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yCatcher-SpyTag共价偶联系统中的结构特征及应用现状

来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子的生物合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1-3],然而实现拓扑结构的精准控制才是大分子研究领域的最大挑战.近年来,研究者通过蛋白质骨架应用、化学交联及基因融合等技术构建了多个蛋白质复合体[4-5],但是上述组装模块存在许多问题,如引入半胱氨酸残基造成二硫键干扰、蛋白载体局限等.随后在探索和发掘新型模块化组装技术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基于异肽键的 SpyCatcher-SpyTag 共价偶联系统可以实现蛋白质空间结构的精准控制[6].构建稳定且具有普适性的异肽键系统在大分子拓扑结构精准控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多年来尽管癌症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仍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方法.许多化疗药物通过诱导 DNA 损伤和细胞应激,阻断 DNA 复制和肿瘤细胞分裂,从而触发癌细胞死亡.然而,这些传统疗法往往会引起全身毒性,并最终导致反复治疗后的肿瘤耐药,因此癌症替代疗法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期刊
目的 建立HPLC法检测卤米松乳膏中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3% 冰醋酸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按一定程序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35℃;进样体积为20μl.结果 该法专属性良好;干扰性符合相关规定,卤米松与相邻杂质以及各已知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均良好(R>1.5);卤米松和各已知杂质的浓度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2),精密度良好;准确度良好(在50
时值岁末,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指导,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主办,桐庐县人民政 府承办,杭州桐庐富春山健康城管理委员会、杭 州爱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年终特别活动—— 2021 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发布会如期而至!
期刊
人类遗传资源是医院、各研究机构开展科学研究、临床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2019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1]提出材料(人类离体器官、组织、细胞、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生物大分子衍生物等)和信息(生物样本捐赠者的临床诊治、随访、实验研究等资料)均为重要的人类遗传资源,并明确要求资源保藏单位应当完整记录人类遗传资源保藏情况,确保人类遗传资源的信息真实完整,并形成可追溯的记录体系.
期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群众对健康有了更高的需求.卫生技术人才作为医疗健康领域最核心的人力资源,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评价作为指挥棒,对卫生技术人才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破五唯”的背景下,卫生技术人才评价也需要进行新的变革.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从而为基于实际贡献和水平的卫生技术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不同产地泽泻煮散中7种成分的含量,包括环氧泽泻烯、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A、泽泻烯醇、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和11-去氧泽泻醇B.方法:采用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流动相为水(A)-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柱温35℃.含量测定结果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投影判别分析(OPLS-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目的 探讨单磷酸脂质A(MPLA)佐剂对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的免疫保护效果影响.方法 aP中添加MPLA佐剂,在Balb/c小鼠上进行免疫以及感染保护实验.通过检测小鼠百日咳特异性IgG抗体及其分型抗体IgG1和IgG2a水平、感染后白细胞变化以及气管和肺组织细菌定植来进行免疫效果的评估.结果 aP+MPLA免疫的小鼠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免疫后所产生的IgG抗体水平均高于aP组,且两次基础免疫后显著促进了Th1细胞免疫.但百日咳气雾感染保护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添加MPLA,疫苗在小鼠上都具有明显的保护效果
“真”既是一个自身本质的体现,也是一个他物参考的映射;“求”则是为了“真”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索过程,也是学者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目前至少形成了如下3种中医药的“求真”方法,即探寻中医药本源状态的回顾性“求真”、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等方法的现实状态“求真”、在系统生物学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加持下的前瞻性“求真”.借助这3种方法得出如下认识:①随着“症”“病”或“证”诊断模式的发展,其“真”也由外在症状向内在病机过渡,而且诊断之“真”往往要得到疗效的反证才能得到确认.②中药之“真”的确定除依据《中华
“经脉穴”作为一种古老的穴位记载方式,窥其可见针灸医学形成之初穴位的模样.具有非点状的线或面结构特征的“经脉穴”,在一定程度上,是偶刺、齐刺、扬刺等不同针灸局部施针布局产生的决定因素之一.然而,现代受到标准经穴的桎梏,在针灸施针时难以跳出选择腧穴的思维惯性,缺乏对局部施针用穴的整体布局思考.故笔者欲基于已有的研究事实,从厘清“经脉穴”本义入手,进一步反思“经脉穴”对现今针灸临床施针布局的启发与指导.
前 言rn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rn本文件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提出并归口.rn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天津市血液与再生医学学会、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