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泉州的文化符号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k3do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春雨淅沥的清晨,我从北门街朝天门顺着北门街往南信步而行,两旁翠绿的刺桐树与红砖燕脊的泉州民居交相辉映,一路漫卷开来,便是一幅色彩斑斓的重彩写意。“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泉州近百年来最繁华的中山路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成为我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联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一
  中山路位于鲤城区,北起爱国路、模范巷口,南抵新桥(顺济桥)头,南北贯穿整个古城区,横向宽度为10-12米,全长2495米。这条近百年来最繁华的街区,承载了泉州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泉州从古代向现代转折过渡时期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海丝”起点城市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东西合璧,交相辉映。
  说起中山路的前身,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盛唐。我从《泉州城志》里了解到,唐久视元年(700)置武荣州,州治设于今鲤城区,唐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称泉州,城区中心地带慢慢形成为南大街。
  几百年时光转瞬即逝。到了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海上交通发达的泉州贸易已至世界各地,成为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这个时候,因为城区发展需要更大的空间,作为动脉的南大街自崇阳门、镇南门延伸至德济门,已经从“坊市空间”升级为“街市空间”,“可容十四匹马齐驱”。
  这一状况持续到1923年,严重滞后的南大街交通状况制约了泉州城区的发展,为改变这一局面进行了一次大改造。泉州是著名侨乡,家乡发展从来离不开华侨的鼎力相助。当时著名的华侨陈新政、徐剑虹、戴愧生等人从南洋回国,看到家乡落后现状,和本地贤达人士力促政府牵头拆城辟路。当时的东路军总指挥黄展云同意,并委托刚从菲律宾回国的同盟会会员叶青眼主持其事。
  南大街从泥土路到石头路,再到泉州市区的第一条水泥路,自古以来就是泉州繁华的商业街,民国时期仍有大量的明清民居和牌坊,西侧和南侧有古城墙和城门。中山路始建于1922年,全面建成于1935-1937年,由南向北分期分段建设。中山路建成后分为南中北三个路段,涂门街头以南至顺济桥头称中山南路,涂门街头至钟楼称中山中路,钟楼以北至华侨新村模范巷口为中山北路。历经百年、有着厚重历史感的中山路经历年的整修,恢复其独特的魅力而呈现在世人面前。
  浓缩了泉州古民居的传统特色和南洋建筑风格,将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发挥得淋漓尽致的中山路,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这是福建省建筑物首次获此殊荣,评审团充分肯定项目“一英里延伸保护”创造了新的典范。2010年,中山路再次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二
  行走在2495米长的中山路上,百年岁月留在这条路上的印迹散发出特有的魅力。它是老一辈家乡人口中的泉州“王府井”。罗马式钟楼、大上海理发店、基督教泉南教堂、花桥慈济宫、宋市舶司遗址、泮宫等不同年代的文物古迹相邻相依。泉州有名气和上规模上档次的商企多数集中在这条街上,像黄同益绸缎纱庄、上海宝华鞋行、林万昌籍铺、南华泰洋货、广隆昌绸庄、董宝发华伦、健生新药房、上海大华书店、罗克照相馆、西方国工艺铺、大上海理发室……这些留存下来的“老字号”,和柱廊式骑楼下的手工艺品店、服装店、特色小吃店等各色商铺共同见证了中山路的繁华,诉说着流光岁月。
  我记忆最深的地方莫过于泮宫口,这是中山路上著名的繁华地带之一。泮宫北侧是著名的泉州市百货公司泮宫商店。20世纪60年代,中山路几家布店、文具店、百货店等合营,合营后一直没有招牌,因为一共有9个店面,于是泉州人就称其为九间百货,后来有了正式名称,但本地人习惯称呼“九间”至今。
  泮宫对面就是金鱼巷口,巷里的人民电影院历史悠久。这是一家老牌电影院,原名“大光明戏院”“安乐戏院”,1929年由何集隆等人合资建造,经三年建成。人民电影院当年曾是闽南设备最好的影院,遇到好的影片,观众要排队来此购票观看。如今电影宣传栏长廊仍保留下来,半个多世纪后,还是泮宫口一景,成为市民游玩的主要地点之一。在老泉州人的口中有这么一句:“上老源成,看人民。”“老源成”是人民电影院对面一家知名的剃头店,它的门面不大,剃头师傅手艺精湛,收费也合理,因此老泉州人便将在九间百货买日用品,在满堂饭店吃大餐,到老源成理发,去人民电影院看电影,结束后品尝金鱼巷口的菜头酸,或继续到满堂饭店喝水丸汤,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各个年代各有不同的精神追求,当年幸福的模式已经有了不一样的转变,但不管时光如何变迁,老中山路的温馨终将长久地停留在泉州人的记忆里。
  三
  中山路是泉州古城的核心区域,承载着市民对古城的重要记忆,彰显着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更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然而,在岁月的流转中,中山路老态显现——骑楼建筑风貌受损,附属设施杂乱,部分房屋存在结构安全隐患,市政管道老化,夜间照明不足,景观缺失……2017年3月,住建部将泉州等19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泉州的“双修”试点重点就在古城区展开。
  我们知道,古建筑的修葺最怕过甚,最后成了新建筑。既要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激发街区活力,又要保护街区的风貌,延续古城的文脉,中山路的改造牵动社会各方的心。于是,项目立足“双修”理念,审视现状问题,结合泉州城市定位,以“保护为主,有机更新”为目标导向,以“活化古城文脉、提升系统品质、展示特色风貌”为总体策略,让中山路与周边街巷的环境相协调,既保护老街区风貌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又打造出“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活样本。
  项目单位邀请文史专家查找文史资料,实地踏勘街区,为项目修缮设计提供史实依据,更全面地保存并延续中山路骑楼建筑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及宝贵的历史价值;成立古建筑修缮专家小组,邀请泉州古建筑传统技藝传承人及老工匠参与,采用传统工艺、传统材料,最大程度保护和提升中山路原有风貌。
  这一切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相信经过精心改造,中山路将再现文化之魂、生机与活力。
  中山路早已成为泉州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承载了泉州的商脉、文脉,特别是骑楼建筑,更体现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相互交流、碰撞与融合。中山路体现了泉州人拼搏奋斗、爱国爱乡和包容开放的精神,是古城人民和海外侨亲记忆乡愁之所系。
  责任编辑 陈美者
其他文献
3月的一天,我专程来到了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漫步黑色的玄武岩海岸线,在潮起潮落、惊涛拍岸之间,一探这个神奇的火山遗迹,一探地质公园的构造特色,更想探一探这个令世人赞叹、火与海的万年恋情缘何而来。  要知道,这里的火山地质地貌形成于距今2861-481万年之间,可谓亘古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2001年被评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挂牌成立、2007年获评国家4A景区,被专家誉为“世
期刊
面对“小时代”校园新生代远离经典文学的现状,从铁凝在首届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文学是灯》感悟文学的意义的三层含义,即文学是生活的回忆、精神的滋补和人性的关照。 Fa
  目的:探讨长脉冲1064nm Nd:YAG 激光治疗甲真菌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机,对57位病人的172个真菌感染的病甲进行每周1次的治疗.能量密度:25-40 J/cm2;脉宽:2
会议
宁 德 纪 事  那时候,宁德就想着要摆脱贫困  从赤溪村开始,十里之外  搬去了长安新街。那是悠远的名字  多么吉祥美好愿望。新鲜,喧腾  和所有的村庄一样  沈家旧厝变成了《漂亮的房子》  蝴蝶园、玻璃栈道成了新的事物  “中国扶贫第一村”  巨型标志也成了新的事物  还记得,下党乡拄着木棍在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砍去荒芜闭塞贫寒  砍出了血泡和勇气  鸾峰廊桥的往事恍若昨天  ——弱鸟先飞 
期刊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的九龙江入海口处。它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小岛上常年日照充足,水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鼓浪屿的自然环境固然令人称羡,但更令人惊羡的是其间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建筑。故鼓浪屿早年间就有“海上花园”和“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誉,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全国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2017年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
期刊
建筑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厦门建筑没有世界性的标志物,但它的丰富性、多样性却是世界的,因为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碰撞与交会。因此,厦门建筑不但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红砖古厝:精神需要与历史烙印  厦门的民居建筑,是我国诸多人居文化中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类型,学界称之为红砖古厝。厦门的山区民居源自中原,经岛外传入岛内,反映了厦门先人在历史、科学、艺术、生活等方
期刊
一  常常想,公元前2000年甚至更远古的历史星空下,闽南先民生活的情形会是什么样子呢?《山海经》称“闽在海中”,那时候的大海簇拥着远古的大山,远古的大山里定会冒出袅袅炊烟。先民们以洞穴为庐,垒石为炉,钻木取火。咕咕烧开的水泡,干净柔软的茅草,挂在穴壁上的石矛与长戈,还有浓烈的酒香,流溢于原始古朴的画面上。男人捕鱼或捕食鸟兽蛇虫,劳作归来。女人在屋里织布忙碌。红泥炉炭上,涌动的火苗舔着粗拙的釉陶器
期刊
  目的 评价抗菌药物与皮质类固醇联合用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按一定的选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定神经性皮炎患者256例,根据皮损情况可连续用药2~4疗程,然后按判定标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