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是人学习知识的内驱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呢?
一、以境激情
情感是受情境感染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阅读创造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绰约风姿,与荷花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被历代文人尊为“花之君子”。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到荷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向往荷花的急切之情被激发出来。这时老师播放“荷花视频”,让学生欣赏荷池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立体运作”,全身心感受,他们深深地陶醉了,为领略课文中荷花的美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接着老师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去读一读叶圣陶的《荷花》。
二、以情育情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和影响周围的人,同时使周围的人引起与之相近或相联系的情感。教师应该善于将自己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首先,要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研究文本,用心去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整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做到与作者同悲共喜,同爱共恨,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带着自身的情感体验去进行朗读和范读。时而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时而澎湃激越,直抒胸臆;时而低沉哀婉,蕴意绵长;时而明丽舒缓,惬意入情……这样的范读,学生会在情意缠绵的声音中,渐入情境,受到感染。其次,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感情。教师应像演员一样用动作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再次,要利用我们的面部表情来传达我们的喜怒哀乐。用表情传达我们的感情是最直接有效的,学生在听课时总是不停地关注老师面部表情。上语文课时,我们的面部表情应该随着表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最后,要让真实情感充分地表达,当需要我们笑时就笑起来,当需要我们哭时我们就应有泪水。教师应创造性地传导教学内容的情感,以教师之情育学生之情,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三、读中悟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文字简练,颇有情趣,还富有生活哲理。通过朗读,理解词语,领悟内涵,读中悟情,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教学过程中,可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反复读来促进理解。如教学“失望”一词,如果让学生去读词语解释,学生难以领悟内涵。教学时可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以读促悟:先通过读好“长期”“很想”这些词语,让学生体悟到青蛙想看大海的迫切性;再通过读好“天哪”“这么高”“没有”“也没有”以及反问句“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体会青蛙的无奈和失落;然后再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1~3自然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青蛙的内心由希望到失望的情感变化过程。这样,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境”,又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悟情”,学生对“失望”一词的理解便厚重起来。在教学课文5~10自然段时,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对“这有什么难的”“再试一下”“一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等词句的反复朗读,领会松鼠巧妙的引导艺术,以及青蛙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角色验情
表演体验是一种有效地调动学生情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本和句子所要表达的精神。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述了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事情。在学生了解剧中各人物特点后,我让学生课后去自行分配角色,排练话剧。表演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大家表演得有声有色。不管是同学们的表演还是他们自制的道具,都表现出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表演欲。孩子们手中的两条逼真的大鱼,还有一个男同学手持纸扇,一步三摇,口中念念有词,完全是一副老学究的模样。更有趣的是,有个女同学戴了顶用纸折成的官帽,嘴巴上还贴上两撇小胡子,学着古代官员的模样,一脸严肃,真令人捧腹。一组女同学表演了,男同学提了很多意见后,自己就上来表演了。他们分组轮流表演。就这样,表演,评价,再表演,再评价……虽然说不上一次比一次成功,但他们都进入角色,体验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以境激情
情感是受情境感染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阅读创造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荷花》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册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的是“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绰约风姿,与荷花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小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所以,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被历代文人尊为“花之君子”。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则独树一帜、久负盛名。让我们随着美妙的《采莲曲》,一起到荷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向往荷花的急切之情被激发出来。这时老师播放“荷花视频”,让学生欣赏荷池美景。此时,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立体运作”,全身心感受,他们深深地陶醉了,为领略课文中荷花的美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接着老师引领孩子“走进课堂”,尽情地、美美地去读一读叶圣陶的《荷花》。
二、以情育情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情感往往可以感染和影响周围的人,同时使周围的人引起与之相近或相联系的情感。教师应该善于将自己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首先,要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研究文本,用心去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整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做到与作者同悲共喜,同爱共恨,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带着自身的情感体验去进行朗读和范读。时而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时而澎湃激越,直抒胸臆;时而低沉哀婉,蕴意绵长;时而明丽舒缓,惬意入情……这样的范读,学生会在情意缠绵的声音中,渐入情境,受到感染。其次,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感情。教师应像演员一样用动作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再次,要利用我们的面部表情来传达我们的喜怒哀乐。用表情传达我们的感情是最直接有效的,学生在听课时总是不停地关注老师面部表情。上语文课时,我们的面部表情应该随着表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最后,要让真实情感充分地表达,当需要我们笑时就笑起来,当需要我们哭时我们就应有泪水。教师应创造性地传导教学内容的情感,以教师之情育学生之情,使师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三、读中悟情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一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文字简练,颇有情趣,还富有生活哲理。通过朗读,理解词语,领悟内涵,读中悟情,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教学过程中,可抓住关键词语,通过反复读来促进理解。如教学“失望”一词,如果让学生去读词语解释,学生难以领悟内涵。教学时可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以读促悟:先通过读好“长期”“很想”这些词语,让学生体悟到青蛙想看大海的迫切性;再通过读好“天哪”“这么高”“没有”“也没有”以及反问句“怎么上得去呢?”让学生体会青蛙的无奈和失落;然后再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1~3自然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青蛙的内心由希望到失望的情感变化过程。这样,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境”,又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悟情”,学生对“失望”一词的理解便厚重起来。在教学课文5~10自然段时,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对“这有什么难的”“再试一下”“一定”“一级一级”“不知不觉”等词句的反复朗读,领会松鼠巧妙的引导艺术,以及青蛙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角色验情
表演体验是一种有效地调动学生情感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本和句子所要表达的精神。
《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个独幕剧,讲述了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的鲤鱼的事情。在学生了解剧中各人物特点后,我让学生课后去自行分配角色,排练话剧。表演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大家表演得有声有色。不管是同学们的表演还是他们自制的道具,都表现出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表演欲。孩子们手中的两条逼真的大鱼,还有一个男同学手持纸扇,一步三摇,口中念念有词,完全是一副老学究的模样。更有趣的是,有个女同学戴了顶用纸折成的官帽,嘴巴上还贴上两撇小胡子,学着古代官员的模样,一脸严肃,真令人捧腹。一组女同学表演了,男同学提了很多意见后,自己就上来表演了。他们分组轮流表演。就这样,表演,评价,再表演,再评价……虽然说不上一次比一次成功,但他们都进入角色,体验了人物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