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感悟·提升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_i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2页的教学内容。这一学习内容结论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但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规律却不那么容易。
  一、拾级而上:因不陌生而回顾
  对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教学,回顾三角形的特征无疑是新知的生长点。上课伊始,教师问: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想一想:下面各图是三角形吗?为什么?
  问题提出后,学生马上就能判断出图1是三角形,图2不是三角形。因为图2线段短了,上面相邻两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没有相连。
  以回顾三角形的特点为切入口,立足学生思维的现实水平,这样开课并不算精彩,但“端点相连”“线段长短”的关键用语为突破新知重难点埋下了伏笔。
  二、雾里看花:探究体验,动手感知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一结论解释生活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时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建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1.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三边关系
  本节课由猜想“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那么,任意三条线段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做引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有的猜能围成三角形,有的猜不能围成三角形。“哪种猜想是正确的?下面我们就用小棒代替线段,通过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接着多媒体出示自主探究要求:
  (1)先从学具袋中取出小棒,再量出每根小棒的长度(取整厘米数),并把数据填写在自主探究报告单中,然后用这3根小棒围一围,看看能否围成三角形。
  (2)根据三根小棒长度之间的关系,想一想能否围成三角形并说明原因。
  自主研究报告单
  [小棒的长度 根据三根小棒长度之间的关系,想一想能否围成三角形并说明原因。 第一根( )厘米,第二根( )厘米,第三根( )厘米 (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
  由于学具和研究报告单的恰当运用,学生操作有目的,观察有依据,真正把动手操作和数学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有序的操作模式中自主发现三根小棒有“围成”和“围不成”两种情况,使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简单。
  2.在合作探讨中研究三边关系
  在学生独立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研究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尽可能地达成共识,使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经历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多媒体出示合作研究要求:
  (1)在组长的组织下,有序交流并分类填写围成和没有围成三角形的数据。
  (2)根據三根小棒长度之间的关系,讨论能否围成三角形的原因并填写在合作研究报告单中。
  这一环节中,教师对数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提供的学具是直观可感的,围成或围不成的三角形也是具体形象的。学生根据图形和数据通过计算或推理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经历着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三、欲擒故纵:交流围图,探究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初步感知了任意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可能是肤浅的,也可能是一知半解的,这时各组选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树立自信心大有裨益。
  1.展示交流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图形和数据
  针对性的展示交流学生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图形和数据,丰富学生的图形意识,使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植根于学生大脑之中。
  板书:能① 3、4、5 ② 2、6、5 ③ 6、8、4
  不能① 2、6、3 ② 3、7、4 ③ 2、5、9
  2.交流围图方法
  结合围图情况,交流围图方法,使学生的抽象思维“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与形象思维有效对接。由于学生对“先固定一根小棒(一条边),再把另外两根小棒(两条边)的一个端点分别与这根小棒(这条边)的两个端点相连,最后慢慢移动这两根小棒(两条边),如果这两根小棒(两条边)的另一个端点相连,这个图形就是三角形,如果不能相连,这个图形就不是三角形”的表述理解得并不透彻,教师应顺势引导。这样,不仅有利用学具运用的精细化,也呈现了学生围图的思维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交流围图发现
  充分利用操作的直观性,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请仔细观察这几组围成三角形的图形和数据,想一想:三条边的长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在对比中,学生就会产生自己的想法。“只要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大于另一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像3 4>5,2 5>6等”。学生这种不完整、不严谨的表达实属正常,不用及时纠正,应继续追问:“不能围成三角形的第一组数据中,3 6>2,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这时就会有学生按捺不住,举手补充:“不能只看三角形其中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必须是三角形随便哪两条边的和都要大于第三边才行。”“随便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3、4、5这组数据说一说吗?”“像3 4>5、3 5>4、4 5>3,这样才能围成三角形,也就是说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围成三角形。”“‘任意’一词用得非常好,‘任意’是什么意思?谁还能结合其他数据再说一说?”这时,学生借助自己的研究和班级交流的经验,就能准确表达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四、画龙点睛:及时点拨,引导思考
  学生在归纳概括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之后,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由于学生经历了数形结合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对“有三条长度分别是a、b、c的线段,不知道谁长谁短,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就能围成三角形”的抽象过程水到渠成,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
  2.寻找“两条短边的和大于最长边”的简单判断方法
  “你们能不能根据这几组数据,找到只需比较一次就能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方法?”通过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和寻找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简单方法,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了学生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彰显了数学教学的核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节课以数形结合思想和数学归纳思想为教学灵魂,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基本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蕴含生活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完成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作者单位:周家瑞,十堰市人民小学;洪文珍,十堰市东风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责任校对 张 敏
其他文献
部编本教材提倡学生多读书,读整本的书,但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读整本的长篇小说颇有难度。笔者将思维导图引入名著阅读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以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具体介绍这种方法。  借助思维导图,理清人物关系。这本书人物众多、个性鲜明,但他们都是围绕主人公汤姆而出现。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把核心人物“汤姆”作为关键词,把与之关联的人物分为敌人、亲人、朋友、情人、其他五类
《学记》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说,善于教学的老师,能让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发扬他的志趣。要想让课堂真正具备“五味”,“善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在欣赏中激发兴趣  童诗是优美的,但由于学生接触的不多,他们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在课前的调查中,不少学生反映童诗形式单一,既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
单元思维导图是将一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并用分层级的线条连接概念,搭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把握单元重要概念和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它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沟通知识内在联系  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包含着许多知识点,它们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中。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综合、整理,并用思维导图表
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三种有效指导学生读写化学式的方法。  先读后写,以读促写。化学式的教学出现在人教版《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4中。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不少物质,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氯化钠等。教学化学式的书写时,教师先出示上述物质的化学式CO2、SO2、MnO2、P2O5、Fe3O4、NaCl,引导学生发现其读
七年级下学期“平行线”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对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进一步探究。 在学生学过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及平行线的定义之后,学生会进一步认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從知识上看,学生已经具备了对顶角、邻补角、平行线公理等知识的简单推理;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对事物的关注度与兴趣关联明显,因此运用类比的思想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
公开课给我留下最深、最好印象的是一位入职刚半年的教师黄柔茵。她是一位既谦卑又自信的马来西亚小姑娘。说她谦卑,因为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精心备课,生怕把课上砸了;说她自信,因为她敢于挑课文毛病,穷追猛打、毫不手软,将主要心思放在创设发现、探究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求知上。  她的了不起,还在于只引导学生探究,不给答案——她已了然“非指示性教学”秘诀。我还没有看到中国名师这么上课。她上《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即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本文以“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  一、先学后教,让教学走在发展前面  传统教学的基本假设是:教是学发生的前提条件,教师不教,学生就不能学习。这样的教学表现为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教师先教,学生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而“先学后教”的课堂使每
天堂鸟开了,勿忘我开了  紫色薰衣开了,金色百合开了  美丽的名字都开了  只是不要留意我  我要慢慢想,想好一瓣  才开一瓣  在徐鲁先生的文章里,我读到这首小诗,不由怦然心动。  想好一瓣才开一瓣,真好!写的是花,说的是人生。这样的人生,从容、娴雅、安静,說不出的美好。  暑假正是烈日炎炎、上蒸下煮的时节,我走进车溪,清凉的气息扑面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远古的气息:古老的水车在风里吱呀吱呀地转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节课改老课,一直以来困惑教师的有4个问题:统计什么——用什么素材作为本课统计素材?为什要合成——合成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合成?读图读什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课以问题为导向,以复式条形统计图为载体,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尝试围绕问题解决开展教学。  一、收集数据,体验获取数据的过程  1.收集声音、
故事梗概  本作的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一个南太平洋小岛——极光岛。亿万富翁企业家杰斯·斯凯尔将整个岛买下,在岛上成立了科技巨头企业——斯凯尔科技公司,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及无人机装置,为社会诸多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但人工智能的负面性也使斯凯尔公司饱受质疑。最近极光岛和斯凯尔公司与外界的联系全部中断,美军货船西伊号也在其附近被擊沉,中央情报局发起了“绿玉行动”,由代号为“牧羊人”的玩家带领自己的幽灵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