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的机械化“革命”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o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大蒜种植面积约为1170万亩,占世界的70%左右,中国大蒜出口量占世界大蒜总出口量的90%左右。而山东作为我国大蒜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其大蒜机械化生产发展水平也成为全国大蒜产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以及一些大蒜企业一直为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推广做着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他们在大蒜机械化上取得的成果,也让山东乃至全国的大蒜产业完成提质升级,实现成功“蜕变”。
  6月,山东金乡大蒜进入收购期。25日,当我们进入金乡县内,便接连不断地看到一辆辆装满大蒜的运输车在马路上驰骋,大蒜市场一片繁忙景象。“相比2016年,今年算是丰收年,但这也就决定了大蒜价格不会太高。我已经以每斤2.4元的价格卖给收购商了,每亩地也就能挣个千把元钱吧,主要是成本太高,不过市场行情就是这样,能赚点总比赔钱强。”金乡县王丕村蒜农孙本光说。
  “其实化肥等花费是小数,人工成本才是让人头疼的‘大头儿’。人工收蒜劳动量大、成本高、效率低,而市场上现有的大蒜种收机械又不实用。”孙本光的一番话反映了大多数蒜农的心态。对于他们来说,看老天眼色、找劳动力难、适用机型少,都让蒜农有苦难言。“蒜你狠”“蒜你贱”的行业现状都让蒜农的心如坐过山车般起伏。
  “蒜你狠”“蒜你贱”?就这么“蒜了吧”?
  对于大蒜在我国种植业的重要意义,山东省农机局副局长韩永平介绍,大蒜作为我国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以其增强人体免疫力、广泛杀菌的医用功效,同时作为保存期长的蔬菜、调味品、保健品,具有很高经济效益,极具发展潜力。
  “而山東金乡作为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种植大蒜历史悠久,素有‘中国蒜都’之称和‘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美誉,始终把大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全县常年种植大蒜60多万亩,带动周边种植区域200多万亩,产品出口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是世界大蒜种植培育、贮藏加工、贸易流通的重要集散中心。”济宁市农机局局长孟庆光表示,山东可以说是全国大蒜种植的典型区域。
  山东大蒜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现在像水稻、玉米、小麦等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都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且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大蒜的种植跟几十年前相比,没有太大差别。”孙本光很无奈,“我们蒜农真的很不容易,挥汗如雨没日没夜干一整天活。就拿种植来说,虽然有机械可以整地,但我们还是要蹲在地里弯着腰一点儿一点儿地人工种芽,腰酸背痛是经常的事。我们天天盼着能有操作简便又经济实惠的大蒜种收机械,来解决蒜农们的心头之疼。”
  当地蒜农告诉我们,大蒜从种到收,再到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如果全部雇人的话,一亩地成本高达2000元多元。
  “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影响,大蒜生产环节人工费用已占到生产总成本的50%—60%,使得大蒜种植综合效益降低,种植风险增大,严重影响了我国大蒜产业的健康发展。”山东省农业机械协会会长吴肇明进一步指明了劳动成本对我国大蒜产业的阻碍,“现在田间地头主要以45—50岁的劳动力为主,十年后这部分劳动力将无法种植劳动强度如此大的产品。种植成本的增加、劳动力与土地投入成本的增长,让我国大蒜的种植成本与手工作业的印度和机械化作业的欧美相比能高许多倍。再加上土壤重茬板结、单产量降低、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让蒜农的收益很不稳定。”
  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对于大蒜机械的需求呼声之高让大家惊叹。为什么大蒜种植存在的种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为什么大蒜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如此缓慢?
  “大蒜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在种植、收获环节,缺少可靠的机具,成熟实用的大蒜生产机械化产品研发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当然,也有一些民间个人发明,但质量都普遍存在一定问题,可靠性差。大蒜机械化作业发展的滞缓,严重制约了我国大蒜产业的发展。”山东省农机局副局长韩永平说。
  相对于人工作业,机械作业可以大大缩短收获期、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益。因此,加快大蒜机械创新突破,迫在眉睫。
  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
  “终于有适合我们蒜农使用的播种机了!真心为科研技术人员们点赞!”在山东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金乡试验田中,一台“种蒜利器”的现场演示引起了蒜农的阵阵赞叹。
  6月26日,由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技术攻关,与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首台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正式上市,并在新品发布会后进行了实地作业演示。当技术员驾驶着这台11行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驶过田间后,现场的蒜农们迫不及待地冲上前去,蹲在地上用手翻看蒜芽的播种效果。
  来自新疆吉木萨尔县的蒜农罗正东激动地说:“这台播种机的效果真好啊!90%的芽尖都是朝上的,而且种植分布也比较均匀,总算让我们找到一台靠谱的机器了!”
  新疆吉木萨尔县是中国著名的四大蒜乡之一,也是重要的大蒜产地。今年53岁的罗正东是当地正东大蒜合作社的理事长,经营的大蒜种植面积近3000亩。“其实,我们合作社的大蒜种植面积还可以再扩大。但就是苦于没有合适的种收机械,效率一直提不上去,现在人工3个人一天才能收一亩地。而且,因为种植面积太大,所以在选购机器上就要特别细心,多方面考察,一旦选定哪款机型,我们肯定至少要买十几台回去才够用。”罗正东一边扒着看新产品的播种效果一边对记者说。
  现场许多来自山东和新疆的蒜农和种植大户说,他们盼这样的精准大蒜种植机械已经盼了好久。
  “这款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突破了单粒取种、鳞芽方向控制、直立栽种等大蒜播种关键技术难题,种芽直立率超过90%,可以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陈明传介绍。   据了解,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为了方便作业,已经研制并推广了大蒜播种及收获机械,国内也有部分企业和蒜农引进和购买了这些机械。
  但为什么目前我国大蒜种收绝大部分还以人工为主?为何国外机械没有在国内得到大面积引进和推广?
  “我们也购买过几台大蒜播种机,但效果很不理想,存在伤蒜、直立度低、种植间距不一等问题,不太适合我们当地的种植要求,最后机器只能变成一堆废铁。”来自金乡王丕村的蒜农窦东伟无奈地说。
  “因为中国和国外的大蒜种植模式是不一样的,中国人吃蒜薹,这就要求大蒜在种植的时候必须芽尖朝上,才能保证蒜薹直立生产,在大蒜成熟收获前先把蒜薹收割了。但国外没有吃蒜薹的习惯,所以就不要求大蒜直立栽种,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机械无法直接引进使用的原因。”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田间作业研究中心主任马继春研究员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目前,我国现有的大蒜播种机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大蒜种子形态不规则且颗粒较大,现有机械大蒜单粒取种困难;二是大蒜在种植过程中芽尖直立栽种控制困难;三是机器工作状态不稳定,故障率较高。”
  播种作为大蒜生产的第一环节,联结着后续收获、分级、加工等多个环节,是实现大蒜全程机械化的第一个关键起点。大蒜高效精准播种的实现,对于提高我国大蒜全程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国大蒜产业规模化與现代化发展都是强力的助推。
  “这次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的成功研发与推广,是对我们研发团队的肯定和鼓励,也算对广大蒜农交了个满意的答卷吧。”对于此次大蒜机械化的历史性成果,马继春的感叹饱含了无尽的深情与欣慰。
  “现在有了先进的机械,我们作业也能轻松很多。”孙本光已经打算订购一台新机器回去使用。
  大蒜收获机械曙光已现
  “5月是大蒜收获时节,在这个时间段,劳动力是最短缺、最抢手的,每亩人工费到200—300元都凑不够人。每人每天才能刨3分地,而且满手都是血泡,生疼生疼,但第二天还得接着干。一亩地至少需要3、4个人干一天才能收完,而且大蒜一定要在一个多星期里集中收获,要不就有可能烂在地里。要是雇人收割,一亩地要一千多元,要是遇到当年大蒜行情不好,卖蒜钱还不够人工费用。”孙本光无奈地说,每年这个时候劳动力真的很难找,很多熟手早就被预订了。
  据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负责人荐世春介绍,早在1998年,针对大蒜机械化生产装备技术体系不健全、关键生产装备技术有待提升、适于机械化生产大蒜种植模式研究缺失和农机农艺融合有待深化等问题,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就开展了对大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研究。
  “我国大蒜种植模式多样,严重影响着机械化生产的进程。在十几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专门建立大蒜机械化研究专家团队,结合大蒜播种机械对种植模式的要求,对适于大蒜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进行研究,重点突破制约大蒜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难题。”据荐世春介绍,山东农机院多年来在平畦种植模式下,对不同类型大蒜品种进行大蒜机械化种收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大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蒜种状态对大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对成熟期大蒜的物理特性和起拔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品种、地域大蒜的成熟期特性数据库,以便深入研究大蒜单粒取种技术、种体方向控制技术和直立下栽技术。“现在,我们的大蒜种植技术已经有了历史性的突破,这必将推动大蒜农机农艺的深入结合,为我们将大蒜收获技术早日转化为实际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荐世春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在作业季节每台播种机作业300亩,作业费用150元/亩;每台收获机作业500亩,作业费用100元/亩,机手就可纯收入9.5万元。相比人工播种350元/亩,人工收获1000元/亩,蒜农每亩可节约成本800元左右。实现大蒜种收机械化生产,机器生产效率是人工效率的20倍以上,可节约劳动力50%,如果形成年产1000台播种机和收获机的生产规模,可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
  “为中国大蒜产业的良性发展做出努力是每一位大蒜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继续坚持不懈地为大蒜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为大蒜深加工环节自动化提供更完备的解决方案,实现大蒜种植收获全程机械化及大蒜制品加工全程自动化。”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辛丽坚定地说。
  “下一步,我们院将继续在大蒜收获、分级、加工等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攻关,通过农机农艺结合、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创新适合中国大蒜生产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农艺模式,从而为大蒜种植机械化、生态化、智能化努力。”陈明传表示。
  “省农机部门也会加大先进大蒜机械的扶持和推广力度,加大对大蒜生产机械化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建立大蒜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向蒜农广泛宣传大蒜机械的优势,为山东大蒜产业创造一条光明大道。”韩永平对山东大蒜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其他文献
食品安全谣言形成黑色产业链:上游“推手”制作出一条条谣言,下游大批微信营销公司开始接单,利用微信营销号大肆传播  一些发布者以此赚取流量费和广告费:拥有一萬粉丝量的微信号转发一条食品安全谣言的价格为150~300元,个人转发一次可以获得5毛钱的收入  一个月前,王某制作了一段视频,称福建晋江一企业生产的紫菜为“塑料紫菜”,并上传至网络进行传播。在企业与其联系后,王某索要十万元,并表示不给钱解决,就
期刊
7月27日,由农业部倡议,中国奶业D20企业联盟主办,飞鹤乳业承办的主题为“铸就品牌,振兴奶业”的2017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召开。 峰会上,中国奶业20强企业分别以《匠心精神》《地缘优势》《历史传承》《格局梦想》为主线,展示企业的优质产品,讲述企业的品牌故事。  飞鹤:让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飞鹤奶粉  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位明星朋友
期刊
品牌强,农业才能强,没有一大批极具竞争力的农业品牌,农业相对弱势的格局不可能改变。与其他行业不同,农业产业链纷繁复杂,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品牌正是那条贯穿始终、从消费端倒逼生产端的一条主线。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农业部把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并先后召开了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和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农业品牌发展壮大
期刊
《论语》里有一句著名的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话拿到本文主角农产品品牌的背景下,那就可以说是“名不彰则货不畅,货不畅则财不旺”。  此想法源于日前跟一家农产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的对话。  秘书长:我们想搞一次农产品行业论坛,筹备了一段时间了,但发现企业参会意愿不强烈。  笔者:请问你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什么?  秘书长: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主要是为了贯彻工商总局《关于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
期刊
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信息变革、技术创新向纵深推进,重庆市荣昌区不断探索农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通过瞄准农牧业优势、引进高校研发成果、搭建全网产销平台等创新措施,为农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作为全国唯一以现代农牧产业为特色的省(市)级高新区,如何承担起国家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对荣昌高新区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荣昌高新区副区长徐利敏坦言,要加强校企联动、共建中国畜牧现代化研究院
期刊
在湖南省衡阳县关市镇车头村、省道210公路旁边,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和冷库拔地而起,这就是衡阳鑫粤生态农业公司建设的蔬菜大型冷链物流园。随着冷链物流园的建成和一期3300余亩萝卜、西兰花播种,标志着衡阳鑫粤生态农业公司万亩蔬菜产业扶贫项目的顺利落地。昔日贫穷的山村一片欢腾,贫困户奔走相告,纷纷对公司董事长刘柞生竖起了大拇指。  回报社会 万亩基地助脱贫  刘柞生是土生土长的衡阳县关市镇人,兄弟姐妹5人
期刊
日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谣言涉及的当事企业是辟谣的第一责任主体。对谣言明确指向具体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责成相关企业发声澄清;指向多個企业或者没有具体指向的,要组织研判,采取措施制止谣言传播,并采取适当方式澄清真相。  近年来,像“棉花肉松”“塑料紫菜”“注胶虾”等食品安全谣言,在网络上俯拾皆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
期刊
我们谈到有机农业,大都重视有机农业技术,如何施肥、灌水,如何防虫治病,如何净化环境和肥沃土壤,围绕这些内容出现了诸多技术,还有了不同的有机农业门派。但是人们普遍忽视了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村落的存在。村落不仅是有机农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有机农业可持续的重要保障,那些要农业不要村落,或者对村落与农业关系视而不见的做法,难以形成真实的有机农业环境。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有机农业和村落的关系问题。简
期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这首诗用来描写侬健的人生经历很是恰当。青春的疼痛、创业的艰辛、媒体的关注、社会的认可,一下子全在骨头里噼啪作响,三十而立的他,怎能不心情激荡?怎能不心潮起伏?怎能不感慨万千?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创业故事,无不生动地阐释了一个词——顽强。  盛夏的一个周末,在“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广西南宁市郊外一处祥和的农家乐里,侬健特意
期刊
“不敢吃瓜子,一吃就停不下来,但是我也控制不住自己呀!”常听身边的人这么说。其实小龙虾、西瓜、薯片等又何尝不是呢?这些食物中像是有着巨大的“磁场”,引诱着大家的味蕾,今天就让我们揪出这些“捣蛋鬼”。  小龙虾一天最多吃一斤  小龙虾到底有多火?看看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等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就知道了。该报告显示,在北京、武汉、南京、上海、合肥等10座城市,消费者每年要吃掉过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