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语文阅读习惯则是在语文阅读活动中,阅读方法、阅读能力等经过长期训练,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一经形成就将成为语文阅读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动地表现出来,促使学习者学习成功。
  在当前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无疑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课内重引导
  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的引导是关键。“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只有课内的方法学好了,才能在课外得到真正的更好的发展,才能使习惯真正成为自然。
  1.从早抓起,强化认知
  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与其晚操心要花费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力气去克服坏习惯,不如早操心教育孩子养成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在“阅读部分”提出要养成以下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诵读诗文、读书看报、浏览期刊、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积累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习惯;勤于使用各类工具书,根据需要搜集处理信息的习惯;勇于质疑问难、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善于倾听别人发言、努力解决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的习惯。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对学生“从学习方法的训练转向学习方式的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具體养成几种善于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是:(1)悬思猜读的习惯。这是一种看到文题后,对文章内容、形式进行预测猜想的习惯。我们的做法是“猜一读一比”。即先“猜”,拿到一篇文章,不忙着翻看内容,而是闭目静思,设想该文由自己写会如何选材剪裁,如何设计“文路”采用哪些手法;再“读”,带着读前的悬思猜想,细读全文,整体把握;后“比”,拿原来的猜想与原文对照,哪些地方不谋而合,哪些地方相左,哪些地方自己不得其解。对“不谋而合”处,稍作浏览即可,对“意见相左”处,探求正误,找到原因;对“不得其解”处,要舍得下工夫。学生养成这种猜读习惯,就能克服那种蜻蜓点水,不求甚解的读书毛病,所读诗文,不仅能成为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距,而且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2)设疑自答的习惯。这是一种在阅读时对书中所写的人、事、理等勤于思索,坚持“质疑—破疑—再质疑—再破疑”的习惯。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先大概翻阅一下书的内容,再循事而谈,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或“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等问题,细读全书,边问边读、边读边答。学生养成了设疑自答的习惯,阅读中,就必能有所悟有所得。(3)对比辨析的习惯。这是一种对两个或两类事物进行相异比较,推出某一结论的习惯,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凡是经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事物,使记忆深刻,养成对比辨析的习惯,阅读中对文章的取材角度、写作方法、语言风格及知识体系方面自学对照、比较,有助于理解、记忆书文的内容,还有助于博采众长,明辨优劣,开拓视野。
  2.激发兴趣,教给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1)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乐园。注重孩子的兴趣,以鼓励代替指定,较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时,就会积极自觉地参与,苦,不觉得苦;累,不觉得累。兴趣指向的地方,总是伴随着快乐和满意的情感体验。所以,兴趣是一个人内驱力被调动起来的标志,它积极推动人参与的活动向纵深发展。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2)教给方法,把探索的钥匙交给学生。“教是为了不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办法是“授之以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做好学法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尤为重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阅读方法指导要寓方法于实践,主要是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的训练程序来实现。我们从下面几方面进行探索指导:
  二、 课外重互助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必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的渠道,增加学生阅读量,走“开放型”大教育之路,课外要充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1.激发欲望,启发自觉
  人的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学生能有意识养成一种良好阅读习惯,首先必须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阅读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此种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必须培养学生的信心、决心和恒心,要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干”,而非“要我干”。每个人都有良好习惯的势头,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不失时机地比较准确地抓住这个势头。为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我们定期开展“朗诵会”、“演讲会”、“讲故事比赛”、“分角色化妆表演”、“阅读竞赛”、“自学经验交流会”等来扩大阅读量,促使其自觉地博览群书。
  2.树立榜样,检查纠偏。
  学有榜样,赶有对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推动他们进步。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名家伟人,都有喜好读书这一好习惯,书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让学生领悟到,课内阅读固然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不能忽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比、学、赶、帮、超,使学生自主地发挥主体作用。
  三、日常重自主。
  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自觉的心理因素。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上的困难,使他们能坚持下去,取得成功,还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为,克服懒惰的心理。
  1、因材施教,锻炼意志。
  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既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一下子统统养成,要根据不同学生,区分主次,难易,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培养能力的需要,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做到对症下药,因人而异,有计划地扩展。同时,针对不同阅读习惯的学生,加以不同的指导训练。努力贴进学生的阅读实际,尽量具体可行。依靠多次反复的实践,逐步落实,并锻炼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努力阅读,开拓创新,为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竞争奠定良好基础。对那些已经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督促指导其他学生的阅读习惯,别的同学也可随时问他们问题,向他们请教,培养不同学生的各种能力。
  2、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叶圣陶先生认为“归根结底教育就是使学生养成适应社会的习惯”。因此,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孤立地进行,它与其它学习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其它的习惯也形影不离,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必须兼顾其它,诸如写作习惯、写字习惯、计算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但上述习惯中,我认为联系最紧的是前三种习惯,但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它对学习习惯中的阅读的影响是极大的,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创造了条件,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阅读习惯息息相关。同时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为形成良好的其它习惯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现今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当然,高效能的提问类型
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态中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语言是思维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思维成果凭借语言记录、固定下来,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本文就已有旅游翻译文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不乐观的状态中.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学习、交友、择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美育教学的实施?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育教学呢?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
期刊
“东非待命部队”是主要的东非地区安全组织,由非洲联盟授权,旨在维护东非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为推进非洲大陆的和平与安全作出贡献.借由"开放日
本文主要以如何提高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效能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为主要依据,从规范制度管理、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升综合素质、营造和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在新形式下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作出的战略决策.由于“双一流”建设刚刚起步所以现在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定位
我矿革新组用一部载重3.5吨旧吉尔车,改造成功露天矿用防尘洒水车,动力由变速箱取力齿轮(副轴三挡齿)引出,水力加压选用了一台4B-35型水泵来实现(见附图)。 I mine a new g
当前中职汽修专业课程教学正面临不少困境,例如学生学习观念淡薄、实践课程课时不足等等,因此对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接下来本文将首先浅叙中职汽修
高中作文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语文的学习在于长期的素材积累,语文的内涵是语言和文字,而作文是语言和文字最巧妙的结合。作为高中语文的重头戏,作文的好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