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又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创新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需要。当前地方高校生源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生源层次却参差不齐。对于地方高校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彰显自身优势并积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应打破固有僵化模式的束缚,遵循教育教学方针,结合其办学实际需求,大胆尝试,根据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2015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749万,在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的情况下,袁贵仁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打好基础,完善机制,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00多万发展到2015年的接近750万,15年增长7倍多。“毕业即失业”这种现象在各地高校均有发生。面对这样的就业压力,地方高校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建立健全创新创业长效机制,来缓解当前紧张的局势。
(3)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兼顾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且以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创业打下良 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现在的大学 生大都是“90后”,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希望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能性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应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针对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出台这些政策的目的都是引导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2)地方各部门的支持。自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来,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通过减免税收和规制环境扶持来减轻大学生创业压力,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降低大学生进入市场门槛。有的地方政府推出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这些措施既为大学生减轻了他们在创业初期的经济压力,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平台。
(3)地方高校的支持。地方高校十分重视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例如,地方高校将創新创业理念融入课堂当中,以通识课的形式让有意愿的学生可以选择。高校每年还有创业项目的申报,申报成功者都可以获得学校资金的支持。高校还经常邀请创业成功典型到校园开展讲座,跟大学生互动,以此努力营造活跃的创业氛围。
三、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从1997~2010年,我国陆续在一些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教育部还专门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以引导和鼓励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在这些有利形势下,我国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现将这些问题归纳如下。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
虽然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快,但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借助课本为主要载体,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教育模式。把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条化、本本化,理论脱离实际,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过多地流于形式,大学生体会不到真正创业的乐趣。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缺乏
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基本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经济管理学类老师兼任,他们专业面比较窄,基本上教学都是纸上谈兵,大学生并没有从创新创业课程中获得知识。
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缺陷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层面不够完善,高校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此外,地方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部分的投入不够,基础设施落后,软件和硬件等配套设施跟不上。高校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师没有对相关工作予以支持,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去引导大家开展相关工作,也没有吸收社会优秀创业人士进入高校进行指导授课。
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途径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尽管目前各地方高校已经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实际的引导力还不够,因此地方高校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以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依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2015年教育部发起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在各大高校展开,皖西学院大学生共申报89个项目进行角逐来参加省级比赛。高校还可以自行组织各种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赛事,如皖西学院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每年都举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实质。对于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应鼓励他们去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去见识更多的优秀创业项目,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已有创业念头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深入了解市场,积极投入创业大军中,在实际创业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应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并加以解决。 (2)三大课堂相结合,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第一课堂指的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依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由专门的教师队伍向全体在校生进行授课的认知性教育方式。第二课堂指的是对大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辅导教育,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知识加以深化,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第三课堂指的是将第一、第二课堂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运用。
(3)校企实践训练平台为形式, 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地方高校应该联系当地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实践训练平台。例如,皖西学院与当地快递公司签订协议,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承包校园快递,以解决物流专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
2.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
根据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长,地方高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第一层次是为满足地方高校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认识。第二层次是针对有创业激情、对创业感兴趣并且具备创业精神的大学生成立创业项目小组,请创业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养,最终能将创业项目孵化并培育成长。第三层次是为培养大学生实际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进行咨询指导,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尽可能地将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打造成功企业并推向市场,将大学生变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并将成功经验形式示范效应加以推广。
3.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完善保障制度
要保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就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激励评价保障机制,切实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水平。
(1)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优良环境。地方政府通过颁布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发挥政府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鼓励地方企业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活动,为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完善高校内部组织管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序进行。第一,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特点建立一个专门为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组织机构,可以实行院长负责制,下面分设若干部门,不同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能各司其职。第二,对于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可以采取人才流动管理机制,派遣教师去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交流学习,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采取弹性学分制,学生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或者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以抵消学分等措施完成学业。
(3)構建高校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运行。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地方高校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教育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第一,要评价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各个方面,这包括课程设置的标准和目标、课程设置的对象、课程设置的方案等,还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这些课程设置及时进行反馈,对于评价反馈不理想的方面及时进行调整,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第二,对正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督查,将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对优秀档次给予奖金奖励,对于不合格项目要求限期整改或者直接终止项目实践。
五、结语
人类的发展是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有创新的发展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在教育中加大创新教育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教会学生就业,不如教会学生创业,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更不用提创业教育体制,所以我们应该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改革,将创业教育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就业、学会创业。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电子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2001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EB/OL].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41205/t201412 05_1209695.shtml.
[3]曾水英.创新创业教育: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内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关系理论争论状况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0):7-8.
[4]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5):14-16.
[5]张玉敏,郑琳娜,孙 静,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155-156.
[6]屠火明,刘吕高,陈 静.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突破[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6):48-51.
[7]刘 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68-71.
[8]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56-6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又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地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创新创业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创新创业教育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需要。当前地方高校生源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生源层次却参差不齐。对于地方高校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彰显自身优势并积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这种新的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应打破固有僵化模式的束缚,遵循教育教学方针,结合其办学实际需求,大胆尝试,根据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目标,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2015年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749万,在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的情况下,袁贵仁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打好基础,完善机制,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00多万发展到2015年的接近750万,15年增长7倍多。“毕业即失业”这种现象在各地高校均有发生。面对这样的就业压力,地方高校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建立健全创新创业长效机制,来缓解当前紧张的局势。
(3)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兼顾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且以创业教育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创业打下良 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现在的大学 生大都是“90后”,有着很强的自我意识,希望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能性
(1)国家政策的支持。为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应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针对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出台这些政策的目的都是引导和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2)地方各部门的支持。自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以来,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通过减免税收和规制环境扶持来减轻大学生创业压力,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降低大学生进入市场门槛。有的地方政府推出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这些措施既为大学生减轻了他们在创业初期的经济压力,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互相学习的平台。
(3)地方高校的支持。地方高校十分重视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例如,地方高校将創新创业理念融入课堂当中,以通识课的形式让有意愿的学生可以选择。高校每年还有创业项目的申报,申报成功者都可以获得学校资金的支持。高校还经常邀请创业成功典型到校园开展讲座,跟大学生互动,以此努力营造活跃的创业氛围。
三、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从1997~2010年,我国陆续在一些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教育部还专门成立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以引导和鼓励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在这些有利形势下,我国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现将这些问题归纳如下。
1.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陈旧
虽然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快,但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借助课本为主要载体,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教育模式。把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教条化、本本化,理论脱离实际,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过多地流于形式,大学生体会不到真正创业的乐趣。
2.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缺乏
目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基本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或者经济管理学类老师兼任,他们专业面比较窄,基本上教学都是纸上谈兵,大学生并没有从创新创业课程中获得知识。
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缺陷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层面不够完善,高校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此外,地方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部分的投入不够,基础设施落后,软件和硬件等配套设施跟不上。高校创新创业方面的教师没有对相关工作予以支持,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去引导大家开展相关工作,也没有吸收社会优秀创业人士进入高校进行指导授课。
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升途径
1.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尽管目前各地方高校已经开展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实际的引导力还不够,因此地方高校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以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依托,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2015年教育部发起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在各大高校展开,皖西学院大学生共申报89个项目进行角逐来参加省级比赛。高校还可以自行组织各种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赛事,如皖西学院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每年都举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大赛,通过比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实质。对于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应鼓励他们去参加更高层次的比赛,去见识更多的优秀创业项目,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已有创业念头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深入了解市场,积极投入创业大军中,在实际创业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应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并加以解决。 (2)三大课堂相结合,营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第一课堂指的是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依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由专门的教师队伍向全体在校生进行授课的认知性教育方式。第二课堂指的是对大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辅导教育,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知识加以深化,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第三课堂指的是将第一、第二课堂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运用。
(3)校企实践训练平台为形式, 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地方高校应该联系当地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实践训练平台。例如,皖西学院与当地快递公司签订协议,让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承包校园快递,以解决物流专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
2.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
根据地方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特长,地方高校采取有针对性的分层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第一层次是为满足地方高校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认识。第二层次是针对有创业激情、对创业感兴趣并且具备创业精神的大学生成立创业项目小组,请创业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培养,最终能将创业项目孵化并培育成长。第三层次是为培养大学生实际创新创业的实践项目进行咨询指导,提供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尽可能地将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打造成功企业并推向市场,将大学生变为名副其实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并将成功经验形式示范效应加以推广。
3.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完善保障制度
要保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就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激励评价保障机制,切实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水平。
(1)发挥地方政府引导作用,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优良环境。地方政府通过颁布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发挥政府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鼓励地方企业多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活动,为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实践平台,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完善高校内部组织管理,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序进行。第一,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特点建立一个专门为本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组织机构,可以实行院长负责制,下面分设若干部门,不同部门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能各司其职。第二,对于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可以采取人才流动管理机制,派遣教师去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交流学习,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采取弹性学分制,学生修满学分即可提前毕业,或者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以抵消学分等措施完成学业。
(3)構建高校评价激励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运行。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地方高校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教育评价激励机制,保障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第一,要评价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各个方面,这包括课程设置的标准和目标、课程设置的对象、课程设置的方案等,还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这些课程设置及时进行反馈,对于评价反馈不理想的方面及时进行调整,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第二,对正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督查,将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对优秀档次给予奖金奖励,对于不合格项目要求限期整改或者直接终止项目实践。
五、结语
人类的发展是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有创新的发展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在教育中加大创新教育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教会学生就业,不如教会学生创业,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更不用提创业教育体制,所以我们应该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改革,将创业教育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会就业、学会创业。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电子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2001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EB/OL].http://career.eol.cn/kuai_xun_4343/20141205/t201412 05_1209695.shtml.
[3]曾水英.创新创业教育: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内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关系理论争论状况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0):7-8.
[4]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15):14-16.
[5]张玉敏,郑琳娜,孙 静,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155-156.
[6]屠火明,刘吕高,陈 静.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突破[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6):48-51.
[7]刘 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68-71.
[8]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