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1月~2008年1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20例,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年龄3~12岁,男15例,女5例,春秋两季发病者17例,其他季节3例。20例患儿均见典型皮肤紫癜,9例患儿表现有关节肿痛,以膝踝关节多见。有2例患儿因急性腹痛、便血起病,而误诊为急腹症,有8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诱因表现:16例有呼吸道感染病史,4例原因不明。
治疗方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寻找致敏因素,对可疑的食物或药物应暂时不用,或对可疑的食物在密切观察下从小量开始应用,逐渐加量。并行过敏源测定,对明确过敏者,嘱避免远离过敏源,给予脱敏治疗。对症治疗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有肾脏病变则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治疗。
结 果
15例患儿经治疗0.5~1个月后临床治愈出院,5例出院时仍有轻度肾损害,进一步随诊随访,防止再次感染。
讨 论
本病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首症以皮肤紫癜最常见,紫癜特点为压之不褪色,少数病例在紫癜前先有关节痛、腹痛、腰痛或血尿、黑便等。临床最常见为皮疹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如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脏等其他类型,临床上较少见。当出现下述症状与体征时应考虑为过敏性紫癜:①发病时年龄<20岁;②明显的紫癜;③肠绞痛;④组织等检查提示球细胞在小血管壁上沉积。临床上只需同时具备②和④两条就可以诊断。非典型者需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单纯皮疹型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性紫癜相鉴别。
本病的治疗方法有脱敏治疗、祛除诱因、激素治疗、抗凝治疗及血浆置换等。脱敏疗法是为Ⅰ型变态反应患者连续注射或其他途径给予产生变态反应的生物材料制成的变态原浸液,并逐渐递增剂量与浓度,从而增强对此类过敏物质的耐受性,达到减轻症状或痊愈的目的。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处理,有出血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镇静剂;有消化道症状时应限制粗糙饮食;有大量出血时需考虑输血并禁食,以分次输血为宜。
激素治疗作为常规治疗目前仍普遍应用,尤其对于伴有关节痛、腹痛及消化道出血者效果较显著,但应密切关注激素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免造成机体更大的损害。由于紫癜肾炎可有血小板沉积、血管内凝血及纤维蛋白原沉积,故用抗凝剂治疗。常用的有肝素、潘生丁、尿激酶等。血浆置换多用于对免疫抑制剂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另外,应早期用药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由于肾损害是影响过敏性紫癜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国内外都有一些如何早期用药以预防肾损害的探讨。对于有肾损害的患者长期随访很有必要,肾活检能够确定诊断并决定预后。若早期仅以临床尿改变为诊断依据,紫癜肾炎的检出率为20%~60%。若以肾活检或尿酶谱及尿系列蛋白为诊断依据,紫癜肾炎的检出率可达100%。国内有以抗凝药来保护过敏性紫癜肾脏免疫损害的报道,何氏等以肝素钠120~125mg/kg加入10%的葡萄糖内静滴,1次/日,连续5天,能有效减低紫癜肾炎的发生率。
本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好发年龄为3~10岁,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为13.5~18.07/10万,与本资料表现相同。
目前药物治疗仍有争议,主要在于不良反应及复发两方面,因此抗凝、糖皮质激素以及血浆置换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病例数较少,儿科的报道更少,有待大规模的循证医学来验证。
参考文献
1 郭安东.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2):200-201.
2 茅松,刘光陵.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3(1):331-341.
3 谢祥鳌.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治进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3(2):459-461.
2003年11月~2008年1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20例,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年龄3~12岁,男15例,女5例,春秋两季发病者17例,其他季节3例。20例患儿均见典型皮肤紫癜,9例患儿表现有关节肿痛,以膝踝关节多见。有2例患儿因急性腹痛、便血起病,而误诊为急腹症,有8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诱因表现:16例有呼吸道感染病史,4例原因不明。
治疗方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寻找致敏因素,对可疑的食物或药物应暂时不用,或对可疑的食物在密切观察下从小量开始应用,逐渐加量。并行过敏源测定,对明确过敏者,嘱避免远离过敏源,给予脱敏治疗。对症治疗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有肾脏病变则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治疗。
结 果
15例患儿经治疗0.5~1个月后临床治愈出院,5例出院时仍有轻度肾损害,进一步随诊随访,防止再次感染。
讨 论
本病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首症以皮肤紫癜最常见,紫癜特点为压之不褪色,少数病例在紫癜前先有关节痛、腹痛、腰痛或血尿、黑便等。临床最常见为皮疹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如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脏等其他类型,临床上较少见。当出现下述症状与体征时应考虑为过敏性紫癜:①发病时年龄<20岁;②明显的紫癜;③肠绞痛;④组织等检查提示球细胞在小血管壁上沉积。临床上只需同时具备②和④两条就可以诊断。非典型者需要和其他疾病相鉴别。如单纯皮疹型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性紫癜相鉴别。
本病的治疗方法有脱敏治疗、祛除诱因、激素治疗、抗凝治疗及血浆置换等。脱敏疗法是为Ⅰ型变态反应患者连续注射或其他途径给予产生变态反应的生物材料制成的变态原浸液,并逐渐递增剂量与浓度,从而增强对此类过敏物质的耐受性,达到减轻症状或痊愈的目的。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处理,有出血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镇静剂;有消化道症状时应限制粗糙饮食;有大量出血时需考虑输血并禁食,以分次输血为宜。
激素治疗作为常规治疗目前仍普遍应用,尤其对于伴有关节痛、腹痛及消化道出血者效果较显著,但应密切关注激素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免造成机体更大的损害。由于紫癜肾炎可有血小板沉积、血管内凝血及纤维蛋白原沉积,故用抗凝剂治疗。常用的有肝素、潘生丁、尿激酶等。血浆置换多用于对免疫抑制剂及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另外,应早期用药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由于肾损害是影响过敏性紫癜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国内外都有一些如何早期用药以预防肾损害的探讨。对于有肾损害的患者长期随访很有必要,肾活检能够确定诊断并决定预后。若早期仅以临床尿改变为诊断依据,紫癜肾炎的检出率为20%~60%。若以肾活检或尿酶谱及尿系列蛋白为诊断依据,紫癜肾炎的检出率可达100%。国内有以抗凝药来保护过敏性紫癜肾脏免疫损害的报道,何氏等以肝素钠120~125mg/kg加入10%的葡萄糖内静滴,1次/日,连续5天,能有效减低紫癜肾炎的发生率。
本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好发年龄为3~10岁,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率为13.5~18.07/10万,与本资料表现相同。
目前药物治疗仍有争议,主要在于不良反应及复发两方面,因此抗凝、糖皮质激素以及血浆置换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病例数较少,儿科的报道更少,有待大规模的循证医学来验证。
参考文献
1 郭安东.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2):200-201.
2 茅松,刘光陵.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3(1):331-341.
3 谢祥鳌.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治进展.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8,3(2):45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