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已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但是,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信用问题,如何解决?本文试图从博弈论模型出发给出对策。
[关键词] 信用卡 博弈 动态博弈
银行商家到大学中去现场办理信用卡(贷记卡)业务,看中的是学生未来潜在的消费及还款能力。银行信用卡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支付方式,也给银行带来了收益,大学生刷卡消费带来的手续费、支付的年服务费和透支利息将成为银行收入的新来源。而持卡大学生既可以理财、应急和提前消费,又能在刷卡消费时为自己积累信用。然而现实中一些学生由于经济无保证,其信用无保证,导致银行大量坏账,面对大学生的热切需求和这个群体所具有的巨大消费规模,是否应该因噎废食呢?实际上,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业务过程是很典型的动态博弈。
一、博弈及动态博弈的概念
“博弈”译自英文Game,其基本意义是游戏。在经济学上指的是一些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在博弈中,由于各博弈方不是同时,而是先后、依次进行选择、行动,而且后选择、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一般能看到此前其他博弈方的选择、行动的博弈为动态博弈。
二、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动态博弈
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业务过程是一个动态博弈,而且博弈的决策过程围绕学生方的可信性问题展开,“可信性”是动态博弈的一个中心问题。所谓可信性是指: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博弈方是否该相信后行为的博弈方采取对先行为方有利的行为或不利的行为。后行为方将来会采取对先行为方有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许诺”,而不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威胁”,我们可以将可信性分为“许诺的可信性”与“威胁的可信性”。
明确了动态博弈的“可信性”问题之后,可以对此进行分析:图1括号中前后数字分别假设为银行、学生的效益。圆圈点表示选择节点。银行有发卡与不发卡两种选择,如不发卡则博弈结束,银行保住自己的4个单位,而学生则无利可图。如果银行同意发卡,则到达学生的选择节点,轮到学生进行选择。学生的选择也有两种,即履約与违约,无论履约与否,博弈都结束。如果按时履约,银行获效益6个单位(含成本、手续费、学生支付的年服务费和透支利息以及培养潜在顾客等社会效益),学生方获得效益2个单位(假设透支4个单位获得的助学效益以及为自己积累的信用);如果违约,则银行血本无归,学生独吞8个单位。
现在来分析银行的处境。选择不发卡能保住本钱但同时也失去了效用满足。现今,面临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各家银行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培养未来的用户而选择把目光对准次级市场,大学生无疑是其中最具潜力的资源。大学生,特别是名校大学生是预期收入较高的群体,形成死账的机率低、消费能力却不低。银行向大学生发卡,既挣了今天的钱,又培养了未来的客户。因此银行决策的关键在于判断学生的许诺是否可信。由于博弈方都是唯一的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学生透支之后会选择违约不还款。银行方很清楚学生会选择违约不还款,因此银行的合理行动是不发卡,即不向学生发卡,保住自己的钱为上策。很显然,在学生方没有信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银行与学生协议不可能进行,这显然不利于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个人理财意识、信用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增加全社会的信用观念。
如图2,当学生选择违约时,银行完全无可奈何,没有任何可以保护自己利益的手段,结果造成了银行方面对学生方的一个不可信的诺言只能选择不发卡来避免被骗。但是,如果我们让银行在学生方违约时可以用法律的武器,通过打官司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则情况大为不同,由于法律是支持正义的,假设银行方肯定能打赢这场官司,那么双方的博弈情形由图1变为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博弈的结果大为不同。当学生选择违约不还款时,银行的最好选择是打官司,从而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由于学生可以预计自己如果违约不还款会落个收益为0的结果,因此他会选择履约,从而双方的收益为(6,2),即银行发卡,学生按时履约,双方都获得比原来更多的效用。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也因此蓬勃发展。
三、结论
1.银行受到伤害,谁来维护其权益。这不仅是伤害谁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了大学生群体城信问题。已经不单单是银行与大学生之间的博弈矛盾,而是更大危机的衍生可能。为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失信惩罚机制很有必要,这能够有效地消除绝大部分失信现象,使信用成为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最重要的支柱。
2.诚信教育对信用卡市场发展有决定影响。学校通过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信用来推动儒雅学风、校风的形成,使“信用不良”者恢复信用,教书育人,培养可以让银行、社会信任的学生。
3.在缺乏信用约束的条件下,人们就会陷入著名的“囚徒的二难处境”之中,使得人们只以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结果同时造成惨重的损失,可以说如果没有信用,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就不能生存或者难以长久生存。
4.中国目前信用卡市场现状,谁为大学生作信用保证。一方面银行在学生方违约时只有用法律的武器,通过打官司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银行商家应着力开发市场,只有使潜在市场变成了现实的消费市场,才有利可图,且是大利。
5.银行和学生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进行重复博弈,长期合作。重复博弈是建立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每一次的博弈都以相互守约、彼此信任为基础。在市场交易中,彼此间都深知,要欺骗的话最多在博弈中只能占一次便宜,如图1中所示,学生得到(0,8),这比守约的报酬(6,2)多6个单位,但这一欺骗却带来了长期的损失。一般而言,只要欺骗的短期利益所得小于长期利益损失,博弈双方是不会欺骗的,这就是市场交换得以正常、顺畅运转的前提。博弈双方在重复博弈中建立起自己的好名声,减少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获取较高的边际收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信用卡 博弈 动态博弈
银行商家到大学中去现场办理信用卡(贷记卡)业务,看中的是学生未来潜在的消费及还款能力。银行信用卡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消费支付方式,也给银行带来了收益,大学生刷卡消费带来的手续费、支付的年服务费和透支利息将成为银行收入的新来源。而持卡大学生既可以理财、应急和提前消费,又能在刷卡消费时为自己积累信用。然而现实中一些学生由于经济无保证,其信用无保证,导致银行大量坏账,面对大学生的热切需求和这个群体所具有的巨大消费规模,是否应该因噎废食呢?实际上,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业务过程是很典型的动态博弈。
一、博弈及动态博弈的概念
“博弈”译自英文Game,其基本意义是游戏。在经济学上指的是一些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在博弈中,由于各博弈方不是同时,而是先后、依次进行选择、行动,而且后选择、行动的博弈方在自己选择行动之前,一般能看到此前其他博弈方的选择、行动的博弈为动态博弈。
二、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的动态博弈
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业务过程是一个动态博弈,而且博弈的决策过程围绕学生方的可信性问题展开,“可信性”是动态博弈的一个中心问题。所谓可信性是指:动态博弈中先行为的博弈方是否该相信后行为的博弈方采取对先行为方有利的行为或不利的行为。后行为方将来会采取对先行为方有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许诺”,而不利的行为相当于一种“威胁”,我们可以将可信性分为“许诺的可信性”与“威胁的可信性”。
明确了动态博弈的“可信性”问题之后,可以对此进行分析:图1括号中前后数字分别假设为银行、学生的效益。圆圈点表示选择节点。银行有发卡与不发卡两种选择,如不发卡则博弈结束,银行保住自己的4个单位,而学生则无利可图。如果银行同意发卡,则到达学生的选择节点,轮到学生进行选择。学生的选择也有两种,即履約与违约,无论履约与否,博弈都结束。如果按时履约,银行获效益6个单位(含成本、手续费、学生支付的年服务费和透支利息以及培养潜在顾客等社会效益),学生方获得效益2个单位(假设透支4个单位获得的助学效益以及为自己积累的信用);如果违约,则银行血本无归,学生独吞8个单位。
现在来分析银行的处境。选择不发卡能保住本钱但同时也失去了效用满足。现今,面临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各家银行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培养未来的用户而选择把目光对准次级市场,大学生无疑是其中最具潜力的资源。大学生,特别是名校大学生是预期收入较高的群体,形成死账的机率低、消费能力却不低。银行向大学生发卡,既挣了今天的钱,又培养了未来的客户。因此银行决策的关键在于判断学生的许诺是否可信。由于博弈方都是唯一的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的,因此学生透支之后会选择违约不还款。银行方很清楚学生会选择违约不还款,因此银行的合理行动是不发卡,即不向学生发卡,保住自己的钱为上策。很显然,在学生方没有信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银行与学生协议不可能进行,这显然不利于信用卡市场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个人理财意识、信用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增加全社会的信用观念。
如图2,当学生选择违约时,银行完全无可奈何,没有任何可以保护自己利益的手段,结果造成了银行方面对学生方的一个不可信的诺言只能选择不发卡来避免被骗。但是,如果我们让银行在学生方违约时可以用法律的武器,通过打官司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则情况大为不同,由于法律是支持正义的,假设银行方肯定能打赢这场官司,那么双方的博弈情形由图1变为图2所示
由图2可见,博弈的结果大为不同。当学生选择违约不还款时,银行的最好选择是打官司,从而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由于学生可以预计自己如果违约不还款会落个收益为0的结果,因此他会选择履约,从而双方的收益为(6,2),即银行发卡,学生按时履约,双方都获得比原来更多的效用。大学生信用卡市场也因此蓬勃发展。
三、结论
1.银行受到伤害,谁来维护其权益。这不仅是伤害谁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了大学生群体城信问题。已经不单单是银行与大学生之间的博弈矛盾,而是更大危机的衍生可能。为此,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失信惩罚机制很有必要,这能够有效地消除绝大部分失信现象,使信用成为人们社会经济生活的最重要的支柱。
2.诚信教育对信用卡市场发展有决定影响。学校通过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信用来推动儒雅学风、校风的形成,使“信用不良”者恢复信用,教书育人,培养可以让银行、社会信任的学生。
3.在缺乏信用约束的条件下,人们就会陷入著名的“囚徒的二难处境”之中,使得人们只以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结果同时造成惨重的损失,可以说如果没有信用,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就不能生存或者难以长久生存。
4.中国目前信用卡市场现状,谁为大学生作信用保证。一方面银行在学生方违约时只有用法律的武器,通过打官司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银行商家应着力开发市场,只有使潜在市场变成了现实的消费市场,才有利可图,且是大利。
5.银行和学生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进行重复博弈,长期合作。重复博弈是建立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每一次的博弈都以相互守约、彼此信任为基础。在市场交易中,彼此间都深知,要欺骗的话最多在博弈中只能占一次便宜,如图1中所示,学生得到(0,8),这比守约的报酬(6,2)多6个单位,但这一欺骗却带来了长期的损失。一般而言,只要欺骗的短期利益所得小于长期利益损失,博弈双方是不会欺骗的,这就是市场交换得以正常、顺畅运转的前提。博弈双方在重复博弈中建立起自己的好名声,减少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获取较高的边际收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