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和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公认的先进教育理念。其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语文学科,其对这一教育理念的践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方面内容,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在落实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核心素养;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职校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较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的差距并探究其原因,分别对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进行研究。文科班与理科班都是处于职校二年级,该年纪的学生是毕业实习前的过渡阶段,教材中的古诗词已经学习得差不多了,完成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学习阶段,更加有利于研究在语文核心素养下古诗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淡化语言鉴赏
语言是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古诗词的意境、情感或精神都是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观摩过程和分析考察结果时发现,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的“教”存在局限
笔者通过长期对一线教师的古诗词课堂观摩发现当前存在着两种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将所有知识點在课前都复印好,将知识点归类教学,如在鉴赏诗歌语言模块,将语言的鉴赏分为炼字单元(形容词、动词、修饰词、叠词、数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语言现象单元和语言风格分析单元等等。在举例分析中,为了节省时间而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看似将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但却完全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美感,让学生产生机械学习的习惯。
2.学生的“学”存在局限
语言是古诗词阅读的基础,语言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诗歌形象的分析和表达技巧的识辨。在古诗词的语言学习上,学生的语法知识不扎实,语感不强,大部分学生缺少系统知识的积累,学生在面对分析课外古诗词语言的问题时,均表现出束手无策,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懂得品鉴语言,分析出诗词的情感,风格等问题。同时,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跟着教师品读课本和试题中的语言,而很少自己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语言,所谓的语言积累,也不过是盲目地记下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在生活中,能恰当运用古诗词语言的情况更少,大多数学生表示在答古诗词阅读题时,读不懂诗(词)的文意,无法感受到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甚至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存在着表意不明,语法错误,表达不恰当等问题。
二、教师弱化思维训练
在目前的古诗词阅读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改变先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但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仍流于形式,教师提出问题,再让几个学生回答,然而却缺少对学生作答情况的分析过程,也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训练。部分教师甚至在讲解古诗词前,让学生提前背诵古诗词,最后再讲解,这样的教学过程,使许多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是一种负担,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古代先贤的思维方式,其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模式是值得体味和探究的,部分教师误以为知识的传授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分析语言来鉴赏诗作,而是就考点论诗,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是一味地让学生背知识点,没有留给学生想象和联想的时间和空间,致使学生只能掌握课本的古诗词,甚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考试中一出现新诗词,学生便束手无策。
三、教师忽视审美鉴赏
长期以来的古诗词阅读教学对鉴赏美的落实不到位,而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只有学生从内心中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内容与形式兼美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才得以实现和落实,而不是根据试题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如试题中常提到“这个词或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妙在哪里”等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均根据教材中的诗词,将古诗词阅读鉴赏分为: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形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等几个部分内容,完全忽视诗歌的整体美感,更有部分教师将鉴赏部分的试题作答划分答题步骤,使学生无法得到审美的体验,所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任重而道远。
四、教师淡化文化理解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需要后代人理解并传承下去,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既扮演文化传承的角色,又要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古诗词阅读教学是教师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多数教师没有真正的尽到自己的责任。首先,教师在讲古诗词的相关问题时,几乎很少说明古诗词作为文化主题的重要性和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大多数教师会提及高考怎么考,即使提及文化重要性,也只是作为导语,流于形式,没有确切表明学生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人的重要性。古诗词具有历史性,是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产物,然而,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在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介绍时,只是在幻灯片上展示作者的相关背景和写作背景,教学环节僵化,如会在讲解诗词前进行介绍,不利于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
结束语
古诗词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古诗词一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其自身的韵律、语言的简练等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然而,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野下,职校古诗词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这需要反复研究职校语文核心素养下语文古诗词阅读的教学实践现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才能有利于职校语文古诗词阅读的顺利开展,帮助教师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建:《古诗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学周刊》,2017年第22期。
[2]杨若男:《语文核心素养研究》,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7月。
[3]李永红:《浅谈高中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36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核心素养;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职校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较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的差距并探究其原因,分别对两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进行研究。文科班与理科班都是处于职校二年级,该年纪的学生是毕业实习前的过渡阶段,教材中的古诗词已经学习得差不多了,完成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学习阶段,更加有利于研究在语文核心素养下古诗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淡化语言鉴赏
语言是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古诗词的意境、情感或精神都是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观摩过程和分析考察结果时发现,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和运用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的“教”存在局限
笔者通过长期对一线教师的古诗词课堂观摩发现当前存在着两种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将所有知识點在课前都复印好,将知识点归类教学,如在鉴赏诗歌语言模块,将语言的鉴赏分为炼字单元(形容词、动词、修饰词、叠词、数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语言现象单元和语言风格分析单元等等。在举例分析中,为了节省时间而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虽然看似将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但却完全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美感,让学生产生机械学习的习惯。
2.学生的“学”存在局限
语言是古诗词阅读的基础,语言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想内容的理解、诗歌形象的分析和表达技巧的识辨。在古诗词的语言学习上,学生的语法知识不扎实,语感不强,大部分学生缺少系统知识的积累,学生在面对分析课外古诗词语言的问题时,均表现出束手无策,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懂得品鉴语言,分析出诗词的情感,风格等问题。同时,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跟着教师品读课本和试题中的语言,而很少自己独立鉴赏古诗词的语言,所谓的语言积累,也不过是盲目地记下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在生活中,能恰当运用古诗词语言的情况更少,大多数学生表示在答古诗词阅读题时,读不懂诗(词)的文意,无法感受到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甚至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学生的语言表达也存在着表意不明,语法错误,表达不恰当等问题。
二、教师弱化思维训练
在目前的古诗词阅读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改变先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但在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仍流于形式,教师提出问题,再让几个学生回答,然而却缺少对学生作答情况的分析过程,也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训练。部分教师甚至在讲解古诗词前,让学生提前背诵古诗词,最后再讲解,这样的教学过程,使许多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是一种负担,没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古代先贤的思维方式,其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模式是值得体味和探究的,部分教师误以为知识的传授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分析语言来鉴赏诗作,而是就考点论诗,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是一味地让学生背知识点,没有留给学生想象和联想的时间和空间,致使学生只能掌握课本的古诗词,甚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考试中一出现新诗词,学生便束手无策。
三、教师忽视审美鉴赏
长期以来的古诗词阅读教学对鉴赏美的落实不到位,而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只有学生从内心中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内容与形式兼美时,教师的教学目标才得以实现和落实,而不是根据试题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如试题中常提到“这个词或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妙在哪里”等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均根据教材中的诗词,将古诗词阅读鉴赏分为: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诗歌形象、表达技巧和语言等几个部分内容,完全忽视诗歌的整体美感,更有部分教师将鉴赏部分的试题作答划分答题步骤,使学生无法得到审美的体验,所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任重而道远。
四、教师淡化文化理解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需要后代人理解并传承下去,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既扮演文化传承的角色,又要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古诗词阅读教学是教师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多数教师没有真正的尽到自己的责任。首先,教师在讲古诗词的相关问题时,几乎很少说明古诗词作为文化主题的重要性和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大多数教师会提及高考怎么考,即使提及文化重要性,也只是作为导语,流于形式,没有确切表明学生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人的重要性。古诗词具有历史性,是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产物,然而,教师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在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介绍时,只是在幻灯片上展示作者的相关背景和写作背景,教学环节僵化,如会在讲解诗词前进行介绍,不利于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
结束语
古诗词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瑰宝。古诗词一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其自身的韵律、语言的简练等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然而,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视野下,职校古诗词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这需要反复研究职校语文核心素养下语文古诗词阅读的教学实践现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才能有利于职校语文古诗词阅读的顺利开展,帮助教师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杨建:《古诗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学周刊》,2017年第22期。
[2]杨若男:《语文核心素养研究》,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7月。
[3]李永红:《浅谈高中古诗词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