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下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分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通常选择“形态—空间—文化—生态”的建筑教育理念。但面对如今愈发繁杂的城市规划设计,高校风景园林教学设计由于缺少多视角、多学科、多技术为基础的协作教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用人要求。针对于此,文章以西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为载体,提出了以景觀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为基础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以期能通过多学科、多技术等的有机协调,切实解决风景园林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设计  风景园林教学  studio教学模式
  studio教学分析
  studio来源于拉丁语studium,有研究与学习的含义,起源于中世纪协会制度,与现代化建筑专业studio课程接轨,是16世纪法国建筑学会构建二元教育体系的起始点。Kuhn指出studio教学讲究的是整体性与异质性,在交叉学科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大重要手段。洪波基于studio教学实践研究,指出studio教学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袁琨认为studio教学可实现专业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的无缝衔接,有助于学生形成景观空间设计的正确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框架。
  景观都市主义分析
  1997年瓦尔德海姆提出了景观都市主义概念,指出景观将会逐步代替建筑,演变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打破了学科界限,发展成了可以观察和了解城市现状的透视镜,能作为城市重建的重要载体。詹姆斯·科纳指出景观都市主义研究主题包含生态与城市过程、水平表层分阶、工作方法、想象力。景观都市主义观点涉猎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系统、跨界、动态、基础设施、数据,等等。
  由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起源于国外,所以我国多数学者对与此相关的研究通常是对西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进行的翻译介绍,进行具体研究分析的并不是很多。刘东云在一系列的研究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景观都市主义的起源、发展、核心要点及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创新改革的尝试。李敏稚通过直接研究现阶段的教学困境,然后通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教学,验证了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有效作用,主张多系统协同合作控制和引导城市的具体设计方式方法与技术策略。
  风景园林studio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分类太过笼统
  2004年,韩国首尔大学造景学科开设了studio课程,将其划分为外部空间设计studio、open space studio、基础设计studio、城市与街道studio、毕业设计studio,等等。与此同时,各个阶段对于不同空间进行的训练也更具针对性。相比来说,直到2012年,我国部分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才开设studio课程,虽然开设的时间比较晚,但却始终贯穿于大学四年教学过程之中,且明确其为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设置以studioⅠ、Ⅱ、Ⅲ、Ⅳ进行类型划分,而且教学大纲更具有针对性,其中studioⅠ主题为自然与艺术,studioⅡ主题为生态,studioⅢ主题为文化,studioⅣ主题为社会。因为课程作业要求与成果汇报方式大体相同,所以尽管学生学习了studio课程,但却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个人的专业素质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studio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
  2.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
  风景园林studio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二至五学期,即大学第二学期就开设studioⅠ课程,由于大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主要以通识课程为主,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风景园林设计Ⅰ与园林树木学,所以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内容掌握并不是很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导致自己的空间意识与设计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此外,studioⅣ课程设置于大学第五学期,风景园林设计Ⅱ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核心课程安排于第六学期,这造成专业理论与专业设计的衔接不紧密,无法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景观空间设计思维模式。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studio课程属于风景园林专业必修课程,但是此课程一般集中于学期末为学生提供一周时间进行课题研究、作品展示、成果汇报。期末的时候由于学生需要应对期末考试,学习压力会比较大,所以对studio课程缺乏应有的重视,经常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此外,studio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且studioⅠ~Ⅳ除课题主题不同之外,其他方面并未有大的变化,无法更好地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下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分析
  1.课程体系优化建设
  风景园林studio课程属于综合性的专题设计,通常会集中安排在实践环节进行相关教学。教师一般都会选择studio工作室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全程积极参与整个方案的设计流程,充当风景园林设计师的助理,始终参与景观方案的调查研究、讨论构思、方案设计、制图绘图、模拟汇报等过程,以达到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相融合。风景园林studio课程组织流程具体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整个流程大体可划分为前期调研、中期研究、后期汇总三部分。课程教学明确指出学生必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设计,专业教师与专家有机协作,科学合理布置studio工作室设计工作的详细进程,并参与整个方案的设计、调研与成果汇总工作。
  2.课程教学理念的创新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应就具体情况,引用景观都市主义设计理念,在景观为主导的多学科教学中融合城市设计,相互协作创新城市空间分析与设计方式方法,通过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形成融合自然、生态、人文、技术的城市空间规划教育理念。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下的风景园林studio课程,在课程选题层面打破了单一化的绿地空间界限与以往风景园林设计视野的限制,划分人居环境学科所包含的景观设计问题于研究阈限之内,着重提升学生的城市空间规划与相关技术的人文内涵,从而在学科交叉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风景园林studio课程引进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学等领域成为研究热点。2018—2019年西安某学校风景园林studio课程选题分析具体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风景园林studio课程主要研究趋势为工业遗产、绿色基础规划、生态都市主义、可持续性城市设计,等等,体现出了景观都市主义研究的特殊性与个性化,表现为多维度、多层次。
  3.課程教学内容丰富
  (1)转换教学训练方式
  既有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实践教学通常会选择以专项空间导向为前提的景观设计训练方式,这种传统模式很容易促使学生产生以某项课程知识作为主体的单一式思维,还会阻碍多课程的有机融合和学生多学科、多角度思考探索精神意识的培养。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下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不仅打破了既有分散的、分化的课程培养体系,还基于综合设计studio模式构建了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有机调动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形成综合性、多维度、多方法一体化的设计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创新教学方式,比如采取微课与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科研修习习惯。
  (2)融入新技术、新方式、新内容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可就建筑学与城市规划课程知识的相关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水文、生态、市政设计、人文地理、GIS技术等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设计初始阶段,可以尝试吸收一些国外的Mapping设计表达方式,督促学生深入学习并了解参数化景观设计软件,以提升学生图示图解设计水平。景观都市理论讲究跨界有机融合,以新技术和新方法为基础开展风景园林studio教学,不仅能延伸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助于提升学生从多学科、多角度深层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4.课程教学成果评价
  风景园林studio教学还需以科学可行的、系统完善的教学大纲为载体进行设计,为进一步呈现多学科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应适当增加一些与风景园林专业相关联的气候学、土壤学、水文学、地理学、人文学等不同层面的内容,构建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机制。例如鼓励跨学科专家和社区公众共同作为评审人员组成的小组参与课程设计成果评审。针对学生的设计成果,以开放性评价原则、科学与艺术原则,鼓励学生多思路、多方法设计方案,从而实现对学生多维度、多思维的培养。
  结  语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比较重视复杂形势下的城市规划,其打破了传统园林设计的局限性,建立了基于景观设计作为介入方式,跨领域整合学科,多层次、多维度参与的城市设计理念。以景观为核心媒介,重新规范城市秩序,以实现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有机整合,进而有效解决愈发复杂的城市问题。所以,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开展风景园林studio教学,需树立以风景园林学科为导向的多学科并行的教学理念,制定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多元化评价机制,进一步满足未来实时变化的城市规划多样性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志成.交流启迪灵感融合铸就创新北林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风景园林设计STUDIO2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风景园林,2016(1):52-56.
  [2]任光淳,金太京,蒋文伟.风景园林专业Studio课程教学初探——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33):76-78.
  [3]周晨,熊辉.“风景园林综合STUDIO”教学体系设计的创新路径及学生满意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40(4):89-94.
  [4]李皓.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风景园林studio教学研究[J].包装与设计,2019(6):120-121.
  [5]王玏.风景园林规划设计studio课程教学研究探讨——以武汉后湖公园规划设计课程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8):191-192+239.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陕西榆林
其他文献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建设以绿色生态校园为理念,采用绿色专项设计与建筑设计紧密结合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模拟分析技术及高效节能设备等,实现了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营造良好微环境和绿色建筑三星级的目标,为高密度下绿色学校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针对污水管线渗漏问题,引入广义土体强度公式,基于ABAQUS平台利用USDFLD子程序模拟土体强度参数随饱和度的增加而衰减这一特性。在管线破损范围变化的情况下,以不同埋深的污水管线渗漏在地表形成饱和区的大小来近似估计渗漏发生后可能对地面的影响范围,并分析了渗漏19 d内管线上方土体湿陷量的变化情况和地面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污水管线埋深为1 m时渗漏造成的影响范围最小,埋深为2 m时渗漏造成的影响范围最大;将湿陷量为30 mm设置为地面失稳判据,除埋深为1 m的污水管线在分析时间内一直保持稳定外,埋深
目的分析“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对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影响,研究信息化宣传手段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1日—10月1日在佛山市三水区出生并接受疫苗接种的婴儿72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家长参加“互联网+预防接种知识家长课堂”学习,分析学习前、后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比较两组15月龄时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结果与学习前相比,学习后观察组家长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76.15%提升到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文章讨论了到复射影空间PN(C)的全纯曲线交超平面的问题,借助Vandermonde行列式,构造了一些具有N+1个例外超平面的非线性退化的全纯曲线和具有2N个例外超平面的线性退化的非常映射全纯曲线,说明了Nochka的全纯曲线的第二基本定理是最优的.最后还构造了具有2N个例外值的N值非常数代数体函数.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与不安全交通行为之间的关联。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广东省阳江市、辽宁省沈阳市、重庆市4个城市抽取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评价青少年健康素养总分(总分155分),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健康素养总分和不安全交通行为等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18900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总分与不安全交通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调查对象健康素养总分为(100.44±23.86)分,走路玩手机、坐
塑料制品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广泛地使用,带来了白色污染和微塑料问题,由此而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首先论述了生物降解塑料是当前解决塑料问题三大解决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其次从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产品分类、性能、应用领域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其发展现状,最后,对可降解塑产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具有潜力的可降解塑料产品。
阐述了目前地方高校基础化学实验Ⅰ(即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一种逐级问题转化讲解法用于基础化学实验Ⅰ的教学过程,并以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化学实验Ⅰ中的一个实验项目进行了实例教学。结果表明,逐级问题转化讲解法可使学生迅速掌握实验项目的全貌、过程环节及注意事项,显著降低化学实验的难度。本讲解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GMP仍旧是我国制药企业药品生产的强制性标准,贯穿于药品生产的全过程。GMP课程应该是高等院校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支撑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但许多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高。通过分析GMP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GMP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案,研究基于GMP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和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基于焦炉内煤在加热和膨胀过程中产生的过大压力是焦炭和钢铁生产者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如果结焦压力过高会给焦炉生产带来许多比较麻烦的问题,如果太轻就会使推焦变得困难,如果太重就会使焦炉壁因为巨大压力而被严重损坏,使其使用寿命并降低。如果适当的结焦压力反而又有利于煤的粘结[1]。解决膨胀压力这一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煤炭资源对炼焦行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本文从选用合适教材、重构教学体系、创新授课形式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阐述了对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为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改革实践与应用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