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权利共享”是否能实现?——从澳洲学者休·怀特《中国的选择:为什么美国应该共享权利》一书中探讨中美两国现行国际关系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美两国的关系随着中国的崛起日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澳洲学者休·怀特在他的著作《中国的选择:为什么美国应该共享权利》中阐述了自己对于如何稳定两国关系的看法和策略,即“权利共享”。本文将通过探讨怀特这一想法的可行性来进一步预测两国未来针对彼此的政策走向。
  【关键词】中美关系;权利共享;亚洲协调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东方大国早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对于这头雄狮觉醒的大讨论已然席卷全球。众人眼中,中国相较于冷战时期的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针对中国的迅猛发展,美国作为世界霸主,其在经济及政治策略层面会如何应对。这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崛起是否代表着一个会将美国脱下王座的巨大威胁?又或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让美国与之携手共赴光明未来?对于这个问题,各方学者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澳大利亚著名战略研究学者休?怀特在他的《中国的选择:为什么美国应该共享权利》一书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美国和中国届时将不得不坐定商讨一种分享亚洲权力的办法。如果双方不能达成协定,将面临爆发毁灭性战争的危险。那时一股颠覆性的权力分配浪潮会吞没亚洲。这无论对中国还是美国,都将是难以应对的困难局势。
  作为一本介绍国际关系的书籍,《中國的选择:为什么美国应该共享权利》自发行以来便成功地在国际政治领域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了一场“中国”辩论。且不以其中的内容作为关注焦点,单就它能引起各方思考和争论这一点,此书已经取得了应有的成绩。当前大量涉及中美关系的文章及著作经常是以一种呐喊呼吁而非客观分析的姿态在对问题进行阐释。许多学者写作初期都知晓这一点,但在最后都会被毫无意识地拽入误区,偏离了自己原本的写作意图。《中国的选择》这本书也难以幸免。但是,休·怀特有一点不同于其他作者,他在书中一直做着中美两国的双向思考,即一方面展示美国重新审视自己国际地位以及权力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在指出中国需要证明自己是能够担负得起未来与美国抗衡的角色的迫切性。
  休·怀特此书的中心思想是提出了一个与主流观念完全相左的概念,即“权利共享”策略。此策略不同于以往的“撤离”或“制约”思想。怀特不赞成美国完全从亚太全身而退,因为亚太众多国家与美国牵连很深,做到不管不问、只身退出完全不现实。他也不同意美国强硬自身姿态,聚力牵制中国发展。因为这种做法军备外交花费极大,危险系数很高,可能随时会触发战争。而他提出的“权利共享”机制富有革新意义,颇具儒家中庸之道的风格。正如沃特世公司分析师伊芙琳?戈(Evelny Goh)所说:“中美两国可能已经开始了步入了一个‘谈判变革’的游戏进程之内。这项谈判过程可能会使美国的权利分布发生结构性的调整,即从压境全球转换到与中国的‘权利共享’二重奏上去。”
  在书中,怀特并不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提出“权利共享”策略有实现的可能,而是向我们清晰地描述了在他所构想的“权利共享”机制下的美中两国究竟会是何种模样。他认为中国届时会主动放弃自己领导整个亚洲的想法,并且心甘情愿地承认美国强势之所在;而同样地,美国也得接受自己世界领主地位已不复存在的事实,并且给予中国一个以前它从未给过任何国家的待遇——将其视为同等地位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共同发展。这种形势下,双方将会更多地尝试以协商来解决分歧,而不再相互进行政策施压。怀特称,美国曾经一直秉承的野心勃勃的战略决策方式让其在军费运作方面极度吃紧,难以周身。然而,中国仅仅依凭其巨大的地理优势,就可以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大幅度削弱。这并不只是凭空猜测,诸多数据以及战略学者的研究已经佐证了这一观点。他说道:“如果说有一种办法即可抑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想法,又可以避免中美两方大动干戈,那必然是寻求一种新秩序。该秩序一方面可以满足中国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保证,在美国不受很大干预的情况下,使得中国得到的力量被充分利用在正轨之上。而这种新秩序就是‘权利共享’机制,它能保证亚洲的政局的稳定。”
  “权利共享”机制的具象化就是怀特提出的“亚洲协调”,即美中日印四国的联盟。他的这个想法源自对“欧洲协调”——自拿破仑时期到一战开始之前史实的观察。欧洲协调是19世纪英、俄、法、奥、普(德)等大国共同管理欧洲冲突与危机的一种安全机制。它主要通过会议外交来决策,并按照协商一致、合法性、吸收与融合、责任与干预、自我克制等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与规范来实施。它通过阻止单边行动、平息国际和国内战争与危机、批准或保证新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等具体行动,在维持与促进欧洲和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缔约形式或许与怀特所讲的“亚洲协调”有些许出入。但他认为至少这样会使这四个国家相互牵制,以保证附近的小国不被骚扰。这种弹性很大的牵制作用,可能会很有效地避免亚洲地区灾难性战争的爆发。
  然而怀特的构想并未得很多国际关系学界的支持,反对声音直指其可行性。
  在拉尔夫.A.科萨(Ralph A Cossa)写的文章《休·怀特的<中国选择>:批判性分析》中,他对此书中的内容提出了质疑。拉尔夫首先认为怀特夸大了“中国威胁论”。诚然,中国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这一趋势目前带来的威胁尚不足以与国际恐怖主义以及核武器扩散这类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紧迫性相比较。还有,将中国的发展列入对世界的威胁之中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论断。怀特一直在书中反复强调中国的经济体量将会很快超过美国,但拉尔夫质疑这一情况真的会像怀特所预言的那样来得很快吗?即便我们假设这一天终会到来,难道这种数据之间大小的简单比较就真的意味着中国会在经济以及战略地位方面超过美国吗?数据很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
  作为澳大利亚人,怀特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对澳洲国家和人民来说意义深远,届时澳大利亚合作伙伴中的第一把交椅非中国莫属。拉尔夫认为,怀特的这种想法依然过于夸大,与现实相左。中国对澳大利亚并非意味着一切,没了中国的合作,澳洲依然也能存活下来,或许会艰苦一点,但也并未会如怀特所讲那样遭受重创。这一点同样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中国的发展对于非亚太国家的影响。   再者,依拉尔夫还认为,中国当前的军武力量的确在进步,但尚未像怀特所言能够对美国造成极大威胁,二者的差距依旧很大,而且有目共睹。怀特构想的“亚洲协调”如要实现,那必须要求日本成为一个高度独立的国家,而这带来的后果就是日本可以同其余三个同盟国(美国、中国和印度)一样拥有自主研发核武器的权力。但在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日本作为一个刚刚通过《安保宪法》的国家,是否能够获取世界各国的信任,它的军国主义会不会因此而得到复辟,这一切还未知。其次,如果日本拥有核武器,朝鲜半岛的局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值得怀疑。拉尔夫认为怀特在其书中花费大量篇幅在描写美国如何去应对中国的飞速发展,而并未花费篇章来讨论中国自己该如何看待其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作为一本描绘两国关系的著作,应当不偏不倚,将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着墨写一方而忽略另一方所得到的结论,难以说服读者。
  本杰明·赫斯考维奇(Benjamin Herscovitch)是独立研究中心的战略分析学者。他认为怀特针对美国如何应对中国崛起提出的“亚洲协调”举措是一次新鲜而大胆的尝试,但是他指出怀特犯的最大错误是将两国关系简单化。企图用一套理论来说明错综复杂的两国局势显然是不明智的。怀特自己认为,美国在面对中国是只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是撤离亚太,放任中国,二是强硬回击,维稳霸权,三是学会对话,迈向合作。本杰明称这一论调未免太过武断。面对中国,美国选择的余地尚宽。例如,美国可以选择不撤离亚太,维持自己势力的同时,也给中国有限但足够大的空间来使其扩大自身影响力,增加经济与军事力量。亦或美国可以完全放弃自己在亚太的势力,也不去加入怀特所谓的“亚洲协调”维稳式战略举措中去,从而形成一种不接触的权力制衡。总而言之,本杰明指出国家外交关系十分微妙,决不可以用单方面理论简而化之。从古至今,两国或多国之间的交往从无定式,他们此时在相互压制,彼时又互不干扰,且能签订协约相互监管。不可预测性永远是邦国交往的核心。
  这本书关于中国高速发展的未来会是何种模样缺少一些细致性的描写和判断。美国是在积极应对中国的发展,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其对中国究竟想“要什么”了解深刻的基础上。中国未来是想成为取缔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存在?还是只想加大自身发展以取得更多话语权,抵御外敌侵扰而已?在美国进行下一步决策之前,想清楚好这些问题才是最为重要的。怀特的想法很大胆,但是他没有很好的理论基础来支撑他这一判断,其结果可能会导致两国陷入危险不稳定的境遇。大国外交,知己知彼最为重要。而显然怀特没有深刻考虑这一点。
  前文提及的伊芙琳·戈并不掩饰自己对怀特的称赞,但这并不表是她没有疑虑。她认为,所谓的国际关系,其决定权依然在大国手中。这些国家之间分享的观点很大程度会决定世界政局的走向。目前的现实情况是,美国无意移交自己的经济和军事霸主地位。而中国虽然在高速发展,但在当下格局里,其发声的机会仍然不多。所以,中国现在被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越来越多的小国,依凭自己的背后靠山,屡屡挑衅这样一个尚未完全长大成人,力量还未达到极度强盛的中国。南海诸岛的纷争就是最有利的证明。其次,不同于怀特的观点,伊芙琳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依然非常牢固,它与它的“附属国”之间关系依然是牢不可摧的。中国虽然身处亚洲腹地,但是想要短时间企及美国经营了几十年的外交网络恐怕难上加难。二战和冷战使得美国将亚洲很多非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纳入自己麾下,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安全关系网”。
  还有,即便“亚洲协调”得以形成,在东亚地区,中美两国的影响势力有太多重合的地区。这一点与曾经的“欧洲协调”不一样。它们签订协约只为互不干扰,达到相互制衡的目的。因为在势力的划分上基本没有重合的地区,所以分歧也就不复存在。但放眼亚洲,情况相对而言较为复杂:韩国和印度尼西亚作为两个深受中美两国影响的国家如何去做出政策性的倾斜?朝鲜和菲律宾又是施政方向极其难以预测的两个国家:一个附庸中国,另一个攀附美国,这层关系不易处理。如此种种的不确定性怎能保证怀特想象中的“亚洲协调”得以实现?当然,怀特有一个观点是正确的,美国的附属国家可能并不会支持美国过于专断的行径。但这种不置可否的态度并不意味着它们会去选择“权利共享”这一方式。以朝鲜半岛为例,这一地区难以解决的分歧就会直接破碎掉怀特的想法。只要朝鲜一直不放弃威胁“三八线”以南的韩国,后者的领导人必将难以脱离美国这个幕后靠山。这种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的举措,都会让韩国在面对亚太关系时难以做出“一碗水端平”的决策。只要这种政策性的不平衡一直存在,怀特所谓的“协调”就永远不会有实现的可能。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战略研究部门教授罗伯特?艾森(Robert Ayson)也从另一个方向指出了怀特这一想法的错误之处。“亚洲协调”里除了中美两国还有日本和印度,抛开前两者不谈,单看后面两个国家。日本是二战后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高度发达,但没有正规的军队。其政策走向极度不易预测。若要形成同盟,理性的成员国都会选择去孤立而不是期盼让这个充满变数的国家来对某个同盟做出应有的贡献。而印度则是一个表面繁荣,实则无法自顾的国家。一个疲于解决自己国内人口及卫生问题的国家,根本无暇兼顾参与所谓的“同盟”。这里,罗伯特便发现,怀特在書中过于强调为避免战争而建立某种体系的必要,而没去考虑如何为现行秩序想好对策。
  现在的亚洲有很多国力中等的国家,它们在中美两国的博弈中其实一直持有一种“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很多情况下拒绝表明自己的立场。它们或许明白中美目前的对峙可能会保持很长一段的时间,而自己何不利用这一段平和安稳的时间来悄无声息地发展自己的国力?再者,一旦形成了包括中美日印四国的“协调”,我们将置俄罗斯于何地。作为前世界强国,目前依旧是中印两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家,被怀特抛出在同盟之外,它会作何感想?同样,印度尼西亚也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似乎也是有资格进入这一“协调”之内,但是怀特都没有对这些进行该有的讨论,势必难以服众。最后,我们要考虑到一旦“亚洲协调”形成,这必将会与已经存在多年的“东南亚联盟”形成对峙关系。届时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由懷特的中美“分权”论引发的争议反映了人们对中美在亚太能否避免战略竞争以致冲突的关注、甚至焦虑。客观地说,大国兴衰确实使它们的冲突存在可能性,但在当今历史条件下这或许不是一种必然、而是一种选择。这种探讨或未致深入和成熟,且侧重于中美双边合作的可能性,实际上还有很多重要影响变量尚未得到考察。国力发展极度不均,施政角度差异巨大,种种不稳定因素必然会成为任何一个企图在亚太地区求同存异者的巨大障碍。处理好中美外交关系,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所需要的是两国不断的磨合与交流。
  【参考文献】
  [1]Ayson,Robert.“Is Minimal Order Enough?Hugh White’s Strategic
  Parsimony”.Security Challenges,Vol.9,No.1(2013):17-26.Print.
  [2]Cossa,Ralph A.“Hugh White’s The China Choice:A Critical
  Analysis”.Security Challenges,Vol.9,No.1(2013):35-41.Print.
  [3]Goh,Evelyn.“Power,Inertia and Choices:Advancing the Debate about China’s Rise”.Security Challenges,Vol.9,No.1(2013):1-8.Print.
  [4]Herscovitch,Benjamin.“A Little Knowledge Makes a Poor China
  Choice”.Policy,Vol.28 No.4(2012):57-60.Print.
  [5]Singh,Swaran.“Missing the Mosaic:Gazing Through the Prism of Asian Futures”.Security Challenges,Vol.9,No.1(2013):27-33.Print.
  [6]White,Hugh.The China Choice.Black Inc.(August 7,2012).Print.
  [7]Yuan,Jingdong.“Getting China Right:America’s Real Choice Security Challenges”.Vol.9,No.1(2013):9-16.Print.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的社会之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都在不断探寻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方式,加强企业的政工工作就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良好的企业政工工作能够让企业内部的员工更加的团结,提升工作的效率。但是在当前的企业政工工作中却表现出较多的问题,影响到其发挥出来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当前企业政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现状。  【关键词】政工工作;问
期刊
【摘要】内幕交易作为证券市场的天然副产品,是指享有内幕信息的人通过内幕信息进行的证券交易,其行为目的是获得利益或减少损失”,内幕交易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结合证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内幕交易在证券市场中依然存在问题,应当对内幕消息的范围,内幕交易主体和内幕交易行为等具体内容给予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内幕消息;内幕交易;市场平等论  第一章有关禁止内幕交易理论梳理  禁止内
期刊
【摘要】同人文作品作为作者独立创作出的思想智慧结晶,应当得到版权法的保护。但是,在同人文创作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同人文作品与原著作品之间的虚构角色版权问题。本文从论述同人文作品的发展入手,进而深入研究同人作品虚拟角色的版权归属与保护问题,从而为我国同人作品角色版权领域的司法实践和运用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同人作品;虚拟角色;版权归属  一、同人作品概述  同人一词来自日语的“どうじ
期刊
【摘要】实践中,公益性房屋拆迁主要包括城市公益性房屋拆迁和农村公益性房屋拆迁。二者在拆迁处理操作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而且相关的法律适用也不尽相同。目前实践中遇到问题最多的还是城市公益性房屋拆迁。本文研究的对象也是城市公益性房屋拆迁的补偿问题。  【关键词】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纠纷  城市公益性房屋拆迁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繁荣发展。虽然是为了如此美好的
期刊
《择天记》里陈长生长大后和徐有容再度遇见,叫她初见姑娘。历经多年后的阔别重逢自然不认得彼此,但却又一次爱上。  初次见面,没有责任没有关系没有交集的两个人直至最后达到了生死共患难的挚情,你能说这不是延续了初见的美好吗?  突然就能体会到若干年前一个女生的朋友圈“见一面就少一面”背后是怎样的绝望。因为他和她不能把每一次见面都保持像初见那样的美好。  过去在遇人不淑的时候总爱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也
期刊
【摘要】加强国防教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做好军事工作的需要。煤矿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煤矿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煤矿职工是国家的财富,是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煤矿企业文化的传承者,是全体职工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对煤矿职工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摘要】如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案件在法院受案中几乎占有1/4,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事故增长,无辜受害第三者实应受到保护,《道路交通安全法》、《保险法》及其司法解释、《交强险条例》应运而生,这些法律设立之初就赋予保护保护受害人目的。但法律实践因相关法律不完善及冲突,在关于保险代位权的适用与操作方面越来越重视,此类案件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结合案例对代位权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交强
期刊
【摘要】司法实践中,在处理具体案件时不仅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做到有法必依,更要考虑到民众对于法律的朴素的评价,考虑到判决结果对社会带来的影响,考虑适用法律的目的以及民众的意见,以此来保证判决的合理性,使得判决结果符合普通民众对法律的普遍期待和朴素想法。另一方面,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一项有高弹性的权利,在现阶段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的我国,这项权利如果不加限制,很可能会随意扩张,变成司法擅断的温床从而造成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科学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安全基础,作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与其他安全因素緊密联系在一起,就使得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因此,本文对网络主权的国家立法及相关对策进行了研究,针对网络主权这一概念明确了网络主权的国际立法,全文最后指出了加强国家网络主权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络主权;国家主权  
期刊
【摘要】作为世界历史中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政权,布尔什维克的建军之路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后常备军应被彻底消灭,但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严峻的生存环境促使领导人们改变了观念,建立起世界上第一支正规化的无产阶级军队。  【关键词】布尔什维克;红军;正规;国内战争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发生有其突然性,俄罗斯帝国的迅速覆亡使列宁意识到应当马上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无产阶级革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