学生证和无锡当地的身份证前往。并且事前曾委托梅村街道开具了调研证明,这些努力都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此行探访的顺利进行。因梅村二胡产业规模较大,笔者自2014年5月10日至8月16日分5次按照不同的区域对各厂家及梅村二胡产业园进行了调研。后加之整理和修改,全部的调查工作一直持续到2014年8月26日。
三、采录过程
(一)梅村二胡产业园探访
梅村距笔者居所大概17公里,笔者驱车半小时可达目的地。在梅村街道分管文娱事务的老师带领下,自梅村街道出发,步行约15分钟到达梅村二胡文化园。
梅村二胡文化园座落在梅村镇新华路梅村大桥北侧,于2012年1月31日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该文化园是集二胡历史文化展示、生产工艺、制作企业、精品展示、大师工作室、演奏厅、培训与活动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共分三层。场馆门外左右两侧分别立有无锡二胡的代表人物华彦钧(阿炳)和刘天华的铜像。步入场馆玄关处,一个硕大的“胡”字映入眼帘,字体苍劲有力,静穆大气;字体下侧是按照二胡的外形设计的案板,极具特色。玄关左侧是场馆的步廊,穿其而入到达场馆的一楼正厅,此部分展馆的整体设计俨然一副江南水乡的景象,小桥流水,青砖绿瓦。
沿一楼正厅的石阶步入二楼。这里分为两个展厅,分别是历史文化厅和二胡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历史文化厅的墙壁一侧挂有水墨画,另一侧展示了二胡的发展历程、古代二胡制作工艺流程图、无锡二胡演奏大师照片等内容。向里走是二胡文化艺术展示中心,这里展示了各个时期、各种材质的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有的作为文物收藏,有的是由国家级工艺大师捐赠,外形各异,令人目不暇接。
三楼是大师工作室、演奏厅、培训与活动基地。笔者前几次去文化园调研时,因没有演出而无法拍到演奏厅的实际演出全貌。8月份最后一次调研时因提前获悉会有锡剧演出,所以这次有幸实际感受了演奏厅的演出效果。
(二)梅村二胡制作工艺探访
自1965年梅村兴办的第一家二胡乐器厂以来,梅村从事二胡制作的人员日益增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制作的水平稳步上升,二胡的品质日臻完美,赢得的市场也日渐广阔。不仅梅村二胡在业内已形成一定知名度,而且梅村现有的10余家二胡生产企业均拥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各二胡企业已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个别二胡企业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目前,梅村二胡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纳入无锡新区总的“十二五”产业规划中,目标为梅村二胡年销售达15万把以上,年销售达3亿元以上,占国内40%以上市场份额。 从梅村二胡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宏图大志不难看出二胡产业为梅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和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巨大推动力,那么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胡文化中重要一极——二胡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无锡梅村二胡产业日趋殷实的同时,万其兴、陆林生和强金波等一批业内久负盛名的二胡工艺大师也已大部分进入了暮夕之年,“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可以说在有些非遗保护中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继承的水平决定了保护工作的成败,二胡制作技艺便是如此。笔者在对梅村二胡工艺的制作代表——古月琴坊实地走访调研时得知,无锡梅村从基层到领导都十分重视传统技艺的保护,如古月琴坊的万其兴大师就将自己的手艺教给了自己的女婿黄建洪和卜广军,而他俩也因此成为了古月琴坊的第二代传人。近半个世纪以来梅村二胡制作技艺的传承一直保持着口传心授,师傅领徒弟的传授方式,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最大程度保护了传承人的技艺。梅村现有数百个大小不等的二胡作坊,里面的从业人员从采购、技工、营销等等一应俱全。老的工艺大师和新的掌门人在这个平台上不断的磨合、交流。前辈在发挥余热,年轻的工艺二胡师也尽可能多的领会师傅的技艺,并在教授新人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工艺手法。
四、小结
通过对无锡梅村二胡产业的田野调查,笔者认为梅村二胡的发展不仅是一套商业生存机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传递。任何艺术形式的出现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选择行为。梅村二胡,以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孕育出了比较完善的乐器性能、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和优秀的二胡艺术家,这是作为一门器乐独奏艺术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梅村二胡才顺应了社会文化的选择,成为了江南乃至全国二胡中的佼佼者。
注释:
①[英]马林诺斯基,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②吴地.即无锡梅村,因古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故称为吴地.
③其余两种特色产业是:惠山泥人和宜兴紫砂茶壶.
④田野调查法:英文为fieldwork,又称田野工作、田野作业、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察等.它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作者简介:朱磊(1981—),江苏徐州人,讲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关键词】调查报告;梅村二胡工艺;现状与传承;保护与开发
功能学派的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把文化分成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①。如果说“梅里古都”作为吴文化的源头之一而闻名于世,那么精明的梅村人并未满足于此,他们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浓厚久远的艺术传统大力发展二胡产业。在为无锡力摘“中国二胡之乡”的同时,也取得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双丰收。由二胡制作技艺和二胡表演艺术组成的梅村二胡艺术,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无锡市政府的扶持与保护。笔者于2014年5-8月分四次前往无锡梅村,就梅村二胡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
一、采录环境
(一)目标概况
梅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南方,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南临无锡机场,北枕京沪高速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锡太路穿境而过,江南第一人工运河——伯渎河贯穿全镇。梅村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个社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7.5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2.9万。梅村经济实力突出,拥有400多家公司企业,上市公司10余家,人均收入位于无锡各乡镇前列。
(二)二胡产业现状
梅村早在1965年就兴办了民族乐器厂,并以此开启了梅村二胡制作的历史。半个世纪以来,二胡传统制作技艺在梅村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二胡产业已成为了梅村最具特色的文化特色产业。截止2014年,梅村共有二胡生产企业近二十家,年产各类二胡5万多把,占据全国二胡市场份额的30%左右,年产值近4000万元,从业人员300余人。为了进一步将吴地②二胡文化现有的优势加以传承和保护,无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将梅村二胡纳入到无锡三大文化特色产业③。为了推动梅村二胡文化产业的发展,无锡新区于2011年8月投资三千余万元建设了总建筑面积约3千平方米的梅村二胡文化创意园,还投资六千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的梅村二胡产业园,这两个项目截止目前已经相继完工并开园使用。
二、采录方法设计与问题解决
本文拟用人类学常用的田野调查法④对无锡梅村的二胡产业进行考察。采取“参与”(Participant)与“观察”(Observation)并置,通过梅地寻访、工坊参观、技工访谈、实地采拍等方式,力求勾勒出一副动态的无锡梅村二胡产业图。
关于梅村二胡产业调查的一些假设性问题:(1)该地区生产的二胡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有何特色?(2)工艺渊源:传统工艺来源何处?有什么样的风格特点?(3)工艺流程: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梅村二胡制作工艺自有其自律性和个性,比如与其他地区的二胡工艺是否存在差异性?是什么引起这些差异性?
在研究设计阶段,确定此次田野调查的关键一是解决好“入门”问题,即保证调查员能顺利进入调查现场;二是尽量防止调查员的参与对调查对象和现场形成干扰,从而影响调查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考虑到笔者长期在无锡定居,而且此行目的是学术调研,所以决定携带学生证和无锡当地的身份证前往。并且事前曾委托梅村街道开具了调研证明,这些努力都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此行探访的顺利进行。因梅村二胡产业规模较大,笔者自2014年5月10日至8月16日分5次按照不同的区域对各厂家及梅村二胡产业园进行了调研。后加之整理和修改,全部的调查工作一直持续到2014年8月26日。
三、采录过程
(一)梅村二胡产业园探访
梅村距笔者居所大概17公里,笔者驱车半小时可达目的地。在梅村街道分管文娱事务的老师带领下,自梅村街道出发,步行约15分钟到达梅村二胡文化园。
梅村二胡文化园座落在梅村镇新华路梅村大桥北侧,于2012年1月31日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该文化园是集二胡历史文化展示、生产工艺、制作企业、精品展示、大师工作室、演奏厅、培训与活动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共分三层。场馆门外左右两侧分别立有无锡二胡的代表人物华彦钧(阿炳)和刘天华的铜像。步入场馆玄关处,一个硕大的“胡”字映入眼帘,字体苍劲有力,静穆大气;字体下侧是按照二胡的外形设计的案板,极具特色。玄关左侧是场馆的步廊,穿其而入到达场馆的一楼正厅,此部分展馆的整体设计俨然一副江南水乡的景象,小桥流水,青砖绿瓦。
沿一楼正厅的石阶步入二楼。这里分为两个展厅,分别是历史文化厅和二胡文化艺术展示中心。历史文化厅的墙壁一侧挂有水墨画,另一侧展示了二胡的发展历程、古代二胡制作工艺流程图、无锡二胡演奏大师照片等内容。向里走是二胡文化艺术展示中心,这里展示了各个时期、各种材质的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有的作为文物收藏,有的是由国家级工艺大师捐赠,外形各异,令人目不暇接。
三楼是大师工作室、演奏厅、培训与活动基地。笔者前几次去文化园调研时,因没有演出而无法拍到演奏厅的实际演出全貌。8月份最后一次调研时因提前获悉会有锡剧演出,所以这次有幸实际感受了演奏厅的演出效果。
(二)梅村二胡制作工艺探访
自1965年梅村兴办的第一家二胡乐器厂以来,梅村从事二胡制作的人员日益增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制作的水平稳步上升,二胡的品质日臻完美,赢得的市场也日渐广阔。不仅梅村二胡在业内已形成一定知名度,而且梅村现有的10余家二胡生产企业均拥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各二胡企业已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个别二胡企业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产品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目前,梅村二胡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纳入无锡新区总的“十二五”产业规划中,目标为梅村二胡年销售达15万把以上,年销售达3亿元以上,占国内40%以上市场份额。 从梅村二胡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宏图大志不难看出二胡产业为梅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润和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巨大推动力,那么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胡文化中重要一极——二胡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无锡梅村二胡产业日趋殷实的同时,万其兴、陆林生和强金波等一批业内久负盛名的二胡工艺大师也已大部分进入了暮夕之年,“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占据了突出的地位,可以说在有些非遗保护中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继承的水平决定了保护工作的成败,二胡制作技艺便是如此。笔者在对梅村二胡工艺的制作代表——古月琴坊实地走访调研时得知,无锡梅村从基层到领导都十分重视传统技艺的保护,如古月琴坊的万其兴大师就将自己的手艺教给了自己的女婿黄建洪和卜广军,而他俩也因此成为了古月琴坊的第二代传人。近半个世纪以来梅村二胡制作技艺的传承一直保持着口传心授,师傅领徒弟的传授方式,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最大程度保护了传承人的技艺。梅村现有数百个大小不等的二胡作坊,里面的从业人员从采购、技工、营销等等一应俱全。老的工艺大师和新的掌门人在这个平台上不断的磨合、交流。前辈在发挥余热,年轻的工艺二胡师也尽可能多的领会师傅的技艺,并在教授新人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工艺手法。
四、小结
通过对无锡梅村二胡产业的田野调查,笔者认为梅村二胡的发展不仅是一套商业生存机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传递。任何艺术形式的出现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选择行为。梅村二胡,以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孕育出了比较完善的乐器性能、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和优秀的二胡艺术家,这是作为一门器乐独奏艺术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具备了这些条件,梅村二胡才顺应了社会文化的选择,成为了江南乃至全国二胡中的佼佼者。
注释:
①[英]马林诺斯基,费孝通译.文化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②吴地.即无锡梅村,因古为吴文化的发源地,故称为吴地.
③其余两种特色产业是:惠山泥人和宜兴紫砂茶壶.
④田野调查法:英文为fieldwork,又称田野工作、田野作业、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察等.它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作者简介:朱磊(1981—),江苏徐州人,讲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