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和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本文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因此,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的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在实践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激发兴趣,调动探究欲望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现在有的学校,仍然用传统教育方式进行教学,一些学生是被迫学习语文的。他们厌学情绪严重,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成绩较差,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让其做到乐学、善学、会学。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首要内部动力,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锻炼其创新思维,首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语文游艺活动,给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语文的兴趣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启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二、注重语言训练,启迪积极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可以说,没有语言,思维将无从谈起。因而,作为以语言教学为主的语文课必须在学生的语言思维上进行系统地训练,要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以此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训练学生用恰当、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学生口头语言、内部言语和书面语言的发展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因此,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使学生能围绕一个话题,有条理地用生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好处。
  三、注重想象运用,拓宽思维空间
  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充盈着想象,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往往能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从而驱遣学生的想象。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促使学生想象。多媒体教学中色彩、线条、画面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声音具有表情功能,美的画面配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往往能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借助声、光、电的神奇配合,以其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想象思维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四、注重质疑问难,引导大胆探究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要敢于大胆质疑。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必须扫除学生在质疑方面的心理障碍,调整他们的积极心态。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深入思考,不主动寻疑。对于这种学生,应使他们了解质疑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要学也要问,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必要时教师要多对他们“问难”,使他们明白自己学习上的欠缺,引起他们的适度焦虑,从而养成他们不但求“知其然”,更求“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有的学生有疑,但怕提出的疑问不得要领,受老师责怪,被同学耻笑。对于这类学生,我热情地鼓励,肯定他们“质疑”的勇气。还有的学生,把握不住学习要点,对所学内容不知所云,提不出问题,老师就要多指点,引导他们去找疑问,从字、词等难度较小的方面入手,学会质疑。只要学生开始问了,便会越问越多,越问越难,进而越学越深。
  五、注重评价导向,鼓励主动参与
  学生正在成长之中,他们仅是一个潜在的发展主体,不会自发地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要使学生从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就必须介入教育的力量,给予适当而又必要的外在激励,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获得主动的发展。激励性语言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教育策略——激励性策略,即运用激励性的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自身潜能,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将激励性的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独辟蹊径、探新求知、标新立异,排斥那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做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根究底,并促进学生勇于实践,打破思维定势,使习惯思维不再习惯,那么创新思维就会得到逐步提升。
其他文献
教师队伍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的配置使用,也包括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环节的协调监控,其中最富有实际意义的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关系到学校管理目标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关系到合力同心、步调一致、共荣共辱、齐心协力工作环境的创设;关系到学校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的提高;也关系到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巩固。为此,有必要深入调查研究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主客观因素,根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课堂结构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我们语文教师如何上好语文课,把学生从“苦学”、“怕学”、“不愿学”,带到“乐学”、“兴学”、“想学”,就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深思。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课堂;愉快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愉快教学的主要阵地。进行愉快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的活动参与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收到变“苦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本文通过在诱导变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精选材料,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亦称为多触角思维。它是指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
期刊
摘 要: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把创意法教育理论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就是根据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学习兴趣、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程序和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本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创设数学学习兴趣,设计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程序、创设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来论述高中数学的创意法教育研究。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高中
期刊
摘 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中学生刚入校时,接触的英语简单且接近生活,往往具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和程度的加深,再加上学习方法的不当,又缺少适当的语言环境,因而这种兴趣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感到学习英语太枯燥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把学习英语视作负担,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期刊
多年以来,英语教育一直把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首位,因为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在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那么,英语学习者应该怎样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呢?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读什么  阅读能力的训练总是离不开阅读材料
期刊
摘 要:中学历史课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以案例进行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求知探索,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  关键词:历史教学;营造氛围;学会思考;联系实际  长期以来,学生对历史课的理解是“死记硬背”,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忽视了历史学科形象、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教师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忽视了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期刊
摘 要: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向活动。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本文论述了激发英语学习兴趣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兴趣;激发;方法  学习是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更是提高和深化的过程。现代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托,以身边的人
期刊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笔者谈谈粗浅的看法,以求教方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数学思想  一、理解数学
期刊
近几年来,一题多解的解题方法似乎被淡忘了,越来越多的被解题方法多样化所代替。究其原因何在?还是课改惹的祸?课改的出发点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一题多解并非一无是处,它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题多解要求学生个体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考虑问题,根据数量间的内在关系,运用不同的解法进行解答。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进学生的灵活性、多向性、开拓性、应变能力,打破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等是很有帮助的。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