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了莫怀戚那篇含蓄隽永、晓畅素雅的散文《散步》,大家一定对文中一个场景印象深刻:人处中年的夫妻俩分别背起了家中的一老一小漫步在初春的田野,金色的菜花散发着生活的馨香,粼粼的水波荡漾着情感的涟漪,多么和谐幸福的场面,它体现了中化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是你知道吗,这透着脉脉温情的生活画面取材于两件事。莫怀戚在谈写作契机时说:“那次也只背了儿子,并未背母亲,但这之前先背过母亲的。譬如1981年我们游都江堰……”原来《散步》中其乐融融的镜头竟是由不同时间、地点的两组镜头剪辑而成。
如此说来,常常报怨作文时事例不典型、人物形象不鲜明的我们是否也可借鉴这一方法,甄选原汁原味的生活画面,按照写作要求将它们巧妙剪辑组合,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作文中若要将此技法举一反三,大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穿越时间,荟萃经典成美文
作文时,我们如果将不同时段的经典片段组合在一起,它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同学的《赔偿金》一文,讲述的是一个人被骗子骗了的故事,其骗局套着骗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出人意料。这是作者在平时生活中听到了一个亲戚两次受骗的事,他对骗子的无耻行径深恶痛绝,于是产生了创作灵感,他把这来自不同时段的两件事合二为一,使情节更具戏剧性,对骗子进行辛辣的讽刺。
这是不同时间的事与事的融合,我们还可以将不同时段的景与发生的事粘贴,以此改换背景,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如《乡村月色》一文,作者写了恬静的乡村月夜:“我趴在窗台上,沉浸于如银的月色中,田野也被月光笼罩,显得十分静谧和谐。淡淡的雾气从远处袅袅升起,梦幻一般。”在月光下的菜地里,模模糊糊的有个人影,原来是“奶奶”为了让“我”吃上新鲜的青菜,又怕早上来不及,于是只有晚上来拨青菜。“瞧,奶奶用手拨开一大片菜叶,借着月光找到了一棵很嫩小的青菜,便捏住菜梗,轻轻一拔,然后抖掉上面的泥土,继而把它放到另一只手中,然后继续弯下身子拔青菜。”作者坦言,奶奶拔菜时并没有月色,当时使用手电筒照亮而已。不过,作者把这件事置于以前欣赏到的月景中,在清幽恬美的背景下,奶奶的形象被渲染得高大协调,达到了精妙神奇的艺术效果。
二、跨越空间。剪辑精彩撰佳篇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身边也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作文中没有典型的事例人文怎么办?你也可把同一人物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中的精彩片段剪辑在一起,这样就能组合成一个生动撼人的画面,使文章增强无穷的感染力。如某学生的《水房风波》写他在水房取水、等水、得到水后又让水的过程。表现了学校大家庭里学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风尚。这个故事就是由作者把发生在两个地方的事情集合而来。一是作者在学校水房排队等水,二是作者在住宿小区停水后的公用水龙头前排队让水。虽然作者并没有在水房为同学让水,但作者将这两件事巧妙剪辑,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又让文章充满了和谐友爱的班级生活气息。
另外,同学们还可以采用小标题的结构形式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连缀在一起,组成一幅和美的画面,这样也能使文章精彩别致。如某同学的《校园趣事》中,作者选取了校园中三个地方发生的三件事来展现同学们的另一面:“见风使舵”——教室篇;“见缝插针”——食堂篇;“老鼠见猫”——寝室篇。全文新颖别致,把一群活泼调皮、充满了青春朝气的初中生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三、超越个体。连缀靓点写华章
我们身边都是一些平常人物,作文中如果单一地在某个人身上挖掘材料恐怕不够典型。有时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典型,我们还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人物的亮点融合在一起,创造一个鲜明可感的全新形象。如有位同学在完成《记得这个人》时,为了突出同窗乐于助人的形象,还把从前另外几个同窗做的好事也一并堆砌在他的身上,这样就使“这个人”的形象更加高大完美。
有时候我们写一个“集体”或一个“家庭”时,你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来成文。如“咱家那些事”“咱班那些事”“咱寝室那些事”等等,你就可以把邻居的、别班的、其它寝室发生的种种趣事剪辑到“咱”的文章中去,同样会让你的作文趣味盎然,精彩纷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采用上述方法写成的作文它有异于小说。小说的作者为了夺人眼球,往往脱离现实,虚构故事来塑造出完美无缺的“超人”,以此来增加作品的点击率或阅读量。而我们作文剪辑来的画面都是一些具有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富有浓郁的真情实感,它毫无做作与矫情地写人叙事,让人读来真实可信。
湖北省公安县玉湖初级中学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十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十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详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牛顿(英国)
如此说来,常常报怨作文时事例不典型、人物形象不鲜明的我们是否也可借鉴这一方法,甄选原汁原味的生活画面,按照写作要求将它们巧妙剪辑组合,让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作文中若要将此技法举一反三,大家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穿越时间,荟萃经典成美文
作文时,我们如果将不同时段的经典片段组合在一起,它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某同学的《赔偿金》一文,讲述的是一个人被骗子骗了的故事,其骗局套着骗局,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出人意料。这是作者在平时生活中听到了一个亲戚两次受骗的事,他对骗子的无耻行径深恶痛绝,于是产生了创作灵感,他把这来自不同时段的两件事合二为一,使情节更具戏剧性,对骗子进行辛辣的讽刺。
这是不同时间的事与事的融合,我们还可以将不同时段的景与发生的事粘贴,以此改换背景,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如《乡村月色》一文,作者写了恬静的乡村月夜:“我趴在窗台上,沉浸于如银的月色中,田野也被月光笼罩,显得十分静谧和谐。淡淡的雾气从远处袅袅升起,梦幻一般。”在月光下的菜地里,模模糊糊的有个人影,原来是“奶奶”为了让“我”吃上新鲜的青菜,又怕早上来不及,于是只有晚上来拨青菜。“瞧,奶奶用手拨开一大片菜叶,借着月光找到了一棵很嫩小的青菜,便捏住菜梗,轻轻一拔,然后抖掉上面的泥土,继而把它放到另一只手中,然后继续弯下身子拔青菜。”作者坦言,奶奶拔菜时并没有月色,当时使用手电筒照亮而已。不过,作者把这件事置于以前欣赏到的月景中,在清幽恬美的背景下,奶奶的形象被渲染得高大协调,达到了精妙神奇的艺术效果。
二、跨越空间。剪辑精彩撰佳篇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身边也没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作文中没有典型的事例人文怎么办?你也可把同一人物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中的精彩片段剪辑在一起,这样就能组合成一个生动撼人的画面,使文章增强无穷的感染力。如某学生的《水房风波》写他在水房取水、等水、得到水后又让水的过程。表现了学校大家庭里学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风尚。这个故事就是由作者把发生在两个地方的事情集合而来。一是作者在学校水房排队等水,二是作者在住宿小区停水后的公用水龙头前排队让水。虽然作者并没有在水房为同学让水,但作者将这两件事巧妙剪辑,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又让文章充满了和谐友爱的班级生活气息。
另外,同学们还可以采用小标题的结构形式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连缀在一起,组成一幅和美的画面,这样也能使文章精彩别致。如某同学的《校园趣事》中,作者选取了校园中三个地方发生的三件事来展现同学们的另一面:“见风使舵”——教室篇;“见缝插针”——食堂篇;“老鼠见猫”——寝室篇。全文新颖别致,把一群活泼调皮、充满了青春朝气的初中生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三、超越个体。连缀靓点写华章
我们身边都是一些平常人物,作文中如果单一地在某个人身上挖掘材料恐怕不够典型。有时为了使人物的形象更加典型,我们还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人物的亮点融合在一起,创造一个鲜明可感的全新形象。如有位同学在完成《记得这个人》时,为了突出同窗乐于助人的形象,还把从前另外几个同窗做的好事也一并堆砌在他的身上,这样就使“这个人”的形象更加高大完美。
有时候我们写一个“集体”或一个“家庭”时,你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来成文。如“咱家那些事”“咱班那些事”“咱寝室那些事”等等,你就可以把邻居的、别班的、其它寝室发生的种种趣事剪辑到“咱”的文章中去,同样会让你的作文趣味盎然,精彩纷呈。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采用上述方法写成的作文它有异于小说。小说的作者为了夺人眼球,往往脱离现实,虚构故事来塑造出完美无缺的“超人”,以此来增加作品的点击率或阅读量。而我们作文剪辑来的画面都是一些具有原汁原味的生活片段,富有浓郁的真情实感,它毫无做作与矫情地写人叙事,让人读来真实可信。
湖北省公安县玉湖初级中学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十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十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详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牛顿(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