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婚礼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19860525a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周朝开始,便定下了婚姻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按这六道仪式走下来,才算是合法婚姻。
  唐人缔结婚姻,亦是依这六礼。
  首先是“纳采”,男方托媒人,带上一只大雁到女方家里提亲,表达结合的意愿。有了初步意向之后便是“问名”,男方带上一只大雁,向女方讨要生辰时日,然后带回家卜算,看双方合适不合适。生辰时日若不合,就不必走下面的程序了,婚事就此打住;生辰时日相合,男方向女方报喜,宣示“我们很合适”,这就是“纳吉”。纳吉依然需要送大雁。第四步是“纳征”,送了那么多大雁,这一个环节终于不用再送,但要送束帛、俪皮等贵重物品,算是订婚的礼物。第五步就是“请期”,由男方求得良辰吉日,然后将日期送给女方过目,同时还要捎带上一只大雁。如无异议,就定下婚期,下一步则是正式结婚“亲迎”。亲迎的过程极其复杂,但不管有多少花花绿绿的环节,终免不了大雁出场。
  大雁之所以能在六礼当中“独挑大梁”,实在是因为大雁的寓意太符合婚姻所需:大雁是候鸟,总是按时节迁往温暖的地方,随阳而动,用雁象征妻随夫而动;大雁极忠贞,如果伴侣死亡,宁可单飞也不再另觅佳偶,用雁象征妻子对丈夫的专一;大雁性情柔和,用雁象征妻子对丈夫的顺从。每一种意义,都是古时男子单方面最希冀的意义。
  大雁不那么易得,但如此重要的象征意义又不可舍弃,唐人便用面塑的大雁或是家禽来替代真正的大雁。到后来,茶文化大行其道,唐人用茶叶代替大雁,因为茶不移本,植必生子,且种在一个地方后不能移动,移动就会死亡。用茶作礼,象征女性忠贞不二和生育后代。与大雁的含义一样,又是忠贞不二。
  除了大雁,唐人在最初的纳采这个环节上,还要送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朱苇、双石、绵絮、长命缕、干漆九样物件。送的当然也不是物件本身,送的是九种大吉大利的意思,“胶、漆取其固;绵絮取其调柔;蒲苇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双石,义在两固也。九样物件并不值钱,几乎都是不需花费便可随手撷得的东西。不过我很赞同这样的做法:向心仪的人家,先捎去坚固、调柔,表明结合的诚意。若在一开始的环节就靠钱财施展魔法,这样缔结起来的姻缘过于冷硬。
  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以后,便是亲迎,即正式的婚礼。
  “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从西周开始,婚礼就在黄昏时候进行,婚礼之中,须有沃盥、对席、同牢合卺、脱服设衽等环节。沃盥是夫妻分别洗手,对席是新人相对而坐、准备用餐,同牢合卺是新人同食共饮,脱服设衽是新人宽衣准备就寝。在脱服设衽的环节中,新郎要为新娘亲手解开头绳、卸下红妆,这大抵是传统婚礼中最温馨的一幕。
  婚礼的前一天,男方先在自家门外选一块吉地,搭起青幔,新娘进门之后,夫妻将在这里交拜。布置青幔,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青幔就是游牧人家的穹庐,它在北朝时叫“青庐”,进入唐代以后,很快改名叫做“百子帐”。唐人爱好“百子”之名,欣然接受并推广了这异族的风俗。
  到了亲迎当天,新郎經过一整日惴惴不安的等待,黄昏时分,华灯初上,新郎便带着他的亲朋策马出发,去迎娶他那同样惴惴不安的新娘。
  新郎一进新娘的家门,挑战就扑面而来。新娘的亲朋好友们蜂拥而上,先是拦门要求新郎下马,接着逗弄、扑打新郎,甚至在院中布下高高的土堆,要求新郎亲手铲去——这就是“下婿”,目的是要煞煞男方的威风。亲眷们各出损招、折腾舒坦之后,才放新郎进屋向新娘恭恭敬敬献上一只大雁,行奠雁之礼。随后,又让新郎守在门外,等待新娘梳妆打扮。这种时候,新郎仅是耐心等待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催妆”。
  催妆并非唐代才诞生的环节,从西周至北朝都有催妆。北朝人催妆的声势还格外浩大,百余人站在门外同呼“新妇子,催出来”,催上几百遍,新娘方缓缓现身,真真是“千呼万唤始出”。只是如此机械的催促过于枯燥,时刻怀抱娱乐之心的唐人当然不肯照办,他们将单调的呼喊改进为吟咏以催妆为主题的诗作。
  催妆诗不是八股文,没有“正派”“进取”等作文,要全凭创作者挥洒个性。风格不限,作者亦不限,新郎可以催妆,新郎的朋友也可帮忙催妆。唐人意在写诗取乐,不计较作者为谁,下文提到的两首皆非新郎所作。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是对新娘甜蜜的嗔怪:一切都准备妥当,天都快亮了,你还没化好妆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责备,大概源于原始社会劫夺婚的遗风。彼时抢亲须得夜色掩护,天一破晓,劫夺新娘的计划便宣告破产,于是新郎再三提醒“东方欲晓霞”。唐时早已不流行劫夺婚,但这不妨碍唐代诗人将抢亲的野蛮故事化为催妆的缱绻措辞。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是对新娘热情的赞美:你在镜台前,青铜镜里映出你的倩影,好似芙蓉盛放;看着你明媚的脸庞,不知今夕何夕。不过,对待赞美要警惕:此阳台非彼阳台,诗中的“阳台”,暗指楚襄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诗人的潜台词,即“新郎是风流的楚襄王,新娘是同样风流的巫山神女”,意思难登大雅之堂。新郎新娘却是豁达之人,怡然接受朋友的调戏。
  尽管催妆重点在“催”上,但事实上,从未有人要求女子尽快出阁,她们大可随心所愿,叫新郎等了又等。谁都知道,这是她们最后的自由时光。新郎吟咏一篇又一篇的催妆诗,直到某一句叫新娘动了心,新娘才款款出阁,从今随这个吟诗人,踏上未知的人生旅程。
  唐女心里有把铮亮的小算盘:从纳采开始,每个环节皆由男方主动把控,女方默默接受。就连卜算双方生辰时日匹配与否,也是女方将数据交与男方,由男方带回自家宗庙卜算,轮不到女方来掌握。所以她们要“下婿”,要新郎作“催妆诗”,因为至少在这些环节上,女人掌握了主动。哪怕捉弄得新郎大发脾气,她们也满不在乎。她们就是要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把戏,为婚姻争取一个平等的开始。
  新娘出阁之后轻轻登上马车,新郎要策马围绕新娘的马车转三圈。据说此俗来自鲜卑,鲜卑人祭天时要围着祭坛绕圈,意为辟邪与祈福。但若就此得出结论,认为绕车三匝亦是为了辟邪与祈福,这实在牵强,毕竟新娘的马车与祭坛毫无关联。   比起辟邪说来,我更赞同另一种说法:这是男性无声的宣示,宣示车中的女子,从此以后完完全全属于我。这个宣示或许会让狂热的女权主义者不快,认为此乃男尊女卑的极端体现,通过转圈将女性置于男性的统治范围内。不过,我猜,那坐在车中静静观看男子围着自己绕圈的女子,心情并不坏:无论将来生活几多曲折,至少这一刻他以我为中心。
  马车向着新郎家出发,很快就会遭遇“障车”,女方家中的亲朋甚至不相干的路人,会在中途拦截马车,要新郎赠予美食钱财才肯放手。有人认为这是女方想要再敲诈男方一笔钱财,毋宁相信,这是要让男子知晓娶妻殊为不易,务必珍惜。就像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佛祖设下八十一道障碍,师徒四人须逐一攻破,方能修成正果;若是经书近在咫尺,或一路皆是坦途,想来也无人珍惜那最后的正果。
  抵达新郎家后,正式的婚礼开始,连续几个时辰的狂欢也开始了。除了传统的沃盥、对席、同牢合卺、脱服设衽,唐人在人生大事上添加了无限调味品:
  新娘初来乍到,为避免冲犯地神,下车后脚不能接触地面,于是侍从用两张席子铺地,新娘每一步都落在席上。待新娘踏过一张之后,侍从又赶紧将后面的席子挪至前面,如此不断,是为“传席”,寓意家族的“传袭”。新娘一步一步踏得认真,席上缤纷的花纹与祝福,就在新娘的脚下蔓延开来。
  进入百子帐,新娘需坐一坐事先预备好的马鞍,寓意 “平安”。夫妻交拜之后,两人对坐床上,有专人将缤纷的彩果钱币撒向婚床,彩果乃是枣子、花生、桂圆、荔枝、栗子、蓮子之类,谐音大都与“生子”有关;钱币的形制则各式各样,不一而足。唐人嫌普通钱币虽能代表财富,但还够不上他们希冀的喜庆。所以,为了撒帐这个环节,他们特地铸造刻有“长命富贵”字样的钱币,或是大如酒盏的钱币,将美好扩展放大。
  新娘用扇遮掩面颊,新郎欲见芳容,恳求无用,需献上“却扇诗”。温馨的洞房花烛夜,成了刺激的赛诗会。这场“赛诗会”往往不止新郎参与,旁人看得技痒,欢迎加入“比赛”。李商隐就曾代朋友董秀才作了一首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将团扇比作明月,将新娘比作月中桂花,貌似只是寻常比喻:但细细研究下来,发现诗中的“密码”极有意思:“须放桂花开”,一来是劝新娘却扇,月色莫遮挡桂花,团扇亦莫遮挡香腮;二来是祝愿董秀才能够蟾宫折桂、考中进士。那时的婚礼没有亮闪闪的珠光气球,没关系,却扇诗的奇思妙想将夜色点燃。
  却扇之后,还要“观花烛”。从前观花烛是悲伤的,女方家里三日不息烛,男方家里三日不娱乐,看着闪烁跃动的烛火,想念离别的亲人。但是到了唐朝,观花烛这个环节也如同元宵灯会一般,烛光流溢,灯火艳丽,人人都看得一脸幸福。“万条银烛引天人,十月长安半夜春。步障三千隘将断,几多珠翠落香尘”,卢纶这首诗写的是公主结婚观花烛的景象,平民自然无法布此浩大的场面,但愉快热闹的基调,却是自上而下全国统一的,唐人婚礼的整个过程都洋溢着欢乐。
   (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一书)
其他文献
方成(1918-2018),原名孙顺潮,祖籍广东中山,生于北京。漫画家、杂文家、幽默理论研究专家,擅长漫画。他与华君武、丁聪并称“漫画界三老”。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不要叫我“老爷”,叫“公仆”》等漫画脍炙人口,成为我國几代读者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
期刊
我这一辈子,装得最像的,是装成了个读书人。知识分子、文化人、文人,这些名号,在我看来,都不如读书人亲切。  由一个农村孩子,到一个读书人,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缓慢的,可以这样表述,装呀装呀,装呀装呀,总算装成了个读书人。在我的装模作样史中,就这个,让我吃了大苦头。别的方面,只要装就行了,这个装,是要花钱的。几乎可以说,白花花的银子水样地流,为装个读书人愁白了头。  买书之初  在买书上,最能看出
期刊
关注近代经济史的人,知道他是毛主席推崇的“新派商人”——靠技术白手起家,五年跻身民国“四大棉纱大王”。   研究管理学的人,知道他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引进,比欧洲还要早!   热衷昆曲的人,知道他是绵延昆剧的功臣——“经先生竭力提倡,始获苟延一脉,至于今日”。   琢磨教育的人,知道他是成就罗家伦等著名学者的教育家——民国“五大使出洋”,开我国实业界提倡学术之先
期刊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1811-1863),英国作家,其作品对英国社会的种种势利风尚、投机冒险和金钱关系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揭露。他著有多部小说、诗歌、散文、小品,以特写集《势利人脸谱》和代表作长篇小说《名利场》最为有名。  最要紧的,我们先得描写怎么能够不出钱租房子。出租的房屋分两种:一种是不连家具的,只要吉洛士的铺子或是班丁的铺子肯让你赊账,你就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思把屋子富丽堂皇的装璜陈设起来;
期刊
鸡蛋为什么会被煮熟?  让我们以简单的煎荷包蛋为例。从理论上说,鸡蛋的任何烹煮方法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一枚小小的鸡蛋包含着众多不同种类的分子!不过,对鸡蛋成分的分析反而能够让我们只用粗略的方法看待其组成,因为鸡蛋的内部无非是一些蛋白质和水的混合而已。  将水煮开的道理就简单多了。只要加热,水的温度就会均匀地上升,直到100℃开始沸腾,变成水蒸气后消失在空气之中。  蛋白质的情况复杂得多。蛋白质
期刊
书房进景区,赏如画风景,品书香满屋。老门东的换酒书店,中华门的聚宝书缘,桦墅村的桦墅学堂……近年来,实体书房纷纷进驻景区和美丽乡村,整合了书吧、咖啡、茶饮、文创、文化讲坛等多种功能,为景区增添了书香气。  带5本旧书来,可以换走一瓶好酒。在老门东有一家特别的书店——“换酒书店”,明亮的橱窗上,写着“晴耕雨读,书能换酒”的字样。这家书店同时也是一家有趣的百货店,不止卖书,还卖酒、卖零食、卖文创。  
期刊
一  唐文宗大和九年冬,京城长安“甘露之变”爆发时,白居易正一个人独游洛阳香山寺。  从悲剧性上来说,“甘露之变”是中国古代第一痛史。当时,唐文宗与大臣在朝堂上设计谋诛专权的宦官不成,反被宦官仇士良率军所害,转眼间皇帝被幽禁,四名宰相被杀,长安上千士人死难。  多日后,长安的消息传到洛阳,白居易坐于窗前久久无语,写下那首《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在白居易誕生前的盛唐时代,帝国气象万千,色
期刊
知道四川省青联正在编辑这样一本书的时候,我正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上。  5月,内地已是春暖花开,而那里劲吹的暴风中却裹挟着纷飞的雪片。我作为南方某著名媒体的采访嘉宾正同几个年轻的记者在青藏铁路沿线采访,正在铁路线遒劲穿越的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那片高旷的荒原。年轻的司机因为缺氧倒下了,我临时兼任了我们这辆车的司机,载着我们年轻的摄影师,不断地追逐行驶的火车,为了让他们拍到一些火车在雪山下、在
期刊
公元1753年,英国医生汉斯·斯隆爵士去世,享年94岁。他不仅是一名著名的医生,更是一名大收藏家,他身后留下的收藏品达79575件之多,汉斯本想将收藏品捐给国家,但生前未能如愿,直到政府通过发行彩票筹得资金后,董事会购买了一座17世纪晚期的建筑作为馆址,汉斯的终生收藏才找到最好的归宿。  这就是大英博物馆的由来。6年以后,也就是1759年的1月15曰,大英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开放,拉开了英国博物馆的序
期刊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花丝镶嵌工艺品是用金、银等材料,镶嵌各种宝石、珍珠,或用编织技艺制造而成的。花丝镶嵌分为两类:“花丝”,是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技法制成工艺品;“镶嵌”,则是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出图案,镶以宝石制作而成。除此之外,它还经常与点翠工艺结合在一起,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使其效果更加惊艳。  从古时到现在,花丝镶嵌走过了千余年的历史,它不但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