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断作文训练,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其篇幅短小精悍,训练目标明确,反应迅速。易学、易练、易操作又不加重负担,这是一般大作文所比不了的,又是造句训练所达不到的。因此,深受广大师生喜爱,那么,如何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呢?
一、同步化
即在学习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结合练习题,或学特有技法,或选精彩的语言,或择独有的角度进行同步迁移训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对于景物的描写用词准确形象,色彩感强,句式独特,容量大。可以让学生自择一景点或教师指定内容,用本课词语、句式、修辞进行片断训练,学以致用,形成能力。《故乡》中对闰土的塑造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把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神态等进行多重对比,深刻鲜明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民所经受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此法在写作中很常用,故设题目《他(她)变了》,来写一个人的变化。重在运用对比的写法,而不止停留在理解的水平上,真正把课文当成例子。《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鸡犬升天,那以后怎么样呢?课文中未选。可引导学生续写《范进当官》。结果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有的说胡屠户被范进打出家门,有的说范进因贪污被捕后又疯了,有的说范进把老婆休了,另求新欢,还有的说本文中的中举一段是范进饿昏后做的梦,梦醒时分真疯了……然后把原著介绍给学生,进行比较鉴赏,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此项活动远远超出了单就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学课文不只是理解文意、技法,课文不过是一个例子,而重在运用。同时,把学生的触角伸向课外,达到课内外紧密衔接,比翼齐飞。
二、系列化
即训练应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螺旋式。平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也进行训练,但比较随便。有时间就练,没时间就算;课后有的就写写,课后没有的就过去,不能趁热打铁,层层推进。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列化训练。如语言训练:单个动词→多个动词;单音动词→双音动词;单音动词→双音动词→多音动词。修辞训练:一种修辞→两种修辞→多种修辞;一个比喻→两个比喻→多重比喻。写作方法训练,内容→语言→结构→综合训练等。系列训练可以使学生有案可依,进行完此项训练后,学生便自觉准备下一项;进行后一项时,又可复习提高前一项技能。如用成语写短文,先用四字成语,之后,学生便自觉积累六字成语,再积累八字成语。有的学生还提前写作,不断修改完善。使学生养成分类积累、系列训练的习惯。
三、丰富化
即训练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化。若太单调,时间一长,学生便沒了兴趣。因此,要精心设计训练题型,力求丰富多彩,有吸引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人物描写:可写同桌,可写前后桌,可定本组本班学生,也可找个人当“模特”,有针对性写,可自由选择内容和题目,也可小组讨论选择,还可开展竞赛。由于人物是熟悉的,观察是面对面的,所以写起来也有话说,有情感。再者,写完后学生可以当面对照,成功与否,一看便知,避免了抄袭现象。词语训练:可改歌词,改古诗词曲,联词成段,写三字经、五字经、六字经等。如有的同学写道:“骏马无腿不能跑,人无理想难进步。此时不知勤学早,考后才知读书迟。”仿荀况《劝学》,自然入文。还有的同学自写古诗、古文。如徐超同学深为梨花生机勃发、一尘不染的纯洁感动,欣然题诗一首《咏梨花》:“春踏乾坤万物苏,梨树枝头花串串。历尽风霜与雨雪,方得今日独宣妍。”由于形式新颖多样,内容自由丰富,贴近生活,使学生乐写、爱看,逐步写好、写巧。一时间,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创新,主动完成很多精品佳作。
四、个性化
即在教学目标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的需要,自主练习。如同是训练修辞,有的同学写古文,有的写诗歌,有的写记叙文等,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只要达到训练目的,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随心所欲,尽情释放,即“我手写我口”。这样才会不断有佳作美文出现。罗伯特·埃文斯认定:只要孩子们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要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写什么,才会熟练地描述,才能真正不受约束。“给一块蓝天,让其自由飞翔”。其他同学看到别人的“闪光点”,也会积极学习,这样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促进个性发展,达到学生全面提高。
五、开放化
即训练时空不受限制,评价标准不定于一种。加大语文学习的弹性,达到优生有更广阔的发展余地,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如同一内容,当堂训练。优生可以很好地完成,差生不一定完成,即使完成也不一定写好。因此,可以让优生先读文示范,使差生了解如何思维?如何行文?打开思路,课下完成。同是联词成段,优生要求全部用上,还要有创意。差生则要求用上几个词就行,不要求全用,即使全用,用的基本流畅即可,不要求有创新。彻底打消学生畏惧情绪,让其感到写作不难,且小试即成。培养其自信心,增强其成就欲,激发其写作欲。不搞“一刀切”,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大面积丰收。
叶圣陶说:“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通过学生片断训练,在班级内营造浑厚的写作氛围,使人人乐写,个个写巧,多快好省地提高写作能力。
一、同步化
即在学习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特点,结合练习题,或学特有技法,或选精彩的语言,或择独有的角度进行同步迁移训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对于景物的描写用词准确形象,色彩感强,句式独特,容量大。可以让学生自择一景点或教师指定内容,用本课词语、句式、修辞进行片断训练,学以致用,形成能力。《故乡》中对闰土的塑造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把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神态等进行多重对比,深刻鲜明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民所经受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剥削和压迫。此法在写作中很常用,故设题目《他(她)变了》,来写一个人的变化。重在运用对比的写法,而不止停留在理解的水平上,真正把课文当成例子。《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鸡犬升天,那以后怎么样呢?课文中未选。可引导学生续写《范进当官》。结果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有的说胡屠户被范进打出家门,有的说范进因贪污被捕后又疯了,有的说范进把老婆休了,另求新欢,还有的说本文中的中举一段是范进饿昏后做的梦,梦醒时分真疯了……然后把原著介绍给学生,进行比较鉴赏,鼓励学生大胆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此项活动远远超出了单就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学课文不只是理解文意、技法,课文不过是一个例子,而重在运用。同时,把学生的触角伸向课外,达到课内外紧密衔接,比翼齐飞。
二、系列化
即训练应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螺旋式。平常教学中,有的教师也进行训练,但比较随便。有时间就练,没时间就算;课后有的就写写,课后没有的就过去,不能趁热打铁,层层推进。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列化训练。如语言训练:单个动词→多个动词;单音动词→双音动词;单音动词→双音动词→多音动词。修辞训练:一种修辞→两种修辞→多种修辞;一个比喻→两个比喻→多重比喻。写作方法训练,内容→语言→结构→综合训练等。系列训练可以使学生有案可依,进行完此项训练后,学生便自觉准备下一项;进行后一项时,又可复习提高前一项技能。如用成语写短文,先用四字成语,之后,学生便自觉积累六字成语,再积累八字成语。有的学生还提前写作,不断修改完善。使学生养成分类积累、系列训练的习惯。
三、丰富化
即训练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化。若太单调,时间一长,学生便沒了兴趣。因此,要精心设计训练题型,力求丰富多彩,有吸引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人物描写:可写同桌,可写前后桌,可定本组本班学生,也可找个人当“模特”,有针对性写,可自由选择内容和题目,也可小组讨论选择,还可开展竞赛。由于人物是熟悉的,观察是面对面的,所以写起来也有话说,有情感。再者,写完后学生可以当面对照,成功与否,一看便知,避免了抄袭现象。词语训练:可改歌词,改古诗词曲,联词成段,写三字经、五字经、六字经等。如有的同学写道:“骏马无腿不能跑,人无理想难进步。此时不知勤学早,考后才知读书迟。”仿荀况《劝学》,自然入文。还有的同学自写古诗、古文。如徐超同学深为梨花生机勃发、一尘不染的纯洁感动,欣然题诗一首《咏梨花》:“春踏乾坤万物苏,梨树枝头花串串。历尽风霜与雨雪,方得今日独宣妍。”由于形式新颖多样,内容自由丰富,贴近生活,使学生乐写、爱看,逐步写好、写巧。一时间,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创新,主动完成很多精品佳作。
四、个性化
即在教学目标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的需要,自主练习。如同是训练修辞,有的同学写古文,有的写诗歌,有的写记叙文等,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只要达到训练目的,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随心所欲,尽情释放,即“我手写我口”。这样才会不断有佳作美文出现。罗伯特·埃文斯认定:只要孩子们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要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写什么,才会熟练地描述,才能真正不受约束。“给一块蓝天,让其自由飞翔”。其他同学看到别人的“闪光点”,也会积极学习,这样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促进个性发展,达到学生全面提高。
五、开放化
即训练时空不受限制,评价标准不定于一种。加大语文学习的弹性,达到优生有更广阔的发展余地,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如同一内容,当堂训练。优生可以很好地完成,差生不一定完成,即使完成也不一定写好。因此,可以让优生先读文示范,使差生了解如何思维?如何行文?打开思路,课下完成。同是联词成段,优生要求全部用上,还要有创意。差生则要求用上几个词就行,不要求全用,即使全用,用的基本流畅即可,不要求有创新。彻底打消学生畏惧情绪,让其感到写作不难,且小试即成。培养其自信心,增强其成就欲,激发其写作欲。不搞“一刀切”,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大面积丰收。
叶圣陶说:“写作的历练在于多作”。通过学生片断训练,在班级内营造浑厚的写作氛围,使人人乐写,个个写巧,多快好省地提高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