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权分置”制度下农民宅基地财产权益实现的多元路径

来源 :学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产功能成为宅基地主导功能和农民内在诉求.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启动和城乡融合发展,既提出完善宅基地财产权的迫切要求,也为激活宅基地的生产和经营等多功能,实现宅基地财产权益打开了空间."三权分置"赋予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更加完整的权能,奠定了农民宅基地财产权益的制度基础.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原本虚化的集体所有权获得对闲置宅基地进行整治、规划和运营的权利,对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宅基地(住房)开发经营"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村集体可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和集体经济获取经营收益,在宅基地征地补偿、用途变更时参与增值收益分配,在宅基地资格权和使用权转让时按照一定比例分享流转收益,以及通过增减挂钩、抵押融资、入股联营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等获得财产收益.新增设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赋予农户拥有对宅基地的申请资格和在宅基地流转过程中以及集体资产分配中的资格福利与经济利益,农户通过资格权的置换、有偿退出和有偿调节等方式获得财产收入.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农户获得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处置权利,使用权流转范围扩大化、流转受让主体范围拓展,流转形式多样化等助推农民财产利益的增进.今后需要继续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推进相关制度改革以充分保障农民的宅基地财产利益.
其他文献
一位老同志和我聊天,说最近很累.我道:“您退休十多年了,无官一身轻;儿女都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有啥可累的?”他说:“头脑累呀!经常上网、看手机,同样一件事,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甚至一日三变,弄得我的脑筋转不过弯来,头都大了,跟着绕来绕去,更别说跟上趟了,你说累不累?”
期刊
由西方科技巨头提出的元宇宙概念描绘了一种幻境,即个体通过新的身体在虚拟空间获得再生.这种幻境引导了人们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对元宇宙概念的深入理解需要凝视潜伏在西方思想传统中的虚无.虚无生发于内心和现实世界无从逃逸的现实.一方面,祛魅打破了宗教构筑的神圣幻境,使得人们的内心世界缺乏意义,另一方面,资本—权力塑造的总体性机制使得人们生活在理性构筑的牢笼中.面对虚无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填充和再幻境构成了克服虚无的两种方式.填充机制通过景观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外在引导转移了人们对虚无感的注意,再幻境则是通过超越性重构
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的特质是什么,究竟从何而来,向何处去,需要我们在应然、实然和已然的层面上审慎地思考与回答.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思考与回答中国社会政治发展问题的普照之光,由此决定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直面的是多质态的时代,即由世界资本主义向世界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直面的是多质态的社会,可谓"后新民主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直面的是多质态的政治,依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为定向发展的政治.这些问题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尚未达成真正的共识,对此加强研究就显得非
由于前人没能给出恰当的人之存在依据,也没能辨认出生存性恐惧这一人之存在的现实化的障碍,便不能揭示"人如何以及何以克服虚无而在感性世界中存在?"的问题,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所带来的普遍虚无便无法消散.尝试将人的需要和人之存在(即"为其所是")结合起来,通过对生命需要的探讨,得到如下结论:在因果一体的作为人之存在依据的人之"生—生"的生命需要—生命固有的本真驱动力—自由自觉的本真的生命实践中,人之存在、自由和道德得以一体实现,人获得了个体性与整全性的统一和有死性与永恒性的统一.其中,永恒处于当下,表达为与永恒
正如生命是基因的表达一样,经济也只是创新的一种表达.新奇创生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一个新奇不断涌现、技术不断生成、"技术—制度—结构"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能够展现出勃勃生机;否则,经济便会陷入僵化、锁死直至衰退,或者循环累积造成结构失衡,引发泡沫与危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自立自强"是在现有技术生态体系下应对高端资本品断供和产业链断裂困境之举,是打破现有技术演化路径锁定效应,实现经济赶超的机会窗口,其核心环节就在于通过自主创新打通从技术涌现到结构升级的良性、健康演化通道,不断创造增量以保持经济持续
元宇宙已经引爆为社会热点.人们对元宇宙的秩序是否应该受法的规范产生了好奇.任何宇宙都有规则.元宇宙也是宇宙.当前所说的元宇宙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互联互通、自由平等、开源开放的现实与虚拟融合的世界.在元宇宙,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和政府将不存在.但无论是在元宇宙的现实中,还是在元宇宙的虚拟中,活动主体都是人,人的行为都需要符合共识规则的要求.元宇宙中的任何活动主体,在人工智能、算法、数据、隐私、安全等方面的行为都必须遵守法的基本精神,并在法的精神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
全面促进消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消费需求大致呈现三个阶段的变化.近十年来,消费率开始缓慢上升,消费需求重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但理论和经验分析表明,当前中国实际消费率仍明显低于潜在消费率,至少可提高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可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面对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城镇和东部地区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突出短板,"十四五"时期应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争取实现从7.5亿生产者、1.46亿市场主体福利最大化转向14亿消费者、5亿家庭户福利最大化
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一切皆物质,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或映象.但这一全称的普遍性命题是否成立呢?对此,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齐泽克从不同视角回答了这个问题.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运用例外逻辑肯定了物质的运动特性,齐泽克则从精神分析的性化公式分析了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物质定义的不足并给予补充.在此基础上,齐泽克借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将精神分析的非全逻辑引入唯物主义反映论,并指出了"一切皆物质"的命题没有为意识留下足够的空间,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齐泽克的这一理论努力与马克思早期极为相似,它从
从土地经营权的渊源、立法目的、物债二分的基本规律、概念术语、登记对抗之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土地经营权属于物权之理由明显要强于认为土地经营权属于债权之理由.债权论无法解释在租赁、入股、抵押等情形下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之问题.《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民法典》所规定之土地经营权在概念上及性质上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应当统一续造为物权法上的一种用益物权.不宜将土地经营权区分为债权性土地经营权和物权性土地经营权,尤其不宜按照流转年限五年以上和五年以下这个标准对土地经营权性质进行物债区分.土地经营权之设立及存在乃土地经营
明朝是一个兴于淮水的王朝.淮河流域的治理状况,是明代在王权主义下进行国家治理的横截面.用君主的绝对权力支配人、压迫人,这是王权社会统治的根本思路.沿着这个思路,王权主义之下的治水,从"除民之害"走到了"挽黄保运",水患未平而置民于水火;治国之法变为制民之术,并在淮河边上演了一出唯君唯上的建都闹剧;以规范与同化来扼杀创造力,淮河文化走向衰落.潘大明先生的近著《湮没的帝都——淮河访古行纪》,以明中都的兴废为中心,揭示了王权主义下国家治理模式的困顿及其对于人类的开放性、包容性、创造力的扼杀,同时警示我们,现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