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是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环节。要从一年级起就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课堂充满探究气息,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顺利实施新课程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营造氛围,敢于质疑
只有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甚至能激发学生信心的氛围,才能为学生质疑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教学古诗《悯农》时,我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行后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有不懂的地方,但是不敢说,于是我立即把眼睛闭起来笑眯眯地鼓励他们:“老师现在眼睛闭起来啦!老师想等喊完一、二、三后,睁开眼睛看看我们一(1)班小朋友谁最勇敢?”这一招果然奏效,哗!几十只小手高高地举着。这种方法能明显地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感到很有趣的同时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就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将之转化为探究热情,一行一行地轻松解决难懂的古诗。
二、 恰当引导,学会质疑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是要通过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这样说:“小朋友,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看行不行?”这样往往能引导学生开拓出更宽阔的视野,擦出思维的火花,创新的火苗。教学《乌鸦喝水》时,我提问:“假如你是乌鸦,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喝着水呢?”学生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把瓶子砸破喝,有的说用嘴把上面的小瓶口啄掉,瓶口变大了就喝着水了,有的说把瓶子推倒,掉在地上喝等等。学生共同评价这些方法。他们认为有的行,有的可以喝到一点水,但水很快就会流到泥土里。我继续引导学生寻找更好的方法,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学着我的语气问:“老师,我想这样做,你看行不行?”在我惊喜的许可下,他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先去找来一片树叶,圆形的,把它放在地上,然后把瓶子歪过来,把水倒在叶子上喝,水就不会流到地上了。” 把叶子铺在地上,水就不会一下子流失,然后把瓶子歪过来,倒一点喝一点。多么富有创意的金点子!这就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可喜成果。
另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扩大学习层面,一定能大大提高提问水平。可以建议学生多读优秀的儿童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可以建议学生多看专为儿童设计的知识营养大餐,如《动画城》《大风车》;老师还可以利用班队会,讲一些名人小时候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故事,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来感染学生。
三、 体现创新,自主质疑
当学生互相讨论,探究解决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老师应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独特感受。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能轻易地否定甚至呵斥,你的这一声呵斥会使学生的思维被畏惧所占据而停止,创新的火花从何擦出?当然也不能任其错下去,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答案。在学习《鲁班和橹板》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吃力”是什么意思?有学生说:“就是把力吃到肚子里。”有学生说:“就是吃巧克力。”答案五花八门,就是没有同学解决这个共性的难题。我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搬一次自己的课桌,然后把你的感觉告诉你的小组成员。”学生搬完后愉快地交流着。我问他们:“你们觉得怎么样?”他们脱口而出:“太费劲了!”我请大家将“费劲”换一个词说说,他们齐声说:“太吃力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亲身体验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得到了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肯定要比老师的强行灌输效果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易理解却不易忘记。
四、 保持兴致,经常质疑
一年级学生能提出问题,这已非常值得肯定。不管他们提出的是一个字,一个词,还是一个完整的问题,我们都应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哪怕他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也不能随便轻易地否定。要耐心地正确引导,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在成功中获得个体的满足。我们要像呵护珍珠一样,呵护学生的质疑兴致。在学习《鲁班和橹板》时,学生提出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他们借助于动作、图画,通力合作一一解决。这时,有一名学生说:“老师,什么叫‘后拨’?”显然,在“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这句话中,他不懂“后拨”不是一个词。我耐心地说:“请你给这两个字找朋友,‘后’和前面的字交朋友,在下面画上横线,‘拨’和后面的字交朋友,在下面画横线。你读读看能发现什么吗?”学生按我说的做,读了几遍,我又问:“假如你是只可爱的小鸭子,你能做个往身后拨水的动作吗?”他立即学做鸭子的动作,快活地往身后拨水。这样,他既纠正了错误,又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保持了质疑兴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老师有时候可以适当地不谦虚一下,把自己当成伯乐,用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惊喜目光激励学生,用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惊喜语气赞美、鼓励学生。如“你真棒!”“你的想法真独特,有创意!”“你再动脑筋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这些富有特色的激励话语,一定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学生充满了自信,就会时刻保持兴致,经常质疑。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不会在挫折面前气馁,勇往直前,百折不回,在求知的海洋中探行,在探行的行程中获得新知识的宝藏。
总之,学生学会了提问,也就学会了学习,真正终身受益。
(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
一、 营造氛围,敢于质疑
只有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甚至能激发学生信心的氛围,才能为学生质疑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教学古诗《悯农》时,我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行后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有不懂的地方,但是不敢说,于是我立即把眼睛闭起来笑眯眯地鼓励他们:“老师现在眼睛闭起来啦!老师想等喊完一、二、三后,睁开眼睛看看我们一(1)班小朋友谁最勇敢?”这一招果然奏效,哗!几十只小手高高地举着。这种方法能明显地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感到很有趣的同时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他们就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将之转化为探究热情,一行一行地轻松解决难懂的古诗。
二、 恰当引导,学会质疑
新课程提出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是要通过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这样说:“小朋友,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看行不行?”这样往往能引导学生开拓出更宽阔的视野,擦出思维的火花,创新的火苗。教学《乌鸦喝水》时,我提问:“假如你是乌鸦,你会想出什么办法喝着水呢?”学生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把瓶子砸破喝,有的说用嘴把上面的小瓶口啄掉,瓶口变大了就喝着水了,有的说把瓶子推倒,掉在地上喝等等。学生共同评价这些方法。他们认为有的行,有的可以喝到一点水,但水很快就会流到泥土里。我继续引导学生寻找更好的方法,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学着我的语气问:“老师,我想这样做,你看行不行?”在我惊喜的许可下,他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先去找来一片树叶,圆形的,把它放在地上,然后把瓶子歪过来,把水倒在叶子上喝,水就不会流到地上了。” 把叶子铺在地上,水就不会一下子流失,然后把瓶子歪过来,倒一点喝一点。多么富有创意的金点子!这就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可喜成果。
另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扩大学习层面,一定能大大提高提问水平。可以建议学生多读优秀的儿童读物如《十万个为什么》;可以建议学生多看专为儿童设计的知识营养大餐,如《动画城》《大风车》;老师还可以利用班队会,讲一些名人小时候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故事,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来感染学生。
三、 体现创新,自主质疑
当学生互相讨论,探究解决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老师应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独特感受。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能轻易地否定甚至呵斥,你的这一声呵斥会使学生的思维被畏惧所占据而停止,创新的火花从何擦出?当然也不能任其错下去,老师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答案。在学习《鲁班和橹板》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吃力”是什么意思?有学生说:“就是把力吃到肚子里。”有学生说:“就是吃巧克力。”答案五花八门,就是没有同学解决这个共性的难题。我微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搬一次自己的课桌,然后把你的感觉告诉你的小组成员。”学生搬完后愉快地交流着。我问他们:“你们觉得怎么样?”他们脱口而出:“太费劲了!”我请大家将“费劲”换一个词说说,他们齐声说:“太吃力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又通过亲身体验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得到了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肯定要比老师的强行灌输效果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易理解却不易忘记。
四、 保持兴致,经常质疑
一年级学生能提出问题,这已非常值得肯定。不管他们提出的是一个字,一个词,还是一个完整的问题,我们都应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哪怕他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也不能随便轻易地否定。要耐心地正确引导,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在成功中获得个体的满足。我们要像呵护珍珠一样,呵护学生的质疑兴致。在学习《鲁班和橹板》时,学生提出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他们借助于动作、图画,通力合作一一解决。这时,有一名学生说:“老师,什么叫‘后拨’?”显然,在“它们用脚蹼往身后拨水”这句话中,他不懂“后拨”不是一个词。我耐心地说:“请你给这两个字找朋友,‘后’和前面的字交朋友,在下面画上横线,‘拨’和后面的字交朋友,在下面画横线。你读读看能发现什么吗?”学生按我说的做,读了几遍,我又问:“假如你是只可爱的小鸭子,你能做个往身后拨水的动作吗?”他立即学做鸭子的动作,快活地往身后拨水。这样,他既纠正了错误,又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保持了质疑兴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老师有时候可以适当地不谦虚一下,把自己当成伯乐,用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惊喜目光激励学生,用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惊喜语气赞美、鼓励学生。如“你真棒!”“你的想法真独特,有创意!”“你再动脑筋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这些富有特色的激励话语,一定会使学生信心倍增。学生充满了自信,就会时刻保持兴致,经常质疑。不会在困难面前退缩,不会在挫折面前气馁,勇往直前,百折不回,在求知的海洋中探行,在探行的行程中获得新知识的宝藏。
总之,学生学会了提问,也就学会了学习,真正终身受益。
(阜宁县益林中心小学)