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3年潜山县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及原因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yi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2003—2013年潜山县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比较发现,在这10年中,潜山县森林资源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分析了2003—2013年潜山县森林资源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森林资源管理建议,即进一步加大商品林中的松林改造进度及生态林管理与抚育管理进度,以提高森林资源经济产出与生态效益。
  关键词 森林资源;变化;原因分析;建议;安徽潜山;2003—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169-02
  1 潜山县森林资源分布概况
  潜山县是一个半山区县,地貌由北至南变化为山区、丘陵和平原。其中中低山区林地面积为82 344.5 hm2,占比89.23%;丘陵区林地面积为9 315.2 hm2,占比10.09%;平原区林地面积623 hm2,占比0.68%。潜山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区,平原丘陵地区森林分布很少,森林资源分布从北到南呈递减趋势,分布不均匀。
  2 潜山县森林资源基本数据
  2.1 2003年基本数据
  200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表明,潜山县国土总面积数据为169 679 hm2,林业用地面积93 883.9 hm2,活立木蓄积量3 839 449 m3,森林覆盖率53.10%,林木绿化率54.47%。
  2.1.1 林地面积概况。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86 608 hm2,疏林地面积171.2 hm2,灌木林地面积4 892.5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 475.8 hm2,苗圃地面积10.5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130.3 hm2,宜林荒山荒地面积555.9 hm2。在86 608 hm2的有林地中,乔木林80 147.3 hm2,竹林6 460.7 hm2。其中林种面积分布为防护林18 865.9 hm2,特用林1 391.1 hm2,用材林63 705.9 hm2,经济林面积2 645.1 hm2。
  2.1.2 林木蓄积概况。潜山林木蓄积量3 721 402 m3,其中乔木林蓄积量3 720 353 m3,疏林地蓄积量1 049 m3,四旁树蓄积量93 534 m3,散生木蓄积量24 513 m3,竹类株数49 790 700株,其中散生竹534 100株。
  2.2 2013年基本数据
  201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表明,潜山县国土总面积为168 606 hm2,其中林地面积为92 282.7 hm2,非林地面积为76 323.3 hm2。需要说明的是,2013年国土总面积168 606 hm2是使用省民政厅根据全省勘界结果提供的县域国土总面积,而2003年的国土总面积数据为169 679 hm2,系延用全省勘界前的数据,因而2013年使用的国土总面积比2003年减少1 073 hm2。
  2.2.1 林地面积概况。在全县92 282.7 hm2林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为86 356.9 hm2,疏林地面积6.7 hm2,灌木林地面积4 345.6 hm2(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3 494.3 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36.4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859.3 hm2,苗圃地面积49.2 hm2,宜林地面积78.7 hm2,辅助生产林地面积49.9 hm2。全县商品林面积为60 587.5 hm2,公益林面积为31 695.2 hm2。防护林29 789.1 hm2,特用林1 394.5 hm2,用材林53 500.5 hm2,薪炭林34.6 hm2,经济林6 526.9 hm2。在86 356.9 hm2有林地面积中,乔木林地面积为79 354.7 hm2,竹林面积为7 002.6 hm2。
  2.2.2 林木蓄积概况。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4 905 591 m3,有林地蓄积量4 777 398 m3,疏林地蓄积量76 m3,散生木蓄积量6 749 m3,四旁树蓄积量121 368 m3,毛竹20 834 400株。
  3 潜山县10年间森林资源变化原因分析
  3.1 森林面积变化
  在2003—2013年10年间,潜山县林地总面积减少了1 601.2 hm2,有林地面积减少了251.1 hm2,疏林地面积减少164.5 hm2,灌木林地减少546.9 hm2,未成林造林地减少939.4 hm2,苗圃地增加了38.7 hm2,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增加251.2 hm2,辅助生产林地增加10.2 hm2(表1)。
  3.1.1 林地面积减少原因。一是根据全省勘界数据,潜山县勘界后国土总面积减少1 073 hm2。从勘界前后的县镜界线看,潜山县县镜界线调整基本上都是在山区,调整的地类基本上属于林地,因勘界减少林地面积980 hm2。二是王河镇、黄泥镇、油坝乡、梅城镇等乡镇在2003年前,林农在耕地上自发营造湿地松、杨树等短轮伐期用材林面积684.4 hm2, 2013年进行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时,已经采伐重新耕种,导致林地面积减少482.5 hm2。三是由于经济建设征占用林地减少林地面积138.7 hm2。综合以上3项因素,2003—2013年10年间,全县林地面积合计减少1 601.2 hm2。
  3.1.2 有林地面积变化原因。在上述减少的1 601.2 hm2林地中,有林地面积为1 455.4 hm2。10年间,潜山县通过造林、封山育林、未成林造林地进入有林地等原因,使得有林地面积净减不多。其中,主要原因是未成林地转变为有林地面积939.4 hm2,疏林地转变为有林地面积164.5 hm2,新造林使灌木林地、宜林地转变为有林地面积100.4 hm2,因此潜山县有林地面积净减面积只有251.1 hm2。
  3.1.3 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变化原因。疏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变化,基本上都是由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转变为有林地,或者是其他林地减少造成的。   3.1.4 未成林地面积变化原因。近年来,根据全县林种结构调整的需要,潜山县人工造林基本上以油茶、杜仲、茶叶等经济林为主,营造用材林的面积已大幅减少。因此,随着原有的未成林林地面积转变为有林地,而使未成林林地呈现大幅减少的趋势。
  3.2 蓄积变化
  3.2.1 林木蓄积量增长原因。2003年二类调查时林分蓄积量为3 721 402 m3,2013年林分蓄积量4 777 474 m3。与2003年相比,林分蓄积量增加了1 056 072 m3。主要原因,一是2003年乔木林的幼龄林面积30 440.9 hm2,而2013年乔木林的幼龄林面积仅为3 012.5 hm2,幼龄林面积减少了27 428.4 hm2,根据测算,其中进界木面积12 000 hm2,增加森林蓄积量324 000 m3。二是林分正常生长净增蓄积量732 072 m3。
  3.2.2 四旁树木蓄积量增长原因。2003年四旁树蓄积量93 534 m3,2013年121 368 m3,四旁树木蓄积量增加27 834 m3。变化原因,一是群众植树造林的意识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四旁植树积极性不断高涨,导致四旁树木蓄积增长;二是原有四旁树的自然生长导致其蓄积增长。
  3.3 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变化
  2013年调查森林覆盖率为53.29%,比2003年的53.10%增加了0.19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为55.05%,比2003年的54.47%增加了0.58个百分点。变化原因:一方面,国土总面积的调整间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提高;另一方面,灌木林地(包括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的增加,以及四旁树折合森林面积的增长,也导致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的提高[1-7]。
  3.4 森林资源结构变化
  3.4.1 林龄结构变化。在2003—2013年这10年中,随着龄组的进界,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大幅度减少,而近熟林面积大幅度提升,年龄结构以近熟林较多,其次为中龄林。而幼龄林和成、过熟林面积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自然进界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表2)。
  3.4.2 林种结构变化。10年间,林种变化主要以用材林和防护林为主,经济林和薪炭林变化虽占一定的面积,但其蓄积量对整个林种结构几乎没有影响。从面积上看,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近10年来,林业政策的调整,森林分类经营中防护林面积增加,用材林面积因此相对减少。从蓄积量情况看,防护林和用材林蓄积量都有所增加,主要是林木自然生长、政策调整及人为经营因素引起的(表3)。
  另外,薪炭林面积减少,经济林面积增加,主要原因是封山育林导致薪炭林转换成为其他林种,以及低产林分改造,如油茶基地建设,使得部分薪炭林转换成为经济林。此外,各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实施,也使得经济林地面积得到一定的增加。
  3.4.3 树种组结构变化。由于2013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2003年相比,2013年树种组划分更为精细和合理,因此二者之间的数据很难进行精确比较。尽管如此,还可以从表4中看出,松杉类的树种组蓄积明显提高,阔叶类树种组蓄积量的变化也很大,除自然变化因素之外,2次调查手段及分类标准变化是引起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表4)。
  4 森林资源管理基本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2003—2013年这10年中,潜山县森林资源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因此,潜山县的森林资源质量提升还有较大空间,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林分改造进度,尤其是要加大商品林中的松林改造进度,以提高森林资源经济产出,进一步加大生态林管理与抚育管理进度,以提高生态林健康水平,提高生态林的生态效益[4-10]。
  5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EB/OL].(2013-03-27)[2016-03-10].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 13fnh5bllmra3.attach.
  [2]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0-193.
  [3] 张国庆.基于生态权理论的当前我国生态法治策略研究[EB/OL].(2015-02-07)[2016-03-10].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
其他文献
于2015年对浙江省自然海区68个梭子蟹样品进行了总汞、无机砷、铅、镉4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镉含量远大于总汞、无机砷、铅的含量;总汞和无机砷在不同生物组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治疗尘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尘肺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
总结了伊犁河谷温室番茄熊蜂授粉技术规程,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地条件、农药使用要求、授粉管理、回收等,以供参考。
摘要 介绍了油茶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油茶丰产造林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造林方法、造林密度、幼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丰产;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88-01  1 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要求年均温、相对湿度、年均降雨量、日照时数分别为14~21 ℃、74%
为了科学合理评价阳泉矿区煤层气利用模式的实际效果,选取了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煤层气利用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煤层气
通过对沭阳县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历史及现状的阐述,提出今后在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重点.以供参考。
<正> 《人民日报》1981年2月25日转载了《文汇报》谭冰若的《对流行音乐的几点看法》一文。该文说,近年来,在国内音乐生活中,关于流行音乐的问题引起了注视,并且进行了不同观点的争论。这种争鸣是正常的。文章说:“流行音乐在社会上掀起层层热浪,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广大群众对一种易于接受的轻松活泼的音乐形式的喜好,它是否应在今日社会主义的音乐生活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可以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SunFireTM C18不锈钢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以乙腈-水(80:20,vfv)作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柱温30℃,在240nm的波长下,对二甲戊乐灵乳油进行定量分析测定。结果
当前灌区水循环演变规律研究已经成为研究区域水循环过程的热点.选取蒸散量、降水量、引水量和排水量等对地下水系统有直接影响的因子,分析其变化趋势,对于查明青铜峡灌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