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友友和丝绸之路合奏团”的亚洲之旅已经开始,这位“丝绸之路”上的新客,再次将他的跨界之作带到中国。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朱亦兵曾经与马友友有过合作,他认为,马友友的尝试是将古老的文化传统,用现代人的方式加以传承。“他们带来的这种艺术没有拿我们当陌生人看,不会让我们入不了门。”
《投资者报》:你曾在欧洲顶级的巴塞尔交响乐团担任过首席大提琴15年,期间和马友友有过合作吗?对他作何评价?
朱亦兵:有过一些合作,但不多。我的法国老师29年前就告诉我拉琴和做音乐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如果只是演奏技巧娴熟,只能说他是拉琴的;马友友已经超越了器乐演奏,在艺术创作上进入到了一个自由情感的空间,称得上是“大艺术家”。
马友友从小没有生活在我们这个体制里,他成长的社会和环境,鼓励人发展独立思维空间。西方有句话说,艺术是上天给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它培养了人的情感和思维的独立。情感的飞跃需要足够自由的土壤。
《投资者报》:你的意思是马友友如果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长大,就成不了现在的马友友?
朱亦兵:马友友跟我们其实并没有关系。他是友友·马,他是美国人。只不过他长了一张让我们有亲切感的脸,但他不是我们,跟我们不一样。为什么说文化、人心、内在、本真比外表重要?姓氏可以是中国字,长相可以是中国人,但真正的区别在内心。
《投资者报》:之前听过丝绸之路合奏团的演奏吗?印象如何?
朱亦兵:听过一次,说老实话,印象不是很深,但记住了几个感觉,用三个词概括:“欢乐”、“舒畅”、“生活”。他们的这种形式要是还原到古代,就是一群脑袋上围着大毛巾的商人,烧着篝火,拿着乐器,有点自娱自乐。艺术的本真就是用来感悟自我,在情感、思维的空间里天马行空一把,然后把内心的感动、碰撞、感慨、激情和别人共享。艺术本身是一种情感共享。马友友和他的艺术创作团队,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本真。
《投资者报》:在马友友和他的丝绸之路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来自东方,但最终都还是遵循西方的文化逻辑,怎么看这种现象?
朱亦兵:中国文化的积累和渊源是现存的任何文化主体不能相比的。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想法很多,但是能让别人感受到什么?我说的是“感受”,而不是“知道”。马友友他们就是尝试将古老的文化,用现代人的方式去传承。他们带来的这种艺术没有拿我们当陌生人看,不会让我们入不了门。
马友友和他的团队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带来的宏观思维方式和艺术共享方式的冲击,远比他拉了什么曲子,他的调高还是低,曲子长还是短有意义得多。就像去晒太阳、听风、看山、赏水一样,用这种态度去听音乐,不过多地去想其它,是他们创作音乐的初衷,不想把什么人都拒之于门外。艺术、音乐本来就是人类发明的“情感酒精”。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好的音乐也一样,它会让我们走得更近一点,共享一些认为是美的东西。
《投资者报》:我们可以从马友友和他的团队身上学到什么?
朱亦兵:现在国内只想把什么都做大,其实马友友的团队也没有很大。但是他的艺术构思、情感的出发点就是感动自我,感动世界,感动了自我就能感动世界。我们都是去模仿,模仿来的其实大家不喜欢。只有真的,才有价值。马友友的音乐是本真的,我们被本真感动。
我不是特别明白,像马友友,他的艺术形式、创作意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我们只是冲着他的大名,抱着崇拜、景仰的心态,反而感受不到他艺术创作的本真所在。
他来中国演出,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艺术不应高高在上,好的艺术家希望实现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使演奏者和观众都成为主角。好的音乐、好的艺术是让我们感悟自我的存在。马友友的音乐就是在做这些。
《投资者报》:你曾在欧洲顶级的巴塞尔交响乐团担任过首席大提琴15年,期间和马友友有过合作吗?对他作何评价?
朱亦兵:有过一些合作,但不多。我的法国老师29年前就告诉我拉琴和做音乐不是一回事。一个人如果只是演奏技巧娴熟,只能说他是拉琴的;马友友已经超越了器乐演奏,在艺术创作上进入到了一个自由情感的空间,称得上是“大艺术家”。
马友友从小没有生活在我们这个体制里,他成长的社会和环境,鼓励人发展独立思维空间。西方有句话说,艺术是上天给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它培养了人的情感和思维的独立。情感的飞跃需要足够自由的土壤。
《投资者报》:你的意思是马友友如果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长大,就成不了现在的马友友?
朱亦兵:马友友跟我们其实并没有关系。他是友友·马,他是美国人。只不过他长了一张让我们有亲切感的脸,但他不是我们,跟我们不一样。为什么说文化、人心、内在、本真比外表重要?姓氏可以是中国字,长相可以是中国人,但真正的区别在内心。
《投资者报》:之前听过丝绸之路合奏团的演奏吗?印象如何?
朱亦兵:听过一次,说老实话,印象不是很深,但记住了几个感觉,用三个词概括:“欢乐”、“舒畅”、“生活”。他们的这种形式要是还原到古代,就是一群脑袋上围着大毛巾的商人,烧着篝火,拿着乐器,有点自娱自乐。艺术的本真就是用来感悟自我,在情感、思维的空间里天马行空一把,然后把内心的感动、碰撞、感慨、激情和别人共享。艺术本身是一种情感共享。马友友和他的艺术创作团队,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他们的本真。
《投资者报》:在马友友和他的丝绸之路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东西来自东方,但最终都还是遵循西方的文化逻辑,怎么看这种现象?
朱亦兵:中国文化的积累和渊源是现存的任何文化主体不能相比的。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想法很多,但是能让别人感受到什么?我说的是“感受”,而不是“知道”。马友友他们就是尝试将古老的文化,用现代人的方式去传承。他们带来的这种艺术没有拿我们当陌生人看,不会让我们入不了门。
马友友和他的团队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带来的宏观思维方式和艺术共享方式的冲击,远比他拉了什么曲子,他的调高还是低,曲子长还是短有意义得多。就像去晒太阳、听风、看山、赏水一样,用这种态度去听音乐,不过多地去想其它,是他们创作音乐的初衷,不想把什么人都拒之于门外。艺术、音乐本来就是人类发明的“情感酒精”。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好的音乐也一样,它会让我们走得更近一点,共享一些认为是美的东西。
《投资者报》:我们可以从马友友和他的团队身上学到什么?
朱亦兵:现在国内只想把什么都做大,其实马友友的团队也没有很大。但是他的艺术构思、情感的出发点就是感动自我,感动世界,感动了自我就能感动世界。我们都是去模仿,模仿来的其实大家不喜欢。只有真的,才有价值。马友友的音乐是本真的,我们被本真感动。
我不是特别明白,像马友友,他的艺术形式、创作意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我们只是冲着他的大名,抱着崇拜、景仰的心态,反而感受不到他艺术创作的本真所在。
他来中国演出,是很普通很正常的事情。艺术不应高高在上,好的艺术家希望实现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使演奏者和观众都成为主角。好的音乐、好的艺术是让我们感悟自我的存在。马友友的音乐就是在做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