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产果胶酶中度嗜盐菌(Aspergillus aculeatus GLUT-01)的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海拔2500~3000 m处的盐井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中度嗜盐菌,通过对该菌株的菌落形态观察、rDNA-ITS测序及同源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株为曲霉属(Aspergillus),命名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GLUT-01.该菌株能在3%~15%NaCl(最适7%)、20~30℃(最适27℃)、pH值为4.0~10.0(最适pH值为7.0)条件下生长,且能以部分污染物作为唯一碳源生长,这显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以其作为发酵真菌进行液态发酵培养,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在接种量为2%,温度为28℃,起始pH值为6,C/N为1:2条件下培养3~5 d,产生的果胶酶活性达到126.68 U/mL.试验结果丰富了嗜盐果胶酶的研究和开发依据,为高盐环境下食品工业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为确定曼陀罗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以黄色曼陀罗和野生曼陀罗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不同浓度硝酸钾溶液浸种处理、不同pH值溶液浸种处理以及不同温度水浴浸种处理,研究分析不同处理对曼陀罗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赤霉素浓度为250 mg/L、pH值为7等2个品种幼苗生长发育状况均较同一处理中其他组更好,且黄色曼陀罗种的长势较野生曼陀罗更好.浓度为0.6%的硝酸钾溶液对黄色曼陀罗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发育的促进效果最好;浓度为1.0%时,硝酸钾溶液对野生种曼陀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
肥羔型黑山羊是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以川南黑山羊(自贡型)为主要育种材料培育的专门化从事羔羊肉生产的肉用山羊新品种.肌纤维数目与大小是决定肌肉生长的主要因素,而肌纤维类型及组成是肉品质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基础,分析研究肌纤维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将为后续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从而进行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月龄阶段组(0~6月龄)的肥羔型黑山羊体质量进行记录,采用组织切片和苏木素-伊红染色对肌纤维直径、面积大小、数量进行测定,绘制出肥羔型黑山羊体质量和肌纤维生长发育曲线图.结果表明,肥羔型黑山羊在
为克服重载荷对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作业的不利影响,设计自抗扰鲁棒控制算法.首先建立重载荷植保无人机的数学模型,并分析植保无人机喷施作业的不确定性,然后分别针对位置模型和姿态模型设计自抗扰鲁棒控制算法,主要包括跟踪微分器、扩张状态观测器和非线性误差反馈3个部分,最终实现对重载荷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的精确鲁棒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自抗扰鲁棒控制算法相比滑模控制具有更优的控制效果,能够使植保无人机稳定跟踪位置指令,最大跟踪误差仅为0.3 m,设计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可快速准确估计不确定性,位置和姿态不确定性的最大估
结合全域旅游村镇的生态指标要求,以南京市江宁区代表性旅游村落为例,重点研究符合休闲游憩价值的环境美化绿地、滨水游憩绿地、游园绿地、街旁绿地4种类型.采用样地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植物物种构成、群落数量以及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园绿地的丰富度和层次最高,环境美化绿地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最为简单,各类型绿地植物配置能够满足基本的游憩功能,但是在乡土性和特色化方面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调查研究,为全域旅游村镇的植物景观优化发展提供了科学路径和方法.
通过研究不同的水溶肥与微生物菌剂配比与常规追肥对谷子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的影响差异,明确水溶肥与微生物菌剂的最佳配施方式,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协调谷子高产与环境保护关系提供技术支撑.以赤优金苗1号为试验材料,随机区组排列,共设置11个处理,采用浅埋滴灌大小垄种植模式,前期不施肥,拔节期施肥,每小区标记长势基本一致的5株,调查不同生育阶段株高,记载生育期,每个小区随机取5株代表性植株,取地上部分洗干净,先在105℃下杀青30 min后在80℃下烘48 h至恒质量称质量.成熟时,室内测定穗长、穗粒质量、千粒质量
为了检测水貂GH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寻找可用于选育水貂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以同龄同场的短毛黑水貂、红眼白水貂和咖啡水貂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检测GH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利用SPSS 19.0软件将该基因多态性与水貂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存在3个SNPs位点,分别为外显子3处的g.82C>T突变和外显子10处g.350C>T和g.501C>T突变;g.82C>T位点与短毛黑水貂的体长显著相关;g.82C>T位点与3种群体的体质量极显著相关;g.350C>T位
我国每年的农作物秸秆产量巨大,将前茬作物秸秆就地切碎肥料化是秸秆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由于不同种类秸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切碎时所需的刀轴转速也不尽相同,目前大部分还田机切碎刀轴转速单一且不可调节,导致部分种类秸秆的切碎合格率、抛撒均匀度达不到规定要求,针对这种情况,设计还田机刀轴变速机构,在简述变速机构结构原理基础上,对变速机构中的齿轮、齿轮轴结构参数进行详细设计,并对其强度进行校核.按照齿轮、齿轮轴设计参数制作了刀轴变速机构,并装于收获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收获机运行速度一定时,秸秆切碎合格率随刀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中重要的活性有机质组分,对种植模式及人类活动反应敏感.采集冀北坝上7种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样本,运行三维荧光结合区域积分(FRI)和紫外光谱对土壤DOM进行解析,探讨土壤DOM与种植模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冀北坝上地区土壤三维荧光光谱均有5个区域,其中以类腐殖酸组分(P(V,n):58.95%~69.79%)含量最高,大小顺序为露地菜地>大棚菜地>草地>青贮玉米地>燕麦地>林地>马铃薯地;富里酸组分(P(Ⅲ,n):17.97%~23.82%)次之,大小顺序为青贮玉米地>燕麦地>
为探究环境因子和不同种植管理因素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讨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垣曲县耕地有机质含量介于3.90~34.40 g/kg之间,平均含量15.99 g/kg,变异系数为29.33%,属于中等变异.(2)垣曲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半方差函数的最优模型为球状模型,块金系数为49.94%.(3)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呈现
对105份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对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土壤基本养分状况进行测定,旨在挖掘南京市栖霞山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江苏省茶树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南京市栖霞山野生茶树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4.18%~27.79%,多样性指数为0.27~0.56,其中问云亭、茶谷区域的野生茶树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较高.通过土壤成分分析,发现除茶谷区域外,其他区域土壤pH值>7,栖霞山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偏低.栖霞山野生茶树叶片农艺性状和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