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谁最早论述“两个文明”的关系?

来源 :求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近年来,一些学者探讨谁最早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词?各述己见,意见不一。从列举的十多种材料中看出,大都认为只有郭沫若在一九二五年六月发表的“王阳明礼赞”的一篇附论中,对两个概念略有论及。 其实不然,据我所知,比这早二十多年,我国就有人发表专论,不仅明确提出两个文明的概念,而且比较正确地论述了两个文明的重要性及其相互的关系。至今读来,脍炙人口。
其他文献
汽车迅速普及,清洗市场巨大,少量资金即可启动,投资风险小,成本低,可以与大洗车房竞争,节水环保不同于街头洗车。属于政府支持项目。
玉米地套种春洋芋(马铃薯),洋芋收后套栽红苕(红薯,一般亩产玉米750~850千克,洋芋1000~1500千克,红苕1500~2000千克。
<正> 一、关于消费力的概念从经典作家的著作和手稿来看,消费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消费力是消费者和消费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任何一种力,都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且是一种数量关系。消费力也不例外。没有消费对象,消费者就无从消费,主体便不能存在;没有消费者这个主体,消费对象就成了自在之物,因而也失去了对象的意义。消费者是消费力依存的主体,消费对象则是表现消费力的客体或物质承担者。因此观察消费力,就要分析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的数量关系。
社会资金融资状况 1.融资总量:近1500亿元,比上年增长70% 根据全省资金流量表测算,我省1994年全社会资金总量为4447.68亿元,比1993年增加1242.58亿元,增长38.8%。其中:国民可支
<正> 近几年史学界有些同志发表文章,对“传统”的“五种社会形态”说提出质疑,主张代之以“三大形态”、“四大形态”,或以所谓“复线论”、“多元论”取代社会发展的“单线论”。这些论点实际上大多是三十和五十年代论战中被否定的旧观点。现在既然又提出来了,就有继续讨论的必要,因为这关系到历史研究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的问题。本文拟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正>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剥削的直接为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经济。这种经济具有有计划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因为只有国民经济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才能得到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存在和发展。没有计划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 但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具有自己的特点的,忽视或不了解它的特点,就不可能正确地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条件下的计划经济。
<正> 绿霉是平菇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在消毒不严和栽培潮湿闷热的情况下最易发生,常使整袋或整床培养料感染败坏长不出菇来,给菇农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地菇
<正> 美在何处?美是什么?学术界已争论很久了。近些年来,有的人认为美在实践,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很多人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它把马克思主义美学推进了一大步。但是,经过审慎分析,觉得似是而非,令人费解。美究竟是什么,究竟存在于何处?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以便抛砖引玉,将讨论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