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人才高地建设新动向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地处我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交汇处,倚东海之滨,拥广袤腹地,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港口优势,自明清以来便是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更以崭新的面貌,融入经济全球化,着力营造万商云集的国际贸易中心。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优势在人才,希望也在人才。贯彻人才强商战略,大力推进国际贸易中心人才高地建设,是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全面建成“四个中心”的关键所在。
  笔者参与上海市商务委有关调研课题数据分析,获悉一些人才高地建设的新动向。
  动向之一:国际贸易科学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国际贸易中心不是自封的,国际公认要素之一是所在城市具有超强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年总量为国内城市领先,居世界城市前列,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重达7:3。显然,国际贸易是重头戏。上海国际贸易列车顶住全球金融危机风暴,步上平稳发展的轨道,这既得力于国内经济强劲的后盾,也得力于广大人才的开拓进取。目前,上海国际贸易企业机构逾8万家,其中货物贸易企业4万多家,外商代表机构1万余家,服贸企业3.5万家,服务外包企业600多家,尽管许多企业机构人才济济,但尚有11000多家企业因缺乏配套专业人才,无进出口实绩或实绩甚微;也有一些外贸企业,由于缺乏高水准的外销员,开拓不了新市场;一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由于人才构成的局限,只能较多地在传统领域内做文章。“十二五规划”期,上海国际贸易将以高于GDP增长幅度,确保国际贸易总量处在世界城市前列,加大对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更广阔地域的辐射。国际贸易活动的主体是人才,国际贸易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人才,国际贸易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谁就占领了国际市场的制高点。这期间,国际贸易企业机构增量不会很大,年递增1%左右,年均需求实务操作人员逾4万,年均递增各类人才3万以上。不难想见,具有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人士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舞台。
  动向之二;国际贸易人才紧缺提供了需求机遇。目前上海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约130多万,人才约52万,总量虽不小,但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初、中、高级层次人才比例为7:3:1,高端人才稀缺,还紧缺涉外律师、国际商务谈判师、服务外包营销师、国际会展策划师、国际招投标师,国际贸易仲裁师,缺乏既熟练外语又通晓专业技能、既熟悉传统营销方式又懂得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缺乏既通晓商务又懂得产业、既通晓贸易又懂得投融资的企业经营者,缺乏既通晓业务知识又懂得法律、财经、管理,既熟悉日常事务又善出宏观、中观思路的机关干部等复合型人才,本土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尚未脱颖而出。据测算,当前国际货物贸易人才缺额1.5万名,服务贸易人才缺额3万名,企业、机构纷纷召唤紧缺人才。
  动向之三:国际贸易人才的内涵正在深化。只要具有一定的国际贸易知识和能力,在国际贸易行业中,能够胜任工作,进行创造性劳动,为国际贸易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都是国际贸易人才。这一概念旨在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不拘一格用人才,鼓励人人做贡献。相对于其他领域,国际贸易人才一般会受过高等级教育和培训,拥有国际贸易专门知识和技能,教育背景主要集中在商贸、经济、法律、外语、金融、管理等学科,总体外语水平较高,能够熟练运用经贸政策法规、贸易惯例和规则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然而,融入贸易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已不限于外语好、专业对口等基本条件,那些科技型、法律型、金融型、信息型和管理型的学子,均能在今后国际贸易行业找到一展才华的平台。
  动向之四:国际贸易人才外延迅速扩大。以往上海较关注外贸依存度,国际贸易的重点放在出口创汇,相应重视外销、跟单、报检、报关、货运代理等外贸人才。随着外贸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制造业或服务业“外包化”渐成潮流,未来的国际经贸竞争将更多地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结算,能否拥有金融型、信息型和熟悉国际贸易法则的人才,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国际服务贸易范围由目前大力推进的国际运输、旅游、金融与保险、工程承包与建筑、计算机和信息、专有权使用和特许经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12门类服务贸易,向更多的现代服务领域拓展。据悉,至2020年,上海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是:企业机构达10万家,年进出口额突破3000亿美元。显然,各类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十分广阔。
  动向之五: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普遍增强。以往不少外经贸企业存在“三怕”:养人怕闲、用人怕赔、育人怕流。有的单位短缺与浪费并存,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所谓“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现在,领导层、管理层普遍意识到人才资源开发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加大动作。有的单位既谋求个体素质精良,更谋求群体结构优化;有的单位预测单位发展态势,超前锻炼和储备人才;有的单位不拘一格,多渠道、多方式地选人,敢于起用怪才偏才等另类人才。抱定信心,天生我才必有用。
  动向之六:人才高地的目标更加明确。建设人才高地,人才总量要深厚,中级人才要充实,高端人才要突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人才高地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人才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支撑。国际化人才,不是掌握国际贸易知识、技能和外语的一般“通才”,不是纯粹的学院派,而是能够在国际空间施展才干、发挥作用的人才。显然,“海归族”不等于国际化人才。只有学成归国者才称得上国际化人才,而学习归国者则算不上国际化人才。同理,拥有国际证书也不等于国际化人才,目前国际职业证书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是不是国际化人才,一看颁证机构的资质是不是过硬,二看实际工作经验。上海市商务委在推进人才国际化方面有不少新举措:(1)推进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综合运用智力引进、专利技术引进等柔性流动方式,吸引高层次海外人才。或在本市企事业单位合资、合作及独立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研发机构;或受聘兼职担任企业、机构的高级顾问、咨询专家;或直接竞聘企事业单位业务技术、行政管理的领导职务。(2)创新吸引海外人才的各种方式。拟通过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等国际机构入驻上海设立研发中心,采用产业聚才、项目开发引才、拔尖人才带领引才等方式引进国际先进研发、管理团队。如通过人才柔性流动,结合合资合作、高新技术项目开发、专利技术引进、拔尖人才带动等方式引智,实现项目合作和成果的转化;通过产业基地、技术创新基础建设,吸引各类人才来创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3)拓宽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发挥上海外经贸在海外营销、招商点多面广的优势,将外贸、外经和引资与吸引人才的工作结合起来,既为引进适用人才提供信息,起窗口和网点作用,又为上海经贸“走出去”发展做好人才铺垫,国际人才即使不来上海,也能为上海的经贸发展服务。(4)开展人才国际化培养。本土培训课程强化国际化元素,计划每年选派机关干部、紧缺人才到海外参训、挂职,提升国际化素质和能力。(5)推进人才国际化构成。2008年,在沪外国常住人口为15.21万人,占本市常住人口1888.46万的0.8%。专家认为,外国人常住人口不足城市总人口的10%的城市,不能视为国际化都市,外国人才达不到一定比例的公司不能定位为国际化公司。据此,正拟订国(境)外人员在沪居住就业倍增计划,用足配套政策法规,鼓励、支持外国人才到沪上长期工作。显然,国际化人才前程似锦,大有用武之地。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很多地区的电网都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化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在很多配网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配电线路普遍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影响了配电线路自动化的发展以
聚焦陆海统筹,在建设海洋强市上持续加力,做大海洋产业,做强海洋科技.加快”海上粮仓”建设,实现由浅海向深海养殖发展,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培育10家渔业种业龙头企业,
期刊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也不例外.本文分别介绍了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知识,然后探究两者的
通过介绍化工生产企业在防范高风险作业活动方面的管理措施应用实践,为化工生产企业防范高风险作业事故提供管理依据。
为了研究分析药剂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我院药剂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并与未使用时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对比结果。案例教学组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p
水电工程建设在产生丰富可再生资源的同时,也会对原有生态平衡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水电工程可对洪水进行有效拦蓄,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同时也会对社会环境及河流生态造成
<正>公司简介:美国电缆有限公司始建于1899年,是一家具有108年历史并获得ISO—9001认证的专业电缆制造商。现总部和制造基地位于美国阿肯色州的爱多拉多,其生产的虎牌矿用电
期刊
380年前明代天启年间,北京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变”,史称“天启大爆炸”。在中国历史上,它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其爆炸原因至今仍然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科学家。几百年过去了,爆炸现场早已破坏殆尽,任何爆炸的遗迹都荡然无存,如何破解这一谜团呢?  公元1626年5月30日上午9时(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曰巳时),在北京王恭厂一带发生了一场真正惊天动地的巨大爆炸。  王恭厂所在位置是大约今西城区新文化街以南、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广电媒体市场化网络化已成定局.如何利用现有的电视技术设备,取得更高的收益是各电视媒体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各电视媒体对成本管理已有多种具体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