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纪录片观念的当代意义——从弗拉哈迪与格里尔逊说起

来源 :当代电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ttrj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纪录片的界定,我们的创作和理论都处在多元的混乱格局中.本文以重读电影史的方式,选择了弗拉哈迪与格里尔逊这两位从实践和理论上奠定纪录片定义和观念的重要人物作为分析对象,对早期纪录片的界定和创作观念,进行了一次重新的分析与读解,对纪录片的文化品格、思想价值、精神、本质等进行了探讨.针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中的问题,本文还对纪录片娱乐化倾向、民族志纪录片、“格里尔逊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质疑和阐释,认为当前一些纪录片的观念或倾向是对纪录片的本质的亵渎和破坏,只有那些具有文化品格和思想含量的、符合媒介本性和视听语言规律的、具有批判精神的、来自现实的高层次影片,才能配得上纪录片这个称号.
其他文献
1975年—1978年我们针对皖南地区主要作物水稻(早稻) 对氮磷钾的效应,作了多点试验.以研究红壤性稻田的自然供肥状况及其对氮、磷、钾肥的效应和水稻高产的科学施肥技术,为
为了对阿方索·卡隆近三十年的电影创作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梳理,译者选取了三篇具有时间跨度的专访,它们分别是关于2001年的《你妈妈也一样》、2013年的《地心引力》以及2018年
全球化背景下的卡隆电影经验显得尤为珍贵:一方面,行走于墨西哥与好莱坞之间,卡隆以不同的美学策略处理不同类型/题材的电影,给了电影创作尤其是跨国制作的影片以极大的启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民族工业欠发达,中国电影胶片完全依赖进口,使得电影产业受制于人,胶片问题成为始终高悬于电影产业之上的危机.30年代起,由于卷入世界性金融风潮,中国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对利用电影进行抗战宣传十分重视,中国电影制片厂应运而生,并在抗战期间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八年抗战中,“中制”的电影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潜心研究电影理
从1936年初开始到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国防电影运动”持续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其间创作的“国防电影”总共也只有十几部.与之前的“左翼电影”和之后的“抗战电影”相比,“
2016-2018年,是中国电影表演“大乱大治”的文化时期,可用“变”“熟”“味”“全”四字表述.“变”者,未必是创新,也可能是归正或者复位,以电影表演而论,从原来与美学无关的
1.全年应用化学纤维材料为掩盖物,进行遮荫度和重复次数,对新芽生长影响的调查研究。试验组合如表。 2.茶芽生长和产量,在约55%遮荫度下,低于不遮荫的。可是,前季遮荫的,不
生产实践表明,影响钾肥肥效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前些时候,我们曾在土壤供钾状况、氮肥用量、基肥种类以及钾肥在粮食一年三熟复种制中的分配等方面与钾肥肥效的关系,做过一些
米连姆·布拉图·汉森的白话现代主义理论将经典好莱坞电影研究与现代主义紧密关联,认为电影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其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现代工业和大众消费,其形象和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