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3-01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慢性骨骼疾病,一般情况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主要特点就是骨组织微结构受到一定的破坏、骨矿物质含量下降,主要症状为驼背、疼痛以及易引发骨折等。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若出现轻微的创伤便会导致骨折,该病多发于年长女性,由此可以看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群与年龄有较大的关系。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这就需要我国医疗行业引起重视。骨质疏松症患者日常注意规律饮食,并进行药物防治,确保骨质疏松患者早日康复。
1 骨质疏松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主要原因是与维生D、降钙素等有一定的关系。其中维生素D在人体中尤为重要,是人体吸收钙的重要载体,若人体内没有维生素D,吸收钙含量再高也起不到较好的作用。此外,人体内维生素D原会在阳光的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再通过肾脏、肝脏的作用生成活性代谢物,以此有效發挥生物学效应。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与阳光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使维生素D的合成数量与年轻人相比较少,并且随着肾功能的不断减退,导致肠道维生素D的吸收率大大降低,最终致使骨代谢异常。
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一种的激素,能够促使骨骼的有效形成,能够对破骨细胞活性产生抑制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对骨的分解产生一定的抑制,有效增加骨钙,降低血钙含量,同时还能够使骨细胞有效增值。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分解降钙素能力逐渐降低,致使对破骨细胞活性抑制能力下降,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症药物防治
维生素D、钙剂。骨骼主要是有无机质与有机质组成,其中无机质有碳酸钙与磷酸钙构成,有机质是胶原蛋白。摄入适量的钙含量能够有效提高骨骼生长能力,并且合理的进行补充钙元素可起到维护与巩固骨骼质量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推荐摄入量为800 mg/d,50岁以上人群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 mg/d。由于钙剂种类不同,其钙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碳酸钙含量相对较高,并且吸收率也比较高,极易出现便秘、上腹不适等症状。此外,在补充钙剂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补充,其中高钙尿症患者以及高钙血症患者不能使用钙剂。钙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与其他药物结合使用。
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能够有效增加骨密度,以此提高骨骼质量,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骨折的发生率。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主要是有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以及其他机制类药物等。一般情况下选择抗骨松药物,比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以及迪诺赛麦等药物;中、低度骨折风险患者应使用口服制剂,但是依从性较低,高骨折风险患者需要采用注射制剂;仅椎体骨折高风险患者可使用雌激素或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若患者新发骨折伴疼痛,可采用降钙素进行短期治疗。此外,中药对骨质疏松症也有较好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是对于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证据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考究,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效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慢性骨骼疾病,一般情况下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主要特点就是骨组织微结构受到一定的破坏、骨矿物质含量下降,主要症状为驼背、疼痛以及易引发骨折等。此外,骨质疏松症患者若出现轻微的创伤便会导致骨折,该病多发于年长女性,由此可以看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群与年龄有较大的关系。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这就需要我国医疗行业引起重视。骨质疏松症患者日常注意规律饮食,并进行药物防治,确保骨质疏松患者早日康复。
1 骨质疏松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主要原因是与维生D、降钙素等有一定的关系。其中维生素D在人体中尤为重要,是人体吸收钙的重要载体,若人体内没有维生素D,吸收钙含量再高也起不到较好的作用。此外,人体内维生素D原会在阳光的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再通过肾脏、肝脏的作用生成活性代谢物,以此有效發挥生物学效应。一般情况下,老年人与阳光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使维生素D的合成数量与年轻人相比较少,并且随着肾功能的不断减退,导致肠道维生素D的吸收率大大降低,最终致使骨代谢异常。
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一种的激素,能够促使骨骼的有效形成,能够对破骨细胞活性产生抑制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对骨的分解产生一定的抑制,有效增加骨钙,降低血钙含量,同时还能够使骨细胞有效增值。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分解降钙素能力逐渐降低,致使对破骨细胞活性抑制能力下降,最终引发骨质疏松症。
2 骨质疏松症药物防治
维生素D、钙剂。骨骼主要是有无机质与有机质组成,其中无机质有碳酸钙与磷酸钙构成,有机质是胶原蛋白。摄入适量的钙含量能够有效提高骨骼生长能力,并且合理的进行补充钙元素可起到维护与巩固骨骼质量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推荐摄入量为800 mg/d,50岁以上人群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 mg/d。由于钙剂种类不同,其钙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碳酸钙含量相对较高,并且吸收率也比较高,极易出现便秘、上腹不适等症状。此外,在补充钙剂的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补充,其中高钙尿症患者以及高钙血症患者不能使用钙剂。钙剂在使用的过程中,应与其他药物结合使用。
抗骨质疏松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能够有效增加骨密度,以此提高骨骼质量,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出现骨折的发生率。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主要是有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以及其他机制类药物等。一般情况下选择抗骨松药物,比如唑来膦酸、阿仑膦酸钠以及迪诺赛麦等药物;中、低度骨折风险患者应使用口服制剂,但是依从性较低,高骨折风险患者需要采用注射制剂;仅椎体骨折高风险患者可使用雌激素或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若患者新发骨折伴疼痛,可采用降钙素进行短期治疗。此外,中药对骨质疏松症也有较好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是对于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证据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考究,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效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