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学中的“质疑”策略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许多事实证明,教不等于学,教过不等于学过,教师的滔滔不绝,学生学习很被动,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启发、引导、点拨,为学生的“学”服务,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予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是广大生物学教育教学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笔者也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体会。下面就“质疑”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把握关键,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在组织教学中“质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导引的设计,特别是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要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又符合教材自身的性质。比如在“新陈代谢与酶”的教学中,笔者采用直接质疑导课: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札尼的实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这样课堂的气氛很快活跃起来,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也五花八门,如:肉块为什么会消失?鸟胃是否可以进行化学性消化?鸟胃是否产生了消化有机物的物质?鸟的胃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吗?等等。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层层深入地分析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内涵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及真理的相对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新课学习中“质疑”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创立的教学最优化理论指出:“教学最优化可以说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方案。”从教学理论上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兴趣规律所制约,也就是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化。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情感性强,吸引力大,但难以持久;而间接兴趣理念性强,时间持久,但吸引力差且容易疲劳。如在“生物的进化”一章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中,学习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后,还需学习“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时学生的大脑已有些疲劳,课堂气氛显得有些沉闷,显然,学生的间接兴趣已有所下降。这时,就需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笔者及时抛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回答:①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蠖的体色及数量如何?②20世纪,桦尺蠖的体色及数量如何?③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④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⑤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什么?此时,学生的探究氛围重新活跃起来,积极地阅读教材并认真思考后作答。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学习中“质疑”,运用兴趣规律,促进两者转化,乃是最优教学的最好表现。在生物教学中,要做到这两种兴趣的互相转化,就是要努力通过教学刺激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当他们感到课上得有趣,喜欢这门学科,对生物学科的未来产生浓厚兴趣时,直接兴趣就会自然地诱发出间接兴趣。
  作为教师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质疑”,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体现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理念。比如在“染色体变异——单倍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在课件中呈现出一段资料:蜂王和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中2个染色体组,共有32条染色体:30+XX;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有16条染色体:15+X。按照开始的教学设计思路,由该段资料引入单倍体的教学后即可完成。但是当笔者分析完单倍体这一部分后,当时就有二位学生举手要求发言,提出了二个问题:①雄蜂若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来的,如何减数分裂产生精子?②蜂王和工蜂既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并且性染色体相同,为什么有的发育成蜂王,有些发育成工蜂? 首先,笔者及时对提出问题的二位同学进行了表扬,并要求全班学生对第一个问题开展讨论,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后指出: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减数分裂。而对第二个问题,笔者重新呈现了一段材料:受精卵孵化成的幼虫若用蜂皇浆饲喂2-3天,然后饲以花粉,需经21天才发育成工蜂;而受精卵孵化成的幼虫若用蜂皇浆饲喂5天以上,它只需16天即可发育成雌蜂,即蜂皇。然后提出问题:以上说明蜜蜂的性别不仅受染色体倍数的控制,还受什么影响?这说明了什么?马上就有学生指出:还受环境的影响,这说明了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一系列的问题被学生提出后,虽然有可能打破了教师原有的教学设计思路,但也应该看到,学生能够批判地看待知识,才会产生许多新的疑问,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才能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三、在课堂结课中“质疑”
  我们知道,一个引人入胜的新课导人,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掌握知识重点,意义更为重要。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作为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结束时提出:秋天飘下的叶片,落到地面时,叶面朝上多还是叶背朝上多?原因何在?使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课后思考,以此加深对光合作用场所、产物及叶片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应用了生物学原理解释了生活实际中的生物现象。当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质疑结课,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南阳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施工方面介绍斜屋面混凝土结构层自防水和涂膜防水层的质量控制。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农业农村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作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公益一类的科研事业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公共监测中心(以下
"既富而教"与"继天而教"是中国德育传统中的两个基本假设,"既富而教"的德育假设不同于"富而后教",它与"继天而教"的德育假设同样是建立在对"富而不教"的思考基础上的,对于人性的思考是这
农民安,天下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
微震监测系统是目前预测矿井灾害效果最好、最有发展潜力的监测技术之一。基于微震监测系统对深井工作面终采线合理位置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微震监测定位能够确定一定区域内高
本文从哲学的视角对工业设计的产生进行了剖析。讨论了设计的起源、审美意识的出现、社会阶段与设计的关系、工业革命对于设计发展的作用以及工艺美术运动的两面性,提出了自己
数学作为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敏捷能力的学科,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良好的数学素养将为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初中数学的学习又是比较抽象的,从小学的具体数到初中抽象数的升华。升入初中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可以激发他们学好初中数学的兴趣。  一、相互了解,使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要搞好
森林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资源,然而由于目前林业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使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如何处理森林采伐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已迫在眉睫。
物业税的改革是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诸项举措中令理论界、实业界、普通百姓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物业税的改革牵涉面广,对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及微观经济都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发展人。而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应该是机械的,呆板的,千人一面的;而应该是高素质的,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当今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的改革,尤其需要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语文新课程确立了全新的学生观,使学生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新课程环境下,我们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